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载体保护技术的生态性分析

载体保护技术的生态性分析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档案信息所依托的载体生态性保护技术的使用有特殊的要求,而这种要求,需要具体化到技术使用中,需要对各种保护技术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这是判断是否认定为生态性技术的准绳,以及是否可采用该生态性技术的准则。按照载体生态性保护基本要求,机械去污和水洗去污基本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而有机溶剂去污和氧化去污则不是生态性保护技术。

载体保护技术的生态性分析

如前所述,档案信息所依托的载体生态性保护技术的使用有特殊的要求,而这种要求,需要具体化到技术使用中,需要对各种保护技术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这是判断是否认定为生态性技术的准绳,以及是否可采用该生态性技术的准则

(1)纸质载体材料生态性保护技术分析

纸质档案在保管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纸张强度下降、酸化及不同程度的破损。究其原因,主要是其自身的老化(内因)和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表现在:造纸所选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在光、水和氧气作用下,发生的水解和氧化反应,同时纸张生产过程中留下的一些残留物,如漂白中的氧化剂、制浆和施胶中的酸等,都会加速纸张的老化反应。外因主要指不适宜的温湿度、酸、氧化剂、光线、微生物昆虫等环境因素,它们作用于纸张,在水和氧气催化下,同时发生水解、氧化和光解反应。由此说明,如果想要延长纸质档案的寿命,就需消除或减少导致纸张老化的不利条件。具体的技术措施包括:

其一,防蠹纸技术。防蠹纸是用天然植物汁液浸泡纸张后阴干而成的书写纸张,具有去虫防霉功效,如黄檗纸、椒纸等。因为黄檗汁液中含有黄柏酮、小柏碱、黄柏内酯棕榈碱等多种生物碱,而胡椒花椒辣椒汁液中含有香叶醇、枯醇、柠檬烯等挥发油,这些物质均有杀虫和驱虫的功能。防蠹纸技术的采用可以直接从书写纸的制作环节开始,可能情况下选用保护材料是天然植物、对人畜和生态环境无害的造纸材料。

其二,装帧技术。装帧技术原指书稿在印刷之前,对其制作、形态和用料等方面进行的艺术和工艺设计,在我国有千余年的历史。装帧技术适用于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的场景,如卷轴装,以减少直接的空气接触面积,其总体要求是:选料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对人对畜无不良影响;技术工艺流程简单,经装帧技术处理后的档案信息寿命长,感官性能好,且具有防止纸张污损、防虫和美化的效果。因此,装帧技术符合载体生态性保护基本要求,是一种生态性保护技术。

其三,修裱技术。修裱技术是指利用黏合剂和适宜的纸张、纺织品对受损的纸质档案进行修补或托裱的一种修复技术。[1]它能提高纸质档案的强度和延长纸张的寿命。主要的修裱技术包括揭粘、修补、托裱等。其中,揭粘又分为干揭法、湿揭法、酶解法和综合法等;修补有补缺、加边、溜口等;托裱分为湿托和干托两种。在修裱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对其中生态性保护的要求是:一是黏合剂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生虫长霉、中性或微碱性等,一般可选用小麦淀粉糨糊作黏合剂。二是修裱用纸要求机械强度高、亲水性强、无有害杂质、中性或微碱性、伸缩性小等,一般使用手工纸作为修裱用纸。[2]由此足见修裱技术从设计、材料选用、工艺流程等方面,都具有环境的生态友好性,是一种生态性保护技术。

其四,去污技术。去污技术就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泥斑、霉斑、蜡斑、墨水斑等各种污斑的技术过程,可分为溶剂去污、机械去污、氧化去污三类。在采用各种去污技术时,需考虑尽量减少对档案信息及人和环境的影响。比如,机械去污是利用毛刷或手术刀等工具的机械力量除掉污斑,适用纸张强度好、污斑厚且易除的档案。溶剂去污法是用溶剂溶解的方式去除污斑,如水洗去污、有机溶剂去污等技术。氧化去污是利用氧化剂如氯胺T去污法、次氯酸盐去污法、过氧化氢去污法、高锰酸钾去污法等,把污斑的色素成分氧化变为无色而达到去污目的。

