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穷酸的西南联大与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探秘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

穷酸的西南联大与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探秘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何兆武西南联大的历史,前后不过八年半。因此,培养出3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另一位则是朱棣文。拥有一流的教授阵容;运行一套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制度;推行一种通才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一位深孚众望的校长——这些因素奠立了西南联大堪称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所耗费的资金当在西南联大的数百倍以上。以人力、财力和时间来看,都是当年西南联大无法望其项背的。靠浮华的“形象工程”能建成世界一流名牌大学吗?

穷酸的西南联大与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探秘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

何兆武

西南联大的历史,前后不过八年半。当年的物质条件可够穷酸的:学生宿舍无一砖一瓦,全是夯黄土为墙,堆茅草为顶,窗户没有一块玻璃,仅有几根树枝聊以象征。绝大多数师生经常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不时还要在敌机轰炸下逃生。在校学生不超过2000人。可是当年的西南联大,在三不管的地方,坚守大学理想,主张“教授是大学的灵魂”,实行“不妄用一钱,不妄用一人”,教师为爱国而教,学生为救国而学,吃红薯干,点桐油灯,以苦为乐,励精图治,弦歌不辍,为人师表,一身正气,人格独立,不党不官,沉潜专注,甘于寂寞。一言以蔽之,“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科学和民主”精神之传承与发扬光大也!因此,培养出3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另一位则是朱棣文(其父朱汝瑾是联大助教,其姑朱汝华是教授——曾昭抡的得意门生)。

拥有一流的教授阵容;运行一套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制度;推行一种通才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一位深孚众望的校长——这些因素奠立了西南联大堪称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

西南联大身后的三校(北大、清华南开),当今在校学生总数当在60000—70000人,相当于当年的30多倍,三校校园内高楼大厦林立,与当年西南联大的茅屋草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所耗费的资金当在西南联大的数百倍以上。三校的年寿,从1950年算起,已有59年,若从改革开放算起,亦有30年,为当年西南联大寿命的4倍至5倍。以人力、财力和时间来看,都是当年西南联大无法望其项背的。以如此优越的条件和实力,却又无一人获得诺贝尔奖,其故安在?(www.xing528.com)

清华大学一位教授在美国访问时发现,世界一流的哈佛大学大门,却是十分古旧俭朴的:拱形的门洞是用红砖砌的,中间是铁制的大门,门框上面是三角形的尖顶。两边的围墙也是红砖砌的,中间是陈旧的铁制护栏。但是而今中国学校的大门,甭说大学,就是一些重点中学的校门,也比哈佛大学的壮观。在一些国人看来,似乎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中学就在于校门以及办公大楼的气派和壮观?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穷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最大的富国)。这位清华大学教授还看到在这世界上最大的富国中,名牌大学的办公大楼和办公家具仍是俭朴的:楼房大多是3层的,20世纪的转盘电话和用过多年的木制家具还在使用。而在我们这个世界最大的穷国中的某些名牌大学,转盘电话和古朴的木制家具早已(淘汰)不见踪影!仿佛这些“过时”的东西,与名牌大学的“身份”太不相称了吧!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靠浮华的“形象工程”能建成世界一流名牌大学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