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神话文化——陕西瓦当艺术研究

中国神话文化——陕西瓦当艺术研究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国文化精神的源头——神话文化中国各种文化的源头是神话文化。我国神话研究起始于晚清。神话的原始性主要是指神话是原始文化这一基本属性。集体意识是神话集体性文化的主要内容,具有较多的群体性和社会性的文化特征。

中国神话文化——陕西瓦当艺术研究

(一)中国文化精神的源头——神话文化

中国各种文化的源头是神话文化。

1.神话词源“神话”一词是外来语,源于古希腊文“mythos”,意为关于神祇和英雄的传说。在英语中的“myth”,意为人们想象或虚构的神灵故事。但词语本身并没有“神”的意思。神话这个词约是从西欧先被翻译到日本,然后又从日本移植到中国。中国最早使用“神话”一词是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蒋观云发表在《新民从报》上的《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一文。蒋观云是人类文化学者,当时他是留学日本的青年学生。此后,神话学科逐渐传入中国,得到学者重视,并研究之。我国神话研究起始于晚清。19世纪前所谓神话主要只限于古希腊神话

2.神话定义种种和共识神话由于它的混沌性和综合性,是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因此,神话定义众说纷纭。在欧美有百种之多的神话定义。加之,研究者从各自的学科和不同的学术观点出发必然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例如:

神学家认为:神话是对宗教真理的神秘阐述,体现宗教精神和宗教的真实可信。历史学家认为:神话具有历史技术的成分,包含着原始时代的某些历史事实。语言学家认为:神话是“语言疾病”的产物,是原始文化奇葩。仪式学派认为:神话属于原始文化意识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学研究者认为:神话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学作品,是远古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社会学家认为:神话是人类社会经验的反衬。功能主义认为:神话具有群体向心力的凝聚功能。结构主义认为:神话是一种原始思维的逻辑模式。符号主义认为:神话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体系。意识形态学者认为:神话是原始人半混沌状态的世界观。文化学者认为:神话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个文化综合体,是人类各种文化萌芽共存的一个胚胎。人类学家认为:神话是原始人类的神圣规范。

西方人类学派代表人物,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中提出了神话是“文化遗留物”的著名理论,认为“最早的神话是野蛮部落的艺术,较有文明的后代继承并发展了它。还有,原来的神话僵化成迷信,被误认作历史,形成为诗,或者被作为无用的瞎话而被抛弃了”。

我国著名神话研究学者袁柯的神话定义:“神话是非科学却联系着科学的幻想虚构,本身具有多学科的性质,他通过幻想的三棱镜反映现实并对现实采取革命的态度。”

马克思的神话定义:“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消失了。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们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定义还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神话认为:神话的产生没有历史界限,没有一个时代,甚至包括现代,都会不断有新神话的产生。狭义神话认为:神话是原始文化,是原始先民的文化精华。

现在人们对神话的共识:神话是反映原始先民对人类生殖、万物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探索语言的作品。神话并不是科学的认识。神话是原始先民以原始思维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不自觉地把自然现象和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神话有时往往与原始信仰相融合,表现出原始先民对自然力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

3.神话的基本特征神话的基本特征是神话各种特征(思维特征、客观特征、美学特征、文化功能特征等)的核心。只有掌握了神话的基本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神话内容的本质。神话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神话的原始性、宗教性、集体性、拟人性、非理性和综合性。

神话的原始性。神话的原始性主要是指神话是原始文化这一基本属性。包含了神话是原始先民的精神产物;原始先民一直是创造和传播神话的主体;逻辑性是深化思维的主要特征,神话是原始思维直接的、天然的、原生的文化之光,散发着独一无二的原生文化气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是神话的黄金时代;神话从形式到内容,直到整体风格,创造了他的情节是虚妄荒诞的,形象怪异离奇,粗狂野蛮,到处都是怪诞之事、怪诞之人、怪诞之物、怪诞之形、怪诞之象、怪诞之意等,形成了神话奇风异形。这就是奇诡瑰丽的神话,神话的原始文化价值有着其他文化无法比拟的独特性,代表了原始时代精神文化;归结一句话,原始的、原生的就是神话原始性特征。

