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国毽球锦标赛的历史及国际发展

全国毽球锦标赛的历史及国际发展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85年起,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毽球锦标赛。1995年,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毽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2001年9月,在中国无锡召开了国际毽联第二次执委会和代表大会,会议接纳韩国、柬埔寨为会员,会议同意使用现行的《毽球竞赛规则》为国际毽球赛规则。

全国毽球锦标赛的历史及国际发展

现代毽球运动是一项集健身、娱乐、竞技和观赏于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毽球运动自1984年被批准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內以来,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现已被列为亚洲室 运动会、全国体育大会、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一)毽球发展概况

1.毽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毽球运动是在中国民间踢毽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踢毽子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有一种祭神祈雨时边跳边踢的舞蹈,这就是“蹴鞠”的雏形。战国时期,“蹴鞠”十分盛行。踢毽子相传源于古代“蹴鞠”活动,宋代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认为踢毽子源于蹴鞠之戏:“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亦蹴鞠之遗。”到了汉代,“蹴鞠”的形式出现了分化,有了多种蹴法,其中的“蹴毛丸”就和今天的踢毽子非常相似。1913年,我国山东省济宁县喻北屯城南张村的一个东汉墓中出土了23 块画像石,其中一块就是“蹴毛丸”。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蹴毛丸的动作与现代踢毽子的动作基本相同。蹴毛丸汉砖的出土为研究毽子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现代毽球运动直接起源于汉代蹴毛丸活动的结论。到了宋代,毽子就与现代的做法基本相似了。踢毽子经过长期的传承,到了现代,仍旧保持着其原生形态,并成为民间普遍开展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

1984年3月,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发布《关于把毽球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的决定》之后,毽球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从1985年起,每年举行一次全国毽球锦标赛。1987年9月,中国毽球协会的成立使中国毽球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1年,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毽球第一次作为表演项目走进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1995年,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毽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999年,国际毽联成立。2000年,首届世界毽球锦标赛得以举行。2000年7月,在匈牙利召开了国际毽联第一次执委会。会议决定,2003年毽球世锦赛设男女团体、男女单人、男女双人和男女混合双人7 个项目。2001年9月,在中国无锡召开了国际毽联第二次执委会和代表大会,会议接纳韩国、柬埔寨为会员,会议同意使用现行的《毽球竞赛规则》为国际毽球赛规则。2002年10月,在德国召开国际毽联第三次代表大会和执委会。

2.毽球运动的特点与价值

(1)毽球运动的特点。

毽球运动是一项灵巧、简便、有趣和十分经济的健身活动。它可以一人踢、两人踢或多人轮流不断地用各种动作姿势接传,活动时间可长可短,活动场地可大可小,男女老少皆可参加,普及性很强。毽球运动要求踢毽者在短时间内控制毽球,在空中完成各种接、落、跳、绕、踢等动作,这能大大提高踢毽者的反应性、灵敏性和动作协调性。毽球运动融入了足球的脚法、羽毛球的场地和排球的战术。发展毽球运动对其他体育项目运动技术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它可以作为足球、武术体操跑步等运动训练的辅助性练习。毽球运动将个人技艺变为集体对抗,既显示了个人的技术,又把古老项目发展为隔网对抗的竞技项目,使之更有朝气、生机和青春的活力,给人们一种强烈的时代感、艺术美感,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了人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人们勤奋、进取、开拓及创新的精神。

(2)毽球运动的价值。

踢毽球不仅可促进人体的背、腿、躯干及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还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扩大肺活量、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机体功能、改善代谢能力,培养人们对时间、空间的立体感,提高定向能力与判断能力;更有助于提高踝、膝、髋关节的灵活性,使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进一步得到全面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增强,毽球运动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毽球运动也显示出我国民间体育的独有特色,增添了民族自豪感,继承与发扬我国民族文化遗产光荣传统。

(二)毽球基本技战术教学与训练

1.毽球运动基本技术及其教学与训练

(1)准备姿势、起动和移动技术。

①准备姿势。主要有两种:左右开位站势和前后开位站势。左右开位站势: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略宽,两脚几乎站在同一条直线上,脚尖内收成“内八字”,脚跟提起,脚拇趾扣地,着力点在脚掌内侧。前后开位站势:两脚前后分开,左脚稍前跨出约一只脚的距离,右脚在后,两脚后跟提起。

