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蒙元文化与海原县历史考察

蒙元文化与海原县历史考察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原县元代建置考田玉龙海原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属中卫市管辖。据《海原县志·建置志》:海原县秦属北地郡,西汉后属安定郡。因为正在承担“成吉思汗在海原去世”这一重大历史研究课题,再加上正在编写续修《海原县志》,元代海原建置沿革和历史概貌,对于偏居于西北小镇海原的文史工作者来说,点滴知识都“贵如黄金”,于是在网上展开搜索。

蒙元文化与海原县历史考察

海原县元代建置考

田玉龙

海原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属中卫市管辖。东北以清水河与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相望,东以甘城与甘肃环县相接,东南以须弥山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相邻,南以月亮山与宁夏西吉县为界,西南以高台堡与甘肃省会宁县毗连,西以甘盐池和白银市平川区接界,北以沙沟河与中卫市沙坡头区相隔。

据《海原县志·建置志》:海原县秦属北地郡(治在今甘肃宁县),西汉后属安定郡(治在今宁夏固原市)。北魏时属高平镇(今固原市)。隋大业元年(605年),海原县境才出现县级建置,即他楼县(县治在萧关,即今海原县东北石峡口外清水河西岸高崖一带),属平凉郡(治在今甘肃平凉)。唐武德元年(618年)复隶原州(今固原);神龙年间(705~707年)废他楼县,以其地置萧关县(治白草军,在原州北180里,约在今海原县东北清水河西岸李旺镇至高崖乡之间);广德元年(763年)被吐蕃占领;大中三年(849年内),唐收复其地,大中五年(851年),置武州,领萧关县,属关内采访使;中和四年(884年),武州侨治于潘原(属今平凉),萧关县废。唐以后,海原县长期受吐蕃藏族、党项羌族控制。宋雍熙二年(985年),夏人占据天都山;咸平五年(1002年),夏置南牟会(在今海原县西安镇);元符元年(1098年),宋夺取天都山,次年以南牟会新城,置建西安州(今海原县西安州老城),属秦凤路(治秦州即今甘肃天水市);靖康元年(1126年),夏复夺西安州,沿袭旧制,后更名南威州,又名安州。

关于元代建置,《海原县志》记载说:“元代,属陕西中书行省开城路,海原地区为豫王军屯地,无行政机构。”这一说法一直为宁夏史学界所认同。可前不久,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却拉普及在来海原县考察时却拿出一张元代“甘肃中书行省”地图照片,内中“西安”的大名赫然在内,引起海原县地方志工作者的注意。难道有元一代,西安州归甘肃中书行省而不是陕西中书行省管辖?

因为正在承担“成吉思汗在海原去世”这一重大历史研究课题,再加上正在编写续修《海原县志》,元代海原建置沿革和历史概貌,对于偏居于西北小镇海原的文史工作者来说,点滴知识都“贵如黄金”,于是在网上展开搜索。志办副主任李进兴近期要代表海原县到内蒙古海拉尔、鄂尔多斯和甘肃兰州等地参加有关学术研讨会,为了完善论文,专门通过网络订购了一套元人刘应李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大元混一方域览胜》。

货到后,我们急不可待地开始翻阅。首先翻阅各行省方域图:陕西行省图在前,而甘肃行省图排在最后。对照两图,可以看出,元代,陕西、甘肃两省以秦长城为界,长城北者为甘肃,长城南者为陕西,而我们所关心的西安州,在甘肃图中的右下角紧靠长城处,陕西行省则无之。

再查阅各行省路府州县简介:

在陕西行省条中,有“开城路”条,条下言仅“领开城县”而已。

在“巩昌府路”条下,有“镇原州”,辖“东山”、“三川”二县。查,东山县,原为宋之东山寨,在固原东北40里,金升为县,属镇戎州;三川县,原为宋之三川寨,在固原西北30里;今海原县东南部原宋怀德军所辖之通峡寨(今海原县三河镇,原名“黑城”,2008年改今名)、荡羌寨(在今海原县郑旗乡)、九羊寨(在今海原县李俊乡)均属镇原州管辖。而开城县在固原正南40里许。不难看出,远在固原西北200余里地的西安州与开城路根本就不搭界,中间还隔着个镇戎州呢。(www.xing528.com)