神话的宗教性。神话是讲述各种神灵鬼怪故事的口头叙事作品,这就决定了神话的宗教性,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神话大抵以‘神格’为中枢,以推演为叙说,而于所述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于坛庙,久而愈进,文物遂繁,故神话不啻为宗教之萌芽,美术所由起,具实为文章之渊源”。在鲁迅看来,神灵为神话的中心,神话是讲叙神灵的故事,神话是宗教的萌芽。西方学者卡西尔和潜明兹在他们的《神话思维》和《神话学的历程》中,都一致认为神话和宗教在早期是一个没有分化的统一体。神话主要内容是神灵也,无一例外是原始宗教的内容,其神秘性二者也完全一致。现在还有大量资料表明,神话是原始宗教仪式的一部分。这一切都说明在神话时代,神话从未完全与宗教截然分开过,神话从它孕育产生之日起,就与原始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他们有不同的文化成分,但神话本质上都是原始宗教的一部分,具有原始宗教的特征。

神话的集体性。神话的集体性主要体现在神话的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神话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人类是群体动物,人类文化是社会性的集体文化,这就决定了人类文化不可能不存在集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而且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类社会的文化模式,绝大部分是先于人类个体而存在的。给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思想意识都留下深刻的烙印。文化模式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它是由人类社会整个文化系统所决定的。人类个体的思维、意识、观念、情感等文化性,几乎都是这些文化模式的传袭。所谓集体表象和集体意识,就是世代相传的人类思维模式和文化模式。神话的集体意识是人类社会文化模式的一部分,神话的集体意识是人类社会文化模式的一部分,神话的集体意识是属于原始社会的,是原始先民集体意识的集中表现。

在神话时代,神话中的集体意识得到氏族群体的世代相传,并在群体成员中留下深刻的心理积淀。集体意识是神话集体性文化的主要内容,具有较多的群体性和社会性的文化特征。原始社会的血缘群体和氏族部落为基本组织结构,人类长期囿于特定的群体之中,文化认同精神从心灵深处控制了群体成员的思维,根深蒂固的民族群体结构,从社会组织上强化了原始先民的集体意识,传统神话鲜明地反映出这个特点。因此,神话是以集体表象为基础的思维活动,它是氏族群体全体成员共同的认识和希望。先民们在物质上共享,在精神上共识,先民的神话创作和其他创作都是集体创作、集体表演、集体传播、集体传承。例如:最早的舞蹈是集体的摆动,歌声是集体的呐喊音乐是集体的拍打,祭祀是集体的仪式,神话是集体文化意识的百科全书。这些还通过集体无意识而集体继承和遗传。神话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都是原始先民世代传承的集体产物,集体意识排除了个体意识,在集体中求生存的原始社会环境中根本产生不了个体意识。因此,集体意识成为氏族群体都能接受的文化观念,这是神话集体意识能够世代相传的心理表象和文化意象的根本原因。

神话的拟人性。拟人性即拟人化,拟人化是世界神话中普遍的创作方式。先民如同人类的童年,我们的儿童在儿童画中都有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无论是动物、植物、生物,在儿童、先民和神话中,它们都是像人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有灵魂、富有生命活力的人性神灵。他们都像人一样生活、思考,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还有近似人的体型神态。神话中的各种神灵鬼怪都有拟人化身。这是因为人类在原始社会时的思维能力较为低下而决定的,拟人化是一种原始思维形态,先民以己度物,用人类或自己的情况去推测和认识客观世界和想象世界万物。可以说是把自我与非我混为一谈。

神话拟人化思维,还受到原始先民万物有灵观的极大影响,先民相信,人不但有肉体,而且还有灵魂,并永生不灭。这是人类认识自然万物的一个特殊阶段。因此神话中的形象都是人格化的,有人性的,即拟人化的。

神化拟人化的格式多种多样,无所不包:形象的拟人化,生活的拟人化,表情的拟人化,情趣的拟人化,行为的拟人化,生活的拟人化,表情的拟人化,爱情的拟人化;有的是完全拟人化,有的是半人半物的拟人化,有的是部分拟人化。例如:女娲盘古精卫、盘瓠、土地神、门神、山鬼,等等。我们的先民用拟人化创造了一个有别于人类社会的神灵世界,它源于对人类生活的模仿,但又是高于人类社会的一个特殊世界。它是原始先民对神灵世界的艺术描述。

神话的非理性。神话是人类思维尚未成熟的时期,由人类在尚不能进行理性思维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文化结晶和产物,这就使神话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都表现出非常浓厚的非理性特征。神话的非理性特征,主要是由思维水平所决定的,具体表现就是原始鲜明的万物有灵观念,这就是典型的非理性的产物。它并在原始先民思维中占统治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原始先民才能创造出神话,在对神灵形象的描述上,非理性特征最为突出。例:人兽合体,女娲的蛇牙,伏羲的龙牙、炎帝的牛首等。其中人兽婚配的图腾崇拜情节,如盘瓠神话最为典型,这正是神话非理性内容显著表现。作为现代人这简直就是不道德的,是不可思议的。这也说明原始先民的文化思维是以一种非理性思维为主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感性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与现代逻辑思维有本质区别。这种非理性对原始先民来说是合理的和自然的,在神话中的任何描述,对原始先民而言,都是合情合理的。

