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中国书学史:从帖学到碑学

清代中国书学史:从帖学到碑学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逮光绪二十五年,甲骨文字出土于殷之旧墟,而考据家书家又新开辟一宝山矣。综而论之,清代书学,当以咸丰为界,咸丰以前为帖学期,咸丰以后为碑学期。清代享祚既久,碑学勃兴,书学之隆,书家之众,几欲度越唐代;而金石学书学之著作,尤称汗牛充栋,著空前之盛况也。《昆山新志》称其工诸体书,壮岁所作行草,直逼两晋。

清代中国书学史:从帖学到碑学

(公元一六四四年至一九一一年计二六八年)

康氏《广艺舟双楫》曰:“国朝书法,凡有四变:康雍之世,专仿香光;乾隆之代,竞讲子昂;率更贵盛于嘉道之间;北碑萌芽于咸同之际。”盖是代书学,嘉道以前,仍承明代帖学之末流,康熙重董,乾隆尊赵,皆帖学也。所刻法帖亦殊不少,有康熙之《懋勤殿帖》,乾隆之《三希堂帖》,成亲王之《诒晋斋帖》,梁蕉林之《秋碧堂帖》,笪重光之《东书堂帖》等,不胜枚举。宣宗字尚工整,欧虞褚颜代之而兴,于是唐碑盛行一时矣。金石之学,萌芽于雍乾之际,本为学者解经证史之资,物聚所好,碑碣之出土日多,佳拓之传布日广,金石之著作日众,而学书者亦借以研求书法,考据家之所贵,遂为临池者之所宝矣。逮光绪二十五年,甲骨文字出土于殷之旧墟,而考据家书家又新开辟一宝山矣。自碑学勃兴,一扫帖学纤弱衰颓之势,大家辈出,追攀高古,小而造像墓志,大而丰碑摩崖,无体不备,无妙不臻。且六朝诸刻,率皆书丹上石,仅次真迹一等,字多完好,墓志出土,几如新制,不若阁帖枣木传刻之失真,鲁鱼亥豕之莫辨也。学者得此,颇可窥见古人用笔之法,遂能大放光焰,而与唐贤颉颃,不复目有宋明矣。是代论书之书,若包世臣之《艺舟双楫》,康有为之《广艺舟双楫》,连篇累牍,评论之详,前贤所无;然皆尊碑而抑帖,以碑尚有典型,而帖则传刻失真,非无故也。包氏首倡碑学,风气已开;康氏因而广之,论多中肯,而执笔一章,力主运腕,论尤精确。是代书家,包康俱首推邓石如,以为各体兼善,千年来无与比者。马宗霍《书林藻鉴》谓其篆足名家,余未能称是,欲尸一代,未免太诬;然其生当帖学盛行之世,独能上追三代秦汉,为开山之祖,且其气满势厚,足称无匹,包康尊之,亦未为太过也。包于尊邓之外,尚有刘墉、姚鼐;康于尊邓之外,又尊伊秉绶、刘墉、张裕钊。康氏云:“本朝书有四家,皆集大成以为楷。集分书之成,伊汀洲也;集隶书之成,邓顽伯也;集帖学之成,刘石庵也;集碑学之成,张廉卿也。”汀洲之分,石庵之真,学者于康氏之评,尚无异辞。廉卿虽气魄雄厚,然其布白犹未免平直若算子,尚乏疏逸之妙,不能无疵。何子贞由鲁公以上追秦汉六朝,所取极博,功候殊深,当为第一流书家,康氏论不及之,何也?赵伪叔专工北碑,康氏虽有靡靡之讥;然体态妍丽,能自结撰,亦自成家,未可厚非也。包氏虽首倡碑学,且自负其学博功深,然亦仅能以真行小字传,余不足观也。康氏力主运腕,笔力矫健,自谓“吾眼有神而腕有鬼”,亦自知其池水之未尽墨矣。晚近李梅盦、曾农髯书名藉甚。李得力于鼎彝,脱尽唐人窠臼,笔力甚健,允称大家;惜其波磔太露,若挥颤笔,浅学效颦,遂流丑怪,盖无心而流毒后世者矣。曾书胎息虽古,而笔力则稍逊于李,尚未足与争胜也。综而论之,清代书学,当以咸丰为界,咸丰以前为帖学期,咸丰以后为碑学期。而帖学之衰较明代为尤甚,康氏云:国朝帖学,荟萃于得天石庵,然已远逊明人,况其他乎?夫物极必反,帖学之衰已极,碑学之盛行也宜,书道中兴,遂与唐代争胜,舟行若穷,忽又无际,清代书学,实有此境界也。