要点与要求:大、小腿呈100°~110°角,两膝稍内收,膝部垂直面超出脚尖。上体稍向前倾,身体重心置于体前。注意力高度集中,两眼注视来球,两脚要保持“静中待动”的状态。

②起动。起动是移动的开始,移动是起动的继续。起动的快慢取决于准备姿势的正确与否。在比赛中,运动员必须要根据来球的方向、弧度、速度、落点,及时向前、后、左、右起动和移动,使身体快速接近来球,并处于适当的击球位置,然后做出各种相应的击球动作。

③移动。起动之后移动的步法有滑步、跨步、交交叉步、后退、跑动等几种。

1)滑步:分左滑步、右滑步和前滑步。

2)跨步:起动后,右脚后蹬,接着侧身将左脚向来球的方向跨出一大步,重心移至前脚上,后脚迅速跟上并触球或踢球。

3)交叉步:分左交叉步和右交叉步两种。左交叉步:移动时,右脚向左侧迈出一步,左脚迅速抬起触球或踢球。右交叉步:移动时,左脚向右侧迈出一步,右脚触球或踢球。主要在球离身体左右较近时使用,特点是移动快,较灵活。

4)后退:移动时,身体应保持较低的准备姿势,两脚迅速交替向后退,重心仍保持在身体前面。

5)跑动:跑动时,两臂用力摆动,以加快速度,争取用最快的速度接近球的落点,以便做出相应的动作。

④准备姿势、起动和移动技术教学。

1)边讲解边示范准备姿势、起动和移动技术关节和动作要领。

2)用口令和手势反复练习起动、移动技术。

3)在教学中,把起动和移动技术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准备活动之中,在提高技术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体质。

2.发球技术与教学

发球的好坏由力量、速度、弧度、落点等因素共同决定,通过对力量、速度、落点的控制可破坏对方的接发球,为反攻创造有利的局面。发球水平的高低反映出一个团队训练水平的质量。发球只有与准确性、灵活性、多样性、独特性等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作用。发球一般分脚背正面发球、脚内侧发球、脚背正面发弧线球、脚背正面发凌空球。

(1)发球技术。

①脚背正面发球。

准备姿势:身体正面对网站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微屈,上体稍向前倾,重心落在两脚间或侧重于左脚上,左手持球置于腹前。

抛球:左手将球垂直抛于体前,约离身体一臂距离。

踢球:在抛球的同时,重心前移至左脚上,右脚迅速用力蹬地,向后摆起,小腿弯曲,在身体重心投影点接近左脚时,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脚背屈,脚趾扣紧,用脚背正面击球。

击球后:踢球腿提膝随球继续前摆,迅速进入场地。

要点与要求: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击球时脚背绷直,随击球方向继续摆动。动作要平、快、稳。

②脚内侧发球。身体和网成45°角站立,左脚在前与端线成45°角,右脚在后与端线平行站立,膝关节微屈。左手将球垂直抛于体前约一臂距离,身体重心前移至左脚上,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由后向前摆动,在前摆的过程中屈膝外展,踢球脚的内侧正对出球方向,小腿急速前摆,脚尖稍稍翘起,脚底与地面保持平行,用脚内侧部位将球击出,踢球脚随球前摆落地。

要点与要求:脚内侧发球的特点是脚与球的接触点在脚的内侧,踢球腿必须屈膝外展,脚的摆幅和摆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而出球力量小,但出球平稳而准确。适合发中、短距离球,用来破坏对方的一传。

③脚背正面发弧线球。身体侧对场地,弧线助跑,最后一步右脚位置与线成45°角。踢球时,踢球左腿用力向前、向右做弧线摆动,脚面绷直,用脚背正面把球踢出。

要点与要求:弧线助跑,踢球腿弧线摆动,用脚面闪击球,有随球动作。在踢球时,用力要突然、集中、短促,用脚面闪击球。利用球出脚的弧线,增加球的隐蔽性,从而实现自己的战术意图。

④脚背正面凌空发球。身体侧对射出球方向,左脚尖外张,指向出球方向,手持球于体前,在离身体一臂远处将球垂直向上抛出,球要高过头顶,球落到腰部高度时,上体侧倒向支撑脚一侧,右大腿提起与地面保持平行的同时,右大腿带动小腿急速向前摆动,脚面绷直,用脚背正面击球。击球后,身体随着转向出球方向,踢球脚随球前摆着地维持身体平衡。

