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宁藏书家传承与姻亲关系初探

海宁藏书家传承与姻亲关系初探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虞坤林见载于史者,海宁私家藏书始于宋马端,讫于民国徐蓉初,外加近现代陈乃乾、赵万里、张宗祥、张任政等人,粗略一算有七八十人。尤其入清以来,私家藏书如雨后春笋,代代相传,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收藏网络,其中的渊源关系是很值得探讨的。本文对这些藏书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简单的阐述,以供方家参考。南宋靖康间移家于临安,继迁海昌。以煮盐致富,遂为海宁望族,到始迁祖第四代孙马端时,享誉于海滨。

海宁藏书家传承与姻亲关系初探

虞坤林

见载于史者,海宁私家藏书始于宋马端,讫于民国徐蓉初,外加近现代陈乃乾、赵万里、张宗祥、张任政等人,粗略一算有七八十人。作为一个小小的县级市,不可不谓盛矣。尤其入清以来,私家藏书如雨后春笋,代代相传,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收藏网络,其中的渊源关系是很值得探讨的。本文对这些藏书家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简单的阐述,以供方家参考。

黄湾马氏,其先祖汴人。南宋靖康间移家于临安,继迁海昌。以煮盐致富,遂为海宁望族,到始迁祖第四代孙马端时,享誉于海滨。马端,字信卿,因读书补宣教郎,后人遂以“马宣教“名之。筑楼“见山”,聚书万卷,享誉江南。至其十四代孙马纶时娶海宁花园朱氏朱扬夫妹为妻,以纶无后,即将内侄朱应复继为子嗣,并移名芳。花园朱氏本是海昌有书香传承的大家族,后来清代的藏书家朱至、朱元灵、朱昌燕等均系其族后裔。从马芳算起到第五代孙时又出了一位藏书家,他就是马思赞的父亲马麟翔。据宗谱所载,他是一位“博收古今书籍,上自经史,下收百家,以至裨编野乘、方技术数之学无不搜讨讲贯”的收藏家。麟翔,字次贞,号道微,有子三:长廷赞,次思赞,三为翼赞。思赞、翼赞均喜收藏,尤其思赞是清初藏书大家,有楼“道古”,为清初名楼。他的妻子查淑英,颇有文才,其兄就是清初大诗人查慎行。

马氏有关谱系如下图:(1)

袁花查家,在清初颇受清廷的宠爱,也是海宁大家族。查氏三兄弟有许多藏书。慎行旧居在袁花西南三里。据他自己的诗中说有书十架,估计其藏书应在二三万卷左右。其次弟嗣王栗、三弟嗣庭均喜藏书。次弟嗣王栗藏书室名“查浦书屋”。三弟嗣庭藏书室名为“双遂堂”。兄弟三人身居高位,每遇休假归里,与友朋相聚,燕饮赋诗。马思赞亦成了这里的常客。思赞亡故,据家谱所载:“适访他山先生,饭后骤得暴疾,亟命舆夫送归,已属不治。”由此可见其间关系之紧密。然好景不长,至雍正四年(1726),一场文字狱,查氏兄弟三人无一幸免,家中藏书也荡然无存。尽管受到文字狱的冲击,三兄弟的藏书散失,但其族人中藏书之雅趣仍绵延不断,如查莹、查歧昌、查燕绪等,藏书均有一定规模。查氏家族与盐官陈氏亦有联姻。藏书家查升的妻子是陈元龙的侄孙女。

查氏有关谱系如下图:

盐官陈家,因门第显赫,藏书之名反为其所掩。其实陈家出过不少藏书家,如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的侄儿陈邦彦,康熙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在盐官傅家桥西首旧居筑“春晖堂”藏书,并编有《春晖堂书目》(现藏国家图书馆)。陈世佶,康熙癸巳举人,藏书万卷,且将其所藏,一一认真校勘,得善本必手录一过。陈敬简、陈敬璋喜藏书。敬简有楼“枕经”庋藏书籍,曾编有《枕经楼藏书目》四卷。敬璋喜藏书,并能日写万字,见异书辄手钞,虽屡毁于火,但至晚岁犹插架层叠。到了乾嘉年间,陈氏又出了个大藏书家陈陈鱣,据县志云:“(他)喜聚书,得善本互相抄藏,更有吴门黄丕烈为之助,以故海昌藏书家推吴氏、陈氏。陈氏晚年归隐碳石紫微山下,筑“向山阁”藏书十万卷。惜其生前未留下书目,惟《经籍跋文》(系经部题跋之作)1卷存世。身后其藏书不能为子孙所护,为湖州书商捆载而去。除此以外如清初的陈论“春草亭”、陈奕禧的“春蔼堂”,直到近代陈乃乾的“慎初堂”,均藏书万卷,为陈氏家族藏书中之佼佼者。

陈氏有关谱系如下图:

