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国统一的初步物质基础与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

德国统一的初步物质基础与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创造了初步的物质基础。他呼吁建立全德意志统一的关税税制。1834年1月1日,普鲁士领导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正式宣告成立。德意志处于革命的中心,2月至3月,德意志各邦均爆发了革命运动,要求建立统一自由的德意志。5月18日,由各邦代表组成的全德国民议会在法兰克福召开,史称法兰克福议会。两派争执不下,德意志统一问题被暂时搁置下来。

德国统一的初步物质基础与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

1.德国的统一

(1)德意志的四分五裂和统一

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当西欧其他民族正在不断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时,德意志民族却继续保持着分裂的状态。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空架子,实际上被内部大大小小的封建邦国所分割。18世纪,普鲁士、奥地利在德意志各邦中逐渐崛起。法国大革命时期,普鲁士、奥地利干涉法国革命,遭到拿破仑的入侵。在拿破仑军队,特别是1806年拿破仑建立的“莱茵邦联”的冲击下,神圣罗马帝国土崩瓦解。法国的侵略和压迫激起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从而掀起了一场民族运动,要求建立一个自由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

拿破仑战争之后,维也纳会议召开,建立了后拿破仑时代的欧洲秩序。会议把德意志问题交由普鲁士、奥地利、巴伐利亚、汉诺威、符滕贝格组成的“五强委员会”解决。委员会于1815年6月建立德意志联邦,由38个独立的主权单位(4个自由市、1个帝国、5个王国、1个选帝侯国、7个大公国、9个公国、10个侯国、1个伯爵领)拼凑而成。这个由德意志诸邦结成的松散联盟,实际上并未改变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状况。它对外不能行使外交权力,对内没有中央政府;没有国家元首,没有最高法院;没有统一的度量衡,没有统一的关税政策和国内市场。出现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受中世纪封建割据势力及其传统的历史影响,另一方面是俄国与奥地利的操纵,俄国不愿看到中欧崛起一个大国,从而影响其在中东欧的利益,奥地利则作为德意志各邦的封建“家长”,试图维护现状。

1817年10月,在耶拿大学生协会倡议下,德意志15所大学的近500名学生在瓦特堡集会,这是争取德意志统一的第一次公开的群众政治大会。会后各地大学生协会又提出一系列明确的要求和纲领,如“一个国家,一个皇帝”,言论、出版自由等。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争取统一的斗争掀起新的高潮。一位爱国者热情洋溢地说:“阿尔卑斯山的和北海的、莱茵河的、多瑙河的和易北河的德意志人民都如兄弟般拥抱,那时关税壁垒和边境的栅栏,分裂的、压抑的和使人意志消沉的一切权力象征都将消失……自由和统一的德国永存!”但统一运动遭到了以奥地利首相梅特涅为首的反动势力的镇压。

德意志长期四分五裂,无法实现统一,深层的原因是各邦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分散的封建经济,各邦之间的横向经济联系不够紧密;资本主义发展迟缓,资产阶级不够强大,建立资本主义发展所要求的统一市场、统一关税、统一民族国家的愿望不是十分强烈。这就是德意志民族统一运动迟迟不能实现的重要制约因素。可见,要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必须要有新的经济基础,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德意志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民族国家的统一创造了初步的物质基础。早在18世纪80年代,德意志的莱茵兰就建立起了第一批近代机械工厂,但由于内部分裂和战争,工业发展迟缓。进入19世纪20年代,德意志的工业发展开始加速。这一时期,工商业资本家认识到机器大生产的重要性,呼吁“迅速、广泛地输入机器”,从英国进口了大量机器,建立起德意志的近代化民族工业体系。配合工业的发展,德意志金融业银行业也大踏步发展。19世纪30年代,还出现了股份公司。铁路建设迅速,成为德意志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到1845年,全德铁路线长达2871千米。铁路建设带动了机械制造业,以及采矿冶金金属加工等部门的发展。

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关税同盟”的建立,为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德意志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针对四分五裂、邦国林立造成的关税混乱局面,沉痛地说:“38条关税界限窒息了内部商业。它们无异于捆绑着人躯体各部的38条绳索,使血液不得流通。”他呼吁建立全德意志统一的关税税制。1819年,在李斯特领导下,成立了“德意志工商业协会”,致力于消除各邦经济分裂造成的限制。1820年,南部6个邦缔结“关税条约”。1828年,巴伐利亚和符滕贝格结成商业同盟,这成为后来德意志“关税同盟”的重要基础。在建立关税同盟问题上,普鲁士态度积极。在巴伐利亚和符滕贝格结成商业同盟的1828年,普鲁士同黑森达姆斯塔特缔结双边商业条约,接着又与南部各邦缔结商约,瓦解“中德商业同盟”,并随即将其合并。1834年1月1日,普鲁士领导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正式宣告成立。同盟包括18个邦,占到德意志领土的3/4,后来新成员不断加入,两年后同盟境内的人口占到德意志总人口的80%以上。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统一了关税,建立了德意志大市场,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强大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普鲁士在关税同盟中发展壮大了自己,团结了各邦,为争取德意志统一打下了坚实基础。