清代享祚既久,碑学勃兴,书学之隆,书家之众,几欲度越唐代;而金石学书学之著作,尤称汗牛充栋,著空前之盛况也。故传其人,兼述其著作焉。

世祖,姓爱新觉罗,名福临。王世祯《池北偶谈》云:“世祖章皇帝,以武功定天下,万幾之余,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真天纵也。”《清朝野史》云:“世祖能濡墨作擘窠大字。”

圣祖,名玄烨,世祖之子。《广艺舟双楫》云:“圣祖酷爱董书,臣下摹仿,遂成风气。”

高宗,名弘历,世宗之子。马宗霍《霋岳楼笔谈》云:“高宗席父祖之余烈,天下晏安,因而栖情翰墨,纵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盖仿松雪;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成亲王永瑆,礼亲王昭琏,《啸亭杂录》云:“成亲王善书法,幼时握笔,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赵文敏。又尝见康熙时内监言其师少时犹及见董文敏用笔,惟以前三指握管,悬腕书之,故王推广其语,作《拨镫法谈》,论书法具备,名重一时。士大夫得片纸只字,重若珍宝,论者谓国朝自王若霖下,一人而已。”杨翰《息柯杂著》云:“诒晋斋书,素未究心,但知其从赵承旨,上溯欧阳率更,虽涉诸家,终不离两家宗旨。集卷随手杂临,竟有脱尽町畦,不似本家笔意者,篆隶亦有法度。盖书非一时,临非一家,不甚经意,而精神所寄,一一浑足,此无意之胜于有意也。”

荣郡王绵亿,《艺舟双楫》云:“荣邸书虽无《戏鸿》木本,而笔势逆入平出,江左风流,嗳然若接,不受毡墨之愚,可谓诸城而后,再逢通识。”

宗室永忠,号臞仙。《啸亭离录》云其书法遒劲,颇有晋人风味。

郭宗昌,字允伯,华州人。《池北偶谈》云:“宗昌善鉴别,书画金石篆刻分法,为当时第一。”王宏撰《砥斋题跋》云:“徵君分法,直逼汉人,不知有魏,无论唐宋,王孟津尝称为三百年第一手。”

郭都贤,字天门,益阳人。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云:“天门书法瘦硬,人得其片纸只字,争珍奇之。”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秦祖永《桐阴论画》称其书作章草,亦工二王。

陶汝鼐,字仲调,一字燮友,号密庵,宁乡人,官检讨。《国朝先正事略》云:“仲调诗古文有奇气,书法险劲,名动海内,有楚陶三绝之目。”

傅山,字青主,初名鼎臣,字青竹,阳曲人。郭尚先《芳坚馆题跋》云:“先生学问志节,为国初第一流人物,世争重其分隶;然行草生气郁勃,更为殊观。尝见其《论书一帖》云:‘老董止是一个秀字。’知先生于书未尝不自负,特不欲以自名耳。”《霋岳楼笔谈》云:“青主隶书,论者谓怪过而近于俗;然草书则宕逸浑脱,可与石斋觉斯伯仲。”