神话的综合性。从文化性质上看,对神话应有辩证的二点论。一是神话就只是神话,它不是原始宗教、信仰、哲学、科学、文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等。但要了解和探讨原始时代的宗教、信仰、哲学、科学、文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等文化情况及其文化起源,又都离不开神话。二是辩证地看神话,神话又是原始宗教、信仰、哲学、科学、文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等等。这就是神话文化综合性的具体表现。

神话的文化综合性与它的文化初始性是紧密相关的。神话的文化初始性,决定了神话是后来诸多文化的共同母体。任何文化可以说都有综合性的一面,人类文化没有纯粹的某一类文化。例如:文学中含有哲学、历史、心理学因素,历史中含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但他们各自都有自身的基本性质,其他内容都只居次要地位而已,并不影响这种文化的基本性质。但神话的综合性,与其他文化综合性相比,其特点最为显著。它是人类文化初始性的混沌综合。它具有萌芽状态的哲学、科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是各种文化的萌芽状态。

神话的以上六大特征,是神话内部结构的主要特征。当然,还有口头性、传承性等特点,但属神话的外部特征,不是神话的基本特征。

4.中国神话故事中国神话内容无比丰富,这里概况为创世、天、地、人、图腾等五大类。而分目简述,不作详释。

第一类创世神话,主要有:天象诞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天地开辟神话,女娲补天、造人、阴阳神话,天神神话、盘古开天地神话等。(www.xing528.com)

第二类天的神话,主要有:玉皇大帝神话(玉皇和玉崇拜)、太阳神话(夸父追日神话等)、月亮神话(月母常羲,嫦娥奔月、月御沈舒、月中十日神话,桂树等)。

第三类地的神话。主要有:雷神、河神、海神、波神、江神、山神、土地神、蚕神、洪水神话、昆仑山神话地望、弇山、玉山等,还有城隍和灶神

第四类人的神话,主要有:文化始祖黄帝神话、神农氏炎帝神话、盘瓠神话、伏羲神话(造八卦、造字等)、伶伦造乐神话、蚩尤兵器神话、后羿弓箭神话、仪狄造酒神话、尧帝神话、舜帝神哈、大禹治水神话、鲧作城郭神话等。

第五类图腾神话,主要有:蚕丛以蚕为图腾,以柏树为图腾,以鱼鸟为图腾,殷商以鸟卵为图腾,周氏以巨人足为图腾,夏民以龙首为图腾,姜氏以羊为图腾,图腾女神西王母以猿猴、鹿为图腾,还有卵生图腾,蚕食怀孕图腾和蛇、鹰、大鹏、狗等图腾。植物有:玉米、稻谷、麦子、蟠桃和农作物等神话和图腾。

除以上五类神话外,还有变形神话:人变为植物、动物神话、动物变形神话、神灵变形等。还有人兽同体图腾等。

5.神话与传统文化神话是人类最早的精神文化,是人类社会的传统文化之源。中国神话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对上层文化还是下层文化,也不管是对人文文化还是大众文化,或者说对雅文化和俗文化,都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神话的影响和渗透。现就其历史、文学、道家文化和民间文化等几个主要方面的影响简述之。

一是神话与远古历史的关系。神话中含有客观的历史因素,神话是原始社会先民对生活的反映,即使是变异和幻想的表现,总离不开社会生活基础,包含着原始社会生活的状况,随社会发展,深化成为过去,便转化为含有历史因素的文化形态,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正如很多学者说的那样:神话具有历史成分的记述。神话与某些历史事实紧密相关。神话都关系到一种真实条件回忆的主观体验。神话虽不是直接的历史记述,但却是间接地反映历史,神话与历史存在着无法分割的历史渊源。例如:父系氏族社会,神话的历史性明显增强,如黄帝和炎帝的神话。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神话发展到英雄神话阶段,神话与历史更加接近,成为神话与历史的混合物,进而发展出英雄史诗。英雄史诗和英雄神话有时更难去区分了。英雄史诗创作一般都以一定历史条件和历史人物为基础。如我国藏族的《萨格尔王传》,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他们实是根于历史事实,只是加工上了神话色彩。他们源于历史,而文化形式是神话。但它们乃是集体文化成果,具有轮廓性的历史事实。

