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西游记》中的角色和情节,发现封圣片段的信息

阅读《西游记》中的角色和情节,发现封圣片段的信息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教学目标1.通过竞答、辩论、角色朗读等活动,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二)教学重点掌握精读和跳读的阅读方法。________,一计未成,又生一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和组员们一起聊聊《西游记》中自己所熟悉的情节、人物和妖怪,最喜欢的角色。引导学生通过跳读,定位至第100回封圣部分,截取封圣片段中的有效信息。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

阅读《西游记》中的角色和情节,发现封圣片段的信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竞答、辩论、角色朗读等活动,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2.跳读,感知内容、梳理情节;精读,品读人物、赏析语言

3.从名著中感受“成长”“规范和自由”“团队合作”等主旨,学生能多角度地阅读文本。

(二)教学重点

掌握精读和跳读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难点

从名著中感受“成长”“规范和自由”“团队合作”等主旨,能多角度地阅读文本。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活动法

(六)教学过程

1.激趣,走进西游故事

(1)知识小抢答,PPT显示:

西游记》是一部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是________。

唐僧在_________收悟空,在_________收白龙马,在_________收悟能,在________收悟净。

孙悟空的技能有_________,兵器是_________。

《西游记》中挑担的是________。

人名,补歇后语

________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_________的脸,说变就变。

________,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_________和_________拍大头贴,牛头马面。

________念紧箍咒,苦在后(猴)头。

(2)聊聊西游故事,PPT显示:

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和组员们一起聊聊《西游记》中自己所熟悉的情节、人物和妖怪,最喜欢的角色。

2.方法,跳读《西游记》

(1)通过跳读,感知内容、梳理情节

①为“五圣”拟一份简单的颁奖词,给出范例,如表1所示。引导学生通过跳读,定位至第100回封圣部分,截取封圣片段中的有效信息。

表1 跳读范例

②选择一位感兴趣的人物,找出他的光辉事迹,让颁奖词更加具体。

引导学生通过跳读、浏览目录,从章回体小说的回目中获取人物和信息,然后快速阅读该回目内容,进行人物事迹概括,丰富颁奖词,给出范例,如表2所示。

表2 人物事迹概括范例

③给出8张西游记动画邮票,如图1所示,按照情节发展给画面排序。小组讨论完成。

图1 西游记故事邮票

明确:25168347,分别对应回目3,5,5,7,23,27,59,72

④总结“跳读”方法。PPT显示(课本第133—134页):

跳读就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如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环境氛围、雷同的降妖伏魔的情节等,可以选择跳读。

针对PPT内容加以解释:

我们在第一个环节,为五圣拟颁奖词的时候,就可以迅速将目光锁定在最后一个回目“五圣成真”,快速找到如来封五圣的话,并从中筛选有用信息组成颁奖词;我们在第二个环节,要求找到人物事迹并进行概括,可以通过浏览目录,依靠章回体小说中回目的作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并通过跳读的方法阅读章节内容,把人物外貌、打斗场面、环境氛围等跳过去,只找起因、经过、结果等来概括情节;我们在第三个环节,为画面排序时,也用到了利用回目检索信息的方式,只需通过梳理情节的发展顺序即可。因此,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时间、目标等,进行合理跳读,“连滚带爬地读”,跳过无关紧要的、不精彩的、很难懂的文字,从而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www.xing528.com)

3.精读《西游记》,品读人物、鉴赏语言

(1)介绍精读方法

过渡语:面对《西游记》这样一部82万字的长篇著作,我们需要用到跳读的方法,刚才大家已经使用了这种方法。但《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里面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人物,都值得我们细细品读,这就要用到另一种阅读方法——精读。

PPT显示(课本第133—134页):

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精读就是细读,精读就是精思,精读就是鉴赏。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精读的方法,试着来一起读一读大家熟悉的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2)找出影视剧和原著的不同

①播放《三打白骨精》片段(剪辑成1分钟)。

②阅读小说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最后两段,即“那僧在马上……良久方去”的片段。

③让学生比较电视剧中和原著中“悟空被驱逐”片段的差异,引导学生精读原著,细品人物语言。

④精读悟空被逐片段,感悟孙悟空重情重义的形象,赏析小说语言艺术。

片段一(PPT显示):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1)学生分角色朗读。

2)精读段落,从哪些对话语言以及动作中,读出悟空怎样的性格和他对唐僧的感情?圈画出来。

明确:“师父”“不消发誓”“去罢”“你请坐”“受我一拜”“去得放心”等对话语言;“连忙接了贬书”“软款道”“三拜”等动作;悟空重情重义、懂得感恩等性格;对唐僧的尊敬、感恩、不舍等感情。

片段二(PPT显示):

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3)学生朗读。

4)精读段落,从哪些细节中,你感受到了孙悟空的情感?圈画出来。

明确:“噙泪叩头辞”“含悲留意嘱”“一头”“顷刻”“霎时”“凄凄惨惨”“又想起”“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等。

⑤课后作业:继续精读该片段,进一步思考:

1)从这一回目的其他对话中,又能看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的什么性格特征呢?

2)你觉得孙悟空的紧箍咒该不该取?

3)你怎么看待唐僧分辨善恶的态度呢?

总结: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长篇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的方法,通过这种阅读方法,我们就可以抓住作品重要内容和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而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这一类名著。

4.研读和续读

(1)《西游记》相关评价(PPT显示):

动物世界、儿童的游戏性、天真的童心与非逻辑的想象,这一切形成了弥散在《西游记》中的童话的气氛。——林庚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

我把它看成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以大眼光、大境界、大省悟、大触动。——贾植芳

(2)以“三打白骨精”片段和“五圣成真”片段为例,给出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①师徒几人之所以能够克服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靠的是什么?(团队合作)

②孙悟空从石猴、美猴王、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师徒几人也从戴罪之身到五圣成真,体现了什么?(成长历程)

③孙悟空神通广大,为什么不能直接拿到真经?为什么要安排如来的五指山和唐僧的紧箍咒压住他?(自由和规范)

明确: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从“团队合作”“成长历程”“自由和规范”等角度来理解《西游记》的主题,建议学生从这些主题入手去阅读《西游记》,当然也可以从其他角度阅读。

(3)制订阅读规划,如表3所示,完成名著阅读。

表3 《西游记》阅读计划建议表

(七)板书设计

《西游记》导读教学板书设计参考,如图2所示:

图2 板书设计范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