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诗:商业与情感态度

唐诗:商业与情感态度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人享受了服务,情感就被商人所感染,所操控,改变了原来对于商人的情感态度。第一类坐贾让顾客在情感上认同。第二类坐贾是在服务的内容上使顾客满意。第二首写诗人遇到美女,尤其是准备提供特殊服务的美女,情感态度良好,甚至感觉胡姬数钱的手是那样的白白嫩嫩,完全忘记了这样白白嫩嫩的手中,高举着价格的利器。

唐诗:商业与情感态度

二、唐诗体现了诗人对坐贾的情感态度

1.服务行业的坐贾普遍与诗人有良好的情感。

尽管在士人眼里,商人是低贱的,但他们又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或缺。具体分析,在服务行业,诗人普遍为商人说好话,对商人进行表扬。营销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服务就是控制。这一理论同样体现在唐诗中。诗人享受了服务,情感就被商人所感染,所操控,改变了原来对于商人的情感态度。做服务业的坐贾,让顾客满意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坐贾让顾客在情感上认同。

李白诗曰: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81]

他在诗中完全泯灭了士、农、工、商的等级隔膜,将自己还原为本我,如实地表达了对一位逝去的卖酒老叟的深切悼念之情。岑参诗曰: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82]

他所熟识的这位卖酒老人,一定非常和善,甚至可爱,诗人才会突发奇想:“老人家,摘一串像钱的榆荚,买你的酒,行不?”

类似的诗歌还有很多。“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83]诗人记录下了“小女缝衣”的温馨场景,不啻是称赞商家的服务非常周到、体贴,真正做到了宾至如归。

第二类坐贾是在服务的内容上使顾客满意。

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红氍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鲙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84]

妍艳照江头,春风好客留。当垆知妾惯,送酒为郎羞。香渡传蕉扇,妆成上竹楼。数钱怜皓腕,非是不能留。[85]

上引第一首诗歌,店主提供的服务,有吃的、有喝的,更有吹拉弹唱的。而且,提供的消费环境也非常好:“红氍铺新月,貂裘坐薄霜。”诗人因此发出赞美和感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第二首写诗人遇到美女,尤其是准备提供特殊服务的美女,情感态度良好,甚至感觉胡姬数钱的手是那样的白白嫩嫩,完全忘记了这样白白嫩嫩的手中,高举着价格的利器。美女“数钱”的意象,出现在唐诗中都比较美好:

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86]

锦里多佳人,当垆自沽酒。高低过反坫,大小随圆瓿。数钱红烛下,涤器春江口。若得奉君欢,十千求一斗。[87](www.xing528.com)

上例写老板的女儿不但喝酒,而且带着夸耀的神情数钱,颇有几分豪爽之气;另外一例是佳人在摇曳的红烛下数钱,画面朦胧而美丽。诗人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下忘记了商人的低贱和士商的距离。

2.零售行业的坐贾普遍受到诗人的贬斥。

在零售行业,商人低进高出,讨价还价,则为诗人所不屑。零售行业的商人,普遍得不到诗人的理解。在诗歌中,零售行业商人唯利是图的本性被体现得很充分。唐诗对坐贾的抨击,主要集中在这样一些方面:

其一,分毫必争:

两两相劫夺,分毫擘眼争。他卖即抑贱,自卖即高擘(当作“擎”)。心里无平等,尺寸不分明。[88]

银星钉秤衡,绿丝作秤纽。买人推向前,卖人推向后。不愿他心怨,唯言我好手。死去见阎王,背后插扫帚。[89]

两诗充分描写价格博弈时商人的分毫必争,诗人对这种行为进行有力的贬斥、诅咒。

其二,投机取巧,囤积居奇:

今年已憔悴,斗米百钱偿。豪富索高价,闭廪几绝粮。[90]

富饶田舍儿,论情实好事……窖内多埋谷,寻常愿米贵。[91]

前文已经论及:投机行为是商业的必需,而当时诗人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

其三,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92]

主人无厌且专利,百斛须臾一壶费。初醲后薄为大偷,饮者知名不知味。深门潜酝客来稀,终岁醇醲味不移。长安酒徒空扰扰,路傍过去那得知。[93]

上例刘禹锡则用活生生的事例,在批判坐贾投机行为的同时,还深刻揭示这种行为的心理动因。其《昏镜词》引曰:“镜之工列十镜于贾奁,发奁而视,其一皎如,其九雾如。或曰:‘良苦之不侔甚矣。’工解颐谢曰:‘非不能尽良也。盖贾之意,唯售是念。今夫来市者,必历鉴周睐,求与己宜。彼皎者不能隐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数也。’余感之,作《昏镜词》。”在诗人看来,坐贾的投机行为,根源在“唯售是念”,不顾其他。他们有意利用人的弱点赚钱,这样的行为当然是需要批判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更深的层面来看,这里诗人其实主要不是讲商人和商业,而是一种借喻,“有感于宪宗朝讳疾忌医,放逐贤能宠幸谗佞的腐败现象,描绘了一个在昏镜面前得意忘形、自我陶醉的人物”。[94]下例诗人韦应物揭露了商人的欺骗行为:“主人无厌且专利,百斛须臾一壶费。初醲后薄为大偷,饮者知名不知味。”这种欺骗顾客的行为,当然是需要揭露和批判的。值得思考的是,欺骗顾客的差酒可以卖得很好,质量上乘的好酒却销售乏力:“深门潜酝客来稀”,正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出现这样情况的核心原因,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信息不对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