二是神话与古典文学。神话对古典文学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从诗词歌赋到小说戏剧,无一不受到神话的影响。

神话是原始先民的精神文化,从神话角度讲,文学性只是它的部分内涵。但从文学角度看,神话又是纯正的原始时代的口头文学。神话被记录下来形成文学形式,就是正规的文学作品。在早期的文学作品中,有些作品就是文学形式的神话,或者说是神话性质的文学作品,例如:《诗经》中的《大雅——先民》,全篇讲的是周氏族始祖后稷从诞生到成为农神的故事,你即可说它是取材于神话的诗歌,也可说它是韵文体的神话,是后稷诞生神话的最早记录;《小雅——大东》中,有牛郎织女神话雏形;《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间巫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名作,亦是神话性的文学作品;晋人的《搜神记》笔记小说,全是神仙鬼怪,如蚕女、河神、巨灵神话等;还有《山海经》,更是中国古代神话重要典籍。

神话被记载下来得以保存和流传是神话的幸运,同时也是神话转为文学的标志。但这种神话记载,必然又有了加工润色,大量的神话不再是原来纯粹的神话,而成为了文学性的神话。同时,神话也就成为古代作家创作的重要题材,神话与文学天生就有不解之缘。

三是神话与道教文化。道教与神话有着渊源流长的关系,神话是道教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文化渊源。

首先是神话与道教的“万物有灵”观念统一。正是这种共同的思想认识,使道教对神话神灵信仰能够兼收并蓄、融为一体。但道教的万物有灵观念,已具有了文明时代的理性思维,比神话的原始万物有灵观念还是人类童年的原始直觉思维,前进了一大步。

其次,道教对神话的态度非常明确,完全相信神话的真实性和神圣性。例如:葛洪在他的《抱朴子》中,多次将神话人物作为历史人物来论述,如飞廉、夸父、黄帝、伏羲、女娲、大禹、精卫等和昆仑山与蓬莱仙境等等。

再者,道教从一开始,就吸收了神话的文化内容。例如:将《山海经》纳入道教的经典之中。道教利用神话必然要改造神话,使之成为道教理论的组成部分。例如:将神话人物吸入道教神仙体系,并赋予师承关系。如盘古本是开天辟地的创世祖神,但在道教典籍里,盘古却是因为接受了太上老君的《三皇内经》,才完成了开天辟地的伟业。再如:黄帝本是华夏民族的首领,统一了华夏各部落,但道教却说黄帝是接受了九天玄女的战法之后,才获得了最终胜利。这样一来,盘古成为太上老君的弟子、黄帝变成九天玄女的门人,借用神话抬高了道教。并在排列神仙等级位次中,玄武被改造成真武大帝,西王母被尊为女仙的首领等等。

第三,利用神话人物宣扬道教理论。例如:道教的“一气化三清”说,便利用盘古使它成为吸气化生的元始天王。又如,道教的喝丹药成仙,便有了黄帝成仙升天长生的故事等等。这些最终变形神话成为道教尸解成仙理论的重要来源。在道教理论中,修炼成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所谓尸解成仙,就是人死可转化为长生不死的神仙。人不死的概念,源于对某些生物活动的观摩,如蚕化蛾的现象,引起原始先民对生命转化的思考,并神秘化和巫术化形成生命不死的神奇观念。我国古代早在神仙思想形成之前就有蝉蜕蛇解的实物和记载,先秦古墓就出现古人以石蝉和玉蝉含在口中,希望像蝉脱那样,转换躯体而重获生命,于是神话中便有了蚕、蛇的神话。小说神话中的不死信仰是两汉六朝时期道教羽化成仙理论的源头,从寻找仙人以求长生不死,到得道成仙,两汉时代完成了这个历史性的跨越。道教将精卫神话观念引入道教神话体系,发展为尸解成仙理论。到魏晋时期,被整理为最具规模的变化神仙说,是道教的天仙、地仙、尸解仙三品仙说,最能表现道教生命观的一种理论。随着道教炼丹术的发达,诞生了更具突破性的服药尸解法。人通过服食经过提炼的丹药,就可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此后,羽化成仙也就成为道教经典用语。道教把各种理论和神话重新组合,加入引申法,形成了具有现实性的宗教信仰。

