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群众文化组织与管理概述简介

群众文化组织与管理概述简介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广义上理解,群众文化的“组织”可以涵盖在群众文化“管理”的范围之内,可视为管理的有机构成。组织是为实施群众文化管理所做的前期准备,而管理则是为实现群众文化目标所进行的同步控制。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内部组织与管理的模式,将随着事业机构改革的逐步推进而发生变化。

群众文化组织与管理概述简介

一、群众文化组织与管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一)群众文化组织与管理的含义

群众文化组织与管理,是群众文化管理者为了使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活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机构、设施等各种要素能够合理、高效地运行,而进行管辖、控制、服务、协调的社会化行为。

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组织”的意义。“组织”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名词概念,是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或在一定环境中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活动规律组合起来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群体;另一种是动词概念,是指“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这里所说的群众文化组织与管理的“组织”是一个动词概念,是将群众文化所涉及的人或事物,采用一定的方式集合起来,加以协调或谋划,以实现群众文化特定目标的过程。从广义上理解,群众文化的“组织”可以涵盖在群众文化“管理”的范围之内,可视为管理的有机构成。但从严格意义上讲,“组织”与“管理”是实现群众文化目标的两个不同的过程。组织是为实施群众文化管理所做的前期准备,而管理则是为实现群众文化目标所进行的同步控制。之所以强调“组织”,是因为组织是管理的基础,先有组织而后有管理,没有组织就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也可以说,组织与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不可或缺,也不可偏废。

(二)群众文化组织与管理的主要内容

群众文化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是对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所进行的以策划、组织、协调、资源整合为内容的管理。其内容主要包含四个要素:一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即通过对策划内容、策划人员、策划方案的管理,保证策划目标的实现。二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即对活动运转机制和运行程序进行梳理和整合,使之形成一个设置齐全、力量均衡、衔接紧密、规范明确的有机整体。三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协调。即对活动实施过程所涉及的人、财、物进行调配和控制,做到分工明确、组织严密、保障健全、运转自如,保证活动过程井然有序、运行顺畅。四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资源整合。即充分调动和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自有资源、社会资源(包括人、财、物、设施、设备、艺术等)为群众文化活动所用,以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群众文化队伍的组织与管理

群众文化队伍的组织与管理是对各类群众文化队伍所进行的以组织、培训、展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管理。

其内容包含四个要素:一是群众文化队伍的组织。即按照群众文化组织体系的基本框架,将直接或间接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群体按照一定的规范或制度集合起来。二是群众文化队伍的培训。即采用授课、交流、研讨、考察等方式对群众文化队伍进行的以传递知识和技能为基本内容的行为。群众文化队伍的培训是促进群众文化知识更新、技能提高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群众文化队伍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三是群众文化队伍的展示。即由群众文化事业管理机构所组织、以群众文化社团为主体进行的以满足群众自我表现需求和观赏需求为目的的文艺表演、展览、演示等活动。群众文化社团是群众文化队伍的重要构成,展示是群众文化社团的基本功能,是群众文化社团生存的意义所在。四是群众文化队伍的规范。即按照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目标,为实施对群众文化队伍的有效管理而建立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标准。规范是对群众文化队伍进行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群众文化队伍的规范一般由承担管理职能的群众文化领导部门制定并颁布实施,群众文化机构或社团内部也可以自行制定规范并付诸实施,但不应与政府部门制定的规范内容相抵触。

3.群众文化事业的组织与管理

群众文化事业是当代社会文化的一种形态,是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组织、辅导和研究群众文化活动而设置的组织机构和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和群众文化活动的物质保证和组织保证。

群众文化事业组织与管理内容的主要构成:

一是群众文化发展规划的管理。群众文化发展规划是涉及群众文化事业较长远和全面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设计而形成的整套行动方案。制定群众文化发展规划是群众文化领导部门所承担的群众文化工作的内容之一,有助于明确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有助于克服群众文化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有助于提高群众文化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群众文化发展规划按内容可分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群众文化发展规划的管理主要体现在组织制定群众文化发展规划、进行群众文化发展规划的论证、编制群众文化发展规划的实施计划和实施细则、有步骤分阶段地落实群众文化的发展规划等方面。