王夫之,字而农,号薑斋,学者称船山先生,衡阳人。《霋岳楼笔谈》称其著述皆楷书手录,雍雍穆穆,见儒者之象。

归庄,字元恭,号恒轩,昆山人。《昆山新志》称其工诸体书,壮岁所作行草,直逼两晋。杨宾《大瓢偶笔》云:“庄草书虚和圆熟。”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昆山人。《艺舟双楫》列其正书于逸品上。《霋岳楼笔谈》云:“宁人书如其诗,本不求工,而自饶渊懿之味。”著有《金石文字记》《石经考》《求古录》等书。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诸暨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上。《大瓢偶笔》云:“章侯以画名,而书亦佳。”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孟津人,明天启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福王时为东阁大学士。顺治间降清,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安。梁谳《评书帖》云:“王铎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然体格近怪,只为名家。”姜绍书《无声诗史》云:“铎行草书宗山阴父子,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霋岳楼笔谈》云:“明人草,无不纵笔以取势者,觉斯则拟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者,未易语此。”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云:“王觉斯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而废之?”

金俊明,字孝章,号耿庵,吴县人。《江南通志》称其工书。《大瓢偶笔》云:“孝章学祝,自成片段。”

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太仓人。《江南通志》称其精隶书。《桐阴论画》云:“烟客行楷抚《枯树赋》,隶书追秦汉,榜书八分为近代第一,名山梵刹,非先生书,不足为重也。”

邵弥,字僧弥,长洲人。张庚《画徵录》云:“弥书得钟太傅法,圆劲多姿。”

纪映钟,字伯紫,上元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上。《仪征县志》云:“映钟工书,知名海内。”

宋曹,字射陵,盐城人。王晫《今世说》称其精书法。《大瓢偶笔》云:“射陵父子,虽有毡裘气,然亦江北之杰。著有《书法约言》。”

丁元公,字原躬,嘉兴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元公书画俱臻逸品,兼精缪篆。”

张风,字大风,上元人。吴修《昭代尺牍小传》云:“大风书画,皆有别趣。”

程正揆,字端伯,号鞠陵,孝感人。周亮工《读画录》云:“青溪道人,书法李北海,而丰韵萧然不为所缚。”《无声诗史》云:“先生工书画,意有所到,援笔立成,若风雨集而江河流也。”

冯班,字定远,号钝吟,常熟人。《清史列传》云:“班书四体皆精,尤工小楷,有晋唐人风致。”《大瓢偶笔》云:“钝吟老人论书,大概祖陈绎会《翰林要诀》十二章,本以执笔为第一。著有《钝吟书要》。”

祁豸佳,字止群,山阴人。《绍兴府志》称其善书画。《大瓢偶笔》云:“止群学董而乏其秀逸。”陶元藻《越画见闻》载曹顾庵之言曰:“止群之书,不在董文敏下,画已入荆关之室。”

计南阳,字子山,华亭人。朱彝尊《曝书亭书画跋》云:“顺治初云间幾社诸子,多有存者,后进领袖,诗称吴懋谦六益,书称计南阳子山。”

王遒定,字于一,号轸石,南昌人。《今世说》称其书法遒劲,有晋人风度。《静志居诗话》云:“于一行书笔法,亦自通神。”

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海阳人。《江南通志》云:“二瞻书法精妙,人谓米董再出。”《桐阴论画》称其书法华亭,极超妙。靳治荆《思旧录》云:“二瞻书法得董宗伯神髓。”

张孝思,字则之,号懒逸,丹徒人。《昭代尺牍小传》称其善书。

冒襄,字辟疆,号巢民,如皋人。《清史列传》云:“襄年八十,犹作擘窠大字,体势益媚,人争宝之。”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人,累官国子祭酒。《桐阴论画》云:“梅村书法赵文敏,姿态静逸,极有韵致。”

许仪,字子仪,无锡人,周亮工《读画录》云:“仪工篆籀。”

朱耷,字雪个,号八大山人,明之宗室。《大瓢偶笔》云:“八大山人虽指不甚实,而锋中肘悬,有钟王气。”《画徵录》云:“八大山人有仙才,隐于书画,书法有晋唐风格。”

