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简析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简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简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白碧霄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隐射了菲茨杰拉德的一生,并使其成为“迷惘一代”作家的典型代表。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和梦想物质成功相联系,这种物质成功不考虑社会地位,是通过认真刻苦的工作和好运而获得。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简析

简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

白碧霄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表面上,这是描述一个理想主义者———盖茨比被周围贪图享乐的人们所摧毁的悲伤故事。事实上,这部小说象征着美国梦的破灭。

本文从研究菲茨杰拉德的生平尤其是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入手,展现“爵士时代”的社会背景和生活态度。通过分析菲茨杰拉德的美国梦以及悲剧人物盖茨比的生活,笔者指出美国梦的起源、本质、发展历程及其破灭的原因和必然性。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梦” 破灭

一、引 言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迷惘一代”作家的典型代表。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部经典的佳作。他的一生带有浓厚的“美国梦”的色彩。菲茨杰拉德深刻而真实地描述了“爵士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歌舞升平的浮面下隐藏的精神危机和绝望心境。20世纪末美国学术权威选出了100部最优秀的英语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2位。著名诗人T·S·艾略特也称它是“自亨利·詹姆斯以来,美国小说迈出的第一步”(陈许,2000: 3)。

尽管菲茨杰拉德过着一种光鲜浮华的精彩生活,以及写作目的是维持奢侈的生活,在开篇他就写道“富人是和你我不同的”(刁克利,1994: 4)。一直以来,菲茨杰拉德都强烈批评财富对他性格塑造的消极影响。一生中,他试图像盖茨比一样实现自己的成功梦,但是都以徒劳而告终。

本文通过研究了解菲茨杰拉德的生活经历以及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揭示什么是美国梦以及它终究只是个梦而不能实现的原因。

二、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生平及作品

2.1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生平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是“爵士时代”、“喧嚣的20年代”的著名代言人。

菲茨杰拉德于1896年9月24日出生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他的家庭是“社会地位突出但缺乏礼仪”(吴伟仁,2007: 212)。靠亲友的资助,他进入普林斯顿并成功地成为三角俱乐部的一员。之后,他去阿拉巴马州服役并像盖茨比爱上黛西一样绝望执著地爱着泽尔达·赛瑞。退役后,为了负担他们高昂的生活费用,菲茨杰拉德定居纽约并通过写作赚钱。1920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天堂的这一边》的应运而生,使菲茨杰拉德一夜之间成为美国文坛一颗耀眼的新星。由于该小说的成功,他赢得了泽尔达的青睐并结婚。之后几年,菲茨杰拉德发表了一部短篇小说合集《爵士时代的故事》及第二部小说《美丽与毁灭》。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于1925年,该书讲述了一个和他有相似经历的年轻人盖茨比的故事,同时描述了美国梦的产生及其破灭。

尽管菲茨杰拉德有着短暂的一生和不到20年的文学生涯,他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及160多部短篇小说。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以自身的经历象征了美利坚民族。《了不起的盖茨比》隐射了菲茨杰拉德的一生,并使其成为“迷惘一代”作家的典型代表。

2.2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

小说由旁观者尼克自述。尼克生于美国的中西部,由于厌倦了家乡的枯燥生活,他在长岛的西卵村定居并且偶然遇到了住在东卵村的远亲黛西和她的丈夫———汤姆。在离他家不远处住着一个名叫杰·盖茨比的富人。盖茨比经常举行盛大奢侈的宴会,尼克很好奇他这样做的原因。

一战的服役期间,盖茨比深深地爱上了黛西,然而由于贫穷,黛西嫁给了贵族汤姆·布坎农。为了挽回爱人的芳心,盖茨比参与了走私及其他非法活动而暴富,并在西卵村买了一幢豪华的别墅。他举行了很多奢侈的宴会来吸引黛西的注意,通过尼克的帮助,他们再次会面。之后,黛西意外地杀了汤姆的情人威尔逊太太,但是她和汤姆合谋嫁祸给盖茨比,于是威尔逊先生枪杀了盖茨比而汤姆夫妇逃跑了。