二是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组织与管理。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群众文化运行的重要载体,它是适应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群众文化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推进,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组织与管理的模式将发生根本性改变。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组织与管理需要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实行政事分开,行政主管部门要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重点履行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行政级别;科学确定群众文化事业机构的编制标准,建立优化结构、动态调整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等。此外,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将改变“一个地区建一个文化馆”的组织格局,实行“按服务人口配置文化资源”的新机制;改变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主要由政府设立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依法进入公益文化事业领域

三是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内部的组织与管理。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内部组织与管理的模式,将随着事业机构改革的逐步推进而发生变化。目前,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组织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实行人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健全符合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实施绩效工资管理等。

群众文化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能否得到保障,能否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文化事业的组织与管理是群众文化组织与管理的主体部分。相比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队伍、群众文化服务的组织与管理,抓好群众文化事业的组织与管理,对促进群众文化整体水平的提高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4.群众文化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群众文化服务的组织与管理主要包括对各类服务主体提供的群众文化服务的组织与管理以及重大群众文化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等。

各类服务主体是指在群众文化服务网络中承担着群众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职能的各级政府。政府是群众文化的服务主体,这是由政府的公共事业服务职能所决定的。不同层级的政府,其主体地位也有不同。中央政府是宏观管理主体和战略决策主体;省(直辖市、自治区)级政府是地域宏观管理主体和执行决策主体;地市(州、盟)是统筹管理主体和建设主体;县级政府是基层管理主体和实施主体;乡镇(街道)级政府是具体实施主体;社区(村)基层组织是便民服务主体。六级主体各司其职,各自发挥作用,构成了群众文化服务的主体结构,共同承担起政府服务主体的责任。对各类服务主体所提供的群众文化服务进行组织与管理,有助于保证群众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助于构建全覆盖的、全方位的群众文化服务网络。其基本要求是:发挥主导方向作用,把握群众文化服务的基本方向;发挥主力推进作用,发挥组织管理、资源整合、调控干预的职能;承担主要提供的责任,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提供群众文化服务;承担主动建设的责任,改善群众文化服务的软硬件条件。

重大群众文化建设项目是指与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有关的、具有重要影响的公益性文化建设内容。重大群众文化建设项目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以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和规范为依据;以群众文化需求为衡量标准;建立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本多元参与机制;建立听证制度,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抓好项目立项、论证、审批、实施、运行的全过程;进行项目实施后的绩效考评。

二、群众文化管理的主要职能与基本任务

(一)群众文化管理的主要职能

1.群众文化管理的决策职能

群众文化管理的决策职能是指合理确定群众文化的工作目标,经过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科学地选择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管理决策是群众文化管理的重要方式,设定任何群众文化的目标都需要经过科学的决策。

决策的意义。群众文化管理的科学决策对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意义重大。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对群众文化目际的决策应当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即把群众是否喜爱、受众面是否广泛、参与者是否从中得到文化享受作为衡量一个群众文化决策项目的主要判断标准。正确的决策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得到群众的赞誉,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反之,不仅造成人力、资金的浪费,而且可能在社会上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特别是群众文化的社会化、数字网络技术的普及、各种特殊的传播方式,都会使一项错误决策造成的负面影响被无限度放大。

决策的方法。群众文化管理的科学决策应当是基于对条件的分析、价值的估量和风险的判断而做出的。条件的分析是将决策项目的背景、环境、资源等一系列因素加以分析,并在冷静分析的基础上理智地加以把握;价值的估量是将实现项目目标所能获得的社会效益、群众的受众程度以及引发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风险的判断即将实施目标可能遇到的安全、技术、投入等风险因素进行潜在概率和预知后果的预判和排除。

