首页 理论教育 智库组织文化的外溢效应与优化

智库组织文化的外溢效应与优化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库组织文化的外溢,主要是指智库理念在经济社会组织领域的内化。社会智库发展有利于聚集民意,从公共政策制定的角度,社会智库功能与人大、政协作用的发挥相关,是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连接机制。增强智库文化的参与性,特别是新型智库机构,要积极参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前期研究。由组织的外脑演化为组织的内脑,成为参与组织决策的法定角色。

智库组织文化的外溢效应与优化

新型智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不但要智慧引领、思想引领,而且需要精神引领、文化引领,构建智库发展的良好文化圈、生态圈。现代社会需要现代治理,现代治理需要现代智库参与,现代社会发展和治理迫切需要注入新型智库理念。

一、 智库组织文化的外溢现象

智库组织文化,是一个先内化再外化再内化的过程。这一方面,是就智库组织文化自身的形成而言;另一方面,是就智库组织文化传播的过程而言。智库组织文化内化的过程,就是深层次组织文化形成的过程。智库组织外化的过程,就是智库建设的理念和智库组织文化传播到经济社会组织和其他领域的过程。再内化的过程,就是经济社会组织对智库组织文化进行吸纳,进行嫁接和扩容,形成一种具有更强的自我革新自我提升意识的文化。经济社会组织的广大成员,既是组织发展的实施者,又是组织发展的推动者,能够像智库专家一样敏锐地发现问题,科学地分析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推动组织成员更积极地参与组织的决策,促进各类组织决策科学化水平的明显提升,从而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智库组织文化的外溢,主要是指智库理念在经济社会组织领域的内化。智库专家由服务他组织演化到服务自组织,由以局外人的身份参与辅助决策到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决策,以智库专家的精神和理念,推动所在单位自我治理水平的提升,成为推动协商民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把智库组织文化内化到经济社会等各类组织中,建设智能化、智库型,自我驱动、自我赋能的现代组织。把新型智库由一类机构变成一项机制,把新型智库的理念推广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各个领域,推动形成智慧众筹机制,增强社会公众参与国家治理和自我治理能力。

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社会元素,智库弥补知识与政策之间的鸿沟。社会智库使公共政策更加贴近民众的需求,弥补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政策鸿沟。社会智库发育的程度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具有正相关的关系。一方面,社会智库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科学支撑;另一方面,社会智库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能够促进各类治理主体更好地形成有机的治理结构、治理网络。社会智库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智库成员的知识能力转移和智库产品的传播促进全社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政府体制内智库和商业咨询机构之间,增加一种平衡力量。

智库机构和智库功能的社会化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智库是党委政府与社会公众连接的纽带和桥梁。社会智库推动社会治理主体素质的提升,社会智库在社会民众和政府之间形成一个中间地带和桥梁。第二,社会智库推动协商民主,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智库发展有利于聚集民意,从公共政策制定的角度,社会智库功能与人大、政协作用的发挥相关,是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连接机制。第三,社会智库嵌入社会治理,推动治理体系现代化,改变民意搜集、政策听证、甚至民主议政的形式。从公共政策执行的角度,推动公共政策的实施,推动治理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参与。

二、 推动智库组织文化外溢的主要路径

1. 推动智库专家与参政议政机构的融合互动。增强智库文化的参与性,特别是新型智库机构,要积极参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前期研究。在一些地方,建立智库类的内部决策咨询或决策机构,以智库的形式,吸收散布在民间的、具有智库潜质和素养的人员参与决策论证或者决策过程,形成一个具有协商民主性质的机构,以智库的社会化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江苏推动现有重点高端和培育智库进行社会化改造,畅通注册渠道,引导各类智库到民政部门注册为社会组织(社会智库),首先对组织形式和存在形态进行改造,通过形式的改造推动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的创新,推动智库更好地服务决策。

案例:嘉禾县政协选聘专题协商社会智库协商员

2012年3月,在先行先试基础上出台《政协嘉禾县委员会关于选聘专题协商社会智库协商员的实施办法(试行)》,选聘县政协委员之外的部分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和群众代表,担任县政协专题协商员。依据选聘条件,协商员必须是“在本行业内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型拔尖人才”;必须具备“善于了解和反映群众合理诉求,具有协商议政积极性、建言献策能力”等优势。按照农业农村类、县域经济发展类、城镇规划与建设类等分类,从120名自愿申报、推荐人员中选定52人作为首批协商员,聘期为5年。协商员分别由专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群众代表等组成,几乎涵盖社会各界、各阶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协商员根据专题协商事项深入基层和群众,广泛收集民智民意,在协商过程中及时反馈意见,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协助县政协抓好协商意见、建议落实情况的民主监督(18)

由外部化参与到内部化参与,由外部咨询到内部咨询,甚至成为决策的组成部分。由组织的外脑演化为组织的内脑,成为参与组织决策的法定角色。比如,专家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在参与党委政府的决策的同时,以智库专家的精神,参与所在组织的决策和发展。在这里,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实现了智库人员身份的平移、转化和转换,由外部辅助者演变为内部参与者,演化为参与决策的一种形式。

