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资诈骗罪中社会公众的心理分析与优化方式

集资诈骗罪中社会公众的心理分析与优化方式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金钱至上的思想已经成为集资诈骗犯罪产生和发展的温床。受害人对于巨大的金钱利益诱惑盲目追随,是集资诈骗犯罪得逞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利用被骗者的这一心理进行诈骗的通常是团伙作案。人的一般性动机,主要包括物质性动机和精神性动机,笔者认为,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动机应归属于财物动机犯罪。犯罪人员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诱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参与投资所谓的项目投资。

集资诈骗罪中社会公众的心理分析与优化方式

(一)风险防范意识欠缺

在市场经济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集资诈骗犯罪人承诺的虚假的巨额回报成为缺乏足够认知能力的受害人受害的重要因素。

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金钱至上的思想已经成为集资诈骗犯罪产生和发展的温床。金钱对人的诱惑是很常见的,诈骗犯罪人非常贪婪和自私的个性心理,往往忽视他人的利益和法律的惩罚,让他在畸形的金钱欲望下不断恶性膨胀,从而在外部环境一定的条件下,对恶性通货膨胀的心理需求转换为内在的驱动力形成诈骗犯罪动机。集资诈骗犯罪分子倾向于相信“金钱万能论”,钻法律体系中的漏洞,愿意冒着犯罪风险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改革开放与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金融市场的不断繁荣,金融市场越来越大,犯罪分子在刑事领域利用管理规则的漏洞,利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各种方案,谎称投资人可以获得成百上千的回报迅速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受害人对于巨大的金钱利益诱惑盲目追随,是集资诈骗犯罪得逞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知识不足、缺乏经验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直接影响着人对真伪的辨别能力。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和未受教育的农村妇女缺乏有关事物的认识和法律知识,并且与社会接触较少或较单一,对一些人或事缺乏应有的分辨能力,更缺乏刨根问底的习惯,对于事物的分析往往停留在表象上,或根本就不去分析,从而使诈骗者有可乘之机。主要表现在:

(1)易受暗示心理。这种心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随大流被骗的盲从行为。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从众心理,而人们总是处于一定的群体之中,这样群体的选择就会对个体产生无形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意志薄弱的,对自己的选择和判断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会失去理性的思考,而盲目地跟从。利用被骗者的这一心理进行诈骗的通常是团伙作案。

(2)趋炎附势心理。如今,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同时,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正是这种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造成一些人企图利用不正当关系,妄图赚大钱,提高社会地位。诈骗者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从而在市场经济运行中,通过虚构事实,掩盖真相的方法谋求不法利益,骗取对方数额较大财物,使被害人上当受骗。(www.xing528.com)

(三)对物质的需求不满足于现状

一般来说,需求、动机和目的本身并不致罪,只有和这些需要、动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的特有功能联系在一起,根据其功能内容判断,才能确定产生了犯罪行为。举例来说,一个人想过富裕生活,因而产生了致富动机,这属于一般动机,无可厚非,如果他通过合法经营、诚实劳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是应当受到鼓励的。但是,当一个人为了想过富裕生活而不择手段,就会产生犯罪行为。

人的一般性动机,主要包括物质性动机和精神性动机,笔者认为,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动机应归属于财物动机犯罪。财物动机犯罪,是指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提高个人消费的水平,或者为了聚敛财富,而引起的犯罪动机。因工作生活压力而导致的焦虑心理,现实工作生活中的压力有三个来源:即环境、组织和个人。身体健康状况、恋爱、婚姻、家庭、经济状况是个人本身施加的潜在压力。如果向积极方向发展,压力可转化为动力。但是在工作中,有的能够承受住压力,并变压力为动力,有的就承受不了,从而使自己处在消极、压抑的环境中,不善于调整、不善于排除,从而使这种压力直接转化为焦虑心理,进而诱发犯罪心理

(四)投资需求与投资渠道欠缺的矛盾

公众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与投资渠道欠缺的矛盾是导致案件高发的重要条件。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相当多的人拥有大量的闲置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风险太大,也不满意银行,购买债券和其他传统的低回报的融资渠道,迫切需要更高收益的投资理财的产品。犯罪人员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各种诱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参与投资所谓的项目投资。同时,很多人掌握金融投资专业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更不了解相应的投资和集资法律、法规,在不了解也不知道实际操作流程的情况下,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也没有相关的财务知识,在高回报面前不能正确识别,很容易受到欺骗。[34]

集资诈骗犯罪人正是利用这样的情形,并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方案,甚至虚构的项目,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打出广告,甚至采取先支付前期投资人部分高额回报的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盲目追随,最终导致更多的受害人落入犯罪陷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