按照载体生态性保护基本要求,机械去污和水洗去污基本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而有机溶剂去污和氧化去污则不是生态性保护技术。因为有机溶剂去污所使用的溶剂是汽油、苯、四氯化碳丙酮等,属于可燃或易燃液体,有一定的毒性,可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有破坏作用;而氧化去污所使用的过氧化氢、次氯酸盐、氯胺T、高锰酸钾等,不但损害档案信息的耐久性,还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

其五,去酸技术。去酸技术即用化学方法将纸张中氢离子除去的技术,主要有液相去酸和气相去酸两大类。液相去酸是使用碱性溶液与纸张中的氢离子反应而达到去酸目的,主要有碳酸氢镁水溶液去酸和氢氧化钙-碳酸氢钙水溶液去酸。气相去酸是利用蒸汽或碱性气体除去纸张酸性的方法,主要有二乙基锌去酸、氨气去酸、吗啡啉去酸、乙醇镁去酸、氧化镁惰性悬浮液去酸等。[3]此外,还有氢氧化钡甲醇溶液去酸、甲氧基甲基碳酸镁-甲醇-氟利昂混合溶液去酸等方法。

以上去酸技术中,碳酸氢镁水溶液去酸法和氢氧化钙-碳酸氢钙水溶液去酸法所用的溶液为弱碱性,且去酸后残留物可分解,对人、畜无毒,能耗少,对生态环境无害,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同样,气相去酸法中的氨气去酸法,具有操作简便、无有害残留物、对纸质档案无影响等优点,但因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而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轻微影响,尤其对光盘的记录介质有损害作用。除上面特别提及的,其他去酸技术使用的材料对人和其他生物均有毒,对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对档案信息耐久性亦有影响,它们不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

其六,加固技术。加固技术就是对破损的或强度下降的纸质档案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其耐久性的一种技术,主要有丝网加固和派拉纶真空加膜等方法。其中,丝网加固是在纸质档案两面通过热压喷上乙烯醇缩丁醛胶粘剂蚕丝网的一种加固方法,它具有耐久性好的特点。派拉纶真空加膜是将对二甲基苯二聚体加热气化裂解成对二甲基苯自由基单体,在真空条件下让其在物体表面上自发聚合、沉淀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派拉纶膜。此法能大大提高纸张强度和抗水、酸、碱的能力。[4]

其七,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材料技术是将纳米材料应用于纸质档案生态性保护过程的一种技术。目前已实现的应用有:一是将纳米材料用于纸张生产并提高其强度,如纳米抗菌纸、纳米防光纸、纳米抗老化纸等;二是将纳米材料用于纸质档案的修复,如有报道称,新型纳米纸质文物保护剂,可以提高纸质档案的强度和耐久性。[5]

根据现有资料,纳米材料纸张和保护剂具有尺寸稳定、耐高温、抗老化、抗霉变等优点。[6]

(2)金属载体材料生态性保护技术分析

金属载体材料包括铜器、银器、铁器、金器、锡器和铅器等。档案信息金属载体材料主要有铜质和铁质材料。因为在不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下,铜、铁载体材料会发生各种腐蚀现象,如在器物表面或器物内部,因此需对金属载体材料档案进行针对性的保护与修复。

本书以最常用的铜质和铁质档案载体材料的生态性保护作重点介绍,其中可采用的生态性保护技术如下:

其一,去污技术。铜质材料除尘去污的主要方法有清水醋酸去污、除尘去污、六偏磷酸钠溶液-超声波去污、蒸馏水-超声波去污等。铁质材料除尘去污的方法主要是5%六偏磷酸钠溶液去污和用蒸馏水去污。

这些去污方法具有可分解、可回收、可再循环利用等特点,对环境和生态无污染。例如六偏磷酸钠在国家标准中明确显示对人体健康是安全的;同时其处理工艺能耗小,不排放有害物质,属于典型的生态性保护技术。

