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识字与写字目标要求及其渐进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识字与写字目标要求及其渐进性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对“识字与写字”的目标要求作了总体规定: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这种渐进性可以归纳如下:三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目标,彼此联系,循序渐进,体现出明显的梯度要求。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提出的“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是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一增加的内容使课程标准对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更加全面完整。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识字与写字目标要求及其渐进性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文化课程的基础。准确把握义务教育阶段“识字与写字”的目标要求,研究探讨识字写字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乃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对“识字与写字”的目标要求作了总体规定: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另外,《标准》中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识字写字的阶段目标也作了明确细致的界定。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第二学段(3~4年级):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三学段(5~6年级):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约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www.xing528.com)

小学阶段的“识字与写字”的目标有以下特点:

1.三维目标,整体推进

每个学段都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

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共提出六项目标。第一项“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第三项中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是侧重于“情感、态度”的目标。第二、三、五项是侧重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知识与能力”的目标。第四项是侧重于写字习惯的目标。第六项是侧重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识字与写字”目标的全面性,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能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而学生一旦具有识字的主动性和写字的审美性,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不但对识字、写字及学好语文,而且对于终身学习,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1]

2.认写分离,多认少写

现代心理学理论说明:儿童必须多识字,尽早接触语言材料,才能有更多的信息刺激大脑,使大脑不断发展,孩子也才会变得更加聪明。教育比较发达的拉丁文字国家,很重视儿童早期认读,一般儿童在8岁时能够正常阅读浅显文章。但是,我国儿童在8岁时所学的不多,所以,“课标”采用“认写分离,多认少写”策略,就是为了增加孩子识字量,帮助早期阅读。

“认写分离”,可以避免字字要求“四会”,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可以防止“认”“写”相互掣肘,而导致认不快,又写不好的结果。

“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这无论对培养阅读能力,还是对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少写”对教材编者来说,更便于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编排写字教材;对教师来说,更能循序渐进地进行写字指导,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

要依据课程标准,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写,不考。以往要求学会的字,强调“四会”——会读、会写、会讲、会用。现在调整为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教学中再也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抄、背词语注释,测试时也不要考词语解释。[2]

3.步步为营,循序渐进

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清晰地体现了学段的渐进性。这种渐进性可以归纳如下:

三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目标,彼此联系,循序渐进,体现出明显的梯度要求。如,对识字与写字能力的要求,第一学段是“学习独立识字”,第二学段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第三学段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阶段性特点比较明显。

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提出的“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是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因人制宜,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广大学生都能达标,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得更多、更好。

4.加强写字,规范美观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书写的质量,提出了“写好汉字”的具体要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了“按照规范要求认真书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和“提高书写质量”等重要内容,还在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部分再次强调要“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这一增加的内容使课程标准对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更加全面完整。

课标的具体建议中提出“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明确要求在“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而且将书写的要求延伸到写作教学,建议“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中国人不会写中国字”曾一度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甚至有一段时间“有键盘输入,何必还要花力气练写字”的谬论得到了许多人的响应。这种缺乏文化常识的观点引起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反思,作为母语教育内容之一的、肩负民族文化和精神传承的汉字书写教学,重新得到了有识之士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