新仓吴氏,在乾嘉年间出过一个大藏家,他就是“拜经楼”主吴骞。其藏书过五万卷,享誉江南。新仓休宁吴氏为该地一大家族,其始迁祖吴万镇,字定宇,为人慷慨尚气节,与盐官陈祖苞中丞友善。天启间中丞创盐场于海宁新仓,知万镇素谙盐务,即招其度划,公因与中丞友善,不能却,遂偕母及弟万钟(即骞之始祖)由嘉兴迁移来海宁定居,至吴骞时已居海宁数代。吴骞与其兄吴霖均喜收藏,因骞名而霖不扬也。新仓休宁吴氏与袁花查氏、盐官陈氏均有联姻。吴骞的一部分书籍,也得自于马思赞的“道古楼”。吴氏藏书绵延数代不绝,其子及侄,乃至下一代均能善守典籍,直到太平军来海宁时,才始流散。吴氏有关谱系如下图:

洛塘周氏,也是一个藏书大家族,其收藏的历史,据记载自第五十八代孙周明辅起,至第六十五代周金振止,传承已有七八代,藏书者十五六人。其中不乏名显于世者。如移居盐官的第六十代孙周春、周莲,自其父周文在起就开始藏书。而他们兄弟俩人筑“著书斋”,插架环列,卧起其中三十年,四部七略,靡不浏览,其博学有名于时。而世居洛塘的第六十三代孙周广业筑“种松书塾”皮藏典籍。曾参加四库全书馆分校工作,故谙熟目录学,用十余年之功,撰成《目治偶钞》四卷,为时人所重。其子勋懋、勋常及孙金振均能承守世学。而其子勋常则系为吴骞长兄吴霖的爱婿。

.周氏有关谱系如下图:(www.xing528.com)

路仲陆氏,明末清初入,洛塘河畔又一藏书家族。陆钰及其子嘉淑,均能守“蜜香搂”藏书万卷,陆钰因明亡后绝食殉节,子嘉淑终身不应试,与朱舞尊、宋荤、邵长蘅往来甚密,相互酬唱,留下诗作不下万首,有《辛斋遗稿》20卷。其爱婿即是清初诗人藏书家查慎行先生。陆氏藏书惜未能绵延,后皆毁于火。

陆氏有关谱系如下图:

硖石蒋氏,自清初移硖,以典当业起家,开始收藏。其间有蒋星楷的“来青阁”、蒋光煦的“别下斋”、蒋光焴的“衍芬草堂”及蒋学坚的“平仲园”,均为同时代藏书者中之佼佼者。蒋星楷的藏书一部分为其侄蒋光煦所得,而光煦“别下斋”之藏书,毁于太平军进入硬石时期。蒋楷的另一部分藏书则传于其孙蒋学坚。“衍芬草堂”的藏书却由其祖蒋开基起,直保存至20世纪50年代初,悉数捐献国家,由北京、上海、浙江三大图书馆保存。这是众多藏书家中,结局最圆满的一家。而硖石蒋氏与袁花查氏、路仲管氏、马桥马氏及硖石徐氏等藏书大族均有姻亲关系。如蒋光焴的女婿即查氏后裔查燕绪,马赢、管庭芬是蒋光煦、蒋光焴的中表兄弟。徐光济的妹妹则嫁给了蒋光焴的孙子蒋钦项。

蒋氏有关谱系如下图:

硖石徐氏,世代经商,家道富饶,至光济父星匏先生时,已开始注重儒业。星匏善书法,曾馆于蒋家,帮助光煦抄写校勘善本及稀见之书。星匏有子二,一光济、一光溥。次子光溥,字申如,承祖业为海宁一代善经营的企业家,其独子志摩,即近代著名诗人。长子光济,字蓉初,爱收藏,筑“紫来阁”藏书万卷。光济收藏正值中国历史变革时期,许多故家藏书多有散佚,而光济广为收罗,如吴氏“拜经搂”、陈氏“向山阁”的书他就收到了一部分。他的藏书至20世纪50年代中叶开始散失。黄裳先生在《春夜随笔·记徐绍樵》一文中有这样的记载:“绍樵曾买书于硖石,是徐志摩的父亲[案:应为伯父]紫来阁藏书。五七年春所得一批书虽然都是清刻本,但大抵是罕见难求之物,几乎每册都有吴兔床、陈仲鱼的收藏印记、手迹。……这批硖石所出的书听说还有宋书棚本王建诗和闵刻附图本曲本。”由此可以想见徐氏藏书的精良,亦看到了其书最后的归宿。徐氏有关谱系如下图:

除此之外,如元代的张雨有“黄蔑楼”,藏书逾万卷。他是宋代张九成的第六代孙。近代的张宗祥、张兆铺是叔侄关系,费景韩是张宗祥的姑夫,管元耀是管庭芬的族孙等等。因资料不多,故不能尽述。

注:一,表内谱系为相关人物,如与之无关或过远即省略。

二,表内有符号“★”为藏书者。

(作者工作单位:浙江省海宁市政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