要点与要求:选好击球点,身体侧对出球方向,大腿带动小腿,用脚正面击球,保持好身体的平衡。发球充分利用了腰腹的力量,发出的球力量大、速度快,球低平过网后,前冲力大,攻击性强,变化多,能直接破坏对方的接发球和战术意图。

(2)发球技术教学。

①教师在教发球技术时,首先做一个完整动作示范,让学生对发球有基本感性认识

②发球技术要求动作要平、快、稳,要求学生加大基本功练习,并熟练掌握脚背、脚内侧踢球技术。

③教师可以借助辅助器械(如小软式足球、气球),分阶段进行教学。

④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共性的错误动作,并进行专门指导。

3.踢球和触球

(1)踢球和触球技术。

踢球和触球是毽球基本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进攻和防守的最主要手段。用膝关节以下部分击球称为踢球,它是运动员用脚的某一部位将球踢向预定目标的技术动作。用膝关节以上除两臂以外的身体任何部位击球称为触球。

踢球和触球的技术动作方法有脚内侧踢球、脚外侧踢球、脚背正面踢球、侧摆扣球、倒勾球、后踢球、踩球、大腿垫球、胸触球、头球等技术动作。

①脚内侧踢球。根据来球的速度、运行轨迹,及时移动到位,踢球腿大腿抬起稍外展,小腿屈并绕额状轴后摆。小腿绕额状轴由后向前摆,当摆至额状面时与球接触,踢球时要垂直或控制出球方向。击球的一刹那,脚部击球面端平,击球部位应在脚内侧面的中部,击球点一般在支撑腿膝关节高度体前约40 cm 处。用脚内侧踢高球时,触球时脚要向外摆出,使球踢得更高。

要点与要求:判断准确,大腿抬起外展,小腿绕额状轴摆出,并在额状面击球,注意控制出球方向。踢球的全过程应注意柔和、协调,大腿和小腿应完成向前上方送球的动作。

②脚外侧踢球。支撑脚的膝关节微屈,上体向支撑脚一侧稍倾斜,重心落在支撑脚上。当球下落至膝关节稍靠下时,踢球腿小腿向外摆起,脚外翻使脚外几乎成水平状态,轻击球下部,将球击起。击球是利用小腿外翻快速上抬的动作完成的,脚接触球的部位一般在脚外侧面的中部或中后部,击球点的高度不超过膝关节。

要点与要求:上体稍倾斜,小腿向上、向外摆起。在水平状态击球,大腿带动小腿摆起。脚外侧踢球是一项重要的防守技术,在对方来球平而快,落在身体两侧或从体侧、肩上向后场飞行,来不及移动和转身时运用。

③脚背正面踢球。踢球时,身体重心在支撑脚上,踢球脚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向前上方做爆发性挥腿,踝关节绷紧,脚面伸直,用脚正面前端将球踢起。击球部位在脚的接近脚趾关节处,击球点在离地面10~15 cm 的高度,击出球的方向、弧度和落地,可通过脚背面的变化和踝关节背面勾踢的程度来调整。

要点与要求:大腿带动小腿摆动,脚面伸直,小腿做爆发式摆动。脚背起球技术是毽球比赛中防守救球的重要技术,左、右脚都必须掌握,当对方来球的速度快、落点低,以及球的落点离身导体较远,不能及时移动到位时,必须运用脚背起球技术。

④侧摆扣球。身体侧对出球方向,支撑脚前迈一步,脚尖斜指出球方向,上体向支撑脚一侧稍倾斜。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向外侧出球方向挥摆,踝关节绷紧,脚尖绷直,用脚背正面前端将球扣过球网。

要点与要求:踢球时,身体向出球方向扭转;踢球后,踢球脚落在支撑脚外侧前方。身体侧对出球方向并倾斜,踢球腿大腿带动小腿摆动,用脚背正面前端将球扣过网。踢球后,要保持身体的平衡。

⑤倒勾球。踢倒勾球有原地踢球和跳起踢球两种。

1)原地踢倒勾球。根据来球的速度、运行轨迹,及时移动到位,支撑脚前迈一步,膝关节弯曲,上体后仰。踢球腿以髋关节为轴向上方摆动,当球落到身体上方适当高度时,小腿和踝关节发力,用脚背正面前端将球向后上方踢出。

