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视学校文化引领与家长沟通

重视学校文化引领与家长沟通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的德育过程其实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过程。无不给师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其调适、导向的育人功能,引领师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将会实现文化引领、润物无声的理想育人效果。结合这次期中检测中陈亮的出色表现,我和领导一同来到陈亮的家。如果这位班主任只知道劝慰陈亮一个人,忽视了与他家长的沟通,那么教育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甚至是不起作用的。

重视学校文化引领与家长沟通

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教化人、塑造人、陶冶人。学校的德育过程其实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过程。学生生命成长需要文化引领,所以我们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将学校精心打造成优美的花园、求知的学园、成长的乐园、生活的家园。

(一)环境文化润泽生命

校园文化是学生校园生活存在方式的总和。一所体现生命关怀的学校,校园内不仅有花香、树香,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校园的文化,飘着浓浓的书香和墨香,有着学生喜读乐读的经典,有着引领孩子快乐成长的故事。

成功的学校首先是注重文化熏陶的学校,关注生命成长的教师应该能充分利用校园每一个角落,大力创设一种“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处景点都育人”的情境。

班队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本细胞,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学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班队文化建设。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抓教室文化布置,润物无声

每学期开学伊始,组织全班学生合作制定富有个性的班级名片,让制定的过程成为展示个性、形成班级合力的过程。同时,充分利用墙壁、黑板等文化阵地,尽可能无声地施教,无言地浸润。

2.推经典阅读工程,指引成长

为增强学生的阅历,让孩子在经典中成长,班级应重视学生阅读的培养,精选适合小学生阅读传诵的经典篇章,开展“图书漂流”“好书推荐”活动,定期举行“读书心得分享会”“经典诗文大赛”,鼓励学生品经典古诗文,做文明书香人,诵中华经典,与圣贤同行,让学生与好书相伴,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3.让童心璀璨闪耀,飞扬个性

每一位孩子都有绚丽的色彩。作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不仅需要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还需要鼓励合格+ 特长的思想,让学生尽可能地张扬个性,悦纳自己,阳光生活,自信成长。

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体设施,亲切温馨的文化氛围……无不给师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其调适、导向的育人功能,引领师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将会实现文化引领、润物无声的理想育人效果。

(二)课堂文化渗透德育

德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润物无声中悄然渗透的。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德育自然也离不开课堂。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实施德育,把学科本身固有的人文性张扬出来,这才是学科德育的本意。

如在教学“别饿坏了这匹马”这篇课文时,我们不妨针对文中的残疾青年为了让我能安心地看书,对我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我”割马草,换书看,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一场辩论:“如何看待诚信,如何理解文中善意的谎言”。为此,师生共同制定如下《诚信公约》。

诚信公约

待人诚信,不虚伪;

信守诺言,不失约;

做事负责,不推诿;

遵守校规,不违纪;(www.xing528.com)

学习求实,不浮躁;

作业独立,不抄袭;

考试认真,不作弊;

拾金不昧,不贪小;

孝敬父母,不淘气;

知错就改,不重犯。

学科中渗透德育,不是指在课堂中喊上几句口号,贴上一张标签,它应该既顾学科的特色,又注意针对性的德育。没有教学的德育是异化的德育,没有德育教学是异化的教学。

朱小蔓教授曾指出,从根本上讲,德育是一个人情感上的变化、发展。德育要取得实效,必须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每个课堂场景都成为学生积极生命旅途中的情感驿站

(三)联谊文化,沟通情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而且要志同道合,形成育人合力。为切实提高育人实效,不至于让学校家庭大变样,生命化德育积极构建家校联谊文化,促进教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使每一位学生茁壮成长。

沟通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智慧。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平等、合作是前提。江汉大学刘乐文教授认为,家访回归是教育人性化的回归。下面的这位教师写的一篇家访叙事,反映出家校沟通对孩子教育的重要作用。

叩开心灵之门

陈亮是我所在班级的一位普通学生。我刚接手五(3)班时,他有点爱笑,上课还举手发言。之后,我发现这孩子一天比一天沉默,一天比一天消沉。让他改变的是他的脸,他脸上起初只是一小块破了皮的痕迹,之后迅速蔓延开来……陈亮和家人一下子就慌了起来,爸爸还带他到附近的一些医院去治疗,但收效不大。我也单独跟孩子的爸爸谈过几次心,但老实慈厚的爸爸却一直愁眉不展,家人的担心和自己脸部的异常让陈亮不爱与同学交谈,也不愿与老师说话。我早就想到他们家去看看,总想为孩子做点什么,可心病需要心药医,我上孩子家走访该说些什么呢?

通过上网查询,我了解到陈亮的这种病情,在医学界被称为“白癜风”,是一种比较难治顽固的皮肤病,需要持之以恒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像陈亮这样尚属于发病初期,要治好还是很有希望。于是,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些比较知名的医院,并将这些医院的名称及联系方式摘录下来,同时也将陈亮的实际情况向分管学生保险工作的领导进行反映,了解相关的保险政策,领导表示非常乐意和我们一同去孩子家进行走访。

结合这次期中检测中陈亮的出色表现,我和领导一同来到陈亮的家。我们首先向孩子的家长“报喜”,放大孩子的成功,让陈亮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心情舒畅后,在一种比较和谐的氛围中,我们再告诉家长我们所了解的孩子病情资料和相关治疗机构,让家长对陈亮的病情有了重新的认识,知道这种皮肤病完全可以治好,让他们和孩子放宽心,坦然地面对,积极地进行治疗。此外,张校长还就学生的医疗保险等程序给陈亮的家长进行了认真的讲解。我们发现,短短的两个小时内,陈亮的爸爸这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男子汉几次感动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陈亮和他的一家人不时地点头,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特别是孩子的笑是那么纯洁、灿烂、甜蜜和可爱……

上面的这个案例中,教师充分地发挥了家校合作育人的功效。心病需要心药医,对于陈亮来说,他还小,他对自己的病情并不太了解,他的紧张与痛苦其实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家长造成的。如果这位班主任只知道劝慰陈亮一个人,忽视了与他家长的沟通,那么教育效果肯定是微乎其微,甚至是不起作用的。

家校合作育人已越来越引起学校的重视。有许多学校每学期都会定期举行家长献策进谏座谈会、家长育人培训会、家校联谊会,倾听家长对学生快乐成长提出的意见;完善校园网络,架设“家校心桥”,创设家校互动、教师寄语、家长心语等栏目;通过这些栏目进行家长培训,把一些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在网上发布,使家长随时随地能够学习,达到家校教育共识,这些成功的经验都值得推广。

家校联谊,不在形式,重在体验。学校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家长与学生开展同唱一支歌、同讲一个故事、同上一堂课、同台来竞技、同游祖国山河、同颂中华美德等体验活动,利用每学期的活动日、开放周,教师把家长请进学校;在特殊的节假日,教师又把学生带入父母工作环境之中。学生与教师、家长共同享受生命课堂的欢声笑语,共同品味祖国山河的风光秀美,共同体验劳动生活的酸甜苦辣,共同书写情感交流的话语诗篇……孩子与家长、教师关系将会更加亲密,情感将会达到共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