2. 推动党政机关内设的研究机构发挥智库功能。新型智库建设要突出重点,不能泛化,但智库建设的理念和智库专家的思维方式可以泛化到党委政府部门的内设研究机构,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由内设机构主要服务于单位和系统内决策,转向摆脱内设机构思维和单位的本位思维,善于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看待问题,增强服务更高层次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平衡好起草文稿与调查研究、智库研究之间的关系,把智库研究与文稿起草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智库的视角起草文稿。智库视角就是创新视角,智库思维就是创新思维,进一步强化综合文稿的现实导向、智库导向,把解决当下问题与解决长远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3. 推动自然科学和各类技术研究强化智库意识。现代社会信息和决策的复杂性,决定着在针对技术性问题作出决策的时候,必须具有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思维。这是因为,技术问题本身具有社会性,是社会问题。推动各类研究机构,特别是各类事业单位发挥智库的功能。对于许多以研究为主的事业单位来说,不仅仅是技术研究机构,研究要有战略性研究,要有预警性研究,在提出对策建议的时候,既要有技术层面,也要有战略层面。要把智库研究的理念注入技术研究领域,推动智库专家善于站在政策和战略层面上观察和思考技术问题,在从事技术研究的过程中要有战略眼光和政策敏锐性,推动基于技术层面的战略研究与基于战略思考的技术研究有机统一,实现由技术型向技术政策兼备型转型,提高治理能力。

智库专家,对于现实问题包括技术层面的问题,要有政策敏感性和战略判断力,更有责任成为时代的哨兵,公共利益的吹哨人。新型智库,不是纯粹的私人机构,研究的是公共政策问题,代表的是公共利益,研究机构和专家具有公共属性。一般事业性的以技术为主的研究机构,要强化政策和战略意识,增强对政策问题和公众利益、社会舆情等方面的敏感性,发挥智库的舆情监测作用。在重要的公共政策节点和重要的公共事件关口,具有一定的公共资源、公共权力、公共职能的研究机构,包括智库和媒体,都应当及时发声,真正成为公共利益的守卫者、真理价值的捍卫者。

案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智库功能

根据《中央编办关于国家卫生健康委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18〕90号),设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职责共9条,其中第一条即为智库方面的职能,内容为: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环境与职业健康、营养健康、老龄健康、妇幼健康、放射卫生和学校卫生等工作,为国家制定公共卫生法律法规、政策、规划、项目等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建议。其他相关职能还有,开展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及国民健康状况监测与评价,开展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调查与危害风险评估;研究制定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和国家免疫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地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和应急能力建设以及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19)

4. 推动智库理念和智库文化渗透到社会领域。智库人的多重身份,特别是主要通过网络化生存的社会智库研究人员,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单位人不同,更多的是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本身就是社会治理的参与者。通过社会智库推动社会治理只是其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智库专家一旦经过旋转门机制,实现身份的转换,就能够增进参政议政能力,增强参与决策能力。特别是社会智库是以平台和网络的形式存在,人员大多是兼职,社会智库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关系网络来开展研究。

推广“智库+”模式,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文化。从智库名分的社会化,到智库人员的社会化,到智库机制的社会化,到智库产品的社会化,完成智库形式和内容上的社会化,通过渐进的方式更多地注入社会基因。把智库文化发展成为社会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动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推动更多的社会民众参与党委政府的决策,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智商的提高和国家与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新型智库建设,旨在形成一种决策参与机制和社会人才培养机制,把智慧的种子在社会上播撒开来,以智库理念的大发展,促进党委政府决策能力的大提升和公众政策素养的大提升。

(1) 周湘智:《智库管理文化建设的维度及其提升》,载《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www.xing528.com)

(2) 王琪、李刚:《创新文化建设是驱动智库发展的主要抓手》,载《新华日报》2018年1月17日。

(3) 隆国强:《智库的文化是智库的灵魂》,载《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9月15日。

(4) 参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官网,http://www.drc.gov.cn/gyzx/zxzn.htm。

(5) 参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章程,http://www.cciee.org.cn/leader.aspx?clmId=20。

(6) 参见赛迪智库官网,http://www.ccidwise.com/plus/list.php?tid=2。

(7) 参见盘古智库官网,http://www.pangoal.cn/about.php?id=25。

(8) 樊和平:《建好用好新型智库,构筑新时代文化自信》,载《新华日报》2018年1月3日。

(9) 黄昊:《智库冷观察之一:智库的精神价值》,复旦发展研究院,https://fddi.fudan.edu.cn/c9/ad/c18965a182701/page.htm。

(10) 李刚:《重视专业伦理在智库治理中的价值》,载《学习时报》2016年8月8日。

(11) 王广禄:《数据驱动:智库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fund.cssn.cn/bk/bkpd_qkyw/bkpd_bjtj/201612/t20161222_3354609.sh⁃tml?COLLCC=3718085710&。

(12) 余敏江:《新型智库建设应注重专业性与公共性的统一》,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8月25日。

(13) 沈国麟:《智库评价:催生新型智库行业自觉》,载《光明日报》 2016年2月24日。

(14) 邓曙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中的使命与担当》,载《中国发展观察》2019年第15期。

(15) 王继承:《兰德公司的成功奥秘》,载《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9月21日。

(16) 徐世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智库?不“揣摸上意”,不“命题作文”》,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81212/u1ai12067905.html。

(17) 尹继武:《智库报告应该更严肃些》,载《环球时报》2011年12月15日。

(18) 雷纯生:《政协来了第53位“求职者”》 ,载《人民政协报》2013年7月2日。

(19) 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官网,http://www.chinacdc.cn/jgxx/zxjj/。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