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与绘本:声音与图像的艺术表达

音乐与绘本:声音与图像的艺术表达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音响的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而绘本是通过语言文字和图画的手段来达到表现目的。我们将从音乐和文学、音乐与绘画两个层面来说明音乐和绘本的关系。(二)音乐和绘画音乐是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器官,而绘画则通过色彩、点线面的构造来诉诸人们的视觉器官。

音乐与绘本:声音与图像的艺术表达

绘本,通俗地说就是图画书。“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说的抽象一点,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9]

绘本和音乐两者从表面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艺类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音响的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而绘本是通过语言文字和图画的手段来达到表现目的。这两者之间会产生什么关联性呢?我们将从音乐和文学、音乐与绘画两个层面来说明音乐和绘本的关系。

(一)音乐和文学

音乐和文学从内容来说,都是表现现实生活,表达情感的文艺门类。但文学用文字描写、叙述等方式,直接反映现实世界,引起人的思考和共鸣;而音乐用音响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用特有的音响组合引起人的情绪体验,用声音感染人,激发生活经验的联想,引起情感的共鸣。

在音乐史上,有不少作品直接取材于文学作品。如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音乐家何占豪、陈刚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祝英台》,改编自民间故事;戏剧莎士比亚在400多年前写了一部充满喜剧色彩的《仲夏夜之梦》,200多年后,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为该剧作了曲,谱写了同名音乐作品。但文学和故事展示的是一连串现实的客观世界,而音乐只展示出那些与内心世界有关的富有象征或暗示意义的感情因素。例如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仲夏夜之梦》,由序曲和九个标题音乐组成,其中,《谐谑曲·活泼的快板》《婚礼进行曲·活泼的快板》《葬礼进行曲·从容的行板》等都闻名遐迩。从标题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音乐以他特有的形式,表现出文学故事的内容。“当我们面对着这一系列音乐事件时,实在无法以这一音乐发展的过程去判断戏剧发展的来龙去脉,这些事件只能与人们的内心相通,激发人们的感情体验,然而,一旦想象和联想活动渗入,这一音乐过程每一环节都将被文学性的事件替代,音乐的过程固然不同于文学过程,但他却为听众的文学性联想提供了过程的依据,正因为如此,人们才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富有过程性的文学性内容。”[10]

一些音乐作品,配以了精彩的文学解读。《伏尔塔瓦河》是捷克作曲家弗雷德里希·斯美塔那的著名作品,是其创作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的一部分。1875年《伏尔塔瓦河》首次公演,至此闻名全世界。在捷克,这首乐曲总是会出现在国家级庆典上,是最重要的音乐曲目之一。伏尔塔瓦河从源头出发,流经布拉格,最后汇入易北河。当代作家马科·希萨姆用绘本的形式,通过故事人物——指挥家亚罗米尔先生,以音乐的发展为线索,为音乐做了生动的解说,在绘本文字与精美的图画引导下,视听结合,犹如进行了一趟美妙的音乐之旅,河岸边的仙女和骑士的婚礼,音乐和狩猎声、浮躁的急流、温柔而安静的夜晚,让我们为这一切而惊叹。音乐的说明,一旦与音乐想象结合在一起,他们就成为音乐内容的一个部分,有些音乐作品并没有具体的文字说明,但它的标题及音乐发展的各个阶段,能够比较形象化地为听众提供想象的依据。

此外,具有歌词的歌曲以及具有情节的歌剧,本身就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人们在欣赏歌剧的时候,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这是因为,音乐比戏剧情节更能打动人心,歌曲也一样,人们对于音乐的注意力往往超过歌词。音乐因为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神经,使人获得最直接的情绪情感体验,因此,音乐被称之为无国界的语言,是一种全世界人民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这是因为音乐“纯粹是一种抒情的过程,是灵魂在音乐上的一种自白,而且充满了生活中的所有经验,通过音乐倾泻出来。”[11]音乐的抒情难以用语言加以解释,它与人们的心灵直接相通。