决策的过程。群众文化管理的科学决策不是瞬间的思维过程,而是有其基本的程序和内在的规律。其基本规律:一是确定决策目标,即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有关群众文化管理目标的资料,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以及上级群众文化管理部门确定的目标,并根据本地区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加以确定。二是提出决策方案,即按照群众的需求以及对相关条件、价值与风险的分析,拟订供讨论和论证的决策方案,尤其要仔细分析不利因素以及相关细节,并依据相关条件尽可能提出可供选择或调整的多种备选方案。三是优选决策方案,即根据设定的目标,并采用一定的决策方式,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和论证,必要时可对原方案进行补充修订或重新拟订,最终形成并确定最优方案。四是决策方案反馈,即在决策方案进入实施阶段后,仍要及时搜集和掌握来自群众以及执行者的意见反馈,对原决策方案不符合实际或存在严重问题和风险的,应及时调整甚至中止。

2.群众文化管理的计划职能

群众文化管理的计划职能是指为了完成群众文化决策项目而制订严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群众文化管理计划按时间划分,一般可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指三五年或者更长时间的计划。如群众文化的设施建设、设备更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往往需要数年努力才能实现,因此适宜制订周期相对较长的计划。短期计划一般指年度、季度或月度的工作计划,或内容相对单一的计划。长期计划是短期计划的依据,短期计划则是对长期计划的分段落实。

群众文化管理的计划职能包括决策目标的分解、相关工作条件的预备、相关策略的设计等内容,以充分保证制订计划过程的科学性以及计划内容的科学性。

决策目标的分解。决策目标确定之后,可将决策目标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分项目标,然后根据分项目标分别去制订相关计划。计划的制订一般都是按照“做什么、如何做、谁去做”这样的思路去设定,也就是将分项目标变成有助于实现目标的各类工作计划。制订工作计划要求设计严密、切实可行,切忌盲从空想、好大喜功。对任何群众文化项目实施管理,都需要在决策目标确定之后,将目标分解成各项与决策目标相一致的工作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安排有条不紊地加以实施。

相关工作条件的准备。相关工作条件的准备包括许多内容:首先是人、财、物的准备,即根据计划设定的工作量,合理配置一定的人员,争取一定的资金,并配置相应的设备。其次是资料的准备,即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必要的政策法规资料、任务背景资料、可供参阅的资料等;有些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还需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才能获得。最后是专家资源的准备,有些涉及不熟悉领域的工作,应当提前物色好可供咨询的相关领域的专家。

相关策略的设计。在分解目标、条件准备之后,还要仔细研究相关策略的设计。落实一项好的计划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重视对实施策略的设计和研究,即选择最适宜实施、可操作性强的措施、方法和技巧。一是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即在制订计划时,就应抓住关键点和着力点,准确把握实施项目的主次轻重,重点解决影响全局的问题。二是保持计划执行中的灵活性。根据计划设定的目标,研究实施过程中计划调整的预备方案,做到既不影响决策目标的实现,又要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顺利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做好实施项目的各项应急。即充分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局面,制订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将责任落实到人。

3.群众文化管理的组织职能

群众文化管理的组织职能是指合理地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文化资源,来具体落实实施计划。这种组织职能是保证群众文化的决策顺利实现和计划有效执行的一种管理职能,其基本形式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群众文化的决策和计划目标。

完善组织规范和制度。要实现群众文化管理的组织职能,需要一整套的组织规范和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群众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确立和改革、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调整以及工作职责的划分;群众文化从业人员的选择、调配、培训、考核、奖惩;群众文化设施、设备、经费、物品的配置和使用;群众文化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实施;群众文化工作任务的安排以及完成过程的指导、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与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群体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等。建立和完善这些规范和制度,是实现群众文化管理组织职能的基础和条件。

调动各种力量和文化资源。群众文化管理的组织职能还要求善于调动各种力量和文化资源,这是实现决策和计划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构建群众文化服务网络除了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发挥骨干作用外,还需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例如各类群众文化服务中介组织、社会力量兴办的群众文化机构、参与群众文化服务的文化经营企业以及热心于公益文化服务的各类群众文艺骨干等,都是群众文化服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群众文化管理还需要调动和利用蕴藏在社会各个方面的文化资源,包括各种文化设施设备资源、书刊资料资源、数字网络信息资源以及专业艺术人才资源、文化志愿服务资源等。(www.xing528.com)