要点与要求:判断准确,找准击球点,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带动小腿,用脚背面前端击球。

2)跳起踢倒勾球。根据来球的速度、运动轨迹,选好击球点,及时移动到位,以踢球腿为起跳腿蹬地起跳,同时另一腿上摆,身体腾空后仰,眼睛注视来球。蹬地腿在离地后迅速上摆,而另一腿则向下摆动,以脚背正面击球。踢球后,两臂微屈,手掌向下,手指指向头部相反方向着地,屈肘,然后臀部、腰部、背部依次滚动式着地。

要点与要求:动作的关键是判断准确,及时移动到位,动作协调,在身体上方将球击出,并且缓冲着地。

⑥后踢球。后踢时,正面对着来球方向,当球飞过头顶后,上体前倾,眼睛注视着球,左脚微屈膝成半蹲状,重心在左脚上,当毽球下落到适当高度时,右脚屈后摆,脚尖向后伸直,用脚底将毽球踢起。

要点与要求:后踢一般适宜对付高过头顶的球。其动作关键是上体前倾,眼睛注视着球,大腿后摆,小腿折向大腿,用前脚掌击球。

⑦踩球。接发球队员把球高传到近网前离网20~30 cm 处,前攻队员迅速高摆腿(脚要高过网20~30 cm),脚尖内勾,在前脚掌触球的同时,脚尖立即和脚下摆的力量把球踩过网。

⑧大腿垫球。垫球时,重心在支撑脚上,垫球腿迅速插入落球的下面,小腿立即向大腿夹紧,大腿快速上抬,小腿和踝关节放松,用大腿前端将球垫起。

要点与要求:大腿快速上抬,用大腿前端将球垫起。

⑨胸触球。用胸挺球时,面对来球,两脚平行开立或前后站立,双膝微屈,上体后仰,当球与胸接触时,两脚蹬地或轻轻跳起,用胸部迎球上挺,将球挺起。

要点与要求:胸部面积大、有弹性、位置高,能接触与胸部等高或高于胸部的球。在防守反击过程中,防守队员可用胸堵截对方平打后场的球。拦网时也可采用。

⑩头球。用头击球时,身体正对来球,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上体稍后仰,眼睛注意球。当球下落到身体前上方垂直部位时,后脚用力蹬地,收腹屈体,上体迅速前摆,借腰腹及颈部力量,用前额正面将球击出。

要点与要求:头球技术的特点是力量大、速度快、变化多,在进攻中的效益很高。正对来球,上体稍后仰,眼睛注视着来球,依靠蹬地和收腹屈体的力量,用前额正面将球击出。

(2)踢球和触球技术教学。

①对踢球和触球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求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突出动作要领。

②在合适时机,适当进行辅助练习,强化动作环节,让学生体会触球点。

③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教学,并遵循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④通过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⑤在练习过程中,形成互帮互学的教学氛围。

(3)踢球和触球技术训练。

①通过踢腿、摆腿、控腿等练习,提高髋关节柔软性。

②借助小足球来进行胸部、头部的触球、停球等辅助练习,增强胸部、头部技术动作。

③在体操垫上进行徒手倒勾练习。

④借助小拍子,同学之间相互配合进行踩球技术动动作练习。

4.拦网

(1)拦网技术。

拦网是防守第一道防线,是组织反攻的序幕,是得分的主要手段。有目的的拦网,不仅对对方进攻队员的行动造成心理威胁,削弱对方进攻的锐气和信心,还可以增强本队组织反击战术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拦网主要有单人拦网和双人拦网两种。

①准备姿势。球进入对方场区后,本队队员马上各就各位,密切注视对方的动向,判断接发球队员的意图和技术动作,当对方组织进攻时,拦网队员要迅速到位,在离中线20~30 cm 处,两脚左右开立,约同肩宽,两膝微屈,两臂自然弯曲置于体前。

②移动。当对方实施进攻时,迅速判断其击球点及球击出后的路线和高度,及时移动到位。移动步法主要用滑步和交叉步。如果距离较远时,应快速跑步到位;若两人拦网,应相互照应。