其二,除锈技术,即去除有害锈的方法。其中,铜质材料除锈法主要有倍半碳酸钠溶液除锈法、双氧水溶液氧化除锈法、柠檬酸硫脲溶液除锈法、乙腈水溶液除锈法、氨水溶液除锈法、锌粉-氢氧化钠溶液除锈法等。铁质材料除锈的方法主要有机械除锈法、弱酸除锈法(醋酸、柠檬酸、草酸等)、蒸馏水清洗除锈法、10%氢氧化钠溶液除锈法、激光除锈法等。

上述除锈方法中,并不都是作用于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的技术。比如:氨水不是生态性保护材料,它具有强氧化性,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有损害。硫脲有毒性,危害人体健康。乙腈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燃烧后会产生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氮有毒气体。相较而言,激光除锈法能很好地保留金属器物的表面细微图案,同时不会引起器物结构变化,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

其他除锈方法,如锌粉-氢氧化钠溶液除锈、倍半碳酸钠溶液除锈、机械除锈、弱酸除锈、蒸馏水清洗除锈、10%氢氧化钠溶液除锈等,可分解、可回收、可再循环利用,处理过程能耗小,不危害人、畜及其他生物,对环境和生态友好,基本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

其三,封护技术。铜质材料封护技术主要有苯骈三氮唑-乙醇溶液封护法、氧化银局部封护法、苯骈三氮唑-钼酸钠-碳酸氢钠复合封护法等。铁质材料封护技术包括缓蚀处理和封护处理两个环节。缓蚀处理是用化学方法在铁器表面形成致密保护膜以隔绝各种污染源的腐蚀,又称钝化膜。缓蚀处理主要有硅酸钠保护法和鞣酸-乙醇溶液保护法。经过缓蚀处理后,接着将进行表面封护处理。目前常用的封护剂主要有微晶石蜡、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树脂等。[7]

上述封护材料中,氧化银是一种强氧化剂,对载体材料有一定损害作用,且其氨溶液易析出氮化银或亚氨基化银而发生爆炸,不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鞣酸具有一定毒性,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可对人体造成伤害,是一种非生态性保护材料。钼酸钠对人体和其他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相对较低。苯骈三氮唑化学稳定较好,毒性很低,常用作循环水处理剂,少量使用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无影响,基本上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

其他封护材料中,如乙醇有轻微刺激性和毒性,少量乙醇对生态环境无影响,基本上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硅酸钠、聚氨酯、微晶石蜡、丙烯酸树脂、聚醋酸乙烯酯等物质的化学稳定性好,封护效果好,操作工艺流程的能耗低,对人和环境无公害,因此都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

其四,修复技术。铜质材料修复技术主要指针对变形铜器的整形技术,有锤打法、模压法和锯解法。铁质材料修复技术则有加固和黏接两种技术,主要针对脆弱和破碎的铁器,如使用丙烯酸酯类乳液渗透加固法。黏接破碎铁器时常用的黏合剂有环氧树脂、硝基纤维素等。

锤打法、模压法和锯解法等机械修复技术对生态环境无影响,消耗能源低,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但硝基纤维素暴露于日光下可发生分解,受摩擦或冲击时会爆炸。因此不是生态性保护材料。

丙烯酸酯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抗紫外线变色性、抗撕裂性;环氧树脂具耐酸碱、有良好的黏接强度、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二者对环境均友好,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

(3)石质载体材料保护技术分析

石质载体材料来自天然岩石,主要由氧、铁、钙、钾、硅、铝、钠、镁八大元素构成。石质载体材料受温度、水溶液、大气和生物的作用易风化,由此可能使石质载体档案受到损坏。石质载体档案生态性保护主要有裂隙灌浆修补、封护加固、黏接修补等方法。

其一,裂隙灌浆修补技术。裂隙灌浆修补主要适用大型石质载体材料。灌浆材料主要有环氧树脂浆液、聚甲基丙烯酸酯浆液等。[8]灌浆施工步骤主要包括裂缝调查处理、设置灌浆嘴、封缝、灌浆、表面处理等。

环氧树脂浆液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耐光老化性、热稳定性,不易变色,对生态环境友好,而且在处理过程不排放污染物,是一种生态性保护材料。