而在甘肃行省条目中,一眼就找到了“西安州”三字——甘肃中书行省下辖西夏旧地宁夏府路、亦集乃路、甘州路、肃州路、西昌府路等路、州。其中,在“亦集乃路”条下,有“西安州、山丹州、新民州、居延州”共四州。

亦集乃路,好陌生的地名!只怪我们读书少,只好继续在网上搜索。这才发现,“亦集乃”乃是党项语“黑水”之意,是“额济纳”的汉语异写,亦集乃路,也就是“元史”上有名的黑水城,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好远呀——海原县距固原110公里,2004年划归中卫市管辖,距中卫176公里,我们都抱怨太远太远,可是看到中国地图上远在甘肃张掖以北、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与蒙古国边境处的额济纳旗,使人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按照地图上的比例,我估算海原距额济纳直线距离当在千公里之上。

有意思的是,考察西安州四至,我们发现,其东为陕西行省巩昌府路镇原州,东北为环州,北—西北为宁夏府路盐州、灵州、应理州,西为会州保山县,西南为会州,南为静宁州隆德县——被团团包围着的西安州,为什么是“西凉之襟带”(对照地图一看,辖地东西宽约100公里,南北长约230公里的西安州还真像一个飘带)要归远在一千公里以外的亦集乃路管辖,而不是就近归凤翔府路、巩昌府路、宁夏府路抑或开城路管辖?《元史》建置志中,为什么会将住着一位蒙古王爷的西安州给遗忘?查遍元史,“西安州”三个字为什么只字不存?值得各位学问高深的专家学者们研究研究!

据海原县旧志记载,“元世祖取灵州(今宁夏灵武市),进兵盐州川(今宁夏盐池县至陕西定边一带),命豫王建国西安州”;又云,“元人建国西安州百年之久”;据“元《州志》(不详为何州州志):厅(盐茶厅,辖地大致同西安州)地居固原州西北,前控六盘,后恃高泉,左抱下马,右据天都,山川深阻,民俗强悍,乃西凉之襟带,固靖之咽喉也”。据此描述,结合清盐茶厅管辖范围,可粗略划定元代西安州境域——南至今宁夏西吉县硝河与隆德县、会宁县相连,东南至黑城,依秦长城与固原市原州区分界,东北至甘城与环县相接,至今同心县下马关镇与盐池县相连,北至今中卫市沙坡头区高泉山,西至天都山,大致包括今海原县全境、同心县大部、固原市原州区北部、西吉县大部和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部的广大区域,用“境域辽阔”这个成语形容元代西安州的地盘一点也不为过。

蒙古于1227年灭西夏,于1261年设立西夏中兴省,省治在兴庆府(今银川市),管理西夏故国旧地。1271年,设立亦集乃路,路总管府设在黑水城,仍属西夏中兴省管辖。1281年,西夏中兴省撤销,设立甘肃中书行省,亦集乃路属之。1369年,徐达率军到达海原,住在西安州的元豫王阿剌忒纳失里闻讯逃遁,徐达将所俘获的豫王府七千余口男女老少押送往北平(今北京市)安置,随着大元帝国的灭亡,西安州也基本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走向衰败。1370年,水草美的西安州故地被大明王朝的地位显赫的楚、沐、肃、韩四位新藩王瓜分为王府牧场。西安州成为楚王牧地,地位等同堡寨,而在西夏末年扮演过特殊角色——成吉思汗“哈老徒行宫”的另一座古城海喇都城,则崭露头角,走上历史舞台。

1749年,驻固原的平凉府盐茶厅同知奉文移驻海喇都城,管理西安州故地。1872年,为了便于管理,左宗棠向清政府打报告,将盐茶厅进行分割,成立了海城县、平远县(今同心县)和硝河州判,并在海城西设立打拉池县丞。原清水河东的广大区域划归新成立的平远县管辖。1914年,海城县因与辽宁海城同名,被袁世凯当局改为海原县。1942年,海原县南部月亮山南的区域划归新成立的西吉县,海原县境域进一步缩小。而曾威名远扬的西安州,这时已沦落为一个小小的自然村——现名西安镇西安行政村老城自然村。而那七千余被徐达无情地押往3700里外安置的西安州豫王府人,如今却生活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市,不知其后人是否还能依稀记得,西北贫穷落后的海原——有个西安州,是他们的老家?

俗话说,世事难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凭你谁敢不信。

(本文作者单位系海原县地方志办公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