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图谱的历史发展与起源

中国图谱的历史发展与起源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中国图谱的起源中国图谱的最早起源,可以推源到周代时期《周易》中的八卦图像。在《周易》中,已经包含着我国古人对图谱观念的一种初始认识与表达。自从在《晋书》中首次出现“图谱”一词之后,有关图谱的编制实践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明代以后一直到清代,我国的图谱编制方法与体系主要还是继承了宋代时的传统,但其广度却又要超过宋代。

中国图谱的历史发展与起源

1.中国图谱的起源

中国图谱的最早起源,可以推源到周代时期《周易》中的八卦图像。在《周易》八卦图像中,虽然使用了简单的横线与中间断开的两条短线,但是这两条线通过不同规则的组合形成八卦和六十四卦等不同的图案,以此表示不同的内涵,而这些图像又由于内在的联系形成以变化为主体的体系或者系统。比如说乾、坤、震、艮、离、坎、兑、巽,以线条的不同组合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六十四卦卦形,以特殊的象征形象,分别喻示六十四种事物、现象的特定情态,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种种认识。如《泰》()卦,天在上、地在下,犹如上下心志交通,象征社会‘通泰’兴盛。”[5]“六十四卦的出现,形成了《周易》以阴阳爻象为核心,以八卦物象为基础的完整的符号象征体系。”[6]因此,我们认为八卦图像是有文献记载以来最早的图谱。

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八卦产生的时间大约是在西周以前:“八卦的出现和六十四卦的创成,当在西周以前的颇为远古的年代;古人称其作者为伏羲、神农、夏禹之类的‘圣人’,自然是一种带有崇古、崇圣心理的传说,但此中所涉及的时代范围却是可以参考的。那么,既然远在西周以前就产生了以六十四卦符号为基础的筮书,与之相应的筮辞也很可能同时出现了(至少在口头上流传)。沿此进展,西周初年产生了一部新编的卦形、卦爻辞井然有序的《周易》,则是于理颇顺的。”[7]可见,《周易》是远古时期筮书的集大成之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周易》产生于西周初年。可见,如果以现在的图谱的综合观念看,最早的图谱文献就是西周初年的《周易》。在《周易》中,已经包含着我国古人对图谱观念的一种初始认识与表达。

2.中国图谱的发展

汉代时期,西汉时刘歆继承父亲刘向的《别录》,在此基础上编纂了《七略》一书,其中首次收录了相当多的有关图谱方面的文献,但是其概述在唐末已经遗失。所幸的是班固将《七略》继承并发扬,形成《汉书·艺文志》,通过《汉书》,可以发现《七略》对图谱的处理。在《汉书·艺文志》卷三十一中,将图、谱分置,在兵书中,共收录图“四十三卷”,如“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楚兵法七篇,图四卷。王孙十六篇,图五卷。魏公子二十一篇,图十卷。黄帝十六篇,图三卷”等。根据古代科学技术,可以将其列入科技类;而在历谱中,则收录谱“六百六卷”,如“日月素历、帝王诸侯世谱二十卷、古来帝王年谱五卷”等。再如“至孝成世,刘向总六历,列是非,作五纪论。向子歆究其微眇,作三统历及谱以说春秋,推法密要,故述焉”[8]。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刘歆与班固虽然都收录了有关图谱的文献,但却并没有将“图”与“谱”合在一起,同时也没有用“图谱”一词来命名。

我国在文献上正式出现“图谱”一词则是要到晋时,《晋书·郭璞传》中写道:“璞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又抄京、费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卜韵》一篇;注释《尔雅》,别为音义图谱。”但是这里图谱的意思还无法推知。

自从在《晋书》中首次出现“图谱”一词之后,有关图谱的编制实践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南朝齐时的王俭在《七志》中,首次将“图谱志”专门列为目录学中的一门,并介绍了图谱类书籍的大致内容。他在《七志》中说:“一曰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二曰诸子志,纪今古诸子;三曰文翰志,纪诗赋;四曰军书志,纪兵书;五曰阴阳志,纪阴阳图纬;六曰术艺志,纪方技;七曰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其道、佛附见,合九条。然亦不述作者之意,但于书名之下,每立一传,而又作九篇条例,编乎首卷之中。”[9]在这里,王俭提到的图谱类的书主要是“纪地域及图书”,也就是仅包括地理图谱和有图的书,而事实上还有很多图谱类没有包括进来。较为可惜的是,王俭在《七志》中所提到的这些图谱文献,后世都没有保存下来,使后人难以了解这些图谱文献的真实面貌。

宋代是我国图谱理论进入较为自觉的时代,有关图谱文献资料的编制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时期的图谱被作为目录学、谱牒类等领域的重要对象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在南宋郑樵编纂的《通志·图谱略》中,记录了大量有关图谱类的书籍资料,其内容共包括了16种类型,即:天文、地理、宮室、器用、车旗、衣裳、坛兆、都邑、城筑、田里、会计法制、班爵、古今、名物、书。可见,当图谱上升为目录学之后,其内涵更加广泛,几乎容纳了“图谱”的所有内涵。郑樵在《通志·图谱略·记有篇》中还总结了图谱在名称上的种类,包括图187、谱5、历1、格4、经1、表2、科1、纪1、录1、钤1,共计10种204个图谱。因此郑樵以及之后的学者在称图谱时多简称图,其实图的范围很广。在《图谱略·记无篇》中,郑樵又将16门扩大到26类,而且大多只列图,如易、诗、春秋、孝经、小学、刑法、天文、时令、算数、阴阳、道家、释氏、符瑞、食货艺术、兵家、医药为图,少数列谱,如世系为谱,还有图与谱并存的,如在地理、论语经学方面,另外除了图谱之外还有其他名称的,如会要中有图、图照,纪运中有图、历纪、年表、年历、谱,百官中有谱、图、表,礼中有图、谱、式,乐中有图、谱、格。由此可以看出,至宋代时期,我国的图谱无论在编制实践上还是在编制理念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www.xing528.com)