其二,封护加固技术。石质载体材料的封护加固是在清洁、脱盐等保护处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封护加固方法主要有微晶石蜡封护法、氢氧化钡封护法、氢氧化钙封护法等。[9]

微晶石蜡封护法是生态性保护技术。氢氧化钡因其毒性高而对人体和生物体有较强的危害性,对生态环境有较大污染;氢氧化钙有强碱性,对织物和器皿等物质有腐蚀作用。因此,氢氧化钡封护法和氢氧化钙封护法不是生态性保护技术。

其三,黏接修补技术。石质载体材料的黏接修补主要针对残缺、破碎的石器,通常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醋酸乙烯酯等材料用丙酮稀释后黏接。常用的修补剂有熟石膏、硝基纤维素、丙酮、无定形二氧化硅、聚醋酸乙烯酯等。

其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醋酸乙烯酯性质稳定,无毒,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但熟石膏、丙酮、硝基纤维素等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损伤性,均为非生态性保护材料。

(4)陶质载体材料保护技术分析

陶质载体材料常见的损坏主要有难溶性盐类损坏、可溶性盐类损坏、温湿度变化造成的损坏、食物腐败造成的损坏、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坏等。陶质载体档案生态性保护技术主要有清洗、黏接、补配、加固等方法。

其一,清洗技术。清洗是洗掉可溶性盐类、硅类和钙类难溶物、腐败物等三类污染物的过程。其中,可溶性盐类的清洗用清水洗涤;硅类难溶物用1%的氢氟酸溶液擦洗;钙类难溶物视其厚薄可分别用1%、2%、4%的稀盐酸及5%的六偏磷酸钠清洗;腐败物可用酒精、丙酮等擦洗。六偏磷酸钠和酒精无毒,基本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但盐酸是一种强酸,容易形成酸雾,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对环境、水体和土壤亦可造成污染,因此不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氢氟酸虽然是一种弱酸,但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剧毒,可致人体灼伤,有强腐蚀性,可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因此也不是生态性保护材料。

其二,黏接技术。黏接是用胶黏剂将已拼对的陶质档案碎片进行黏接。常用的胶黏剂主要有硝基纤维素、聚醋酸乙烯酯、环氧树脂等。环氧树脂和聚醋酸乙烯酯因其性质相对稳定,无毒害,均为生态性保护材料,但硝基纤维素不是。

其三,补配技术。补配是对陶质材料残缺部位的修复,常用的材料有石膏粉滑石粉、聚醋酸乙烯乳胶、虫胶清漆、环氧树脂黏合剂等。其中,石膏粉受热释放出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污染大气,危害生态环境,不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滑石粉是天然物质,具有耐火性、抗酸性、熔点高、化学性质不活泼等特性,对生态环境无影响,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虫胶清漆是将虫胶颗粒溶于酒精而制成的,对人体和环境无损害,但不耐酸碱和日光暴晒,基本上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聚醋酸乙烯、环氧树脂等材料是生态性保护材料。

其四,加固技术。加固分为机械加固和黏接加固两类,目标是提高器物表面坚牢度,起到预防性保护作用。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喷涂加固法、滴注加固法、浸泡加固法和玻璃钢加固法等。[10]常见的加固保护材料有环氧树脂黏合剂、丙烯酸清漆和三甲树脂等。

其中,三甲树脂用作加固材料时,是以甲苯和丙酮为溶剂的,其性能稳定、耐老化,但因为甲苯和丙酮为有毒物质,对人体和生物有害,污染环境,为非生态性保护材料;丙烯酸清漆尽管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耐热性和防霉性,但其中的丙烯酸是一种挥发性液体,有毒,对人体、生物和生态环境有影响,因此也是非生态性保护材料;相较而言,环氧树脂黏合剂是生态性保护材料。(www.xing528.com)

(5)棉麻载体材料保护技术分析

棉麻载体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等化学腐蚀,如棉麻中的纤维素与水发生反应时,β1,4糖苷键发生断裂,生成一系列水解纤维素。在光、水的作用下,棉麻纤维素也可能氧化降解。此外,棉麻载体材料还时刻受到各种生物的腐蚀。棉麻载体档案的生态性保护技术主要有除污、消毒、加固等技术。

