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文献采选理论与思想评价的优化探讨

国外文献采选理论与思想评价的优化探讨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比而言,文献选择理论已为当代图书馆普遍接受并成为主流思想。(三)关于图书综合评分法的评价麦考文将图书价值论和读者需要论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价值需求论的思想。对于麦考文的“图书综合评分法”,不少学者认为难以具体实行。与主观选购法或随意圈定选购相比较,综合评分法无疑更具思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国外文献采选理论与思想评价的优化探讨

(一)关于藏书绝对完整论和藏书选择论的评价

经过长期实践验证,人们逐渐认识到藏书绝对完整论缺乏可行性。目前全世界每年的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100万种,纸本期刊有6万多种,数字信息资源呈现爆炸性增长。面对全球如此庞大和迅速增长的出版物,无论是馆藏空间还是文献经费都难以承受,藏书绝对完整论已被现代图书馆所抛弃。

相比而言,文献选择理论已为当代图书馆普遍接受并成为主流思想。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面对高速增长且良莠混杂的文献品种、有限的馆舍和经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馆需求的文献就成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在文献选择模式和方法上,国内外专家学者进一步开拓研究,如院系专家选书法、纲目购书法、学科馆员选书法,以及研发专家选书系统,都是对文献选择理论的实践和深化。

(二)关于图书价值论与读者需要论的评价

图书价值论和读者需要论,都有其合理性,然而也有其片面性。图书价值论和读者需要论之争,核心是以文献为中心还是以读者为中心来选择馆藏之争,至今仍是图书馆界争论的议题,也反映了文献选择理论趋向成熟的进程。

图书价值论注重考虑文献本身的价值,力图使图书馆馆藏建设达到科学性、系统性的要求,这是很可取的。然而优秀的图书是相对于不同的读者对象和功用而言的,价值论片面强调出版物自身的内容价值而不考虑读者的实际需求,势必将大量阅读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读者拒之于图书馆外,从而降低馆藏的利用率。

读者需要论强调馆藏的适用性、利用率和服务功能,主张选择文献以读者需求为依据,不必强求文献本身的价值。其支持者认为,读者的知识结构和阅读需求不同,对什么是“最好的书”的看法并不一致,所谓“好书”自然就有很多种类,图书馆应根据不同读者的具体要求,选择入藏文献资料,而不能将图书馆的观点强加于读者。读者需要论充分考虑到读者需求的重要性,但是,只要读者需要,文献质量即使不高也要选购的观点难免有失偏颇,这一方面忽视了图书馆对社会阅读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如果片面强调读者需求而不考虑文献本身价值,图书馆则难以形成系统、科学的馆藏。

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机械地应用图书价值论或者读者需要论,应当辩证地看待读者需求与文献价值的关系。综合考虑图书馆馆藏需要和读者使用需求这两个因素,权衡文献的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制定适合本馆目标、任务的文献选择标准,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文献采选不仅要考虑读者的近期需要和集中需要,还要考虑读者正确的需要和长远需要,而通常有价值的图书往往会符合读者的长远需要。

二八定律揭示了馆藏利用的趋向性,即20%的馆藏满足80%的读者需求,而另外80%的馆藏满足20%的读者需求。而长尾理论揭示了馆藏中利用率不高的资源长尾,所占的馆藏利用份额之和不一定比“头部”的核心资源少。因此,馆藏建设在强调核心资源配置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注重馆藏建设的完整性,不可忽视个性化的非核心资源和有价值的文献的收藏。

美国图书馆学舒曼(Edwin L.Shuman)尝试将图书价值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作为选书标准,他提出文献选择的四项具体原则:是否能使大多数读者感到持久的乐趣;是否含有充分的科学事实,值得一读;是否能提高读者的智力或加深美的感受;是否能与经久考验的名著并列。(www.xing528.com)

(三)关于图书综合评分法的评价

麦考文将图书价值论和读者需要论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价值需求论的思想。对于麦考文的“图书综合评分法”,不少学者认为难以具体实行。其一,对于各种图书的知识价值和社会需求的评价,只是一种推算或估算,不可能精确计算;其二,不同的人对同一文献的价值认识存在差异甚至完全不同;其三,读者的需求会因时因地有所差异。

图书综合评分法虽有其不足,但它把选书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在量化指标选书方法领域进行了开拓和尝试,比单纯的经验选书或定性选书方法更具科学性。运用图书综合评分法,通过对文献的知识价值和社会需求的综合评分,可形成四种选择组合:第一,知识价值高且社会需求高,应选购;第二,知识价值低且社会需求低,不选购或少选购;第三,知识价值高而社会需求低,慎重选购;第四,知识价值低而社会需求高,也慎重选购。与主观选购法或随意圈定选购相比较,综合评分法无疑更具思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1980年代,美国的J.林特利吉和L.温得勒建立了一套书刊选购模型和优先权系统,发展和深化了麦考文的综合评分法。该模型系统的建立依据六条评价标准:主题、知识含量、潜在利用率、与馆藏关系、书目提要和文种。采访人员对拟选购文献进行定量比较时,先给各项标准确定一个相对值,再根据待选购文献品种的综合得分值进行评判,列出优选一级、二级和三级,为文献选择确定了一个评价的依据。

在文献采访和数字信息资源采访中应用定量研究方法和数学建模,是当代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将使信息资源的采选评价和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关于信息资源采访的定量研究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数学规划法、模糊数学方法、线性加权法、边际分析法、灰色系统方法和席位分配法等。定量研究路线主要是结合已有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资源和外部客观数据,开发可操作性的采访决策支持系统,对信息资源采访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四)关于读者使用概率论的评价

读者使用概率论强调文献采选尽量选择符合读者需要的、使用概率高的文献,是对读者需要论的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使用概率是个抽象的概念,如何具体界定其数值,阮冈纳赞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卡茨(William A.Katz)在1980年出版的《馆藏发展:图书馆资料选择》一书给出的建议是:图书馆积极邀请读者参与文献选择,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传统图书馆的读者参与、读者荐购、专家选书等做法,为辅助图书馆采访馆员进行选书决策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和依据,但由于读者参与面较窄和参与度不深,在采选决策中所起的作用比较有限,传统的文献荐购方式难以形成以读者使用为目的的馆藏采选机制。

数字图书馆环境为读者需求论和读者使用概率论的实践和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近几年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兴起的一种依托网络系统,由读者需求驱动对电子图书进行采购的模式就是很好的诠释。读者决策采购模式是一种新兴的以读者决策为主导的图书采访模式,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与使用情况,由图书馆以一定的标准或参数确定是否购入文献,使读者首次从文献资源建设的接受者和终端转变为发起者与首端,成为文献资源建设的决策者。由于读者决策采购模式既能节省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又可实时满足读者的需求和提高使用率,受到读者和图书馆的欢迎,也成为当今国际图书馆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