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一个好的读书习惯

构建一个好的读书习惯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效读书的条件,可以理解为在读某本书之前就应该具备,也可以理解为它是在我们整个读书生涯中不断创造、加强的。可以说,一时的阅读只需一时的动机,长期的读书需要历经考验而较为稳定的动机,有成效有建树则需要有伟大的目标,它是人们读书动力永存的源泉。汲取别人的经验也是知识的补充,但终究要成为自己的感受,才会成为有效读书的知识条件。动机、知识、能力是有效阅读的三个条件。

构建一个好的读书习惯

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求效果、效率读书也是这样。尤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信息就是资本”已经成为时代的观念。世界上恐怕没有一个有文化的人是不读书的,但读书的人未必都有很强的阅读能力,都有很高的阅读效率,而优秀的读者,总是不断地创造条件,以提高读书的效率,取得良好的效果。

有效读书的条件,可以理解为在读某本书之前就应该具备,也可以理解为它是在我们整个读书生涯中不断创造、加强的。它既在读书之前,又融于读书过程之中。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动机条件

有没有读书的欲望,有没有强烈的“饥渴感”,有没有给人以意志和力量的明确目的,这是读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首要因素。有的人书读得不少,收效其微,至多给自己带来一时的快乐和精神享受,但时光稍纵,便渺无印象了。也有人来者不拒,多多亦善,随意性极强,什么都略知一二,什么都难以精深,结果无所收效,无所成就。细想一下,这里一定存在一个为什么而读的问题。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学生时代时,看到济南泺口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郑州黄河大桥是比利时人修的,沈阳浑河大桥是日本人修的,云南河口人字桥是法国人修的,广州珠江大桥是美国人修的……感到痛心疾首,激起了他发愤读书,在桥梁事业上为中国人争口气的强烈动机。这个满怀忧患、为国争光的愿望和决心,成了他走向事业成功的起点。可以说,一时的阅读只需一时的动机,长期的读书需要历经考验而较为稳定的动机,有成效有建树则需要有伟大的目标,它是人们读书动力永存的源泉。

知识条件

知识是读书的前提,缺乏古汉语知识的人就读不懂文言文。科技知识贫乏的人就很难钻研科技专著。我国古代学者特别强调“根柢之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中学生来说,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同学读了许多有关课程的指导书、参考书,而学习上效果不明显,也是存在着根底不足的原因。

知识,不光指书本知识,还包括实践经验、生活阅历等等。这些是更直接、更亲切的活知识,对理解文章、书籍的内容极有帮助。比如有些同学总结出的读书经验有“好书不厌百回读”,“情真才能酿美酒”,“活读书,就该论难不已”,“朗读是学诗的好方法”,“文言文阅读三段法”等,这些对他们以后的读书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准备,是他们取得较好读书效果的有利条件。汲取别人的经验也是知识的补充,但终究要成为自己的感受,才会成为有效读书的知识条件。

再如,在农村生活过的同学,对植物学的书籍接受的就快,理解的就深;参加过了“数学”、“物理”、“计算机”、“天文”等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科技书籍接受能力就强。所以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倡,让学生们去接触自然和社会,“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从读书的角度看,这也是开阔视野,增长阅历,做深入学习和读书的知识上的准备。

能力条件

能力,从读书上讲,主要是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成熟程度。它包括阅读的速度、记忆力、鉴赏力、想像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www.xing528.com)

阅读的速度决定读书的数量,没有一定的读书速度,就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也很难提高读书的效率。

没有较强的记忆力,读了后边忘了前边,顾此失彼,“狗熊掰棒子”,怎么可能有较好的效果呢?

阅读的鉴赏力,可以说是标志阅读能力成熟的根本尺度。就像一个喜欢收藏古玩的人,能不能很快确定某件古玩的真伪、价值,是衡量他水平的根本标志。一首好诗,有人能为之陶醉、倾倒;有人却如过眼烟云,看不到它的光辉。一本好书,有人奉若至宝,百读不厌;有人一掠而过,无所他想。能在读书中迅速地抓住有价值的东西,看到它的作用,这是优秀的读者应该具备的能力。

阅读的鉴赏力体现为语感的能力和审美的敏感性。语感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能力,不需要辨字析句,便有一种直觉般的领悟。就像游泳者的“水性”,打球人的“球性”一样,它能使读者很快领会文章的深刻含义,觉察到弦外之音、深蕴不露的作者匠心,从而加快读书的速度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审美的敏感性,是指在读书时,能否发现那些在思想、语言、逻辑、技巧等方面的不可名状的美,或书中不尽之言,言中不尽之意。比如冰心的《小桔灯》,你能感受到她那细腻、清新的文笔之美吗?读了北岛的诗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你能领悟到那语言、逻辑、哲理上的美吗?只有对作品中的美非常敏感的人,才可能有较高的鉴赏力。

想像,也是一种能力,它是思维的翅膀。它可以把读书时我们头脑中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它可以使我们的思维不仅驰骋于无限的现实世界,还可以奔腾于未知的新境地;它可以给我们带来兴趣和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列宁也说过:“甚至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想像在读书中是至关重要的!

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关系到能否准确理解文章中的概念、判断、推理、论证,能否判别文章的观点、条理、章法、结构的优劣,能否深入领会文章的内容或发现其中的问题。这在读说明文、议论文、科技等方面的书时尤为明显。

语言能力是阅读的基础。它包括对语言的理解,对语法、修辞、文体等方面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语言的使用。如能否言简意赅地写出读书心得,做出提要或札记。这个能力直接关系到阅读的效果。

动机、知识、能力是有效阅读的三个条件。条件不是一次完成的,它需要创造,需要充实,有的还需要更新。我们绝不能等待条件创造好了再去求效果,那是一条永远不能穷尽的路,要在走路中学走路,创造中学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接近我们追求的目标。

成功,属于那些坚持不懈、努力奋进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