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学科定位的优化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学科定位的优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客观环境决定了我校不能走综合性大学的发展之路,必须在学科建设上采取“小中见大”的策略、“小精尖”的定位及与此相适应的发展路径,以此来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凡是走精致型、特色化发展之路的,其共同点都是走“小中见大”的发展策略,以一流的特色学科提升学校办学实力。

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学科定位的优化

对我校来说,以学科为统领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取向,反映的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涉及方方面面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但其中最关键的是从顶层弄清楚转型的学科基础、宏观的学科定位和发展的路径选择。从五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客观环境决定了我校不能走综合性大学的发展之路,必须在学科建设上采取“小中见大”的策略、“小精尖”的定位及与此相适应的发展路径,以此来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

1.“小中见大”的发展策略

纵观世界高水平大学,它们并非都是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凡是走精致型、特色化发展之路的,其共同点都是走“小中见大”的发展策略,以一流的特色学科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实际上,任何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都不可能在所有学科上占优势,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传统等特点,选择有优势、有特色的学科重点发展,并以此带动其他学科的发展。而这些学科的优势、特色正是体现在长期凝练而成的学科研究方向上。如哈佛大学的优势学科是商学、政治学、法学和医学;耶鲁大学以人文社会学科见长;而剑桥大学最负盛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在长达一百二十多年中,学科主要研究方向虽发生了5次转变,但一直保持物理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使英国迅速成为“执世界实验物理牛耳的强国”。

学校长期依托新闻出版行业发展,在学科建设层面积累的特色和优势主要集中在印刷包装、出版传播和设计艺术领域的相关研究方向上。从目前这些方向和形成的标志性成果来看,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不外乎是“传播”“信息”“媒体”等。这些关键词以及它们相互交叉后对应的学术领域看似窄小,但却支撑了新闻出版全产业链发展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技术,面向的是一个有着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数据表明,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产业(包括出版、印刷和发行服务)总产值达到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4%以上;全国包装产业产值1.3万亿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包装国;2011年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3.9万亿元,其中北京市文化创意产值占GDP的比例达到12%以上(而在同期,日本占GDP的17%,美国已达20%)。如果我们在传播、信息和媒体以及其他交叉领域做到极致(至少有可能在部分领域),我们的特色优势学科将有可能成为占国民经济近一成的庞大产业(新闻出版、包装和文化创意产业)依靠的基础,站在国家甚至世界的学术前沿。由此可见,在推动学校学科建设整体实力增强的同时,必须坚持“小中见大”的发展策略,在所谓的“小”领域做好“大”事情,以此赢得精彩的未来。

2.“小精尖”的发展定位

与“小中见大”的发展策略相适应,学科建设也需要遵循“小精尖”的发展定位。“小”是指依据学科规划和整体布局确定的办学规模(学生规模、师资规模和校园面积等)小;“精”是指将优质学科资源聚集在与传播、信息和媒体密切关联的学科领域,优先发展;“尖”指我们在上述特色领域的学科方向凝练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方面达到极致,站在国内甚至世界的前沿,成为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即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但需要注意“不强盛,无特色”的辩证关系。“小精尖”的发展定位,是高等教育的宏观形势和学校的办学实际决定的。从目前宏观形势来看,我校办学规模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大幅扩大。实际上,学校规模小也有优势。比如香港科技大学,一直秉承“少而精”的办学理念,目前也只有理学院、工学院、工商学院和人文学院,历经办学二十年就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总之,对于多科性特色大学而言,学科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成果不在于“泛”,而在于“尖”。(www.xing528.com)

3.“规范与跨越”相呼应的发展路径

“依托行业、内涵发展、坚持特色、开放办学、提高质量”是学校办学的基本共识,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应与此相适应。转型期的学科建设表现为“矛盾”的两个面,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就一般性而言,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做好学科建设中的“规定”动作,夯实学科基础,以“内涵建设”替代“外延扩张”,解决学校的基本生存问题。就特殊性而言,是提升学科建设层次和水平,解决学校的发展问题。学校是一所具有行业背景的多科性大学,客观环境、内生结构具有不可复制性。既没有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也得不到“政策性大学”的扶持,处在首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夹缝中不进则退。要发展,就得不断进取,与时俱进。从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学科建设,今天的“坚持特色”,已不再是单纯的行业特色,而是把行业特色通过学理性的梳理转变成学科特色,即“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或“教学的科目”。依托行业只是学科的发展“素材”和服务对象。提高服务行业的质量,就要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把学科建设的一般原理和要求与学校的办学实际相结合,生产出既符合“教育部”评价标准,又满足“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需求的标志性成果来。

鉴于此,学科建设的路径:一是走规范性建设之路,二是走跨越式发展之路。就规范性而言,需要建立适应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推动学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形成学校上下密切配合的权限边界,健全学术激励的学术竞争机制,并通过宣传鼓动、统一思想,使每一位纳入学科建设体制的学人,都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保持一致,以学科思维谋划自己的教学科研活动,使多数人能够有明确的学科归属,有持之以恒的学术方向,有相应的基础平台支撑。一句话,就是建立健全以学科为统领、教学科研活动有序发展、学科资源有效配置的竞争性机制。这种机制的运行特点是:学校政策引导、学院组织有效、制度健全保障、学人积极主动、活动自发有序。学校今天,以及今后需要补充完善的制度安排,就是为形成这一机制、保证学校转型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跨越式发展是针对一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机遇性战略目标而言的。这方面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层次。对此,学校要将其上升到“学科与学位点层次提升工程”的高度进行建设,并出台专门的政策、成立专门的机构给予保证。从学校层面确定责任主体,建立有效投入机制和工作机制,以“折子”督办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