③起跳。移动到位后,在对方队员起跳的同时,立即起跳,在空中稍展腹,用胸部稍偏向肩的部位对准来球。

④拦网。起跳腾空后,两臂尽量下垂,当球快要触及胸部的一瞬间,迅速收腹含胸,向前抖肩,用收腹含胸和抖肩的力量把球拦在对方近网处,球在对方场区的落点离网越近,越能增加拦网的成功率。

⑤落地。在腾空、抖肩、拦网的同时,适当的收腹有助于控制腾空的时间和身体的平衡,落地时不致触网。

(2)拦网技术教学。

①通过课堂讲授、观看录像、实践操作,使学生基本掌握毽球拦网技术。

②在拦网技术教学中,适当安排一定时间专门做网前抖肩起跳动作。

③在教学比赛中,通过语言提醒在拦网中出现的问题。

5.保护与防守(www.xing528.com)

(1)保护与防守技术。

保护是防守战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护与拦网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两者缺一不可。成功的拦网可以为后排保护队员创造有利的条件,而坚固的防守和卓越有效的保护又可弥补拦网的不足,增强拦网队员的信心,还可以直接组织反攻,因此,保护在实战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

①保护与防守准备姿势的身体重心比接发球准备姿势要更低一些,以便快速起动。

②保护队员应根据拦网的不同而站在不同的位置,如果是双人拦网,保护队员应站在拦网队员的左侧和右侧稍向后一点的地方。

③保护队员判断要准,反应要灵敏,起动要快,踢球、触球动作幅度要小。尤其是对对方的轻吊球,应迅速移动到位。

④保护队员要善于根据球的突然变化而快速跑动或移动,迅速急停或立即改变移动方向,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用胸、腹、腿等身体各部位击球。

(2)保护与防守技术教学。

①通过课堂讲授、实践操作,使学生基本掌握毽球保护和防守技术。

②观看比赛录像,加深保护与防守意识。

6.毽球运动的基本战术及其教学与训练

毽球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因此在比赛中特别讲究战术配合,包括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等。

(1)进攻战术。

进攻战术首先要考虑上场队员的阵容配备,合理地将全队的力量搭配好,有效地发挥每一名队员的特长和作用,包括“一二”阵容配备、“二一”阵容配备和“三三”阵容配备等。

①“一二”阵容战术。“一二”阵容配备是在3 名上场队员中有1 名是主攻手,2 名是二传手,主攻手一般不参与接发球,二传手交替接发球和做二传。这种战术的进攻特点十分明确,稳而不乱。

②“二一”阵容战术。“二一”阵容配备是在3 名上场队员中有1 名主攻手,1 名副攻手和1 名二传手。主攻手一般也可以不参与接发球,副攻手、二传手可以互换。这种战术的特点是攻球变化多,又可以互相掩护,适用于打交叉、插上、掩护等进攻战术。

③“三三”阵容战术。“三三”阵容配备是在3 名上场队员中全部都是攻球手和二传手。“三三”阵容配备中,队员接球站位一般呈倒三角形,任何一名队员接到球随时都可以组织另外2 名队员同时参与进攻。这种阵容可以打出掩护、交叉战术,还可以打出快攻、背溜、双快掩护等较复杂多变的战术进攻球。

(2)防守战术。

防守战术应根据对方攻的不同特点决定本方防守阵形,包括“弧形防”“一拦二防”“二拦一防”和“拦—堵—防”等。

①“弧形防”防守战术。“弧形防”是3 名队员在中场呈小弧形的站位防守,在对方的攻球威力不大时采用。这种区域联防的特点是防守视线清楚、分工明确,防守般性攻球效果好。

②“一拦二防”防守战术。“一拦二防”是在3 名场上队员中,1 名队员网前拦网,另外2 名队员分别在其两侧分区防守。这种封线防守的特点是有两道防线,网上拦网封线路,网下中场防落点,拦防结合,利于反攻。

③“二拦一防”防守战术。“二拦一防”是在3 名场上队员中,2 名队员网前拦网,另外1 名队员在其后方防守。这种封线补防的特点是网上拦网封线路,网下中场补空缺,具有明显网前拦网优势。

④“拦—堵—防”防守战术。“拦—堵—防”是在3 名场上队员中,1名队员在网前拦网,1 名队员在侧面网后堵击,另外1 名队员在中后场防守。这种封堵联防阵形构成三道防线,使拦、堵、防结合,既可以互相补缺,又可以灵活应变,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防守阵形。