其一,除污技术。主要是除尘和去泥垢,轻微者可用吸耳球、镊子等工具除尘,严重者可用蒸馏水、酒精等溶剂溶解以去除泥垢。一般来说,采用手工和机械的工艺对棉麻载体材料进行的保护,被认为是生态环境友好型的技术,符合载体与记录材料生态性保护技术基本要求。上述技术方法中,酒精基本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但需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且用量少。

其二,消毒技术。消毒是棉麻制品生态性保护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消除有害微生物对棉麻制品的进一步损害,另一方面可以消除棉麻制品上的病毒和有害菌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用环氧乙烷进行熏蒸消毒。环氧乙烷杀虫灭菌广谱性好,灭菌和杀虫效率高,但其化学性质活泼,遇高温或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可能,有剧毒,可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有损害作用,因此,它是非生态性保护材料。

其三,加固技术。加固有丝网加固、高分子化合物渗透加固等。[11]丝网加固一般是用胶黏剂的蚕丝网热压加固。而高分子化合物渗透加固则是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基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高分子加固。

蚕丝网热压加固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固因系机械操作,规程简单,为生态性保护技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具有耐磨性、耐酸碱性、可回收、可再循环利用,且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无损害,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乙基纤维素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具有热稳定性、抗霉性、耐酸碱性、不易燃烧性、抗老化性,对人体无毒害,对生态环境友好,可回收可降解。因此,乙基纤维素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均为生态性保护材料。

(6)木质载体材料保护技术分析

木质载体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损坏原因主要有化学损坏、物理损坏和生物腐蚀等。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发生水解或氧化降解,或因为吸水膨胀、干燥收缩引起物理结构损坏,或者由于各种霉菌和昆虫导致损坏。木质载体档案生态性保护主要有脱水、加固等技术。

其一,脱水技术。脱水是适用饱水木质载体材料进行干燥脱水的技术方法。常用的脱水法有自然干燥法、硅胶干燥法、加热真空干燥法、醇-醚联浸脱水法、超临界液体干燥法等。[12]

自然干燥法是让木质材料内部水分自然蒸发,以达到脱水阴干的目的,要求放置于湿度较小的环境中。该种方法消耗资源少,对环境没有影响。硅胶干燥法使用的硅胶无毒无味,具有化学性质稳定、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可再生、可反复使用等优点。加热真空干燥法是在真空加压环境下让木质材料在47℃~70℃干燥脱水,对环境无任何影响。醇-醚联浸脱水法使用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其中乙醚有较大毒性,损害人体健康。超临界液体干燥法能消除干燥应力,可同时完成灭菌,对生态环境无影响。因此,除醇-醚联浸脱水法外,其他脱水技术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

其二,加固技术。加固是在一定条件下用有机或无机材料渗入木质器物内部而起到填充加固的作用。主要方法有:甲基丙基酸甲酯浸透法、明矾渗透法、聚二乙醇填充法、蔗糖浸透法等。[13]

甲基丙基酸甲酯进入木质器物内部后聚合而成聚甲基丙基酸甲酯,这是一种生态性保护材料。明矾是一种无机盐,具有解毒杀虫作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对生态环境无污染。聚二乙醇无毒,具有良好的黏接性、抗静电性和柔韧性,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无公害。蔗糖无毒、无腐蚀性,无生态危害,是理想的填充加固剂。由此可知,甲基丙基酸甲酯浸透法、明矾渗透法、聚二乙醇填充法、蔗糖浸透法都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

(7)胶(照)片载体材料保护技术分析

胶(照)片有黑白胶(照)片或彩色胶(照)片,银盐胶(照)片或非银盐胶(照)片之分。在不利因素影响下,胶(照)片可能产生影像变色、片基老化、明胶变性等损坏。影像变色是胶片中的银粒子与空气中的硫物质及酸性物质发生系列反应而变色的。片基老化是在高温、高湿、酸碱和氧化剂等因素综合作用下而发生的水解和氧化降解过程。明胶变性是由于酸碱反应、酶解反应、络合反应等而发生的。胶(照)片档案材料生态性保护主要有密封、去污、影像恢复等技术。

