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优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优化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本课程是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在学校中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优化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本课程是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但是,这并不是说只要在学校中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了必要的课时,就自然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自然能够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按照这样的理念,在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采用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的方法,而是以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作为划分学习领域的主要依据,并按照健康的要求,选取了与体育有密切关系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德国教育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在对我国16 岁以上居民的抽样调查中有66.74%的人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其中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对体育缺乏兴趣,占各种不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第三位。这说明强调学生学习兴趣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促进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卫生习惯的养成,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讲,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比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更为重要。

因此,在《标准(2011年版)》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十分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www.xing528.com)

在传统学校的教育模式下,“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模式仍然是学术模式,科学家和工程师仅仅是他们的教授的复制品”。这种模式不仅对高等教育也对普通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视为“白纸”“容器”,被视为有待完善的有机体……总之,学生只是成人社会的附属,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只是教师们塑造和完善的对象,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在体育课教学中,他们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

自20 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许多教育家和教师注意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一些学校和教师开始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背景下,从日本传入的“快乐体育”逐渐在一些学校中实验推广。但是,由于不少人对“快乐体育”的实质缺乏深刻的理解,单纯从教学法的层面去理解“快乐体育”,未能认识到“快乐体育”实质上是对传统教育模式所体现的学科中心和教师中心课程的否定,因而“快乐体育”只在部分小学中收到了一些成效,在更多的学校特别是在中学,传统体育教学的一些弊端未能真正得到纠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应有的主体地位未能真正得到体现,学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身顺心违”、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传统教育模式或许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鉴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质,充分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就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只有学生想学的知识和技能,乐于学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得到发挥,学习体育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在课程教学中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使他们“心顺身顺”。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受益,不但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学生的权利,也是贯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

体育是一种以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方面。学生只要认真、主动地完成学习要求,上述各方面的状况就一定会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只与其后天练习和发展有关,而且还与其先天遗传有极大的关系。从健康的角度来看,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提出了有益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各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弹性的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以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某些原来体能较差的学生,暂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且经常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失败,但他们从失败中获得了经验,树立了信心,因此他们还会喜欢体育课程,还会主动参与体育运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