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潜艇狼群战术:爆发力惊人的海上打击

潜艇狼群战术:爆发力惊人的海上打击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潜艇“狼群战术”就是事先将若干艘潜艇组成“狼群”,在敌船队的航道上垂直展开。“狼群”正面搜索宽度可达300~400海里。由一名有经验的潜艇艇长担任群长,负责具体指挥“狼群”的协同作战。战争爆发后,潜艇的“狼群战术”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给盟军的海上运输以沉重的打击。

潜艇狼群战术:爆发力惊人的海上打击

深夜,大洋深处有一群“野狼”眼睛泛着阴森森的绿光,疯狂地追逐着猎物。“狼群”,它并不是什么海中怪物,而是一支令希特勒感到自豪的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德国海军的主要作战力量,这支潜艇部队利用其独特的水下机动能力,神出鬼没,在海上大打出手,给盟军以沉重的打击。尤其是大战初期,它曾经肆虐于大西洋地中海,几乎断送了大英帝国的命运。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后的回忆录中写道:“战争中,唯独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国潜艇的威胁。”

一战前,德国人对潜艇似乎不大感兴趣,他们把潜艇看做是一种近岸航行的船只,也就是说潜艇只能是一种防御性的武器。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潜艇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战绩。

一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其他国家的制约,《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拥有潜艇。

然而,德国海军自1932年起就着手准备恢复潜艇的建造。1935年,希特勒上台后,开始忙于准备战争,德国潜艇部队准备重新组建。1935年9月28日,第一支潜艇作战支队正式成立,并被命名为“威丁根”支队。邓尼茨担任了这支以一战时著名的潜艇英雄威丁根命名的潜艇支队的支队长。当时,这是一支拥有9艘250吨级的潜艇的小型部队,几个月后,潜艇增加到18艘,当时各艇艇长以及支队的其他军官都经过严格的挑选,集中了许多一流的人才,这就是德国潜艇部队的前身。

从那时起,邓尼茨就苦思冥想着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能够从海上打败英国?”因为,他隐隐约约地感到,战争已迫在眉睫,英国仍将成为德国的对手。

英国是一个岛国安危系于海洋。海上运输对其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确保海运安全,英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日不落帝国”的神话,就是仰仗着大舰巨炮,一直流传了数百年。

英、德两国海上力量对比,德国水面舰队根本不是英国的对手,而潜艇隐蔽性强、续航力大,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击对手,但对手却难以打击它。

潜艇建造周期短、费用少、经济上划算,军事上又不引人注目。如果避开皇家海军,把潜艇派到大西洋,截杀盟国的护航运输队,便可以切断英国的海上生命线,达到使其弹尽粮绝、不战自降的目的。但是德国出海口不畅,大型水面舰只都被堵在自家门前,行动受阻,只能利用潜艇偷渡到大西洋。

邓尼茨认为,潜艇在攻击敌舰队时,投入规模越大,成功概率就越高。多艇攻击,可使对方防不胜防,顾此失彼。尤其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多点攻击,四处开花,必将使对方船队陷于极度混乱的状态。无论在进攻上还是在防御上,都极为有利,就像狼群出动,令敌人无从招架。

为了使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邓尼茨一直呼吁发展潜艇,力争将其作为未来海战的主战力量。

然而,潜艇自从问世后,就一直采取单艇作战方式,各自为战。因为通信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水下活动的潜艇难以解决通信联络问题,这种方法在对手防御力量不强时效果尚可,但遇上强敌就难以奏效。

从1935年10月起,邓尼茨致力于“威丁根”潜艇支队的训练。邓尼茨要求在一切气候条件下,潜艇都能在水面和水下操纵自如。训练计划的每一部分都很周密。例如,在敌方水区应如何操纵,在看见一架飞机或一艘军舰的条件下,什么时候应该下潜,什么时候不下潜等。

在训练中,邓尼茨还推翻了那种在高度发展的反潜装备面前潜艇无能为力的看法,从而消除了存在于官兵心理的自卑感。他向希特勒要求配备300艘潜艇兵力,这是他预测中的最低数量,因为要使潜艇更有效地攻击敌船队,非有这样的配备不可。他计划把其中的100艘潜艇使用到攻击盟军船队方面,另外的100艘来往于战场与基地之间,剩下的100艘则留在基地待命。如果按照邓尼茨的作战计划,在前线战区始终保持100艘潜艇的话,德国就不难切断英国的贸易航线。