其一,密封技术。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低温密封。可放入塑料袋中在低温环境下保持恒温恒湿。二是热压加膜塑封。用热压加膜机将照片密封在塑料薄膜内,使之与外部空气隔绝。[14]

低温密封既实现了档案保护的低温环境要求,又保持了恒温恒湿,对胶(照)片载体材料的生态性保护非常有利。热压加膜塑封能隔绝周围环境如空气湿度的不良影响,且能耗较低,对环境和生态均无影响。但压膜过程经历高温,且其中的材料聚乙烯塑料薄膜与照片黏合在一起,对耐久性差的彩色照片有不利影响,不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

其二,去污技术。污斑主要有油脂斑、霉斑、墨水斑等。去油脂斑常用汽油-甲苯混合液擦除。去霉斑常用五氯酚钠-硼砂水溶液、五氯苯酚-乙醚-酒精混合液等。去墨水斑主要用蒸馏水、冰醋酸、D-72显影液等保护材料。其中,五氯酚钠属中等毒类物质,受高热可放出腐蚀性烟雾,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硼砂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对生态环境无影响,基本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五氯苯酚尽管可以防霉防腐,却有强毒性,燃烧时会释放出二噁英类化合物对环境造成持久污染。冰醋酸可广泛取材于自然界,对人和环境无害。D-72显影液中的对苯二酚受热会分解出有毒气体,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

其三,影像恢复技术。恢复影像的技术主要是卤化再显影法。[15]卤化再显影法的步骤主要是漂白、清洁和再显影三步。其中,典型的如D-72显影液是非生态性保护材料,因为其中的重铬酸钾系氧化剂,有一定的毒性,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且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释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亚硫酸钠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可见,影像恢复技术不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

(8)磁质载体材料保护技术分析

磁质载体材料由底基和磁介质构成。底基材料主要有聚酯、玻璃、铝合金、醋酸纤维素酯等。磁介质主要有γ-Fe2 O3、Fe3O4、CrO2、γ-Co x Fe2-x O3、Fe-Co-Ni、Co-Ni-P等。其中,底基的损坏主要有老化变质、表面污损、过度使用而磨损等。磁介质的损坏则表现为剩磁消失、噪声干扰、信号失真、串音、复印效应等。

其一,日常保护技术。结合磁质载体材料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其日常保护方法主要有使用抗磁性装具,远离外磁场,定期(每半年)重新卷绕,减少机械震荡,防污染和灰尘,防止频繁关机和启动,保持电源稳定,降低写电流,等等。[16]这些技术方法基本不占用资源,对生态环境无任何影响,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

其二,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去除污斑,可用布蘸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擦除磁材料上的污斑。二是磁带剪接,可用磁带切割机切除损伤部分磁带,然后用胶纸黏接或直接搭接。三是消除复印效应,可采取经常卷绕、降低环境温度、靠近一个很弱且方向相反的磁场等措施。[17]

去污斑所用四氯化碳蒸气有较高毒性,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光气和氯气等,光气和氯气有剧毒,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有较大损害。

(9)口碑(人)载体保护技术分析

口碑档案的载体是人,因此也称为“活态”档案。口碑(人)载体的损坏,通常表现为档案的文化生境“破碎”,传人消亡,传承缺失,档案失传等。

口碑(人)载体的生态性保护是要保护口碑档案的传播者及其生态环境,维护其文化生境。其中包括口碑(人)载体的修复,即通过经济、法规、教育科技等手段,强化口碑档案传播者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其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建立起档案保护的生态环境。