萧云从,字尺木,芜湖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上。

邵潜,字潜夫,通州人。陈维崧《迦陵集》云:“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精篆籀,善李潮八分书;最攻字学,点画不少舛。”

汤燕生,字元翼,一字岩夫,号黄山樵者。太平人,《思旧录》称其篆书古淡入妙,不在伯奇子行之下。闻先生与谷口翁同究各体书学,无不透达壸奥。谷口专以分隶鸣,更不作篆,意不欲相掩。

周亮工,字元亮,一字缄斋,号栎园,祥符人,官至户部右侍郎。《艺舟双楫》列其草书于能品下。著有《赖古堂书画跋》《小松阁书画跋》。

郑簠,字汝器,号谷口,上元人。《艺舟双楫》列其分及行书于逸品上。梁谳《评书帖》云:“郑簠八分书学汉人,间参草法,为一时名手,王良常不及也。然未得执笔法,虽足跨越时贤,莫由追踪先哲。”《霋岳楼笔谈》云:“谷口分隶,在当时殊有重名,以汉石律之,知其未入古也;然笔较唐分则稍纵,故尚不伤雅。”

张弨,字力臣,山阳人。冯仙湜《图绘宝鉴续纂》云:“弨以卖书画为生,真草隶篆,均入妙品”,著有《昭陵六骏赞辩》《瘗鹤铭辩》。

许容,字默公,如皋人。《图绘宝鉴续纂》云:“容深究六书,熟写小篆。”

陈醇儒,字蔚宗,当涂人。《江南通志》云:“醇儒工汉隶八分。”

文点,字与也,长洲人。《吴县志》云:“点诗字画,皆得徵明法,时拟之郑虔三绝。”

张盖,字覆舆,永平人。《息柯杂著》云:“先生书如枯藤怪石,空山老衲,如虫蚀木,如锥画沙,如利戈矛,如强弓矢,可谓奇矣?先生之书奇,先生之行尤奇于书。”

万寿祺,字年少,徐州人。《江南通志》称其书画俱精绝。《无声诗史》称其行楷遒逸,有鸾鹤停跱之态也。著有《墨论》《墨表》。

黄经,字济叔,如皋人。《桐阴论画》云:“经善书法图章。”《图绘宝鉴续纂》称其博通六书,字学尤著。周亮工《赖古堂书画跋》云:“黄济叔规李斯碑为指顶小篆,纤微无不毕肖,自有小篆以来,未见有神合如济叔者!”

朱轩,字雪田,华亭人。《江南通志》云:“轩少学书于董其昌,学画于赵左。尝谓古人以画为写,必以书入画始佳。”

徐枋,字昭法,号俟斋,长洲人。《国朝先正事略》云:“枋书法孙过庭。”《画徵录》称其书法《十七帖》,为世所重。

侯思炳,字嗣宗,乐清人。《温州志》称其诗画书法,秀出一时。

毛奇龄,字大可,萧山人。《图绘宝鉴续纂》云:“奇龄工书法。”

沈树玉,号籧夫,杭州人。《读画录》称其工篆籀。

顾彝,字名六,仁和人。《图绘宝鉴续纂》称其小篆佳绝。

姜实节,字学在,号鹤涧,莱阳人。《昭代尺牍小传》云其工书画,得仿倪迂。

吴山涛,字岱观,号塞翁,歙县人。《钱塘县志》云:“山涛书法飘逸,能自成家。”《桐阴论画》称其书法劲逸。

李楷,字叔则,号岸翁,朝邑人。王士祯《居易录》称其楷字学东坡,尤善飞白。

来蕃,字成夫,萧山人。《今世说》注云:“蕃精六书,能作古文鱼籀、大小篆、殳隶、八分,第不轻为人写。”

柳堉,字公韩,江宁人。《江宁志》云:“堉书法本北海,而出以己意。”