1848年,欧洲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德意志处于革命的中心,2月至3月,德意志各邦均爆发了革命运动,要求建立统一自由的德意志。5月18日,由各邦代表组成的全德国民议会在法兰克福召开,史称法兰克福议会。出席会议的代表573名,其中普鲁士200名,奥地利121名,普鲁士和奥地利实际上控制了议会。在如何实现德意志统一问题上,会议明显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在奥地利皇帝领导下,建立包括奥地利在内的德意志帝国,简称大德意志派;另一派主张排斥奥地利,建立由普鲁士王国领导的德意志帝国,简称小德意志派。两派争执不下,德意志统一问题被暂时搁置下来。

1849年3月,法兰克福议会通过统一的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中央政府掌握全国的军事和外交,各邦在帝国境内保持内政的独立自主权;立法权属于由联邦院和人民院组成的两院制帝国议会;帝国元首是世袭的皇帝,称“德意志人的皇帝”,由议会从德意志各邦君主中选出;取消贵族的等级特权和农奴制;全德实行统一的关税、贸易、货币和度量衡;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公民有人身、信仰、言论、集会和结社的自由。这是一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宪法。由于1848年欧洲革命的高潮已过,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拒绝做立宪皇帝,还发出拒绝承认宪法的通告。随后,巴伐利亚、萨克森也公开拒绝承认宪法,奥地利因未能当选皇帝不仅拒绝宪法,而且从法兰克福议会召回代表。法兰克福议会试图以立宪形式完成德意志统一和实现资本主义民主的设想破灭。

进入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普鲁士的经济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德意志统一做好了最后准备。在关税同盟的有利条件下,普鲁士的重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由于普鲁士地理位置的优势,控制着多数商路和南北交通,普鲁士经济发展在诸邦中处于领先地位。到1852年,除奥地利及其他个别地区,德意志各邦相继加入关税同盟,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小德意志地区实现了一体化。与此同时,普鲁士解除了农民的封建义务和徭役,容克贵族把大量土地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经营,变成了农业资本家。普鲁士的社会性质实现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资产阶级与容克贵族成为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先进势力。普鲁士社会性质的转变,使得掌权的容克贵族与资产阶级具有了共同利益,加之其经济实力遥居各邦之首,普鲁士责无旁贷地成为德意志统一的领导者。另外,1848年德意志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方式统一德意志的道路走不通,而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更没有能力担当起德意志统一的重任。因此,德意志统一的历史使命就落在了以国王为首的普鲁士容克贵族身上。(www.xing528.com)

(2)俾斯麦与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1861年,威廉一世继承普鲁士王位,决心完成德意志统一大业。1862年9月,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普鲁士宰相。俾斯麦(1815—1898年),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贵族世家,早年属于顽固的保守派,认为德意志统一是一种幻想。自1851年任普鲁士驻德意志联邦议会的全权代表后,态度发生了根本改变,认为德意志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普鲁士应当把握德意志统一的领导权。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俾斯麦先后出任普鲁士驻俄国、法国大使,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对国际事务有着深刻的洞察,深知德意志的统一会打破维也纳会议后欧洲大国间的力量均衡,周边国家不愿看到一个新兴强国出现在中欧,必然会百般阻挠。因此,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统一非武力不能解决。就任宰相后,俾斯麦在议会预算委员会上公开声称:“德国所瞩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威力……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等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错过好几次了。维也纳会议所规定的普鲁士疆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错误),而是要用铁与血来解决的。”于是,俾斯麦获得了“铁血宰相”的称号。

