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生态性保护的优化方案

预防生态性保护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预防生态性保护模式是基于生态风险评估标准的保护模式,其核心是针对长期持续累积型风险和个体事件型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性保护技术手段及风险社会管理方法。诚如上述,预防性保护具有对档案信息预防性主动干预的特点,但这种干预的时机和节点在哪里呢?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系统强调干预时机的重要性,要求把“干预的时机”确定在档案信息及其关联性事物的设计生产阶段,即在档案信息及其关联性事物形成前采取行动。

预防生态性保护的优化方案

预防生态性保护模式是指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以安全风险评估为基础,以生态性保护技术为手段,对档案信息及其环境进行生态性保护,提高档案信息制成材料耐久性,阻止或延缓环境因素对档案信息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延长档案信息寿命的保护模式。预防生态性保护的核心是档案信息受到不利因素威胁之前进行的保护性介入和干预,包括档案信息形成前后有效的质量管理、监测、评估、调控等行动。

(1)预防生态性保护模式的实践特点

预防生态性保护模式的实践特点主要有风险管理性、主动保护性、前端控制性和体系保护性。

其一,风险管理性。档案信息在其运动过程中是有损坏风险性的。预防生态性保护模式是基于生态风险评估标准的保护模式,其核心是针对长期持续累积型风险和个体事件型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性保护技术手段及风险社会管理方法。长期持续累积型风险一般是指对档案信息的危害风险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而非突发性瞬间生成的,如温湿度的变化、光辐射、微生物昆虫、空气污染物等。长期持续累积型风险预防性保护是基础性日常性的预防性保护,通常是从环境条件控制入手,结合档案信息本体的理化性质,本质上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信息库房保护大体一致。个体事件型风险是指对档案信息危害的风险为突发性的个体事件,如火灾水灾、震灾、盗窃、破坏等。个体事件型风险一旦成为现实灾害,其破坏力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个体事件型风险预防性保护要超前谋划,使应急准备工作不断系统化和精细化。风险社会管理把风险预防性保护从技术性保护上升到管理性保护,一方面,从组织管理制度的层面强化风险预防管理的规范性和标准化,使档案信息预防性保护处于严谨的整体分析和持续不断的评估状态下,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存在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和制度约束,不断树立预防性保护的风险管理理念,提高公众风险意识,促进档案信息预防性保护的社会化。

其二,主动保护性。预防性保护在思想和实践上的重要特征就是一改过去被动性的直接干预向主动性的预防保护转变。主动保护在思想上要主动树立整体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强调预防保护的本体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社会环境保护“三合一”的生态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实践上则更加注重技术和管理的协同作用,正确处理档案信息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预防性保护系统的建设。主动保护性是保护人在档案信息保护上的能动性的反映,具体而言,就是主动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档案信息保管环境,减缓或抑制环境因素对档案信息的破坏作用,维持内因保护与外因保护、技术性保护与管理性保护的平衡状态。

其三,前端控制性。诚如上述,预防性保护具有对档案信息预防性主动干预的特点,但这种干预的时机和节点在哪里呢?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系统强调干预时机的重要性,要求把“干预的时机”确定在档案信息及其关联性事物的设计生产阶段,即在档案信息及其关联性事物形成前采取行动。因此,前端控制性预防保护就是档案信息预防性保护工作提前介入档案信息的生产、传递、利用、管理以及自然环境保护、社会环境保护的规划设计之中,建立起统一标准、密切相关、互为保证、相对独立的预防保护运行模式,从而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档案信息安全性预防保护系统。例如,档案信息本体的前端控制性预防保护时机要体现在档案信息制成材料的原料控制、生产工艺控制、化学成分控制等环节;档案信息库房建筑的前端控制性预防保护时机要体现在建筑的设计控制、材料控制、质量控制、设备控制等环节。

其四,体系保护性。预防性保护是一种体系性的保护,即通过对档案信息本体、档案信息自然环境、档案信息社会环境等子系统构成的风险体系进行评估、研判并采取相应的预防保护措施,延缓档案信息老化的进程,以实现对档案信息长久保存利用的目的。从体系的结构要素而言,体系预防性保护包括档案信息保护人的预防性保护、档案信息本体的预防性保护、档案信息自然环境的预防性保护、档案信息社会环境的预防性保护等。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而言,体系预防性保护包括自然因素的预防性保护和人为因素的预防性保护。

(2)预防生态性保护模式的实践原则

预防生态性保护档案信息的实质就是阻断内外因素对档案信息耐久性的影响,维持档案信息的原始性完好状态,最大限度地保护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实践上,预防生态性保护模式主要遵循以下原则:(www.xing528.com)