培养公关交流能力。公关交流能力是群众文化管理组织职能的重要体现,是群众文化管理者应当具备的一种组织才能。群众文化是一项社会参与面极其广泛的文化生活形态,在群众文化社会化日益彰显的今天,实现群众文化的组织管理,不仅需要与许多相关的政府部门、社会管理机构进行沟通、寻求支持,还要与企事业单位、农村和社区机构及各种社会群体建立联系、提供服务。特别是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外语会话、网上交流、无纸化传输以及博客、微博等,都已经成为人们相互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作为一个合格的群众文化管理者,掌握新的交际交流方式已经成为组织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4.群众文化管理的调控职能

群众文化管理的调控职能是指协调和整合群众文化的各种关系,并对群众文化的运行过程进行控制。群众文化的调控包含协调和控制两种意义:协调是要正确处理群众文化的各种关系,使之和谐一致、配合得当;控制则是对群众文化运行过程进行检查和调整,防止和纠正偏离预定目标的情况。

协调群众文化的各种关系。群众文化管理的协调主要是管理系统的内部协调和整合,包括群众文化不同管理层级之间的垂直协调以及各种职能部门之间的平行协调,主要有群众文化机构之间的关系、人员之间的关系、工作或活动之间的关系等。协调的目的是为了使各种关系和谐一致,建立一种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群众文化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调整的方面,群众文化需要与经济政治、社会、科学以及风俗、道德宗教等外部环境相适应。

控制群众文化的运行过程。群众文化管理除了需要调整好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以及外部环境,还需要对群众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数量与质量等运行过程中的主要衡量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其目的主要在于不断校正群众文化的服务方向,保证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充足的、有质量的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群众文化管理的控制手段多种多样,包括由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发布规定、办法或标准进行规范,对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进行限制或执行罚则;也包括采用推广优秀典型的方式进行正面引导。

群众文化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和调控四项职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了群众文化管理的动态过程。四项职能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其他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四项职能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彼此交叉、互相包含,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管理体系。

(二)群众文化管理的基本任务

1.贯彻落实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群众文化管理的政策规定,把握群众文化的宗旨和方向,制订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与重大决策,保障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建设也越来越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群众文化的发展必须符合国家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今形势下,群众文化应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按照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和群众文化管理的规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确立并根据群众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不断推进群众文化事业的进步。此项任务强调了对群众文化方向的管理。

2.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运用管理手段调整群众文化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群众文化需要充分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并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完成这一任务,关键在于要不断加强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群众文化产品,同时能够充分运用群众文化的管理手段,更新群众文化的管理方式,有效地调整群众文化的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此项任务强调了对群众文化目标的管理。

3.健全群众文化服务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对群众文化机构的指导、监督,并从资金、设施、场地、机构、人员等方面,保障群众文化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功能的充分发挥

维护群众文化的正常运转需要健全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国家公共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群众文化的组织体制是由政府文化部门实施对群众文化事业的领导,行使对群众文化机构的指导和监督职责;群众文化的运行机制是由政府在资金、设施、场地、机构和人员等运营条件方面提供保障条件,由群众文化机构依照文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群众文化的自身规律自主运营,并充分发挥其自身功能。健全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是群众文化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此项任务强调了对群众文化保障条件的管理。

4.发挥指导、监督和调节、控制作用,对全社会的群众文化服务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

群众文化要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有生力量,必须注重发挥自身功能,成为人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这种功能的发挥,需要将全社会的群众文化资源与群众的文化需求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群众文化服务网络,并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通过指导、监督和调节、控制作用的发挥,使群众文化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使群众能够获得所需的、公平的、充足的群众文化的产品和服务。此项任务强调了对群众文化组织方式的管理。

5.调动群众文化队伍的积极性,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的素质和创造力,调动全社会和广大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发挥人在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群众文化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建设一支覆盖面广、业务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的群众文化队伍,这是群众文化事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群众文化队伍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支是专职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干部队伍,对这支队伍要加强引导,鼓励和调动他们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和工作水平;另一支是全社会和广大群众为主体的群众文化队伍,对这支队伍要真心爱护、用心保护、积极支持,鼓励他们热心参与公益文化事业的热情,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此项任务强调了对群众文化队伍的管理。

