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内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内容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理念有所变化,它打破了原来的词、句、段、篇的阅读教学顺序,不再以词、句、段、篇作为阅读能力发展的外显标志。重视积累与运用,是语文课程新理念的折射,也是当前阅读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之一。(二)阅读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内容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它包括词、句、段、篇等的学习。阅读课是读书课,是读书训练课,于是就有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技能的训练。因此,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字、词、句、段、篇章的教学,又有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人文教育

(一)词句篇章的教学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词、句、段、篇等进行分析。新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理念有所变化,它打破了原来的词、句、段、篇的阅读教学顺序,不再以词、句、段、篇作为阅读能力发展的外显标志。和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在词句教学方面提出了“积累和运用”的新要求;在段的教学方面则降低要求,避免烦琐化,不再提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等有关段落教学的要求;在篇章教学方面,更加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更加注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词句教学主要强调了“理解”与“积累和运用”两个方面的要求。“理解”的要求: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积累和运用”的要求: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乐于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重视积累与运用,是语文课程新理念的折射,也是当前阅读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之一。

在篇章教学方面,《语文课程标准》降低了对“段”的要求,只宏观地提出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旨在使师生从烦琐的教、学中解脱出来。虽然仍需要对学生进行“段”的训练,比如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优美段落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品味。但反对将课文割裂为词、句、段、篇,更加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发挥段的教学作用,又要不陷入某些程序化的教学套路中。不必课课分段,应着眼于整体,注意选择值得揣摩品味的课文言语,引导学生推敲传神的字眼,品评优美的句式,剖析独到的表现手法,玩味精妙的构思,领悟含义丰富的句子,咀嚼富有个性的对话等,使学生读出文章的好处,领悟文章的韵味。

(二)阅读技能的训练

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阅读是否出声的角度来看,可以将阅读活动分为朗读、默读和诵读;从阅读目的的角度来看,常见的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浏览。以上六种既是常见的阅读方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阅读技能,《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实施建议”中又做了明确的阐释:“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朗读是一种眼、口、耳、鼻、脑协同并用的有声的阅读活动。它有助于学生以声解义,以声传情,发展口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是语感训练的最佳手段。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即阅读时只用眼睛看、用脑子想,但不发出声音。默读时大脑将视觉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诵读是一种注重眼到、口到、心到的传统阅读方法,是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的“读”。诵读有助于从文本的声律气韵入手,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都有诵读的要求: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见,诵读主要强调诵读的过程与诵读中的体验、领悟和积累。

精读就是精细地研读,即放慢速度,反复咀嚼,读懂,读通,读透。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略读是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这是一种快速地、提纲挈领地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的阅读方式。浏览,是快速地对文本信息进行识别、筛选,从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的阅读方法。浏览有助于迅速选择阅读材料,搜集信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也可以消遣娱乐。在倡导阅读能力主动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今天,浏览是现代人阅读必须掌握的方法和必备技能。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顺利地进行阅读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和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理念的变化,即要将以前注重认知、被动接受的阅读,转变为注重发展、主动探究的阅读。阅读过程主要是阅读主体在阅读中进行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探究、创造的思维过程。

1.阅读感受能力

阅读教学是以阅读为基础的认知活动,人们的认识过程一般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阅读感受能力是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获得鲜明印象、受到感染与激励的能力。它包括对阅读材料中的字词句的认读能力和对文本感性存在的整体直觉把握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提出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的优美,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了解文本大意及主要特征,发现文本的精彩动人之处等,这些正是感受能力的体现。

2.阅读理解能力(www.xing528.com)

理解,是感受的深化与升华。阅读理解能力是“读懂”文本,并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成分。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主要是看阅读理解能力如何。阅读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语言构造(句、段、篇章)的能力,理解内容、情感的能力,理解表达方法的能力等。

3.阅读欣赏能力

阅读欣赏能力就是能从欣赏的角度阅读文本,并具有初步品评优美的语言和写得准确、鲜明、生动的词、句、段的能力。诸如细心品味作品语句所表达的不可言传的微妙情感、体会不同的用词所具有的不同表达效果、品味作品中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技巧等。阅读欣赏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体验玩味,以体会其精妙魅力的过程。不同学段的小学生对阅读文本都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只是欣赏的水平不同而已。因此,对小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不能漠视不管,也不宜操之过急。

4.阅读评价能力

评价,即辨析是非与优劣。阅读评价能力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主要特点、写作技巧等方面做出恰当的评价的能力。如果说理解是从阅读材料的形式入手,逐步弄懂“写的是什么”,那么评价则是从内容到形式,对阅读材料进行“怎么样”的品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提出:“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这些要求实际上是评价能力的萌芽形式与初级表现。

5.探究性阅读能力

探究性阅读能力是在阅读中对文本的深层内涵或疑难点等进行探究,自主搜集、处理信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探究”是一种富有创意的发现过程,探究的问题可能是未知的、有一定难度,它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才能完成阅读,有时需要同学、师生、家校合作攻关。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心理,有时候远比初中生高中生要强。因此,阅读教学中应珍惜学生的“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现。探究的渠道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

6.创造性阅读能力

创造性阅读能力是学生运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从中产生出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见解和新异的结论,或在原文的基础上创造出有价值的新作品的能力。所谓“创造”,并不是在阅读课上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要珍惜每位学生独到的见解和富有个性的发现。例如:一位教师让学生阅读仙人掌与蟹爪莲的故事,学生阅读后的看法很不一致:有的认为,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了蟹爪莲,所以蟹爪莲才那么美丽,仙人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有的却认为,仙人掌这样做并不值得,它牺牲了自己才换来蟹爪莲的美丽,如果能让自己和蟹爪莲都长得生机勃勃才更好。阅读教学应鼓励学生不拘泥、不守旧、敢于创新的精神,有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阅读能力是一个多侧面、多层级的复合结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探究、创造代表了阅读能力的不同层次。这六种能力并非按直线一步一步形成的,六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不同的阅读能力之间呈现出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态势。教师要正确把握课标要求,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始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人文教育的熏陶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将语文课程与自然类课程比较,可以看到,语文课程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它包含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文学美学诸方面的因素,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艺术涵养、科学精神、品德修养的培育,对每一位学生文化底蕴、情感意趣、价值追求、人文精神的发展,乃至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的形成,都至关重要且影响很大。因此,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不应机械地割裂开来,而应有机渗透于词句篇章及阅读技能的教学中。关注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首先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阅读教学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健全人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