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优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优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小学教育中,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把教书育人的任务全面的承担起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仅是教学育人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而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成为教师道德的要求之一。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优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小学教育中,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要求。在剥削制度的社会里,由于受社会制度的性质、生产力和人们受教育的程度等因素的制约,人的全面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有消灭了剥削阶级和私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文化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然,作为人类解放的最高理想——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共产主义制度确立时才能实现。但是这个宏伟的任务又不是一个早晨能实现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教育才能逐步造就。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不仅需要而且有可能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青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使全面发展成为现实的可能。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地方,特别是中、小学又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从小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青少年的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是一个整体。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者盲目偏重于某一 “育”,其结果非但不能很快促进各 “育”的发展,相反,会造成相互之间的破坏,或者各 “育”本身对自己的破坏。人们的高尚道德是开发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强大的推动力量,而智育的发展也是促进德育、体育发展的重要条件;人们科学知识的丰富,是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良好条件,而体育又对德育和智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体育是培养和发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使学生体力充沛、精神饱满地学习的重要条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早年提出的:“体育之道,配德育和智育,而德、智皆寓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这是很有见地的。

为此,要求教师努力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和培养,并应克服轻视德育、忽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倾向。在智育教育中,要克服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自觉地排除各种干扰,保证学生全面成长。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还存在一种模糊认识,认为 “教书”是具体的,某个学校、某个年级、某门学科,要传授哪些知识技能,教学大纲规定很明确,考核办法也很具体。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仅影响教师的声誉和威信,而且还会影响教师的利益和职称评定。因此这是硬任务,必须完成。而通过教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规定不具体,二是难以考核,因而把它看成软任务,可有可无,这种认识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了教书育人任务的全面完成,实际上,教学活动既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又必然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任何教学都有一定的教育方向性和目的性。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了各个学科教学的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单纯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是不存在的,问题在于教师用什么样的思想、观点、品行去影响和教育学生,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完全证明,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每个教师都必须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把教书育人的任务全面的承担起来。

教书育人,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做任何事情都得遵循一定规律,如果不知道事情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叫 《种树郭橐驼传》,文章讲到有一个叫郭橐驼的人,他种的树不仅都能成活,而且长得壮实茂盛,早生果实。人家向他请教其中的奥秘,他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只不过是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而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顺应着树木生长发展的自然规律,按照它本身的习性去培育它。 “树人”虽与“树木”是不同的两回事,但其道理是相同的。人民教师作为辛勤育苗的园丁,要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道德和情操,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要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必须掌握和遵循教学工作的规律。比如以学生品德的培养来说,它既是人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诸因素培养、提高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密切配合和综合教育的过程,又是教育者的教育和被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统一的过程。只有遵循道德教育的这个一般规律,才能使道德教育取得应有的效果。又如,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提倡启发式教学等也都反映了教学工作中的固有规律,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把教学工作搞好。相反,如果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就会给教育工作带来不良的甚至是严重的后果。(www.xing528.com)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仅是教学育人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而且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成为教师道德的要求之一。这是因为:

1.马克思主义者是动机与效果统一论者,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不仅要考察他的动机是否正确,更要看他的行为及其效果是否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而且,归根到底只有实践及其效果才能检验他的动机是否正确。同样,我们评价一个教师的行为是否合乎师德,不仅要看他的动机是否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是否为了把学生教育好,而且还要看他的教育、教学工作及其效果是否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的发展和健康的成长,看他是否搞好了教育、教学工作。不能设想,一个把教育、教学工作搞得很差的教师会是一个师德高尚的人。而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除了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的技能之外,还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规律办事。因此,遵循规律就成为师德的重要要求之一。

2.能否自觉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不仅仅是一个认识和方法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三个面向”的方针,要适应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和经济改革的需要,要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新的形势和任务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探讨的重大的新课题。例如,八九十年代的中、小学生有些什么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如何在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怎样培养开拓型和创造型的人才?怎祥看待和处理教育、教学中的传统和创新的关系?怎样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等等。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深入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因此每一个有事业心和进取心的教师就不能满足于一般的学习和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自己具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从而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为攀登世界教育科学的高峰作出自己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