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盖茨:不败的知识经济先驱

盖茨:不败的知识经济先驱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美国,老是有人跟盖茨过不去,一次又一次想把盖茨及其微软置其于死地。然而,盖茨总是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盖茨所代表的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在未来社会将是不可战胜的。事实上,微软的现有实力和发展前景已经显示:盖茨不可战胜。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战无不胜,盖茨则是最具这种力量的先驱者,何人能以战胜?其三、迄今为止,盖茨的一切努力都是在造福于人类。

盖茨:不败的知识经济先驱

在美国,老是有人跟盖茨过不去,一次又一次想把盖茨及其微软置其于死地。然而,盖茨总是稳操胜券,立于不败之地。

有人在《南方周末》发表过一篇小文,调侃盖茨,称盖茨是《圣经》在第13章预言:将来统领全世界的“魔鬼”,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代号“666”。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代首富、美国微软公司总裁盖茨。试看,在右手上或额上受一个印记的众生,不正是今日数以亿计的右手握鼠标、额对显示器电脑操作者吗?

这一调侃成为事实的话,又有什么不好呢。盖茨所代表的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在未来社会将是不可战胜的。事实上,微软的现有实力和发展前景已经显示:盖茨不可战胜。理由有三:

其一、盖茨所拥有的财富以及他占有财富的手段,在当今世界无可匹敌。

在10多年的时间里积累了600多亿美元的财产,成为世界首富,这在世界的历史上是前无古人的。比起那些疯狂榨取人民血汗然后富甲一方的权贵,或靠数代奋斗才苦熬成富豪的传统型商贾,盖茨不是富得令人钦佩而又值得敬仰吗?

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世界进入一个信息传递高速化、商业竞争全球化科技发展高新化时代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

盖茨正是通过他的无与伦比的软件开发,在信息传递、高新科技和全球化网络领域中,占领了制高点,并迅速积累起巨大的财富。

盖茨不仅是知识经济的精英人物,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学家正是通过盖茨的成功,才更直观地发现了知识之于经济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战无不胜,盖茨则是最具这种力量的先驱者,何人能以战胜?

其二、因为有了Internet(因特网),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而盖茨所创造的软件,尤其是新近推出的.net战略,正是未来信息社会赖以生存的载体

已经网住世界各个角落的Internet,构成了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虚拟社会。如果说Internet是信息高速公路的话,那么,盖茨的一系列操作系统便是这条公路上的专用列车。(www.xing528.com)

当今世界,从航空航天领域到金融交易市场,从军事战略重地到国际间贸易往来,所有的运作程序全部实现网络化,盖茨的软件无处不在。假如抽去盖茨的操作系统,Internet将在一瞬间全面崩溃,那么,世界也就无异于到了末日。

无论是从全球的范围看,还是就美国这一局部而言,都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可以没有克林顿和他的政府内阁(因为竞争总统者如过江之鲫),但绝不能没有盖茨和他的微软公司。道理不用细说。

古往今来,封建的帝王也好,现代的总统也罢,哪怕他再强大,也仅仅只能称霸一方。而盖茨数千年才产生这么一个,并且无人可以替代,不废一兵一卒就“占领”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或许不必再依赖政治强人,但必须依赖科技巨人。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日益普及,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盖茨不正是统领未来世界的巨人吗?其三、迄今为止,盖茨的一切努力都是在造福于人类。

由于盖茨发明了Windows,电脑操作从此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其效率的提高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公众效益,无可估量。

以Windows为核心的Microsoft系列操作软件,将Internet的信息交流变得更为方便,更为快捷,并为Internet在世界大众中间的迅速普及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因为有了方便、快捷的Internet,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购物、远程办公才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存在。

尤为可贵的是,凭借盖茨的软件,即使是毫无科技细胞的人,也能大摇大摆地在上网冲浪。

这就创造了一个最惠于整个人类的奇迹:Internet的大众化。无论大国的总统,还是弱国的小民,都可以平等地共享网上资源。朱厚泽说,Internet“从技术上摧毁了传统的纵向等级层次结构,形成网络式的横向自主连接结构,表现对人的尊重和从技术上支持人的自主选择权利,实际上体现着人的主体地位的高扬”。对于60多亿世界公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种平等自由更可宝贵的呢?

盖茨的努力,将人类从生存的困厄之中拯救出来,功德无量。因此可以认定,仅仅在人格上,为人类造福的盖茨,也是胜者。

盖茨领导的微软公司发表过这样的宣言:我们要做到(世界上)每一间屋,每一书台,都用微软的电脑。现在又改成了一个新的口号:“以优秀的软件赋予人们力量,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设备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