6.不断完善群众文化有关政策法规和基本理论

群众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也需要政策法规体系和群众文化理论的支撑,这是群众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的根基。应当承认,群众文化在建章立制和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总体上还是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要使群众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的政策法规体系,也需要建立起群众文化的学科体系,这是群众文化管理的一项长期的任务。此项任务强调了对群众文化基础建设的管理。

三、群众文化组织与管理的方法

(一)行政管理的方式

行政管理的方式是各级政府文化部门运用行政手段,对政府文化部门兴办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所实施的管理。行政管理的方式是一种全国群众文化系统广泛应用的管理方式。采用这一方式的基本原因是:作为国家机器的行政管理体系,决定了事业机构隶属于政府文化部门管辖;群众文化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需要由政府部门来承担管理职责;行政管理方式有助于政令上通下达,易于解决一些复杂的争议问题。群众文化的行政管理方式要求被管理者要服从管理,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因此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约束性。行政管理方式的弊端是易于出现“人治管理”“外行管理”以及“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群众文化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根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群众文化行政管理的方式需要进行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政事分开,行政主管部门对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主要强化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管理职责,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进一步落实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对公益服务为主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要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二)业务管理的方式

业务管理的方式是各级政府文化部门以及上一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按照群众文化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业务指导、业务辅导、专业培训、工作考核和举办汇演、比赛活动等形式,从业务上对所辖或下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实施的管理。

业务管理的方式也是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普遍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属于以公益文化服务为主的业务型指导单位,其本身并不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能。群众文化系统内上级事业机构与下级事业机构是业务指导关系,即上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对下级群众文化机构实施的管理是业务管理,而非行政管理。业务管理方式的优势在于:符合群众文化的活动规律,易于让被管理机构所接受;与群众文化的服务职能密切相关,便于在发挥职能的同时渗入管理;靠业务的实力和水平说话,有助于业务上的双向交流。

(三)市场管理的方式

市场管理的方式是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引进竞争机制,采取项目推介、项目招标、政府采购、委托管理等方式,运用经济手段,采取合同方式,对提供群众文化服务的单位实施的管理。

市场管理的方式也是政府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对群众文化服务供给单位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长期以来,群众文化服务大多是由政府文化部门和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以公益性供给的形式独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改变了这一现状,使许多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文化单位也有机会参与到群众文化服务中来。对于政府以项目推介、项目招标、政府采购、委托管理等市场方式引入的群众文化服务单位,应纳入到群众文化组织与管理的范围,但应当区别于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等方式。市场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政府文化部门和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对群众文化供给的独家垄断,有助于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和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满足。

(四)政策法规管理的方式

政策法规管理的方式是政府通过颁布政策、法规、规章等文化法律规范,为调整群众文化服务管理部门、群众文化服务单位、群众文化群体和群众文化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而依法进行的管理。

政策规范管理的方式也是群众文化管理的方式之一。采取颁布政策、法规、规章等文化规范的形式进行管理,体现了依法管理的原则,有利于发挥政策法规的规定性、约束性效力,有助于推进群众文化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自治管理的方式

自治管理是指由居委会或村委会等自治组织,对所在社区、村的群众文化服务机构和群众文化组织所实施的管理;也指群众业余文艺团队所实行的由群众自我进行的管理。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是国家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赋予了基层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权利。这种权利不仅包括政治权利、管理权利,也包括文化权利。在社区、村的群众文化服务机构和群众文化组织,应当由所在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实行自主管理,即由群众自行决定自己的文化生活事项。由群众自行成立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也应由群众进行自我管理。群众文化部门应当对基层的群众文化组织和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给予人、财、物方面的支持、帮助和业务上的指导、辅导。

(六)精神管理的方式

精神管理的方式是指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以及表彰、命名、冠名等精神鼓励的方式实施管理,借以调动群众文化队伍和社会人士的积极性,如“群星奖”“群众文化之星”“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命名、表彰。精神管理的方式对群众文化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群众文化管理的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