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朝书学历史 | 甲骨文与毛笔 | 中国书学史

商朝书学历史 | 甲骨文与毛笔 | 中国书学史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代书学,已甚发达,书法之可得而考者,首推甲骨文。所可惜者,稀世之宝,为外人捆载而去,且著有专书,我国学者尚多借镜,亦可耻可憾之事也。董氏且证明书写之工具为毛笔,甲骨文字大者如拇指,小者如蝇头,非毛笔不能书,董氏之说,自属可信。故欲研究殷代之书学,仍以甲骨文为康庄,而钟鼎文辅之也。观此,则遇有以十干名之器,又当审慎鉴定,勿孟浪认为商器也。商代书家,除甲骨文中所见之史官外,尚有务光。

商朝书学历史 | 甲骨文与毛笔 | 中国书学史

(公元前一七六五年至公元前一一二二年计六四四年)

商代书学,已甚发达,书法之可得而考者,首推甲骨文。甲骨文,清光绪二十五年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之殷墟,又于民国二十一年在侯家庄发掘殷代陵墓,获大龟七版,更为可贵。考古者竞起研究,学书者争相临摹,而甲骨文学,几代碑帖学之席矣。所可惜者,稀世之宝,为外人捆载而去,且著有专书,我国学者尚多借镜,亦可耻可憾之事也。自甲骨文之发现,于书学之收获殊多,据《中国艺术论丛》董作宾《殷人之书与契》,及《田野考古报告》董作宾《安阳侯家庄出土之甲骨文字》二篇所载,从甲骨上字画之刻漏处,发见其先书后刻,而刻字则先直后横;从刻漏之画,发见朱书与墨书,因得窥见三千年前之真迹,诚幸事也。董氏且证明书写之工具为毛笔,甲骨文字大者如拇指,小者如蝇头,非毛笔不能书,董氏之说,自属可信。且日人编印之《书道全集》附有《中国书道史》,亦有铜器铭乃用毛笔写而后刻之说:笔墨且流行于三千年之前。则伍缉之《从征记云》:鲁国孔子庙中,石砚一枚,制甚古朴,认为孔子之物,亦可信也。甲骨为殷代之卜辞,字先书而后刻,刻后又施朱墨,精心涂饰,使其色泽灿烂,则其力求美观可知;不然,铁笔一挥,即可琳琅满目矣。董氏且将殷代书法分为五期:第一期,自盘庚至武丁,约有百年,书法雄伟,其书家有韦、亘、永、宾;第二期,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书法谨饬,其书家有旅、大、行、即;第三期,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书法颓靡,此期书者,皆未署名;第四期,自武乙至文丁,约十七年,书法劲峭,其书家有狄;第五期,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严整,其书家有泳、黄。董氏见甲骨文多,故能言之如此。而甲骨文之书籍,出版日众,自《铁云藏龟》以下,指不胜屈。容媛《金石书录目》,民国二十五年出版,所收亦有四十五种,且印刷之术,后来居上。好书者,道若大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无烦缕述也。

商代鼎彝,以年代较远,存于今者,当不及周代之多。宋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其书以绍兴十四年刻,所收虽有夏器二,商器二百零九,周器二百五十三,秦器五,汉器四十二:共五百十一器;除夏器不可靠外,商器亦多为周器。张抡《绍兴内府古器评》,所载商器七十七,周器九十。其余张廷济之《清仪阁集古款识》,陈介祺之《东武刘氏款识》,钱坫之《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容庚之《武英殿彝器图录》等所收亦寥寥无几;况殷器未尽有铭,即有铭,亦多仅一二字。杨慎《金石古文》,曾载商鼎铭云“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只取忧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为膏,而只离其咎也”三十五字。比干墓铜铭“右林左泉,后冈前道。万世之灵,兹焉是宝”十六字,但不知有无实据。故欲研究殷代之书学,仍以甲骨文为康庄,而钟鼎文辅之也。商周二代之器,最易混淆,鉴别名家,亦每棘手,陈彬龢译大村西崖著《中国美术史》云:“庚辛癸子孙举木田中非等字,或为当时帝王之名,或纪年代先后之序;更有立戈、横戈、禾斧、矢车、兕龙、虎兽之形,及人之持戈戟旂刀干等之款识,殆为商器之特征。”又云:“铭文中之人名有祖乙小乙武乙天乙等字者,亦可断为商器。”然《绍兴内府古器评》云:“世人但知十干为商号,遇款识有十干者,皆归之商,误矣。如周召公尊曰:‘王大召公之族,作父乙宝尊彝’,而谓之商器可乎?盖父者,所以尊称,乙者,乃其名耳。而太公望再世有乙公得,得之子曰癸公慈母,然则此言父乙者,岂癸公为其家庙而作耶?”观此,则遇有以十干名之器,又当审慎鉴定,勿孟浪认为商器也。(www.xing528.com)

商代书家,除甲骨文中所见之史官外,尚有务光。韦续《墨薮》云:“殷汤时仙人务光,作倒薤书,今薤叶篆是也。”事无可征,姑附于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