因此,口碑(人)载体的生态性保护,更加强调如前所述的整体保护、民间参与保护、绿色保护、健康保护等生态保护理念,是一种生态性保护方法。

(10)字迹记录材料保护技术分析

字迹记录材料按色素可分为炭黑颜料、漆料、染料四大类。其中以炭黑为色素成分的字迹记录材料有墨、墨汁、碳素墨水、黑色油墨、静电复印墨粉等。以颜料为色素成分的字迹记录材料有彩色油墨、蓝黑油墨、印泥、铁盐线条、红蓝铅笔等。以漆料为色素成分的字迹记录材料有生漆、熟漆、油漆等。以染料为色素成分的记录材料有酸性染料字迹、碱性染料字迹、冰染染料字迹、直接染料字迹等。

影响字迹记录材料耐久性的因素较多,主要由字迹色素成分及其与载体材料的结合方式决定,同时也受周围环境因素如光、温度、湿度、氧化剂、有害气体、灰尘、酸、碱等的影响。因此,记录材料的生态性保护,一方面要选择耐久性好的色素成分和结合方式的记录材料;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环境条件的调控,消除其中的不利影响。而反映字迹记录材料受到损坏的主要表现是扩散、褪色、翘曲、剥落、龟裂等。档案信息的字迹记录材料生态性保护主要有加固、恢复与显示、回软、补缺、补画等技术。

其一,加固技术。加固是把涂料涂刷在字迹记录材料上面,形成保护膜而达到保护的作用。常用的加固涂料包括乙基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树脂、聚醋酸乙烯酯等,其中,前两种用以加固字迹,后两种可用以加固壁画和木漆画[18]

乙基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醋酸乙烯酯是生态性保护材料。丙烯酸树脂具有一定毒性,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可破坏生态环境,不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

其二,恢复与显示技术。字迹记录材料的恢复与显示技术,主要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物理法是用计算机技术或摄影方式将字迹显示在显示器或胶片上的方法,如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见光摄影法等。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修复褪色字迹或图像,可见光摄影法可显示污斑遮盖的字迹、扩散字迹或褪色字迹。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褪色字迹显示出来的方法,如蓝黑墨水字迹的恢复方法有硫化铵法、硫代乙酰胺法、黄血盐法、单宁(鞣酸)法等。[19]

从环保的角度看,可见光摄影法中用到的显影液D-72中的对苯二酚为非生态性保护材料,因其可分解出单质硫和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若能降低电磁污染,同时能循环回收计算机相关配件中的有害物质,将对生态环境无影响,可以认为是一种生态性保护技术。

而化学法恢复字迹技术中,其中使用的硫化铵受热会分解出氨气和硫化氢,硫化氢有剧毒;硫代乙酰胺会分解出单质硫、二氧化硫等有毒物质,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黄血盐属于低毒类化合物,对环境有较大危害;单宁(鞣酸)具有一定毒性。上述各种化学法恢复字迹技术均不属于生态性保护技术。

其三,回软技术。回软是借助回软剂处理木器上彩绘图案的漆膜,以增加其塑性和弹性,延长其寿命的方法。常用到的回软剂有水、乙醇、丙二醇、丙三醇等。其中,乙醇基本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丙二醇无毒无味,可作为吸湿剂、抗冻剂、润滑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无影响。丙三醇食用对人体无毒,对生态环境无害。上述材料都属于生态性保护材料。

其四,补缺技术。补缺是对龟裂、剥落的漆膜进行修补的技术。小裂纹可用环氧树脂胶乙醇溶液填充;较大裂缝或残破的漆膜可用环氧树脂黏结填补;漆皮脱落的可用乳香胶、松香、石蜡、环氧树脂等按一定配比混合熔化作胶黏剂进行修补。[20]

环氧树脂胶具有较好的抗压、抗拉伸、抗剥离、耐老化性能,无毒性,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无害。松香是从松树油中提取的天然物质,无毒,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无危害。石蜡、环氧树脂等均为生态性保护材料。

其五,补画技术。补画是对整块脱落的画色或图画中的破洞进行裱补的方法。对于颜色脱落的,先用立德粉调成的胶粉填平,干后再补色;对于有破洞的,先补洞托裱,再用立德粉调成的胶粉填平,最后补色。[21]

立德粉是一种无毒白色颜料,有较好的耐候性、遮蔽性和耐热性,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无影响,是一种生态性保护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