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余杂俎:历史课程研究》胡运珉老师回应困惑

《编余杂俎:历史课程研究》胡运珉老师回应困惑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困惑”的回应胡运珉老师的文章《求真、求实与我们的困惑》写得很好,很多教师可能有同感。“困惑”之一源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困惑”所说的“第一种观点”由来已久,并非刘宗绪本首创。“困惑”所举该书近代史上卷第三章第一节的作者之一是刘祚昌先生。“困惑”实际将刘祚昌与“第二种观点”联系在一起。“困惑”之二在于对那道高考题的理解。类似“困惑”的问题不止一个。

《编余杂俎:历史课程研究》胡运珉老师回应困惑

对“困惑”的回应

胡运珉老师的文章《求真、求实与我们的困惑》写得很好,很多教师可能有同感。我试着来“解惑”,如有不当,列位看官不必客气。《历史教学(中学版)》是个平台,我们提倡不同意见的争论,只要有理有据,不搞个人攻击,无论谁的文章,我们都欢迎。

“困惑”之一源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刘先生因高考命题为中学教师所熟知。在先生主持命题的几年里,高考促进了教学,促进了教师的知识更新,也促使教科书有所改变。他将学术研究的成果恰当地渗透到高考试题中,很多试题至今仍有价值。尤其是1994年以恩格斯晚年的论述为切入点的问答题: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到:“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的预言指《共产党宣言》,恩格斯在临终前最后一篇论文中修正了自己的观点,肯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此题尽管难度太大,但是,对很多教师的思想起到震撼作用。用这道题考现在的青年教师,我估计仍能考倒一大片。最近有关民主社会主义的争论文章,仍引用恩格斯的这段话,可见先生思想之敏锐。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1991年出版,写作时间当更早一些。在此之前,1986年他还主编了一本《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也是“第一种观点”。刘先生本人对法国大革命的研究很有影响,美国史不是他的长项。1991年版《世界近代史》“美国独立战争”一节也不是刘宗绪写的。“困惑”所说的“第一种观点”由来已久,并非刘宗绪本首创。“文革”中署名北京大学历史系所编的《世界历史》也这样解释。此书的再版只能说明它有很多精彩的论述,并不能说明处处反映了学科的前沿水平。稍晚成书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集中了当时全国一流的世界史学者。“困惑”所举该书近代史上卷第三章第一节的作者之一是刘祚昌先生。刘祚昌是美国史专家,他和他的学生写的那部分显然与刘宗绪本不大一样,论述更全面、更客观。“困惑”实际将刘祚昌与“第二种观点”联系在一起。刘宗绪本与吴、齐本比较,吴、齐本的影响力是公认的。

武汉大学的刘绪贻先生和南开大学的杨生茂先生今年都已九十多岁了,他们是我国美国史研究的老前辈。他们主编的六卷本《美国通史》是目前美国史的权威著作。其中第一卷的作者李剑鸣是我国美国史研究会的理事长,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教授。他的《美国的奠基时代》(2002年出版、后来编入《美国通史》第一卷)一书获得很高评价。他力主“第二种观点”。

我说:“这种解释既不是美国人的认识,也不是中国学者认同的。”意思是,美国人应该比我们更懂得美国历史。我们应该采信我国美国史学者认同的观点。

“困惑”之二在于对那道高考题的理解。1997年的高考题的确强调“转变”的主要原因,但是,是否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必须是不同的呢?高考现在已不大用这种程度型的选择题,可能原因之一就是细分这样的概念导致教学陷入一种繁琐的思维之中,偏离了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美国独立战争的目的就是美利坚民族要独立,如果否定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是根本原因,那么,独立为何非要另起炉灶?还保持在英联邦之内实际上对北美经济更有利。美国独立后经济出现大倒退,原因就是它脱离了英国的保护。强烈的民族意识不是一两年内形成的,没有基础“转变”是不可能的。(www.xing528.com)

至于教科书和教参的练习题、复习资料的习题,我想应该取决于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客气地说,这些习题的编写者未必比你的水平高多少。面对考试怎么办?我想,高考命题人员有很多大学教师,世界史专业的必然在其中。如果不是他熟悉的领域,他们应该知道参考哪本书,而不是唯教科书命题。当然,现在各地自主命题的试卷,偶尔也会出现错误。今年上海卷第7题、重庆卷第18题都是失误(见本刊文章)。那就是徒唤无奈的事了。

在教学中,我想首先不是根本原因、主要原因问题,而是要把基本情况都交代清楚,解释准确。不能用亚洲的殖民地理解北美的殖民地;殖民地的总督不可以随意否决议会的法案,议会的行政、立法、经济权力不断得到加强;北美政治的独立性、民主性是美国独立的基础。经济上应强调统一的北美市场形成。在此基础上产生与英国的矛盾。民族主义和启蒙思想起到动员作用。即使是没有进入新课程的地区,也不应当以教科书的描述为唯一标准。如果以应试的角度考虑必须给学生明确的答案,我当然认为“第二种观点”有充足的学术根据。

类似“困惑”的问题不止一个。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实例。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这样。数学教师不用看很多的书,数学的定理、公式再过几十年也不会被推翻。历史学随着时代的变迁,则会产生很大变化。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历史完全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解释,造成很多谬论。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将市场经济完全视为资本主义的加以批判,至今难脱窠臼。“一纲一本”又造成中学教师专业视野狭窄。因此,提高专业素质是普遍问题。真正优秀的历史教师不可能只看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而读学术著作还要了解作者、分辨版本的优劣,这的确是很麻烦的事。然而,读书的乐趣也正在其中。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了解学术研究的发展、思考教学怎样处理,这正是提高的途径。中学教师工作量很大,又有升学压力,还要兼职其他工作,这都是事实。但是,只要你喜欢历史学,阅读就不会成为负担。谁勤奋谁就会出类拔萃,脱颖而出。

原载于《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