为充分发挥这支潜艇部队的作用,邓尼茨对手下的每一个成员反复强调:“我们的潜艇必须结成群,以群对群,才能打破英国人的护航体制。”这时,他筹划多年的潜艇“狼群战术”已日臻成熟,将付诸战争实践。(www.xing528.com)

所谓潜艇“狼群战术”就是事先将若干艘潜艇组成“狼群”,在敌船队的航道上垂直展开。“狼群”平等地搜索船队,艇与艇间隔15~20海里。“狼群”正面搜索宽度可达300~400海里。由一名有经验的潜艇艇长担任群长,负责具体指挥“狼群”的协同作战。任何一艘潜艇发现敌船队后立即发报,报告岸上指挥所,并接近船队和紧紧地跟踪船队。指挥所再命令潜艇群迅速航行至船队前方,白天在视距外跟踪,夜间以水上状态逐次实施鱼雷攻击,对掉队的单艘舰船也可进行炮击。一般来说,潜艇群天亮前停止攻击,脱离船队至视距以外,日落后再次接近对方进行攻击。战争爆发后,潜艇的“狼群战术”发挥了巨大的威力,给盟军的海上运输以沉重的打击。

战前,邓尼茨曾试图装备300艘潜艇。然而,当战争拉开序幕时,德国潜艇部队仅拥有57艘潜艇,而且只有39艘潜艇能够参加海上作战。由于德国的潜艇不多,因此,战争初期,德国潜艇部队只能单独作战,没想到这种战术也取得了巨大战果。潜艇“U—4”号偷袭斯卡帕湾,潜艇“U—2”号击沉“勇敢”号航空母舰,都曾震动一时。德潜艇部队以娴熟、灵活的战略战术,把潜艇战推向了高潮,在海上大打出手,给盟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940年6月,法国败降,进入大西洋的大门豁然败开,从比斯开湾到挪威沿海的许多港口都成了德国潜艇基地,同时,德国的潜艇也一艘艘地下水,潜艇队伍日益壮大,于是邓尼茨不失时机地放出了他的“狼群”,几乎完全切断了联结美洲与英伦三岛的盟军海上运输线,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给盟军一种震撼的力量。

邓尼茨

在德国潜艇部队发起“狼群”作战的高潮时,几百只“狼”在海上觅食,这样的海上大屠杀几乎每日每时都在发生。正如丘吉尔所说:“对我们来说,潜艇的攻击是最具毁灭性的灾难。德国人真聪明,竟然以潜艇下最大的赌注。”

从1941年起,德潜艇部队作战区域又开始伸向北大西洋,这支“狼群”给盟国的运输船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德国向美国宣战,美洲的一些国家也相继参战,战火烧到整个西半球。在新的形势下,德国潜艇部队准备开辟新战场——地中海。这时德国制造了可以进行远洋活动的大型潜艇,其排水2000吨,可装载700吨燃料,其中600吨将给其他潜艇。这回潜艇部队可到远洋施展威风了。12月9日,德国潜艇部队发起了一场针对美国的“击鼓战役”。12月16日,德国第一批5艘潜艇悄悄驶离了比斯开湾基地。

为达到这次偷袭的突击性,德潜艇部队在驶往美国东海岸的途中,对任何目标不进行攻击。

对于美国人来说,虽然报纸上天天画有邓尼茨和德国潜艇部队的狰狞漫画,还刊有英国船队遭受袭击的悲惨消息,但那是在欧洲水域,毕竟与美国大陆隔着一个大西洋。美国人太麻痹大意了。他们根本想不到,就在纽约港口外不远的水下,自己正被5只“野狼”贪婪地盯着。

在纽约港口,德国潜艇慢慢上浮。港口的情景令德军大吃一惊:摩天大楼上的霓虹灯喷红吐绿,自由女神铜像也被灯火映照得大放异彩,一艘艘商船前呼后拥,进进出出,所有的航行灯都亮着。德“U—123”号艇长哈尔德根少校后来写道:“这里既没有巡逻警戒,更谈不上护航编队。潜艇在这里作战,很本不需要什么战术,只要你会按那个鱼雷发射按钮!”

几分钟后,德国5艘潜艇各自占领了最佳发射位置,对准纽约港口大约有20艘商船和一些驳船,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发射按钮。

顿时,港口阵阵爆炸声响成一片……

这个海军潜艇作战史上最负盛名的“狼群”战术,在大西洋上大出风头,德海军潜艇的大批“狼群”神出鬼没于大西洋和美国海岸,像幽灵一样在同盟国的一支支护航船队头上笼罩了一层层厚重的死亡阴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