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瓦当艺术研究:宣扬设计理念,揭示文化地域性特征

陕西瓦当艺术研究:宣扬设计理念,揭示文化地域性特征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瓦当与环境瓦当被置于建筑物最显著的地方,通过瓦当当面的文字或图案,宣示着建筑物的设计者与使用者的哲学理念与人生追求,它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在瓦当上绘制鹿纹图案,表现了鹿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祈愿丰收的愿望。总之,瓦当作为文化载体,显示了其文化的地域性特征。[2]曹明植、赵丛苍、王保平,凤翔雍城出土的秦汉瓦当,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4期第3页。

陕西瓦当艺术研究:宣扬设计理念,揭示文化地域性特征

(三)瓦当环境

瓦当被置于建筑物最显著的地方,通过瓦当当面的文字或图案,宣示着建筑物的设计者与使用者的哲学理念与人生追求,它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通过对瓦当当面内容的研究,可以知道不同区域、不同性质的建筑物以及不同时代的瓦当,其图面内容也不相同,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以先秦至汉朝瓦当为例,先秦时期到汉朝的动物瓦当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由于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有限,无法对一些自然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于是产生了图腾崇拜,瓦当图像中饕餮纹、夔凤纹等图腾形象的出现,也反映了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对超自然现象的一种敬畏;神兽饰于瓦当上,多用于陵墓建筑上,有守家护宅及守望陵墓之意。由于经历了楚汉之争,西汉建权之初,国库虚空,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经济萧条。“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社会秩序也得到了稳定,到汉武帝时期,马匹较多,因此马匹也成为了当时瓦当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马形瓦当或双马饰于树的两侧,或为双骑追逐嬉戏,情态各异,形象生动,寓意人们向往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的愿望。战国时期,由于鹿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所以鹿纹装饰瓦当在战国时期比较多。在瓦当上绘制鹿纹图案,表现了鹿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祈愿丰收的愿望。到了汉朝,苑囿中养鹿游猎更为兴盛,后又取鹿为田绿之意,借鹿为“禄”,寓意吉祥。此时瓦当构图采用均衡对称的连续手法,有的还在当面加饰边框;蝉、蜻蜓昆虫也开始作为装饰纹样出现于瓦当纹饰中,这无疑与当时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仙鹤作为人们传统意识中的祥瑞之鸟,古人用鹤多为延年益寿之意,仙鹤多结合云纹运用,表现驾鹤仙游、乘云升天、长生不老的思想,其当面构图精美、形象生动;水在农业中是与丰收紧密相关的,如风调雨顺,鱼是水中常见的一种生物,有水也就离不开鱼,画鱼也就意味着水,同时“鱼”与“余”谐音,在中国的迹象文化中寓意年年有余,因此鱼纹瓦当也是常用的一种,它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祈愿的象征,体现了人们良好的祝愿希望。

再比如西安的西大街改造,地面就用了许多瓦当的造型图案,不仅丰富了地面造型,也展现了古都西安的文化内涵,更让人们了解到了不同层面的瓦当装饰艺术神韵。这就是在陕西瓦当装饰艺术应用时体现其文化传承的成功设计实例,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设计中去学习和发扬的。

人们对古朴的事物总有一种自然的亲近感,这源于我们对自然的向往,对原始的回归,是人类本性使然。我们迷恋四合院、大杂院的喧嚣,也向往溪水潺潺林中的静谧。生活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现代人,对于建筑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要求更高。总之,瓦当作为文化载体,显示了其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地域性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也是由社会背景所决定的,瓦当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其能更好地融合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作为一种特有的地域符号,表现出其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

砖石装饰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的凹凸变化,丰富的光影效果能产生极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远离色彩的艳丽,砖石雕刻装饰以它独特的雅致,给人带来视觉享受。现代建筑中,采用砖石装饰手法提高建筑的品位,可谓是最有效的方式。装饰不需要满铺,在适当的部位,如人的视觉集中的地方,各种界面处,以及需要遮挡的构件,都可以施于细腻的装饰。椽子外露显然达不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要求。瓦当,就是遮挡屋顶的椽子不受雨水的侵蚀,它表面丰富的图案以及在阳光下光影的变化,是建筑屋檐最细腻的装点,也使建筑的人情味越来越浓。以人为本的建筑,是建筑的主流,瓦当在建筑中的应用,就体现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注释】
(www.xing528.com)

[1]陕西省雍城考古队,《凤翔马家庄春秋一号建筑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5期第19页。

[2]曹明植、赵丛苍、王保平,凤翔雍城出土的秦汉瓦当,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4期第3页。

[3]徐锡台、楼宇栋、魏效祖,周秦汉瓦当,文物出版社,1988年,图42。

[4]曹明植、赵丛苍、王保平,凤翔雍城出土的秦汉瓦当,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4期第8页。

[5]陕西省考古所风翔发掘队,《陕西凤翔南古城村遗址试掘记》,《考古》,1962年第9期第494页。

[6]陕西省雍城考古队,《秦都雍城钻探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2期1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