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教师:学生发展的倾听者和对话者

初中语文教师:学生发展的倾听者和对话者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要学会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由此可见,对话教学,应该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善于就共同话题展开对话。初中语文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来维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7]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不要用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这实质是确认学生也是语文课程的主体之一,故应激发和尊重学生对课程新价值的创造。

初中语文教师:学生发展的倾听者和对话者

初中语文教师要学会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在当今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真正地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主动的倾听已经是我们语文教师作为教育者的道德责任,是教师基本素养的体现,它既是一种人文关怀,更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要做一个主动的倾听者,并且要学会如何倾听。

(一)倾听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我们的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引导他们、培养他们。那么首先我们就必须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了解是教育的第一环节,而倾听则是了解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一节课上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表达,我们都要认真去倾听,我们会听到很多新的见解、新的思想。我们能去认真倾听,学生才会更敢于表达,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地进步。教师在教《孔雀东南飞》这一课时,可让学生自由讨论刘兰芝的人物性格特点,谈谈怎么看待这一形象。教师应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们的观点,不善于倾听,甚至拒绝倾听,就会失去了解学生的机会,也让学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倾听是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尊重,是对教育教学本质的一种理解。

(二)聆听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你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投出更好的球来。所以我们在倾听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释放自己的解读能力,给他们自由发言的机会,如学习游记散文,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游览经历展开对比;如学习诗词,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诵读,读出自己的特点;如学习小说分析人物形象,可以结合身边的人进行比较分析等。这样学生有话可说,也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ww.xing528.com)

(三)走向对话教育

人类社会正逐渐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作为对时代精神的回应,教育领域里正孕育着全新的“对话”与“倾听”的意识。

所谓对话,不仅仅是指对话者双方的言谈,而是指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的真诚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和倾听过程中,实现智慧的共享和情感的交融。由此可见,对话教学,应该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善于就共同话题展开对话。倾听学生的理解,师生共同思考。而要达到对话的目的,就必须学会倾听。没有倾听,对话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倾听学生话语中的深层含义,方能走进他们的世界,方能与他们进行心灵相通的对话,真正形成双向的、互动的、平等的关系。对话是从倾听开始的,倾听是对话的前奏,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教育,无所谓教学。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初中语文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来维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正如加拿大著名课程专家史密斯教授所说的:“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道路的环境条件。”[7]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不要用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在阅读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实质是确认学生也是语文课程的主体之一,故应激发和尊重学生对课程新价值的创造。通过对话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不再把语文的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者,而是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者,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