还有无词歌与叙事曲,这是两种特殊的器乐体裁。他们虽然没有标题,但却含有丰富的文学内容。音乐和诗歌,有两个共同的特征,概括性与象征性,无词歌和叙事曲中所包含的文学性内容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可以提供给听众广泛的想象和联想。(www.xing528.com)

(二)音乐和绘画

音乐是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器官,而绘画则通过色彩、点线面的构造来诉诸人们的视觉器官。两者之间似乎并不相关,但是我们通常会听到人们谈论音乐的时候,会用绘画中的术语,比如“色彩”“线条”。而音乐的术语同样在绘画中运用,比如“节奏”一词,往往作为绘画用语出现在绘画理论的文章中。音乐中有很多绘画性因素,就拿线条来说吧,音乐的旋律就是由不同音高和节奏的音组成的,形成了疏密有致、高低起伏的线条。优美柔和的音乐,让我们联想到各种流畅的曲线;断顿有力的音乐,让我们联想到直线和棱角;轻巧跳跃的音乐让我们不由自主地点触。这些都说明,音乐是有线条的。

除了线条,音乐还有色彩,音乐中的色彩,体现在音响的效果上,实际上是一种音响的色彩。牛顿在研究色谱的同时,还得出一个有趣的假设,他认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正好与C、D、E、F、G、A、B 七个音相对应。“音色和颜色同样能给人们以明朗、暗淡等等各种不同的感觉,一旦某种音色与颜色能给予人们相类似的感觉,那么人们就会自然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所以,音乐中的色彩,从本质上来说只能是一系列刺激感官的音响组合。”[12]

在音乐史上,有不少作品直接取材于绘画作品。最著名的莫过于《图画展览会》了。《图画展览会》是俄国著名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所做的钢琴组曲,创作于1874年,灵感来自一次画作展览会,会上的作品是由穆索尔斯基一位已逝世的朋友维克托·阿里山大罗维奇·哈特曼所画。本曲分为漫步、侏儒、古堡、杜乐利花园、牛车、蛋中小鸡、穷富犹太人、市集、墓穴、女巫的小屋、基辅城门楼10段。其中的“漫步”穿插于全曲,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性。作曲家完全按照绘画作品来构思音乐作品,在音乐作品与作为构思对象的绘画作品之间,有某种直接的关系,听众能够根据标题的提示,通过想象去捕捉某些具体的视觉形象。

音乐中还有一种以音画命名的作品,那就是交响音画。这些音乐作品并不直接取材于画作,但作曲家在创作构思中,却以想象中的画面为对象,以内心的视觉映像为构思的依据。例如俄国作曲家鲍罗廷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一幅交响音乐的风俗画,这是一首描写吉尔吉斯草原风光,并从中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交响乐。此外,还有一些与视觉形象有关的标题和非标题性音乐,如法国圣桑的管弦乐曲《动物狂欢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等。但是,人们从音乐里感受到的并不是象征性的画面,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比如:《水族馆》一曲,由钢琴弹奏出轻缓的琶音,长笛与弦乐奏出的旋律,给人以悠然安详的感觉,仿佛想要轻摆身姿,自由舒展。

让我们回到绘本中的图画,绘本中的图画是与文字相互依存的,是具有情节性的,它强调画面的连贯,即便是不识字的孩子看画面也能读出大意。因此,归根结底,它是图画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用以描述故事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形式。但同时,图画本身还会对孩子形成视觉冲击,所以,绘本中的图画同样也具有绘画的艺术特征。

总而言之,“音乐会帮助我们自然地融入图画书的情境中,而图画与故事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绪与意蕴,我们在图画中‘听’到旋律,我们在音乐中‘看’到色彩”。[13]当我们把音乐、文学、绘画三者结合在一起,我们将会以更丰富的形式,去体验、理解和表现文艺作品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