俾斯麦

俾斯麦强制推行兵制改革,增加军费开支,取缔新闻自由以排除舆论干扰。1861年成立的自由资产阶级进步党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在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连续否决威廉一世的军费预算,陷入僵局,宪法对此没有明确条文予以解决,出现了所谓“宪法纠纷”。保守派乘机提出解决办法,即在国王与议会不能达成一致时,在财政预算得到议会通过之前,政府可以自行筹集资金处理国家事务,这就是所谓的“漏洞理论”。“漏洞理论”实际上是无视议会、绕开议会。俾斯麦就任首相后,继续发展和利用“宪法纠纷”和“漏洞理论”,完成了兵制改革,取消后备军,增加常备军,军队数量大大增加;增加军费预算,加强普鲁士的军备,提拔洛恩、毛奇等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取消新闻自由,加强舆论控制,为增加普鲁士军事实力和统一创造适宜的舆论氛围。在国际方面,俾斯麦支持俄国镇压1863年波兰起义,博得俄国好感;游说拿破仑三世,许诺以莱茵河左岸的土地为补偿换取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德意志统一的内外条件已经全部具备。

德意志的最终统一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的。1863年秋,围绕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两公国的归属问题,普鲁士和丹麦的关系激化。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自1460年就结成联盟,归属于丹麦国王领有,但一直没有合并。荷尔施泰因同时又属于德意志邦联,居民也以日尔曼人为主。石勒苏益格在德意志境外,也有部分日尔曼人。这两个公国从来不可分割,丹麦国王对此做过保证。1863年丹麦颁布新宪法,宣布将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招致德意志国内日尔曼民族的反对,俾斯麦乘机发起对丹麦的战争,并将奥地利作为盟友拉入。1864年2月,战争开始,丹麦很快战败议和。根据10月签定的和约,丹麦将两公国交于普奥共管。不久,普鲁士占领了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占领了荷尔施泰因。

丹麦战争结束后不久,俾斯麦全力准备对奥地利的战争。除得到俄国、法国保持中立的承诺外,俾斯麦还与意大利王国订立同盟条约,使奥地利被孤立。1866年6月,普鲁士出兵占领荷尔施泰因,挑起对奥战争。开战后,普军进展顺利,7月3日在捷克境内的萨多瓦大败奥军主力,14日进逼维也纳。奥军无力再战,遂请法国出面调停。为避免法奥结盟,俾斯麦没有向维也纳进军,同意进行议和。8月,普奥签订了《布拉格条约》。条约规定,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联并解散邦联;承认普鲁士占领荷尔施泰因和吞并在战争中协助奥地利的汉诺威、黑森、拿骚与法兰克福自治市;承认普鲁士有权在美因河以北建立北德意志联邦;奥地利将威尼斯归还意大利;普奥两国均不过问南德四邦(巴伐利亚、符登堡、巴登、黑森-达姆斯塔得)的领土主权问题。普奥战争是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步。普奥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建立起包括24个邦国在内的北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国王为联邦主席,俾斯麦兼任联邦总理大臣,联邦范围内取消关税和交通限制,建立统一的货币、度量衡、邮政等,北德意志地区实现了统一。

北德意志联邦建立后,就只剩下南德四邦没有统一。南德四邦受法国影响较深,法国也不愿失去这四个邦,更不希望在身边出现一个强大、统一的德意志。所以,法国成为德意志统一道路上的最后一道障碍。俾斯麦决心击败法国,最终完成德意志统一。1868年,普鲁士和法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发生矛盾。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北德意志联邦和南德诸邦组建成50万人的德意志民族军,同法国军队作战,拿破仑三世亲临前线督战。在9月2日的色当会战中,10万法军战败投降,拿破仑三世也被俘,德意志军队挺进巴黎。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正式宣布成立,德意志的统一最后完成。

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由25个邦国和1个直辖区组成。帝国议会按普选原则选举产生,对帝国政权的组成不能施加影响,但参与帝国立法并享有审批预算的权力。帝国中央政府拥有外交、军事、海关、银行、税收、法律等广泛权力。普鲁士国王是法定的帝国皇帝,对帝国的外交、军事政策拥有统治权,普鲁士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由皇帝任命,并协助皇帝行使权力。普鲁士在帝国联邦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德意志的统一结束了德意志邦国林立、四分五裂的状况,建立了独立、统一的民族国家,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使德意志帝国很快成为欧洲大陆最为强大的国家。德意志的统一和强大,打破了欧洲旧的政治秩序,在一定时期稳定了欧洲局势,对周边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也创造了条件。但德意志的统一是在普鲁士容克贵族的领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的,君主政体的保留、帝国皇帝权力过大、帝国议会权力甚微,表明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保留了许多封建主义的因素,制约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并最终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统一战争极大地激发了普鲁士军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感,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毒害了德意志民族精神,对后来德意志军国主义扩张负有一定的责任。总的来看,统一是德意志历史发展的转折点,符合历史发展的进步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