(三)毽球基本规则

1.毽球基本规则

(1)场地与器材。

①场地。

1)团体、双人和混合双人赛的场地长11.88 m,宽6.10 m。

2)单人比赛场地长11.88 m、宽5.18 m。

3)场地上空6 m 以内(由地面计算)和场地四周2 m 以内不得有障碍物。

4)界线比赛场地应按平面图(如图7-1-11 所示)画出清晰的界线,各条界线宽4 cm,线的宽度包括在场地面积之内。

图7-1-11 毽球竞赛场地示意图

5)发球区距两端线中点两侧各1 m 处向场外各画一条长20 cm(距端线4 cm)并与端线垂直的短线,叫发球区线(此线不包括在发球区内)。发球区线向后无限延长的区域,叫发球区。单人赛的发球须落在接发球有效区内,即限制线与端线之间的区域(如图7-1-12 所示)。

图7-1-12 发球区示意图(单位:m)

②器材。

1)毽球。毽球由毽毛、毽垫等构成。毽毛为四支桃红色鹅翎呈十字形插在毛管内,每支羽毛宽3.20~3.50 cm。毽垫由上垫、下垫和毛管构成,均用橡胶制作。下垫和毛管连在一起,上垫套在毛管上。上垫和下垫中间套有由数层硬质薄形皮革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垫圈。毽垫直径3.80~4 cm,厚1.30~1.50 cm,毛管高2.50 cm。毽球的高度为13~15 cm。毽球的重量为13 g(±0.5 g)。

2)球网。球网长7 m、宽76 cm,网孔2 cm 见方。球网上沿缝有4 cm宽的双层白布,用绳穿起,将球网张挂在网样球网必须挂在中线的垂直上空。球网为深绿色,球网的高度为球网的中部顶端距地面垂直高度,男子为1.60 m、女子为1.50 m。网的两端地面垂直高度必须相等,两端的高度与中间的高度相差不得超过2 cm。在球网的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交接处,各系有一条宽4 cm、长76 cm 的白色带子,叫标志带。在球网上连接标志带外侧应系有两根有韧性的杆,叫标志杆。两杆内侧相距6.10 m(单人赛为5.18 m)。标志杆长1.20 m、直径1 cm,用玻璃纤维或类似的材料制成。标志杆应高出球网上沿44 cm,并用鲜明对比的颜色画上10 cm 长的格纹。

