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心理特征优化

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心理特征优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有不同类型,一般划分为品德情操类学习活动、科学知识类学习活动、发展智力类学习活动、体育卫生类学习活动、审美和创造类学习活动、生产劳动类学习活动。了解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共性特征和学习方式对于中小学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心理特征优化

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教学的对象是中小学生,因此与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一样,必须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有所了解才能施教。

儿童期的学生年龄为6~10岁,相当于小学一至三年级。这个时期的学生,生理上骨骼肌肉茁壮成长,骨骼成分中胶质较多,钙质较少,可塑性较大,富弹性,坚固性较差,不易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脱臼和损伤,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神经系统调节心脏的功能已经完成,血液循环较快,兴奋和抑制机能有所增强,学生日均需睡眠时间为10小时,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明显提高。

一、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有所发展,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上。三年级学生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兴趣十分广泛。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不很完善,无疑记忆还占相当优势,情感容易外露,集体意识开始形成,其兴趣由个人活动逐渐转至集体有组织的活动,愿意选择合得来的同学结成一组练习。

少年期的学生,年龄在10~12岁之间,大致相当于小学四至六年级。身体发育处于相对平稳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逐渐占有主要地位,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部分女生由于月经初潮的到来,引起生理、心理的一系列变。学生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智力体力相结合能力得到发展。12岁的学生,脑重量已接近成年人水平,大脑活动的机能显著提高。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期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度也有所改善,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注意分配能力有所提高。思维已从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但仍然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仍习惯于模仿实际动作。

根据我国学制,初中学生年龄阶段在12~15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学生,身高体重有了较明显增加,他们的机体发育和肌肉力量的增长往往超过神经系统对各运动器官的调节能力的发展,性成熟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大脑的机能有了显著发展,在行动上表现为好动、多变、容易分心,神经细胞的工作耐力较差,容易疲劳。心理发展方面,成人意识增强,不愿大人把他们当小孩看待,与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往往显得比较紧张,希望得到尊重。由于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他们能学习一些比较深刻的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看问题不全面、深刻。其思维的批判性、独立性有显著发展,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边事物,好奇心有进一步发展,情感变得丰富而深刻,但情绪容易波动。

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在15~18岁之间,处于青春期,身高经过初中阶段的快速增长,到高中阶段进入缓慢增长期。身体结构和机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兴奋与抑制过程基本平衡,第二信号系统起着重要调节作用。青春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方面走向成熟的时期,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心理发展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于人格化过程中。这种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和社会意识的条件,另一方面造就了高中学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www.xing528.com)

在心理学上,“学习”的定义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这个定义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第一,学习必须能让个体有所改变;第二,这种变化是经验所产生的结果;第三,这是一种对他们的潜在行为的改变。[15]影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情感、动机、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和社会背景、学习习惯等。在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中,情感和动机的因素尤其值得教师重视,缺乏足够的动机不可能在学校的学习中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由五个要素构成,即学习者、学习对象(主要指教科书中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学习中介(教师的传授、学习工具等)、信息传导(大脑接受、处理、加工信息和传出信息)、行为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有不同类型,一般划分为品德情操类学习活动、科学知识类学习活动、发展智力类学习活动、体育卫生类学习活动、审美和创造类学习活动、生产劳动类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民间音乐文化过程中,这几种学习活动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发挥影响作用。

在音乐教育教学方面,特别要注意学生音乐心理和音乐生理的变化。比如初中学生,音乐方面的心理是朝着成年、复杂不稳定方面发展。他们觉得自己是成人了,因而喜欢唱成人的歌,但音域又没那么宽;他们兴趣广泛,但兴趣变化无常,今天喜欢打鼓,明天爱上口琴。因此如何因材施教,给予学生以正确指导以巩固其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初中学生音乐生理方面的特点更醒目。学生在初中阶段明显的音乐生理变化就是变声期,生理的突变使学生甜美的童音变得闷暗粗杂,音域变狭,歌唱有时成为令学生难为情的事情,这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高度关注的问题。

了解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共性特征和学习方式对于中小学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年龄变量决定了干不同事情的适当时机、怎样才能调动学习者的内部动机等,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都强调学生因素,要求在教材编写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认知规律,以学习为中心,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文化知识的机会”[16],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编选作品,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认真思考何时进行歌唱教学,何时开展乐理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怎样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节奏感、音乐记忆力、音乐鉴赏力等问题,并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组织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