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教寺:沿革、遗存与佛教影响

兴教寺:沿革、遗存与佛教影响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兴教寺由于和唐长安城有一定距离,故相对文献资料稀少。三塔合称兴教寺塔,是国内外佛教徒瞻仰朝礼影响重大的古刹,在国际佛教界享有盛誉。兴教寺与兴国、华严、牛头、观音、洪福、禅经、法幢等寺集中于此,并称为“樊川八大寺院”。兴教寺地处原畔,规模又大,是樊川八寺之首。西侧临三圣殿为中兴堂,内供奉十面观音菩萨,其前奉常明老和尚铜铸贴金像,是供奉兴教寺历代祖师牌位之所。

兴教寺:沿革、遗存与佛教影响

兴教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樊川少陵原畔,建于唐总章二年(669),是唐朝玄奘法师与弟子窥基、圆测的安葬地,为唐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亦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百余座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之一。

兴教寺由于和唐长安城有一定距离,故相对文献资料稀少。经过文献爬梳,归纳其创建及沿革,但略有分歧。唐释道宣曰,玄奘“卒玉华,……乃葬于白鹿原……其茔与兄捷公相近。……寻下别敕,令改葬于樊川,与州县相知供给吏力”[15]。虽未言及具体寺院,但这应是历史文献最早记述玄奘迁葬于樊川的资料。《游城南记校注》曰:“越姜保,至兴教寺。张注曰:兴教寺,总章二年建,有三藏玄奘、慈恩、西明三塔”[16]。《长安志》曰:“兴教寺,在县南五十里,总章三年建。”序说“今塔在长安城南三十里。初,高宗塔于白鹿原,后徙于此(樊川)。中宗制影赞,谥大遍觉。肃宗赐塔额曰兴教,因为兴教寺。寺在少陵原之阳。”又说“总章二年四月八日,徙于樊川北原”。其后曾“年岁寝远,塔无寺,寺无僧,荒凉残委,游者伤目”[17]

《类编长安志》云,“樊川兴教寺,总章三年建。有玄奘、慈恩、西明三塔,三藏差高”[18]。《长安史迹研究》云:兴教寺“创建于总章二年”[19]。《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曰:“兴教寺,寺倚北冈,南对玉案峰。《游城南记》旧有玉峰轩,宋元丰四年,知永兴军吕大防建,今亡。唐玄奘塔铭、窥基塔铭俱在。礼玄奘塔者,往往得舍利焉。惟西明塔铭石佚,后于八仙庵见之,已碎为三段,复摹刻嵌塔上,以原石陈列慈恩寺客堂中,见碑跋。”[20]等等不一而足。就上述记载可分析为,唐总章二年迁葬玄奘法师灵骨于此,并修建砖塔,总章三年,在此处建立寺院。现在兴教寺的相关佛事活动均统一此时间,如2014年该寺曰“公元2014年,岁次甲午,恭逢玄奘大师圆寂1350周年,长安护国兴教寺建寺1345周年”。寺内的玄奘塔建立于唐总章二年[21],为方形五层楼阁式实心砖塔。窥基塔初建于唐永淳元年(682),重建于大和三年(829)[22],为方形三层楼阁式实心砖塔。圆测塔建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于长安丰德寺东岭,迁圆测法师灵骨陪葬玄奘法师塔左侧,称“测师塔”。圆测塔模仿唐“基公塔”,故无宋塔特征[23]。三塔合称兴教寺塔,是国内外佛教徒瞻仰朝礼影响重大的古刹,在国际佛教界享有盛誉。

唐代高僧玄奘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圆寂于铜川玉华宫,初葬在长安白鹿原上,总章二年(669)诏令迁葬于樊川凤栖原北岗,修建灵塔寺院。唐朝樊川一带风景迤逦,遍布豪贵权门之山庄别墅,也是佛教寺院聚集之地。兴教寺与兴国、华严、牛头、观音、洪福、禅经、法幢等寺集中于此,并称为“樊川八大寺院”。兴教寺地处原畔,规模又大,是樊川八寺之首。八大寺由东南而西北,分别位于樊川左右的少陵原和神禾原畔,且两相对峙,面对终南山拱立,颇为壮观。兴教寺建成不久,一度荒废,形成“塔无主,寺无僧”之状。唐大和二年(828)重修塔身,唐末以后,寺院遭遇兵火,几经浮沉。宋代张礼记有“殿宇法制,精密壮观”,可以反映当年寺院的盛况明清时寺院几度废兴,清同治年间寺内殿堂毁于战火,唯三座灵塔幸存。

