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绍忠学术文选: 揭示怒江天险与傈僳族人民的英雄

马绍忠学术文选: 揭示怒江天险与傈僳族人民的英雄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怒江天险吓不倒英雄的傈僳族、怒族人民,他们世世代代,千百年来在这天险中生存发展,运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与恶劣的大自然进行搏斗,创造了许多奇迹。汹涌咆哮的怒江也不能阻挡和割断两岸人民之间的联系。怒江各族人民组织了抗日游击队,给敌人沉重打击,粉碎了敌人北上的阴谋计划,胜利保卫了滇西北。值得一提的还有长期在怒江工作的同志和边防驻军指战员。

马绍忠学术文选: 揭示怒江天险与傈僳族人民的英雄

1973年6月,我和石亚夫、徐文龙还有驾驶员张洪德,在军代表李庆恩同志率领下,坐着本单位的吉普车,由昆明出发,准备到滇西地区考察了解和检查复查阶级的情况。第一天晚上住楚雄,这是省民族边疆工作委员会(简称“民边委”)副主任吴志渊同志挽留的结果。他和刘汉元等同志也来到楚雄,他们也准备到边疆跑一趟,但他们没有一定的目标,也没有明确的工作计划和具体的任务。我们不能和他们一路同行。第二天一早我们就离开楚雄赶路,下午到下关市,住苍山宾馆。第三天沿滇缅公路西行,到保山瓦窑,然后调转方向,沿瓦窑公路北行,经过云龙县的漕涧坝子,进入怒江大峡谷,晚上住六库。第四天上午参观了在半山坡上的六库土司衙门,下午走过怒江大桥,到对岸乱石窝里洗了一个热水澡。还访问了一个傈僳族村寨,这里由于靠近江边,有水源,江边种着少量的水田,秧苗长得绿油油的;农民家里还养有鸡猪,看样子这里的人民生活得很好的。第五天我们沿着怒江岸边继续北上,到了碧罗雪山上的一座山城——碧江县城,也是自治区首府所在地,傈僳族叫知子罗。

提到怒江大峡谷,人们的说法是“天是一条缝,地是挂在墙壁上”。果然名不虚传,这两句话刻画了怒江地区的自然特点。据说这里是世界第二大峡谷(世界第一大峡谷是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大峡谷)。泸、碧、福、贡四县沿着怒江两岸,依次排开,尤其到了碧江县,两岸都是陡峭的高山,下面是奔腾呼啸的怒江。这里的山和其他地方的山有所不同。据说这里的山都比较年轻,形成还不久(按地质年代来计算),而且由于受地壳板块的挤压还在继续往高处长。一座座山峰像刀砍斧劈,棱角分明;一座座山峰像一把把利剑,刺向青天。不像内地的山头经过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已成了馒头形、钝角形、弧线形、马鞍形等,高度也大大降低了。这里的山多系石头山,山顶上不长森林、不长草,还经常发生滑坡、山崩、滚石等现象,对江边过路的人构成威胁。听说去年有两位驾驶员开车从这里经过,被滚下来的石头挡住了。他俩停下来搬石头,突然听到山上又滚下石头,两人各朝一方逃跑,结果一人幸免,一人被砸死。为了避免滚石伤人,这里有一条不成文的法规,严禁任何人在山头上抛掷石头,哪怕打个小石头都不行(在学校里列为明文规定)。因为即使在山顶上打个小石头,由于重力加速度的原理,一个小石子能推动更大的石子,一个石子能推动几个石子,最后就可能形成排山倒海般的滚滚石流,砸向江边。砸死过往人畜是经常发生的事,有时一只山羊在山上踏落一个石头,就可能酿成一场大祸。

