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中国文化审美传播能结合诗歌翻译的美学

加强中国文化审美传播能结合诗歌翻译的美学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加强中国文化审美传播1.加强中国文化审美传播的必要性软实力在国际关系而言,是指能吸引及说服别人的能力。中国近年来一直谋求增强国家在世界上的软实力,而在国家的软实力竞争中,文化影响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和审美传播势在必行。2.加强中国文化审美传播的方法论思考文化译介的根本目的和评判标准是有效的传播。

加强中国文化审美传播能结合诗歌翻译的美学

(三)加强中国文化审美传播

1.加强中国文化审美传播的必要性

软实力在国际关系而言,是指能吸引及说服别人的能力。它能使拥有软实力一方的目标,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从而产生拥有方想要的结果。

软实力的运作模式,是通过各种资源的运用,例如文化的魅力、有实际行动支持的政治理念与价值观,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吸引别人加入。可以说,软实力要赢取的是人的心,它利用精神感召、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无形的力量,使人潜移默化,心悦诚服。把文化看成一种软权力,是当今国际政治中的崭新观念。只有当一种文化广泛传播时,软实力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软实力更加依赖于国际对一定文化价值的体认,依赖国际文化的势能,即国际上整个文化和价值的总趋向。

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军事实力,而是各种软力量,其中就包括文化辐射力、凝聚力与亲和力。在目前市场开放、观念更新、社会转型和文化重塑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软实力的构建对中国具有尤为特殊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的文明古国,中国文化凝结和塑造了她的过去,也不可避免地将影响她的未来。在过去一个多世纪救亡图存的拼搏中,中国人根本没有机会从容地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在摆脱了民族存亡的危机之后,在美国“软权力”的巨大优势面前,中国的软实力的构建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中国要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必须具有文化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必须在软实力的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极有魅力,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当然是软实力基础建设中核心的一部分。中国世纪即将来临,但尚未到达。学习汉语的人,每年数以百万增加,但汉语尚未成为国际语言,中国文化与西方(美国)文化尚处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不过,转变的契机已经出现,不少人对中国文化兴趣渐浓,中外翻译工作者应把握时机,通过翻译把中国文化精粹介绍给世界,帮助受众理解、欣赏我国文化独特之处。

中国近年来一直谋求增强国家在世界上的软实力,而在国家的软实力竞争中,文化影响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和审美传播势在必行

2.加强中国文化审美传播的方法论思考

文化译介的根本目的和评判标准是有效的传播。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必须也必然附带着其与生俱来的高度审美特性,这就对其译介传播过程中的审美传达方式和内涵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根据前述传播学和接受美学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译介也必然要充分考虑双方文化、语言和审美习惯的差异,加强对接受方认知心理、审美情趣、语言习惯、文化心理的关照。因此,我们在推进中国文化传播时,就应注重根据当时当地的文化氛围和群体需求,更巧妙、务实地寻求恰如其分的译介形式,以期在形式、体裁、内容、风格等各个方面切实有效地传达本民族文化审美因素,展示其审美艺术成就。因为“审美考量实质上也是一种语用考量,在更多情况下的审美考量是为了确保传播效果,即更有可读性”[8]。具体来说,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注重主题选择,突出感情特色。

异域文化传播首先必须以各民族共通的意义空间为基础,如爱好和平、热爱祖国、歌咏爱情、赞美友谊等等。以这样一些共通的人类情感、意识作为传播沟通的主题,则易于打动受众,赢得关注和喜爱。为此,可在传播中多选一些讴歌祖国、咏叹爱情、描写友谊的内容如边塞诗、婉约词、《水浒传》之类译介,以引起共鸣。(www.xing528.com)

(2)注重内容选择,突出通俗特色。

选择内容朴素、易于接受,并能打动人心文化作品。如庞德选择李白王维作品为代表的部分古汉诗如李白《送友人》之类结集出版的《华夏集》,由于其内容浅白动人、形式质朴新颖,可谓雅俗共赏,就博得西方读者的普遍接受,被誉为20世纪初(西方)最受欢迎的诗集之一,堪称成功的文化传播案例,充分说明了传播规律的力量。为此,可多选取一些语义浅白、感情质朴、用典较少、通俗易懂的民歌体汉诗如汉乐府诗推出,以增加受众。

(3)注重形式选择,突出优美特色。

文化传播在体裁、音韵、文字、修辞等方面的形式选择,将直接影响到传播覆盖面和传播深度效果,如俚语民谣与宫廷辞赋、史诗史记的传播面区别等,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更是必须依赖形式的生命力,如藏族格萨尔王传》的流传延续至今就是如此。这方面,中国古典诗词歌赋可为首选对象。

(4)注重方式选择,突出和谐特色。

中国文化内涵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强调和谐。在文化传播中,我们同样要对此身体力行。而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预期的良好传播效果,正确的做法也应是既尊重接受方语言文化习惯、尽量减少异域文化输入障碍又平等充分地展示自身文化特点和本色,在不改变原作本意的前提下适应对方,做好有原则的转化与沟通工作,使传播对象能够真实、平等、和谐地融入接受方,并争取达到对等的艺术效果。

(5)注重载体选择,突出便捷特色。

文化传播必然牵涉载体选择。尤其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已经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文化快餐”成为大多数人不得已的必然选择。在这样一种鱼龙混杂、文化包围的形势下,从文化营销和自我突围的角度看,传播载体选择与优化已经成为文化传播审美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地说,载体审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美性强、吸引眼球,如书籍的装帧美观、印刷清晰、整洁挺括等;二是取用方便、反应敏捷,如互联网的信息集中、随需随用等。为此,可采用发行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典藏版、制作传统文化精粹网页等等,以促进传播。

文化的建设与传播是一项长期工程,相信随着国人对文化传播认识的提高,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攀升,中国终将获得与自身政治大国、经济大国身份相称的国际文化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