明代以后一直到清代,我国的图谱编制方法与体系主要还是继承了宋代时的传统,但其广度却又要超过宋代。例如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中,继承并发展了郑樵关于图谱的分类思想,将图谱等分类分别融入到经史子集中。在经部收录的图谱有宋朝的《易数钩隐图》《三易备遗》《禹贡山川地理图》,元朝的《大易象数钩深图》,明朝的《书经大全》,清朝的《禹贡锥指》《御制律吕正义后编》;在史部收录的图谱有宋朝的《营造法式》,元朝的《熬波图》,明朝的《吴中水利全书》《筹海图编》《郑开阳杂著》《钱通》《河防一览》,清朝《钦定河源纪略》《御定月令辑要》《钦定黄舆西域图志》《皇清职贡图》《八旬万寿盛典》《皇朝礼器图式》《金石经眼录》等。子部收录的图谱有元朝的《竹谱》,明朝的《新法算历》《农政全书》《普济方》《墨法集要》《奇器图说》《说郛》,清朝的《天经或问》《钦定授时通考》《钦定西清古鉴》《钦定西清砚谱》《钦定钱录》等。在集部收录的图谱有楚辞类《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等。由此可见,至清代时,我国的图谱类文献已经达到了一个十分丰富的程度。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以上所举的在我国各类文献中所搜集的图谱文献,只是我国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很少的一部分。实际上除了这些已经被收录到目录学文献中的图谱类书籍以外,还有大量未被收录到目录学文献中的图谱类书籍资料,其数量要远远大于已收录的图谱类书籍数量。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图谱的编制在时间上经历了周代到晋代的初创期,南齐到南宋的发展繁荣期,以及明清的再度发展期等几个重要阶段,体现了中国古代图谱编制实践的发展序列。在古代图谱的发展中,从图谱的各自发展,到图谱在实践上的结合,以及图谱在经史子集中的应用,走过了由个别应用上升为方法论的过程,从简单的图与谱,逐渐发展到复杂的包括丰富内容的图谱之学,内容日渐丰富,并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多样性的趋势。

3.中国近现代图谱及其转型趋势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思潮、科学技术的进入,中国传统的图谱之学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二维平面技术的发展。一是从手绘开始走向照相,照相技术的使用是近现代图谱高效先进的科技特点的一个典型体现,从而大大提高了其高效性与保真度。如民国时期郑振铎的《中国历史参考图谱》就是对照相技术的应用。二是从照相到扫描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图谱在学科中的地位。同时还有电脑图像的制作,将照相与扫描中的瑕疵通过电脑技术进行修改和订正,有助于图像的精致化,资料保留的准确与精准化。如尹国均编著的《西方建筑的7种图谱》,该书运用图谱的方法,“从古埃及以来的建筑几何形态开始,通过古希腊古罗马建筑作为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原型和范本,概述了西方建筑的起源及发展演变过程和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几个拐点,简洁有趣地叙述了西方建筑”[10]。采取的体例基本是左图右书或者上图下书的方式展开。再如邵大箴编的《西方绘画史图录》,使用图的方式展示西方从史前社会一直到20世纪以来的绘画历史,文中说明的文字较少。到了当代时期,图谱类的文献资料更是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出现了诸如《中国莲纹图谱》《中国凤纹图谱》《形意拳图谱》《中国旗帜图谱》《中国京剧服装图谱》《中国彩陶图谱》《李超国画名家笔法图谱》《百字图谱》《人体解剖彩色图谱》《百兽写真图谱》《黄河水沙时空图谱》《松柏图谱》《草虫图谱》《种子植物图谱》《中国野菜图谱》《金相图谱》等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学科的图谱类著作。

其次是三维立体技术的应用,将平面的图谱推向立体化,使得可视化的效果更加的直接。现代地理图谱GIS系统的开发,地学图谱的形成,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如傅肃性的《遥感专题分析与地学图谱》《地学信息图谱探索研究》。现代技术拥有快速高效、保真度高等特点,弥补了传统图谱的平面化、保真度不高的缺点。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谱的内涵和功能进一步扩大,产生了知识信息图谱等现代图谱。信息、数据等抽象元素的成分逐渐增加,从而使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展示与说明各种特定信息、数据及其背后意义的载体与手段。在现阶段,科学精神与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引领图谱的发展,而且图谱越来越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石,当下的图谱之学也为目前大数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图谱更成为一种研究方法进入各个学科,逐渐发展为信息图谱、知识图谱等。尤其是有关图谱软件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学科的可视化发展,如中国知网的引文网络分析就是图谱在大数据中应用的一种,通过关键词或者主题的索引,会得出相关的引文网络分析。

由此可见,图谱作为一种具有可视化特点的表现方法,在近现代有着与不同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在从二维的照相、扫描、电脑制图技术,到三维的立体化,再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大数据的运用等,代表了一种近现代图谱编制逐渐由手工操作到高科技技术运用的发展路径。正是在这种近现代时期出现的各种科学技术力量的推动下,图谱的编制与应用逐渐走向了一个具有越来越多的创新与超越特点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