这里的水也和其他地方的水有所不同。来到这里我才明白为什么叫“怒江”,它和下游的怒江有所不同。下游江面较宽、流速稍慢、江水平稳,可是从六库往上走就大不同了。江水就像万马奔腾,又像一条愤怒发狂的巨龙,整日咆哮不息;有些地段整条江水都翻滚成巨大的浪花,成为一大神奇景观。这条巨龙每年“吃”掉不少的人,仅在我们到达这里前后十多天里就发生以下几桩惨剧:一件是贡山独立营政委(一位很好的藏族干部)和两位战士及一位驾驶员共4人,开着一辆中吉普车在江边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现车子前面有一只野猫在逃窜,驾驶员加速追赶这只野猫。结果野猫被压死了,车子却失控撞在山头上,又弹回来一头扎进怒江,车毁人亡,无一幸免,几天后在下游捞到了4人的遗体。第二件是六库的一位小学教师声称他曾两次横渡怒江,有一天他带领学生来到江边,准备让学生们观看他的渡江表演。他把一只车轮内胎缠在身上,跳下江去。学生们看见他被江水冲着往下走,越走越远。突然一个大浪把他卷入水下,就再不见他浮起来。学生们急得大喊大叫,可是面对滔滔江水,谁也没有能力去搭救,只好听天由命。过了两三天后,在保山县境内捞起了他的遗体。第三件是有一位农民在山坡上锄地,口渴了,下山到江边喝水,可是这个人再也没有回到山坡上,从此失踪了。第四件是不久前有十几名修路工人坐渡船过江,船在江中翻了,全部牺牲。我们到碧江县烈士墓去瞻仰时还发现,许多烈士是因公淹死在江里的。

怒江天险吓不倒英雄的傈僳族、怒族人民,他们世世代代,千百年来在这天险中生存发展,运用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与恶劣的大自然进行搏斗,创造了许多奇迹。他们在这本来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山坡上生存下来,在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地方种植农作物。他们开垦的土地有两种:一种叫“牛犁地”,一种叫“手挖地”。坐在昆明的办公室里我怎么也搞不懂为什么要将土地进行这样的分类,来到这里亲眼一看,一切都明白了。原来“牛犁地”是坡度比较平缓的土地,可以用牛耕;“手挖地”则是坡度很陡的土地,耕牛在这种土地上不能站立,更不能行走,否则就会滚下山坡去。因此,只能用手工来挖地播种,而且只能由下往上挖,不能由上往下挖,否则身体前倾,失掉重心,也会滚下山坡去。当我们到这里参观时,当地干部提醒我们走路要小心,千万不能踩塌一步,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滚下山坡,粉身碎骨。在山坡上放牧的牛羊滚坡而死是常有发生的。(www.xing528.com)

汹涌咆哮的怒江也不能阻挡和割断两岸人民之间的联系。他们创造了用藤编成绳索拴在怒江两岸,用竹板做滑轮,建起一道道的“溜索”,作为两岸来往的交通工具,人畜、粮食等均可运送,虽然有时不幸落入江中,但他们从不畏惧,仍旧勇往直前,在天险中求生存、求发展,建设自己的经济文化

他们不仅在这种艰险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且对祖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最伟大最宝贵的贡献就是世世代代保卫着祖国的领土和西南大门,与帝国主义入侵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片马事件”“江心坡事件”等爱国斗争就发生在这里。抗日战争中,疯狂的日寇在占领腾冲后,曾妄图沿怒江北上,占领我滇西北。怒江各族人民组织了抗日游击队,给敌人沉重打击,粉碎了敌人北上的阴谋计划,胜利保卫了滇西北。

值得一提的还有长期在怒江工作的同志和边防驻军指战员。他们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听说他们吃的蔬菜是从大理运去的,遇到公路塌方,交通断绝,就吃不上蔬菜。工作条件也很困难,出差下乡需要和群众一样过“溜索”,对国家干部来说是有很大风险的。居住的地方也不安全,州级机关所在地处于滑坡危险地带,有个几十吨重的大石头滚进一个单位的院子里,砸穿了房屋,幸好没有伤及人。州级机关需要搬迁到别处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