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风景 避暑山庄之谜

江南风景 避暑山庄之谜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避暑山庄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园林,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宫墙周长约20华里。避暑山庄是清帝在口外所建的20个行宫之一,最早叫热河行宫。因此避暑山庄的修建和木兰围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康熙四十七年,避暑山庄初步建成,36景已经初具规模,到康熙五十年完成了宫殿区,遂把热河行宫改名避暑山庄。建成后的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

江南风景 避暑山庄之谜

热河行宫改称避暑山庄是在康熙五十年(1711),因为这年康熙在内午门上题额“避暑山庄”。山庄内的建筑不用雕梁画栋和飞檐斗栱,而是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基调,取自然的山水本色,兼有江南塞北的园林之美。

避暑山庄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园林,占地面积564万平方米,宫墙周长约20华里。山庄的园林和外八庙具有很高的园林建筑艺术宗教建筑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避暑山庄也是康熙、乾隆处理蒙古等少数民族事务的地方,曾经在这个地方演出了很多生动活泼的历史场面。

清朝为什么要修建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是清帝在口外所建的20个行宫之一,最早叫热河行宫。雍正十一年(1733),把热河改成承德,并在这一年设置了承德厅,从此中国就有了个叫承德的城市。清帝在古北口外修建这么多的行宫,是为了要到木兰围场去举行秋狝大典。

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秋狝就是在金秋时节,皇帝狩猎习武,训练部队,同时在木兰围场处理蒙古的关系。因此避暑山庄的修建和木兰围场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木兰围场是康熙二十年(1681)开始修建的,是康熙经过实地勘察,由蒙古的几个部落把他们的牧场贡献给皇家,修建了这样一个皇家的禁苑。每年皇帝从北京到木兰围场去,最多的时候有3万人,通常也有五六千人,因此皇帝在的这段时期,那个地方非常喧嚣和繁华。

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第一次到木兰。他听人说热河下营口附近有一处蒙古牧民的牧马场,既没有人家居住,也没有坟墓茔地。于是他决定亲自踏勘。他骑上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走去,但见东方山峦之上卓然耸立着形态奇特的石峰,四周的山岭林木蓊郁,是塞北难得的天然景区。这儿离北京不远,各省督抚大臣有关国家政务的奏折,能够很快送来,所以如在这里处理国家的政务,与北京宫中一样,比较方便。因此当康熙发现承德这片地方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可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是满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马上决定在这里建行宫。

避暑山庄

热河行宫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开始兴建的,山庄占地有560公顷,大约是8000多亩,面积是北京颐和园的2倍。康熙四十七年(1708),避暑山庄初步建成,36景已经初具规模,到康熙五十年(1711)完成了宫殿区,遂把热河行宫改名避暑山庄。(www.xing528.com)

乾隆五十年,山庄全部竣工,前后历时87年。建成后的山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园林,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五分之四。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落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沟壑纵横的风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

建成后的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宫殿区的主要建筑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各种隆重的大典都在这里举行。其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

避暑山庄的自然风景很有特点,有人认为山庄风景胜西湖,真是如此?

一些人认为由于建园前这里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峦、峡谷、平原、湖沼和河流等景观要素兼而有之,极为符合我国古造园的理论。康熙在开始建山庄的设计指导思想中提出“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即要尽量保留大自然山林野趣。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五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上面的主体建筑为三层危楼高耸的上帝阁,仿照了镇江金山的妙高台。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

避暑山庄是个皇家园林,照理应该是金碧辉煌,红墙黄瓦,然而我们发现山庄里的建筑的屋顶却全是灰色的瓦片,而建在山庄旁边的外八庙却是金碧辉煌,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些专家认为这要从决定建山庄的康熙皇帝身上找原因。康熙是一位提倡节俭的皇帝,从山庄开始动工兴建,他就指示营造司要就地取材,提倡以朴素淡雅为主要建筑格局,下令所有的建筑全部以灰瓦罩顶。即使如山庄的正殿澹泊敬诚殿,是清帝过生日和接见文武大臣、国内少数民族王公贵族以及外国使节等大典才使用的地方,也是青砖灰瓦,古松参天,显得十分淡雅幽深。此外,有学者认为之所以全用灰瓦,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清政府怀柔政策的需要。从康熙到乾隆,清朝在山庄修建的过程中,还陆续在山庄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间,建起了11座气势恢宏的寺庙,俗称外八庙。这些寺庙中的八座朝廷派驻喇嘛,由专管少数民族事务的理藩院发放银饷,建造的目的是为了尊重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宗教信仰,通过建造佛寺以密切他们与清王朝的关系。寺庙不仅形状高大巍峨,而且装饰十分豪华气派,放眼过去是一派金碧辉煌。屋顶有金漆、彩画、琉璃外,有的寺庙还用上了金瓦,远远超过了当时一般寺庙建筑的样式,而且还超越了皇宫的规制。明眼人一看就清楚,寺庙的高规格和皇宫的谦逊之间,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