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定购法国二等海防舰,海军捐款热炽热

日本定购法国二等海防舰,海军捐款热炽热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一艘定远级铁甲舰的价格,超过了日本海军全年预算总额。日本出于预作最坏打算的考虑,不仅短期内不敢乞求公海决战的胜利,反而开始谋求近海防御的安全。正是在白劳易的建议下,日本海军决定从法国定购三艘标准排水量4 278吨的二等海防舰。而日本媒体更有连续大版面刊载数十钱捐款者名单的行动,一时形成举国若狂的海军捐款热。尽管此后日本海军要用10年的时间,才实现了下濑火药的量产。

日本定购法国二等海防舰,海军捐款热炽热

明治十五年(1882)12月25日,明治天皇下达谕令:“戊辰以来,百姓休养生息,增强国之根本,专心致力内政。然而鉴于当今寰宇形势,不得不加强陆海军军备,故望朝廷评议会从国家利益长远计议,酌定适宜措施。”[8]

对此,日本大藏卿以专款专用的方式,在1883年起的八年内,连续拨款2 400万日元,用于海军军备扩充。

作为小国的日本虽然做了极大的财政努力,但是和同时期的中国相比,却依然难以跟上清王朝的购舰步伐。当时一艘定远铁甲舰的价格,超过了日本海军全年预算总额。日本出于预作最坏打算的考虑,不仅短期内不敢乞求公海决战的胜利,反而开始谋求近海防御的安全。

明治十八年(1885)8月26日,日本海军卿川村纯义提出以聘请一般外国专家价格20倍的厚薪聘用法国海军舰船设计名家白劳易担任日本海军省顾问、横须贺海军工厂总监督官、舰政本部特任少将,旋获批准。白劳易于次年2月2日携家人抵达横须贺,一直工作到1890年2月才返回法国。

正是在白劳易的建议下,日本海军决定从法国定购三艘标准排水量4 278吨的二等海防舰。此款军舰的设计思路可以说是巨型版的蚊炮船。两舰的排水量虽明显小于定远、镇远两舰,但却各装备一门320毫米口径的38倍径加农炮。该炮在试射时打出了每秒703米的初速,从理论上已可以击穿定远、镇远两巨舰的主装甲。对于这三艘被寄予厚望的战舰,日本人最终决定以日本古三景:严岛、松岛、桥立分别命名,故又称“三景舰”。日后的实战证明,这三艘军舰都是设计败笔(详细分析见本书的大东沟海战章),唯一让日本人欣慰的是,在日方的坚持下,第三艘同型舰改在日本的横须贺海军工厂建造,对日本的本土造舰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残酷的事实面前,日本海军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正统发展思路上来。

明治十九年(1886)6月,日本政府又发行了1 700万日元的海军公债。[9]同年8月,以定远、镇远为首的六艘北洋海军军舰访问日本,引发日本朝野震动。明治天皇于1887年3月14日,对当时的总理大臣伊藤博文下了如下谕令:

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然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10]

消息传出后,日本举国响应,在短短数月内便募集了2 038 524日元22钱1厘的巨款。其中,普通民众捐款1 692 700日元,华族捐款24万日元,官吏捐款105 824日元22钱1厘。[11]这些经费都用于了发展海军。要知道,当时日本一个小学教师的月工资也不过3到5日元。很多民间捐款不过30钱、50钱,数额虽少,但全民参与,其精神力量已远远凌驾于同时期的清王朝之上。而日本媒体更有连续大版面刊载数十钱捐款者名单的行动,一时形成举国若狂的海军捐款热。[12]

1892年初,鉴于国会一再否定海军省的扩军计划,明治天皇于2月10日,“将各国务大臣,各枢密顾问官以及贵众两院议长召到宫中,谕示政府和议会要协调一致”,并决定在尔后六年间,每年拿出皇室费用的十分之一强(30万日元)用于海军军费,并要求上述要员在此期间也拿出月薪的十分之一用于造舰经费。消息传出后,国会议员们也主动献出薪俸的四分之一用作造舰经费,并立即再次审议并修订了海军的预算案,决定从1893年到1899年,共拨出1 808万日元的造舰经费。以此购买富士、八岛、明石、宫古等4艘军舰。[13]其中富士和八岛都是万吨以上级别的新锐主力舰,代表着成熟的设计理念和军舰技术的结合,远胜于实验性的定远和镇远。(www.xing528.com)

同时,鉴于军舰的航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火炮速射技术也已经扩展到中口径领域,日本海军又利用这个机会,从英国连续购入高速新锐巡洋舰,并为军舰大量装备中口径速射炮,以期用速度和射速优势抵消定远、镇远的重装备防护和重炮优势。[14]

此外,日本海军还拥有了一种秘密武器——下濑火药

所谓下濑火药,即日本工程师下濑雅允研制的,以苦味酸为主要成分的烈性炸药。这种炸药本是法国军队最先采用的秘密武器,因其与金属的反应极不稳定,所以限制了其实战使用。

明治十八年(1885),以大山岩为团长的欧洲军事考察团在法国得到了苦味酸炸药的情报,立即希望能够购入,但因价格落差太大而未能成功。

明治二十年(1887),日本工程师下濑雅允开始着手苦味酸研究。

明治二十一年(1888),富冈定恭少佐从法国窃取了微量苦味酸炸药的样品。9月,由工程师下濑雅允对此进行分析、仿制。

明治二十二年(1889),下濑火药配制成功。为了防止反应,下濑雅允在炸弹内壁加了一层厚厚的石蜡,大大增强了该种火药的实战价值。明治二十六年(1893),日本海军决定采用下濑火药,并在东京郊外的泷野川设置下濑火药制造所。尽管此后日本海军要用10年的时间,才实现了下濑火药的量产。又要等到伊集院五郎发明了与之配套使用的伊集院引信,才终于使得这一利器在日俄战争中大显神威。[15]但在甲午战争中,这种秘密武器已经少量使用。同时期的清军则全然缺乏同类武器。其本质正在于日本已经在技术创新这个原点上超越了中国。

再结合上一章关于中日军事转型思维的差异分析,基本可以断定,由于系统建设意识的贫血,除了武器之外,北洋水师自成军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成了一支全盘落伍的军队。等到武器也开始逐渐老化后,终于连这唯一的优势也丧失殆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