尼克对盖茨比的突然离世感到非常悲哀,尽力体面地举行他的葬礼。然而,除了盖茨比的父亲,没有其他人出席。盖茨比的葬礼没有安魂曲和鲜花,以静静的细雨而告终。尼克对东部的生活感到失望,决定伤心地返回家乡。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

3.1 美国梦的起源及含义

众所周知,美国人以其梦想而自豪,而其梦想开始于英国清教徒在马萨诸塞的定居。毫无疑问,他们在追求梦想方面确实有相似之处。但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灰暗的地方和古老爱尔兰的干净翠绿的土壤有着明显的区别。”(张亚军,2002: 30)回顾美国早期的历史及文学作品,早期的美国梦基于平等、正义和自由,是完美的。在《独立宣言》中,美国的开国元勋非常清楚地指出美国梦的真正含义: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通过自身努力而成功的典型很多。本杰明·富兰克林生于一个兄妹众多的贫穷家庭,他10岁工作,17岁离开家并开始学徒生涯,但是最后他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外交官及作家。他的作品《自传》记录了他从卑微的出身到成功的历程,这是美国梦的早期代表。它告诉我们只要拥有抱负、自信和勤奋,就能够实现梦想。

美国梦的含义随着美国历史的进程而演变着。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和梦想物质成功相联系,这种物质成功不考虑社会地位,是通过认真刻苦的工作和好运而获得。

3.2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本质及其发展历程

盖茨比和尼克希望到美国东部去实现梦想。尼克曾经帮助过一个陌生人到达西卵村,并引以为傲。“他认为他成为引路人、开拓者和一个原始的移民。”(翟士钊,1998: 225)这是典型的在新大陆的美国人所拥有的感觉

当然,这种感觉饱含着希望与理想。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深刻地讽刺了美国梦。尽管盖茨比英年早逝,他在一生中经历了美国梦发展的不同阶段。盖茨比出生于中西部的一个贫穷家庭,在17岁遇到约翰后,他放弃了从小根深蒂固的信念和梦想。约翰像镀金时代中所描述的一样,通过挖掘在中西部发现的金矿而暴富。这代表了美国梦实现的一步。对于盖茨比,他梦想像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书中所写的英雄人物一样,摆脱贫困,从普通人跨越为富人。之后,盖茨比偶然遇到了黛西,认为黛西是他完美梦想的象征并倾尽全力去追求她。在他心目中,黛西代表了美国上流社会的人们拥有的所有美好品质,为了得到她的青睐,盖茨比放弃了美国梦积极的部分。盖茨比去世后,他的父亲带去了两本书:《我成功的时间表》和《我的决心》;如果把《我的决心》和《自传》做对比,我们会发现很多相似之处。如果没被那时腐朽奢靡的气氛所影响,他本来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正如他父亲所说:“他必然会有个光明的未来。”

3.3 美国梦破灭的原因(www.xing528.com)

3.3.1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背景

菲茨杰拉德以犀利的写作方式展示了盖茨比充满理想和激情的一生,同时,他的代表作揭示了美国梦的梦幻和危险之处,并指出了造成主人公悲剧的必然原因,进一步警示怎样走出梦幻的美国梦。

首先,盖茨比怀着“财富梦”、“成功梦”、“爱情梦”去追求美国梦,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自己能够拥有平等的权利去发展。事实上,仅仅由于贫穷的家庭背景,他都不能和女友结婚。美国梦的问题和怎样对待过去的问题密切联系。美国是从自己的过去,即欧裔的根源上建立的,它承诺:每个公民,无论来自何方,何种家庭背景,都有平等的权利去获得成功。然而,美国梦仅仅是个梦,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只有少数人才能获得巨额财富。盖茨比后来成为百万富翁,这对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个巨大的讽刺。事实上,盖茨比是美国梦的象征,无论如何努力,他都无法成为拥有特权的上流社会中的一员。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社会背景的不同注定了盖茨比爱情梦的破灭。尽管未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同其他浅薄的人物相比,盖茨比是“伟大”的。

