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管理的产生背景与发展

知识管理的产生背景与发展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鲁克认为手工工人和知识工人之间的区别促进了知识工作者的产生。知识经济使企业为了保持持续竞争力不得不增加研发费用,同时,企业通过知识的转移和流动使产品和服务增值从而创造更高利润。1988年,德鲁克预言了未来的组织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并由各种各样的专家组成的结构,这些专家拥有大量知识,同时可以进行自我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进入使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交往及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知识管理的产生背景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彼得·德鲁克便认为知识是核心资本,是成本中心,是关键经济资源。德鲁克认为手工工人和知识工人之间的区别促进了知识工作者的产生。知识与物质、能量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要素。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早在1996年就提出了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全球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技能、创新、潜能等无形资产的有效利用。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结构。在这种经济结构下,知识的生产和开发已经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部分,知识的生产和开发不仅推动了知识不断向前发展,也带动了知识活动中对其他各类知识的有效使用。随之而来的便是知识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和创造的价值正在不断呈现上升的趋势。知识经济使企业为了保持持续竞争力不得不增加研发费用,同时,企业通过知识的转移和流动使产品和服务增值从而创造更高利润。知识不同于其他资源,知识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枯竭,并且在传递和转移的过程中会产生增值。因此,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特别是供应链管理中公司可以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通过虚拟组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

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知识将取代资本、机器、原料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为真正的资本和首要财富。同一时期,知识产业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经济学家弗里兹·马克鲁普《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中,他在书中将研发、教育、信息设备、信息服务和通信等定义为知识产业。20世纪70年代,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将人类文明划分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时期。前工业社会依靠原始的劳动力从自然界中提取出资源。在工业社会里主要利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制造。后工业社会主要通过知识对组织进行管理而实现变革,这种变革带来了社会关系和结构的改变。20世纪80年代,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将人类文明划分为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超工业时代,1990年在其《权利的转移》中谈到西方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社会力量由金钱开始向知识转移,信息时代替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同一时期,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著名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知识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认识到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并应该把知识放到生产体系中考虑,从而增加对知识的投资。1988年,德鲁克预言了未来的组织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并由各种各样的专家组成的结构,这些专家拥有大量知识,同时可以进行自我管理。20世纪9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研究报告,报告中正式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一术语。1997年2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公开演讲中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用语。自此,发达国家开始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进入使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交往及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