民国十一年(l922),妙阔法师受邀住持兴教寺,先后修葺了慈恩塔院,增建了廊庑十楹,修建了山门、大殿、法堂、藏经楼,以及围墙等。募修法堂、寮房十余间。其后又有朱子桥、程潜增建、修葺塔亭、大殿、藏经楼、山门等,并修补了三塔。l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1953年,周恩来总理曾陪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前来兴教寺。“文化大革命”中,兴教寺没有遭到破坏[24]。大德常明法师,1958年应政府安排、周总理批示入住长安护国兴教寺主持法务,在法师主持下,兴教寺得以修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法师发挥其中医特长,智慧地保护了寺院财产。1982年以来,又进行了全面修缮、增建。1985年大雄宝殿重塑释迦金身,敬造十八罗汉圣像;维修三藏纪念堂安奉玄奘祖师圣像,保护碑刻图像,同年11月常明法师荣膺长安护国兴教寺方丈,成为陕西落实宗教政策后第一位升座的方丈。1992年维修僧寮扩建廊庑,1991年在日本药师寺的支持下,投资兴建卧佛殿,千年古刹又焕然一新。2005年,在宽池法师的精心设计与主持下,在三塔之北建成一座明清风格的“三藏院”。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卧佛殿、藏经楼、兴慧楼、闻慧堂、三藏院等。现任住持宽池法师,2014年5月2日,荣膺西安兴教寺方丈。(www.xing528.com)

寺院坐北朝南,分为正院和东西两座跨院。正院自南而北依次为,第一重院落:山门,门额程潜题写“护国兴教寺”,左右护壁为妙阔法师手书“法相”“庄严”。大雄宝殿内供奉重塑释迦金身像,殿东为闻慧堂。大殿之西前方有鼓楼,东边为钟楼。第二重院落:正中法堂,主位供奉毗卢遮那佛和文殊、普贤等菩萨。西侧三圣殿,内奉西方三圣。东侧药师殿,内奉消灾延寿药师佛,并兼用客堂。第三重院落,正中是卧佛殿,建于1991年,内供奉香樟木卧佛,为释迦牟尼涅槃之像,匾额“卧佛殿”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西侧临三圣殿为中兴堂,内供奉十面观音菩萨,其前奉常明老和尚铜铸贴金像,是供奉兴教寺历代祖师牌位之所。东侧临药师殿为大悲殿,内供奉千手观世音菩萨,其前供白玉坐佛。西侧为地藏殿,内供奉地藏菩萨。东侧为福宝殿,供弥勒佛。

西跨院又称慈恩塔院,耸立有三座砖砌舍利塔,呈“品”字状。中间是玄奘法师舍利灵塔,为五层楼阁式砖塔,塔底层北侧嵌有唐开成四年(839)刻《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记载了唐法相宗宗祖玄奘的生平事迹。在玄奘灵塔两侧,分别是玄奘弟子窥基法师与圆测法师的舍利塔,两塔分别有“基师塔”和“测师塔”匾额。窥基塔建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圆测塔建于宋政和五年(1115)。院内正中是三藏院,其主殿是大遍觉堂,建于2005年,明清风格。主位敬奉玄奘大师脱沙贴金坐像,左侍嘉尚,右侍慧立,四周悬塑玄奘生平故事图。两侧配殿分别为“西明”“慈恩”,内供奉圆测、窥基圣像。园内回廊墙壁上展陈有“大师的归宿”图文展,以展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概貌。

东跨院又称藏经院,藏经楼位于东院中央,为民国三十一年蒋介石等地方长官捐款修建,程潜题写“藏经楼”匾额。楼内珍藏有明清刻本佛经,包括有《续藏》《碛砂藏》《频伽藏》等千余册古代经书。藏经楼前有一宝鼎。寺院还藏有贝叶经六片和白玉弥勒佛像等。般若轩,位于藏经楼后,2013年建成,明清风格。

寺院碑刻有: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刻《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刘珂撰文,僧建初书丹。开成四年五月十六日立碑《大慈恩寺大法师基公塔铭并序》。民国二十年立宋联奎书的《重修慈恩塔院碑》和太虚法师书、居士寂圆撰文的《重修塔寺碑》。民国二十三年一月立石《重修慈恩塔院记》,为临潼康寄遥撰,邑人宋联奎书。《重修长安樊川兴教寺碑记》,民国二十三年菊月中浣住持妙润率寺众仝立。民国二十九年立《重修护国兴教寺碑》,为醴陵程潜撰并书。一通《捐资碑》,护国兴教寺修建大殿经楼山亭及为寺购地等捐资功德芳名碑,松凌汪清明敬书,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吉日立[25]。还有程潜撰并书的《重修护国兴教寺碑》和樊耀亭撰文的《长安兴教寺记》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