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预算的定义、原则与分类介绍

国家预算的定义、原则与分类介绍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家预算的含义国家预算也称为政府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新的《预算法》是于2018年12月进行修订的。(二)国家预算的原则国家预算的原则是一国预算立法、编制及执行等阶段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目前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预算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依据不同的标准,国家预算有不同的类别。

国家预算的定义、原则与分类介绍

(一)国家预算的含义

国家预算也称为政府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是国家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是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财政管理的主导环节。预算由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组成,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纳入预算,不再设立预算外资金项目。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批后生效的国家预算反映国家和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着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财政活动的监督。

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没有下一级预算的,总预算即为本级预算。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组成。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单位预算是指列入部门预算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其他单位的收支预算。

1991年10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预算管理条例》,1995年1月1日起我国施行了《预算法》,其后经过几次修订。新的《预算法》是于2018年12月进行修订的。

(二)国家预算的原则

国家预算的原则是一国预算立法、编制及执行等阶段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它随着社会经济和预算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目前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预算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

(1)公开性原则。国家预算反映国家和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与全体公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国家预算的内容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布,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也便于公众监督和有利于预算效率的提高。

(2)可靠性原则。政府在编制预算时,应认真收集各种相关资料,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做出准确切实的预测,力求数据指标的科学性,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编造,要谋求预算稳定可靠。

(3)完整性原则。国家预算必须完整,包括全部法定收支项目,不能少列收支,或造假账、预算外另列预算,要使收支计划能完整地反映实际收支内容,保证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反映在国家预算中。

(4)统一性原则。在分级财政体制中,各级政府都设有本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政府预算连同中央政府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统一口径、程序进行计算和填列。

(5)年度性原则。各级政府预算的编制和实现必须按法定财政年度编制,要反映全年的财政收支活动,不允许将不属于本财政年度收支的内容列入本年度的国家预算之中。

(三)国家预算的分类

最初国家预算很简单,政府把财政收支数字按一定程序填入特定的表格,国家预算就形成。因此通常将国家预算称为政府收支一览表。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和财政活动逐步复杂化、预算政策多样化、预算制度复杂化,预算出现了更多的形式。依据不同的标准,国家预算有不同的类别。

1.按预算编制的形式分类

按预算编制的形式分类,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指将政府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支编制在一个收支对照表中,不区分各类预算收支的经济性质。这种编制形式,结构简单,方法简便,能明确地反映预算的全貌,便于立法机关的审议批准和社会公众了解。单式预算与国家职能的简化、财政活动范围的狭小相适应,符合公众对财政计划的透明、公开、简单的要求。缺点是不加区分地把不同性质的财政收支项目编制在一个预算内,不能真实反映预算收支平衡结果,不利于财政部门对不同性质的财政收支分别进行管理,不利于政府对财政收支活动进行经济分析和比较,特别是各种性质的不同收支之间没有对应关系,难以具体反映预算赤字和盈余的成因及性质。

复式预算是指国家将年度内的全部预算收支按照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复式预算的典型形式是双重预算: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也称为普通预算和特别预算、经费预算和投资预算等)。如日本等国家预算分为经常预算(或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或特别预算)。虽然各国使用的复式预算名称和具体项目不尽相同,但从内容上看,经常预算主要包括政府一般行政支出,如政府日常活动的经费支出以及一般性的拨款等。在一般情况下,经常预算应保持收支平衡并有结余,结余额转入资本预算。资本预算主要包括政府的各项资本性支出,如政府对国营企业的投资、对公共工程项目的投资、战略物资储备、政府贷款以及偿还国债等支出。政府的资本预算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经常预算转来的结余额、国债收入等。(www.xing528.com)

《预算法》总则规定,国家预算实行复式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种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后三种预算应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全国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

复式预算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之后,政府开始干预经济,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干预的范围越来越广。相应地,政府开支加大,正常收入已不能满足支出需要,不得不依靠举债。后来在凯恩斯赤字财政政策理论的影响下,举债成为政府的常事且数量也越来越大。债务不同于其他财政收入,它要还本付息。这就要求债务收入应安排那些可以带来收益的项目,以保证债务的归还。因而有必要将政府的支出划分为一般性支出和有收益资本性支出。复式预算便应运而生了。

复式预算与单式预算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政府一般行政上的经常性支出以经常性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来供应,并保持相对稳定,目的是保证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连续性;二是投资或资本性支出应以经常预算的结余来供应,不足部分可通过举债来解决;三是对于临时性的特殊需要,可以通过开征临时性税种,设立特别预算来解决。

2.按预算编制的方法分类

按预算编制的方法分类,国家预算可以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零基预算(zero-base budget)是对新的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收支执行情况,而是以“零”为基础,结合经济发展情况及财力可能,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各项收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一种预算形式。零基预算制度要求政府各部门在申请经费时,不应受以往既定计划的束缚,政府部门的任何支出应如同新年度的支出一样,从起点开始计划,对所有的计划项目和行动应从产出或业绩与成本的角度进行系统的评价和重新审查。

增量预算是指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是以上年度财政收支执行数为基础,再考虑新的年度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以调整确定。因此,增量预算与以前的财政收支的执行情况及新财政年度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增量预算的最大特点是保持了国家预算的连续性,但是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当期预算的不科学、预算调整过多以及约束性差等一系列问题。

3.按预算分级管理的要求分类

按预算分级管理的要求划分,国家预算可以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中央预算是指中央政府预算,比如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包括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的预算和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转移支付预算。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中央本级收入和地方向中央上解收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中央本级支出、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地方预算由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组成,地方各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本级收入、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政府的上解收入。地方各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对上级政府的上解支出、对下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4.按预算支出分类汇总依据不同分类

按预算支出分类汇总依据不同分类,国家预算可以分为功能预算和部门预算。

功能预算是一种不分组织单位和开支对象,而是按政府的概括目标或职能对开支进行分类的预算方法。其优点是便于了解政府在行使各职能方面的财政支出是多少,缺点是部门没有一本完整的预算,各部门预算只反映预算内的收支,不反映预算外的资金,从而不能全面反映部门财政收支状况。

部门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立法机关审议通过,反映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即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部门预算的收支分类是按政府组成结构来进行的,即先按部门进行分类,然后在部门内部按所属预算单位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式可以明确政府各部门的收支规模和财政权力,可以完整地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方向,增强了预算的透明度和调控能力。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