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广森、庄存与的《通义》及其影响

孔广森、庄存与的《通义》及其影响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孔广森搜集汉晋以来诸家《春秋》注,专取“通于公羊”的内容,撰成《通义》,显然受到戴震的点拨。不错,晚清的经今文学者,多半归“宗”于庄存与。[12]也许受此激励,庄存与晚年“留心学问”起来了。更不幸的是庄存与的书不仅了无新义,还较孔书晚出。庄存与长于孔广森三十九岁,在孔广森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曾任庶吉士教习[16]。有人据此暗示,似乎孔广森的《通义》,实受自庄存与而不是戴震的教诲[17]。

孔广森、庄存与的《通义》及其影响

在清中叶,首先明言模拟赵汸的《春秋属辞》,对《春秋公羊传》进行专经研究的,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孔广森所著的《春秋公羊经传通义》。这位三十五岁便夭折的曲阜才子,终身钦仰他的老师戴震。由他的《戴氏遗书序》可知,戴震生前已认为两汉的博士官于《公羊传》“未必能明”[7]。因而孔广森搜集汉晋以来诸家《春秋》注,专取“通于公羊”的内容,撰成《通义》,显然受到戴震的点拨。

《通义》着重考证何休“解诂”的得失,同时强调《春秋》并非史书,而是以史事表达治国的信念,原本“重义不重事”,“《左氏》之事详,《公羊》之义长”,“斯《公羊传》尤不可废”。[8]就是说,《公羊传》绝非如毛奇龄所讥,只是一部“道听途说”而强解《春秋》的伪传[9],相反为理解《春秋》教义所必需。嘉庆间的汉学护法阮元,正是从这一角度称道《通义》,说是读其书始知圣志之所在。梁启超批评孔书“不明家法,治今文学者不宗之”[10],那是偏见。

不错,晚清的经今文学者,多半归“宗”于庄存与。这位常州名士,曾被乾隆帝斥作“不留心学问”[11],却颇会做官。清代经学的一大公案,便是传世的《古文尚书》及孔安国传,究竟是西汉孔安国得自孔壁的遗书及其解读呢,还是如宋明已有学者相继怀疑的,属于后人伪造的经传?历经阎若璩、惠栋等汉学名家的考证,这二十五篇连同各篇的孔传,终被断作“伪经”“伪传”。那么它还能继续充当“钦定”的圣经吗?

按照清廷标榜尊孔崇儒的逻辑,这部冒牌圣经及孔传,必须摒弃于科举和学校之外,于是乾隆中叶“言官学臣”建议清廷实施。但闹了一阵,事竟中辍。据后来龚自珍记述,就因为时在上书房行走的皇子教师庄存与力排众议,理由是《古文尚书》虽伪,却存有“圣人之真言”,尤其像《大禹谟》“人心道心”诸语,原是理学赖以立足的出典,而帝胄天孙自幼所习的道德戒条,“长以通于治天下”,也多出自伪《书》。他因此特著《尚书既见》。“是书颇为承学者诟病,而古文竟获仍学官不废。”[12]也许受此激励,庄存与晚年“留心学问”起来了。他曾轻蔑地认为,“辨古籍真伪,为术浅且近者也”[13],不消说他的“术”有深远意义,所谓“独得微言大义于语言文字之外”[14]。其中一种,便是被视作清代经今文学开山之作的《春秋正辞》。(www.xing528.com)

《春秋正辞》叙目,劈头便称“存与读赵先生汸《春秋属辞》而善之,辄不自量,隐括其条,正列其义,更名曰《正辞》”[15]。就是说他不仅掌握了解开《春秋》隐藏的微言大义的“金锁匙”,而且比孔广森《通义》深了一层。《正辞》的“义”有多么深奥,只消看书中关于“《春秋》大一统”的诠释便知:“天无二日,民无二王,郊社宗庙,尊无二上;治非王则革,学非圣则黜。”君主是人民的太阳,是天地祖宗授予权力的唯一主宰,是王政与圣学的绝对权威,谁冒犯就非斥革罢黜不可,这类论调岂非早由李斯董仲舒等等“大一统”的先辈说得更透辟吗?

更不幸的是庄存与的书不仅了无新义,还较孔书晚出。二书均收入《皇清经解》,只消略加比照,便可发现二者在具体考订上乃至在经文释义上的相似程度,都超过庄书与赵书的相似程度。庄存与长于孔广森三十九岁,在孔广森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曾任庶吉士教习[16]。有人据此暗示,似乎孔广森的《通义》,实受自庄存与而不是戴震的教诲[17]。此说在考证上犯了一点小小毛病,那就是忽视了判断历史是非至关重要的时序问题。[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