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技能的要素有哪些?

影响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技能的要素有哪些?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因此幼儿教师的语言教学技能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要充分了解并认识那些影响自身语言教学技能的要素,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教学技能,让幼儿伴着教师富有魅力的语言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语言知识水平是影响幼儿教师语言技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此时,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就会影响幼儿良好心理的形成。

影响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技能的要素有哪些?

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因此幼儿教师的语言教学技能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要充分了解并认识那些影响自身语言教学技能的要素,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教学技能,让幼儿伴着教师富有魅力的语言健康、快乐地成长。

1.幼儿教师的语言知识水平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方式,是交际的工具,是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的联系纽带,是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相互转换的交流渠道。作为一种社会交际符号,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狭义来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由语法和词汇两部分组成的一套符号系统。基于此,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与幼儿教师掌握的相关的语言知识水平息息相关。幼儿教师掌握的语言知识决定了其如何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如何用相关的语言知识指导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语言知识水平是影响幼儿教师语言技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语言知识包括哪些呢?

(1)相关的语音知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好语音。而相关的语音知识的掌握则是运用好语音的前提。其中就包括语音的属性、要素和发音方法。如此一来,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让幼儿听懂、听清,准确模仿;才能借助语音的抑扬顿挫,将故事讲得生动、形象,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词汇及语法的知识。

幼儿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语言既要符合语法规范,又要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即教师在讲述中用词要规范,词语顺序、词语搭配要正确。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教育和教学中,用词准确、符合科学性,才能让处于积累词语的最佳时期的幼儿对词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发展智力,丰富知识,促进语言发展。

(3)相应的修辞手法。

幼儿教师只有掌握相应的修辞和句式,才能让语言表达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情,才能言之有物。幼儿教师的生动的语言与丰富的表情、适当的动作相配合,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总之,幼儿教师的语言知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其语言表达技巧的高低,是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和教学,向幼儿传授知识、进行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必备条件。因此幼儿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提升自己的语言素质,学习并掌握尽可能多的语言知识,提升自己的语言知识水平。

2.幼儿教师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大脑活动现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品质是描述个人思维方式所呈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程度和水平的一个概念,只有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才会产生好的看法和“思想”。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决定了幼儿教师要提升语言表达技巧,就要具备并提升相应的思维能力。

(1)创造性思维。(www.xing528.com)

幼儿教育处于对人的发展基础阶段的启蒙教育阶段,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幼儿教师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此影响未来一代人的思维方式、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幼儿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决定了幼儿教师在运用语言时能做到多适应性。

所谓多适应性,是指语言表达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幼儿。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上,以幼儿现有语言接受能力为起点,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注意语音、语调、语速,注意语句的运用,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均能听懂,且能激发其语言学习能力。

(2)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将思维内容联结、组织在一起的方式或形式,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是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幼儿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其逻辑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幼儿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程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于条理性的语言表达,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3.幼儿教师的交际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的工作,决定了要与幼儿进行交流与沟通,而沟通与交流就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幼儿教师的交际心理素质也影响着幼儿教师语言表达技巧。所谓交际心理素质,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个体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它表现在以下方面。

(1)良好的主体意识。

这是幼儿教师独特的个性特点的表现。幼儿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与交流,总有其既定目标,总是围绕着一个基本点来发生。换言之,幼儿的个性、教养方式,制约着幼儿的行动,形成了其一定的心理定式。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沟通和交流中,其心理素质就会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良好的主体意识,对幼儿的心理素质的影响就相当重要。

(2)较好的心理兼容性

研究表明,虽然个体心理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但每个个体在面对同一事物时,做出的反应几乎不同。原因就在于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浸透着个人的观点、经历和情感。不过,客观事物的变易性会引起个体心理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在交际活动的过程中,随着外部信息的不断输入,个体心理会随之引起变动,不可能停留在原有状态上。幼儿教师与幼儿互动时,会因为互动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师生之间的心理会互相影响。此时,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就会影响幼儿良好心理的形成。一个具有较好的心理兼容性的幼儿教师,自然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

(3)科学调整自身的能力。

个体的交际心理一经产生,就具有影响个体的各方面活动的作用,甚至会制约个体的交际行为方式。因此,个体受到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会随着外界在不断地改造自己、调整自身,使自己的交际心理和交际行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在与幼儿沟通与交流时,具备了调整自身的能力,就能让自己的语言随之发生变化,针对不同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和表达方式,从而促进幼儿的成长。这也体现了交际心理素质对幼儿教师语言表达技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