2.比赛办法

(1)比赛项目。

比赛设男、女团体(三人制),男、女单人,男、女双人,男女混合双人共七个项目。

(2)比赛队。

每队由六人组成,上场队员三人,其中队长一人。

(3)比赛得分。

①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不论发球权在何方,胜一球即得1 分。

②一方无论是发球失误、接发球失误或任何其他的犯规,对方即得1 分。

(4)计胜方法。

①比赛一场为三局,采用三局两胜制,先胜两局为胜一场。各胜一局,第三局为决胜局比赛。

②团体赛每局21 分,其他各项比赛每局15 分。

③各项比赛先得21 分或15 分的队为胜一局;如比分是20 或14 平时,比赛应继续进行,直至某队领先2 分,方为胜一局。

④某局比分出现20 或14 平时,则实行轮换发球法。即首先由有发球权一方发球,无论得、失分后,均由对方发球。依此类推,直至某队领先2分结束比赛。

⑤每局比赛先得29 分者获胜。

(5)球的状态。

①死球: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为死球。

1)球触地。

2)裁判员鸣哨中止比赛。

②界外球: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为界外球。

1)球的着地点触及界线以外的场地。

2)球触及标志杆,或从标志杆及其延长线以外过网。

3)球触及任何障碍物。

4)球从网下空间进入对方场区均为界乒外球。

③触网球: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即为触网球。

1)比赛进行中,球允许触及两标志杆以内的球网。

2)比赛进行中,球触及标志杆为击球失误。

(6)发球与接发球、重新发球。

①发球规定。

1)取得发球权的球队须按位置表登记顺序顺时针轮转一个位置,由1号位队员发球。

2)各项比赛发球队员,在裁判员允许发球手势后须站在本方发球区内,做好发球准备。

3)裁判员鸣哨发球后,发球队员须在5 s 内将球发出。

4)发球时同队队员不得有任何掩护动作。

5)比赛各局比分若出现20 或14 平,双方执行轮换发球法。

②发球失误: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判发球失误并失1 分。

1)队员发球时,踏及端线或发球区线及其延长线。

2)球未过网或触及标志杆。

3)球从网下穿过。

4)球从标志杆及其延长高度以外过网。

5)球触及任何障碍物,或在进入对方场前触及本队队员。

6)球落在界外。

7)发球延误时间超过5 s。

8)裁判员鸣哨后球坠落在地上。

9)发球掩护(发球瞬间,发球方队员未按规定位置站位或有意干扰对方视线甩线)。

10)拦击发球(接发球时当球高于网,队员在限制区域内发球方进行进攻性击球)。发球顺序错误(未按照位置表上登记的发球次序进行发球)。

③重新发球: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须重新发球。

1)裁判员鸣哨之前发球。

2)比赛进行中,球挂在网上(最后一次击球挂网除外)。

3)比赛进行中,毽毛和毽垫在飞行时脱离。

4)比赛进行中,其他人或物品进入场区。

(四)毽球竞赛裁判法

1.裁判等设置

毽球正式比赛应设有正裁判一人,副裁判一人,司线员二人,记录员、记分员各一人。

2.正裁判员的职责

正裁判员主持一场比赛的裁判工作。对场上双方队员和其他裁判员都可以行使其职权,并负责解释比赛中的一切问题(包括规则中未明确的问题)。具体负责在比赛前召集执行该场比赛任务的全体裁判员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负责检查场地、器材和设备等。召集双方队长用投币的方式选择场区和发球权,掌握两队的准备活动时间。在比赛中,正裁判员可根据规则判定死球、得分、犯规及取消某队员或某队的比赛资格,其裁决是最终判定。如果发现其他裁判员有错误判断时,有权予以改判。有权决定因故中断和恢复比赛的时间。在违反下列规定时应予以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警告(出示黄牌):①对裁判员有不正当的行为;②对本方队员或对方队员有不正当的行为;③踢、打、用头撞击或企图踢、打、用头撞击对方队员;④在比赛中断时(局间休息除外),未经裁判员允许擅自离场。取消比赛资格(出示红牌):经警告后重犯或情节恶劣者,可不经警告即取消其比赛资格。比赛结束后,主持退场仪式。退场后,应检查比赛记录,核实无误后,应在记分表上签字。

3.副裁判员的职责

副裁判员是正裁判员的助手,站在正裁判员对面的场外,主动协助正裁判员进行工作。遇到下列情况副裁判员必须鸣哨并做出手势:接发球队的位置错误;球从过网区以外飞过或触及靠近他一侧的标志杆;运动员触及球网或标志杆;运动员进入对方场区和脚踏头球限制线;球触及障碍物;其他人或物体进入场内;暂停或换人;发现队员受伤,副裁判员可以准许进行替换或给予恢复的时间。当正裁判员提出询问时,副裁判员应如实回答和提出自己的看法。

4.记录员的职责

记录员应在正裁判员的对面偏左,即副裁判员背后的侧面进行工作。其职责是:比赛开始前,负责登记比赛两队队员的姓名及号码,并取得两队队长和教练员的签字。每局比赛开始前,取得位置表并登记两队上场队员的号码及轮转次序。在记录员左侧的一队应登记在记分表的左边栏,右侧一队登记在记分表边栏。比赛进行中,记录每队得分与暂停及换人的次数,发现队员位置错误不合法的请求时,要及时通知裁判员。某队员因不正当行为犯规,被正裁判员出、示黄牌或红牌,应如实地记录在备注栏内。每局结束和决胜局(某队先得8 分或团体赛10 分时)宣布交换场区。比赛结束后,登记比赛最后结果和取得双方队长、裁判人员的签名。

5.司线员的职责

司线员应对指定他们负责的违例和法规做出旗示。他们的职责是:判断球是否出界;判断球是否触及场上队员身体后出界;判断球是否从标志蓉杆及其延长线以外过网;判断发球队员是否踏及端线、发球区短线及其延长线;正裁判员提出询问时,应如实报告。两名司线员应分别站在两端线靠近左侧的角端、距球场1 m 的位置,各负责靠近的一条边线和一条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