第四是神话与民间文化。神话是原始时代的文化,民间文化是文明时代的文化,因而是神话影响民间文化。其中影响最突出的是民间宗教信仰和民间艺术。

民间宗教信仰中的许多内容,其实就是原始神话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变异形态,即人祖和神灵融为一体。例如:女娲在先秦时已被民间供奉为女祖神灵,并受到民间普遍癸辩;伏羲据传生在天水,天水后人便建立了全国最大最早的伏羲神庙,每逢农历正月十六他的诞生日,就必有大规模的庙会;甘肃泾川回山有全国最大的西王母祖庙会;还有盘古、炎帝、黄帝、嫘祖、尧、舜、禹等祖先神灵,在民间也都香火旺盛。民间宗教信仰另一天地便是自然神灵、天神、地神、日神、月神、星神、风神、云神、雷神、电神、河神、水神、山神、树神、花神等。可见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民间宗教信仰也得到了神话的滋润。

神话在发展的变化过程中,也一直与原始艺术紧密相关。原始艺术中的岩画,雕刻等,有些就是原始巫术的产物,其内容带有神话性质。是原始先民美感的萌发,也是当时宗教活动的组成部分。例如:连云港将军岩画中的太阳、月亮圆形就与日月神话有关;河南濮阳出土的由各种蚌壳摆列而成的三组龙图,就是龙神话和龙图腾的艺术反映和表现。神话对民间物质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造型图案上,又都取材于神话。例如:女娲伏羲蛇身交尾图,是女娲蛇身神话的再现;各种龙凤图是龙神话和凤神话的反映;蟠桃献寿图是西王母神话的扩展;嫦娥奔月图是嫦娥奔月神话的具体形象;牛郎织女图是牛郎织女神话的表现;昆仑山和蓬莱仙境图是昆仑山和蓬莱神话的艺术构思。民间各种动物图形都源于图腾崇拜和神话,民间各种神像更是神话的延伸。神话的变形手法也影响渗透到了民间艺术中,例如象征、抽象、变形、夸张等,在民间艺术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民间艺术的审美意识里,“大”是万物中最美的。对物质外观要求是能大则大。例如:大宅、大门楼、大条案、大掸瓶、大钟、大鼓、大桥、大盘子、大床、大雕刻、大神像等,最好是天下第一大。如果外观上不能做到硕大,便在形象上表现出硕大美感或喻意。例:山东木版年画“大家堂”、江苏惠山泥人“大阿福”、陕西剪纸的“大鸡”(吉)、山西新绛年画“大魁头”、民间佛“大肚弥勒佛”,还有民间艺术中的“大鱼”“大桃”“大胖娃”等等。这种以大为美的审美意识主要来自神话。例如:朴父夫妇的“并高千里”、烛龙的“身长千里”、盘古的“万八千岁”、扶桑的“树高万丈”、蓬莱高岸的“几亿万里”等等。都极夸张之能,以大为雄为要。原始神话中神灵形象的夸张变形手法,基本上被民间艺术原封不动地继承。虽有形势发展,但其精神和形式是一脉相承的。民间文化是原始文化的继承者,也是原始神话的继承者。

6.神话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我们从上述相关的神话起源、神话特征、神话与传统艺术等等关系中,不难看出,神话和各种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神话是各种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源头。无论从神话起源说、文化说、思维说、自然、历史、科学、哲学、艺术等等,都与神话源头相连。

例如:创世神话是原始先民对万物起源的一种想象和对宇宙本原的第一次尝试性探索;自然神话是最早的神话;图腾神话是最古老的神话。神话与宗教密不可分,神话的想象和幻想是原始宗教意识;神话许多内容也是巫术仪式的内容。神话是原始时代的人类文化,是原始先民创造的初始文化;神话是人类各种文化共同的初始文明;神话是各种语言文化形式的源头;神话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学作品;神话是人类灵魂最早性质的记录。神话思维的直觉性、混沌性是人类最初的思维活动;现代思维是在原始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始概念形成是人类开始进入逻辑思维的第一个里程碑。原始禁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规范形态;生殖崇拜是原始先民最早的一种崇拜;神话是道教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文化渊源。神话具有叙事性、形象性、想象性、幻想性、象征性、夸张性等特点。神话是最早的科学猜想;神话具有许多历史成分;神话是原始社会的主要精神文化。

神话是人类学意义上的精神创造,是一种无法重复创造的原始文化。但神话主义却成为现代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哲学、心理学、美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得到全面复兴。这更说明神话是各种文化的源头,传统神话依然闪耀着它的夺目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