其一,保护库房环境生态安全原则。库房环境生态因子主要是人和环境条件。人既是档案信息的创造者,也是档案信息长期保存的最大威胁者。库房环境条件是档案信息损坏的重要原因。在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各类库房灾害呈现出全面性、体系性与复杂性等特点,库房环境生态安全系统易出现失衡现象,因此,要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消除隐患,不断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库房环境生态安全保护的指导思想是“以防为主”,在此过程中,库房建筑是档案信息保护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预防性保护的第一道屏障,要以生态建筑的标准来建设;预防人为因素的风险,通过政策、法规以及公民不断提高档案保护意识来解决;预防自然力的破坏,则应主要依靠科学技术来调控和预防。因此,面对由保护人、档案信息、空气温湿度、各种生物、空气污染物、库房建筑等组成的微生态系统,库房环境生态安全保护既要重视库内自然生态的保护(技术性保护),又要强化社会生态的保护(管理性保护),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生态平等”等生态文明思想。这是一种控制档案信息保管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性行为”。[1]

其二,保护档案信息原始样貌的原则。档案信息保护理论认为,保管的档案绝大部分是完好的或基本是完好的,基本上维持着其原始样貌状态。因此,预防生态性保护档案信息实际上就是维护其历史面貌,保留其历史痕迹,以实现其历史文化价值。预防性保护档案信息原貌,实质就是防止产生破坏档案信息的可能性因素,及时消除病害风险,延长历史原貌的寿命。一般来说,档案信息历史原貌的损坏无非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引起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库房自然环境条件,如温湿度、空气质量、光线、微生物、昆虫、库房建筑等;人为因素主要是关于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如人的道德修养、保护意识、社会活动、组织机构等。为此,要通过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健全政策法规等措施控制档案信息的生态环境,确保档案信息原始样貌不受到损坏。

其三,预防保护适度性原则。所谓适度性就是预防性保护不能无限扩大,而是要在准确评估档案信息、库内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风险现状,依据自身条件选择、确定档案信息预防性保护的原则及技术方法。首先是思想观念上要树立“以防为主”的理念,切实认识预防保护的重要性,预防保护意识不能松懈。其次是预防保护技术要稳妥可靠有效,既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又要确保保护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再次是资源使用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例如,在资金、技术使用上要强调效率,把有限资金应用于解决最为关键的档案信息保护技术方面,提高保护的效果。最后是库房建设要有适度的前瞻性。无论是大型综合档案馆,还是中小型专业档案馆,档案信息库房建设上要注意库房功能的可扩展性,制定长期发展规划,预留有足够的可扩展空间,为今后对库房进行功能上的改造、扩建、整合做好准备。

(3)预防生态性保护模式的实践内容

预防生态性保护模式在实践内容上可以分为管理层面的预防性保护和技术层面的预防性保护,其中,管理层面的预防性保护又有宏观的预防性管理保护和微观的预防性管理保护。

其一,宏观预防性管理保护。首先是制定相关档案信息保护法律,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只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从制度上规范和保护档案信息不会受到人为的损毁。其次是制定长远管理保护的策略。预防性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目光长远地规划好保护策略,注重档案信息预防性保护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制定的保护体系要能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应有的适用性功能,并且具有分类分级保护的管理功能。再次是建立标准化的预防性保护体系。在政策上要强化保护标准化理念,在实践上要加强技术的标准化研究工作,制定各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内容,结合环境和库房功能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完善标准化保护技术体系。

其二,微观预防性管理保护。首先是建立库房巡检制度,定期检查档案信息管理状态,评估存在的风险,分析档案信息周围环境因素变化的规律,在已经取得的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制定预防性保护方案。其次是制定应急保护预案,对各环节可能出现的灾害风险都应制定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以应对突发灾害,例如火灾、盗窃等人为灾害或者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确保档案信息在突发灾害事件面前不受到损坏。再次是建立多层次的微环境系统,特别是对于那部分珍贵而且材质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到损害的档案信息而言,要在管库下设特藏室,在特藏室下设密封容器,形成多层次的相对隔绝的微环境气候体系保护屏障,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因素引起的老化速度。最后是通过仿真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复制,以复制品形式提供利用,这样可以避免真品在提供利用过程中受到人为和环境有害因子的破坏作用。

其三,预防性技术保护。首先是自然环境的预防性保护技术,主要包括湿度调控技术、光线防控技术、空气污染物防控技术等。其次是生物因素的预防性保护技术,主要包括有害微生物预防技术、有害动物预防技术等。再次是人为因素的预防性保护技术,主要是工作人员的保护操作技术。此外,还有消防技术、安防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档案信息生产技术、包装材料生产与使用技术、库房建设技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