3.3.2 虚幻的爱表现美国梦

其次,盖茨比妄想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追寻真正“浪漫的爱情”。盖茨比认为黛西是无价之宝,并且无知地认为金钱能够挽回他的爱情。第一次去他家的时候,盖茨比就试图以衬衣吸引黛西的注意力,“条纹衬衫、花纹衬衫、方格衬衫,珊瑚色的、苹果绿的、淡紫色及淡橘色的”(菲茨杰拉德,1999: 120)。黛西回应他衬衣的花色,“我看了很伤心,因为我从没见过这么美的衬衣”(菲茨杰拉德,1999: 121)。这表明盖茨比的悲剧在于黛西离他的梦想太遥远。事实上,盖茨比向往的是个没有理想、空白并肤浅的女性,她只关心“下午干什么、明天干什么以及三十年后干什么”(吴建国,2002: 65)。

黛西爱盖茨比,但是更爱汤姆稳定的财富。当得知盖茨比成了一个百万富翁,她潸然泪下,想重回盖茨比的身边。然而,当发现盖茨比的财富是非法获得的,她再次改变主意。因此,盖茨比的悲剧在于黛西,一个没有道德和诚信的女人。

尽管盖茨比感情错付,但他是个离不开爱情、富有激情的人。盖茨比所做的一切及努力的源泉都在于黛西,没有了黛西,他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3.3.3 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

再次,盖茨比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作者通过尼克的视角展示了它的伪善:

整个夏天的夜晚都有音乐声从我邻居家传过来。在他蔚蓝的花园里,男男女女像飞蛾一般在笑语、香槟和繁星中间来来往往。

这个场面确实很盛大和生动,然而这些频繁地出席盖茨比宴会的人们都未出现在他的葬礼上,甚至有人认为盖茨比是罪有应得。而这确实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伪善。尼克直接指出:

我不能宽恕他,也不能喜欢他,但是我看到,他所做的事情在他自己看来完全是有理的。

小说中,盖茨比经常在夜晚静静地观察和抚摩一盏微小却漂亮的灯,并且想拥抱它,因为它是爱情和黛西的象征。在结尾,尼克再次提及了这盏灯,它是如此的接近盖茨比。尼克和盖茨比都经历了美国梦的破灭,同时尼克表现出对盖茨比深深的怜悯。

尽管盖茨比生活的社会充满了伪善,他并没有徒劳而死。“如果一个人除了关注自己的事情,只喜欢这些对传统观念漠不关心,没有忠诚度并且生活节奏快的人们的观点,那么,他可以在这本小说中找到共鸣。”(史志康,1996:96)

四、结 论

在整篇小说中,菲茨杰拉德生动地描述了“爵士时代“美国梦的破灭,同时也展现了盖茨比是个有极大的决心和充满激情的人,这正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盖茨比的人生沿着一个清晰的模式:首先,一个梦想;然后,觉醒;最后,挫败和绝望感。在这点上,盖茨比的个人经历和20世纪初的整个美国社会的历程相似。”(常耀信,2003: 218)盖茨比悲剧的讽刺性在于他疯狂地追寻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物质“荒原”社会中并不存在的完美化身,以及他认为金钱的万能。盖茨比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菲茨杰拉德及美国梦追寻者的悲剧。当追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展现的社会背景和美国现代精神时,我们必须真正地欣赏菲茨杰拉德深刻的思想,杰出的才华以及完美的艺术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陈许.评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J].徐州: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1)[2]刁克利.盖茨比的悲剧与评菲茨杰拉德的证明[J].开封:河南大学学报,1994(4)

[3]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张亚军.重读《了不起的盖茨比》[J].贵阳:广西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8)

[5]翟士钊.美国文学选读[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6]菲茨杰拉德.菲茨杰拉德小说选[M].巫宁坤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7]吴建国.菲茨杰拉德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研究出版社,2002

[8]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9]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