先著,字迁夫,沪州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上。《息柯杂著》称其书得晋人遗意。

孙杕,字子周,号竹痴,钱塘人。《图绘宝鉴续纂》称其能书善画,书写行草八分,笔法遒劲。

郭鼎京,字去问,福清人。《今世说》称其书法最工。《读画录》云:“去问精小楷,笔笔仿欧阳率更,无少局促态,真神技也。”

张振岳,字崧高,萧山人。《图绘宝鉴续纂》称其书法二王,尤工小楷。

张绂,字孔潇,淄川人。王士祯《蚕尾续文》称其工书法,尤精篆籀。

陈恭尹,字元孝,顺德人。陈奕禧《隐绿轩题跋》称其书法蔡中郎,腕力甚劲,可与谷口颉颃也。王士祯《渔洋诗话》云:“元孝尤精于书。”

杜首昌,字湘草,山阳人。《今世说》云:“首昌书法文词,卓绝一时。”

王光承,字玠右,上海人。王世祯《夫于亭杂录·斋中三咏》,咏王玠右草书云:“逃名东海上,时复带经锄;自是高人笔,非关饿隶书。”

翁陵,字寿如,建安人。《读画录》称其小楷八分,皆有意致。《图绘宝鉴续纂》云:“陵尤善篆隶小楷。”

马元驭,字扶曦,常熟人。《桐阴论画》称其书极隽雅。

胡宗仁,号长白,字彭举,上元人。《桐阴论画》云:“宗仁八分书学《礼器碑》,无一点俗态。”

恽寿平,名格,以字行,更字正叔,号南田,又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客,武进人。《江南通志》云:“正叔工画花卉,题语书法兼工,故世称南田三绝。”《桐阴论画》称其书法褚米,自成一家。

王岱,字山长,湘潭人。《图绘宝鉴续纂》云:“岱书法备各体。”《今世说》称其工书画。

王熹儒,字歙州,一字勿斋,兴化人。《兴化县志》称其小行楷书,神似山阴,擘窠书入颜柳之室,人得其翰墨,珍逾尺璧。

俞时笃,字企延,钱塘人。《钱塘县志》云:“时笃工书,书穷其妙,请乞满门,至废匕箸。”《昭代尺牍小传》云其工书能画。

许友,字有介,又名友眉,一作有眉,侯官人。《清史列传》称其善画工书,少师倪元璐,晚慕米芾为人。《东越文苑后传》云:“友善书画,酷慕宋米芾,构友米堂祀之。”

沈岸登,字潭九,嘉兴人。《平湖县志》称其书宗二王。《嘉兴府志》云:“岸登书画皆隽妙。”

宋祖谦,字去损,莆田人。《赖古堂书画跋》云:“去损分书得之其从叔祖比玉处士,而遒劲多姿,似又过之。去损书固劲敌,仆歌何足珍也?”《今世说》云:“去损精八分书,高云客以为学从祖比玉。宋云:‘仆固不厌家鸡,然何至舍古抚今?’”

周容,字茂三,又字贸山,鄞县人,明诸生;国变后为僧,有以鸿博荐者,以死拒。《清史列传》云:“容工书画,书法欧褚;时称容画胜于文,诗胜于画,书胜于诗。”

褚廷琯,字砚芸,嘉兴人。《昭代尺牍小传》云:“廷琯以草书擅名。”

汪挺,字无上,嘉兴人。《昭代尺牍小传》云:“挺书似率更,小楷尤工。著有《书法粹言》。”

冯行贤,字补之,常熟人。何焯《义门题跋》云:“冯丈书用笔圆润稳秀,盖不减唐经生,微恨失之太拘,乏映带飞动之势,此由见元以前人真迹少耳。”

高培,字棱原,常熟人。鱼翼《海虞画苑略》云:“培凡汲古所藏秘本,辄誊录精好,令人不敢手触,盖深精楷法也。”

许涛,字巨源,常熟人。《海虞画苑略》云:“涛工书,喜作小楷,极秀整。”

章谷,字言在,钱塘人。《今世说》云:“谷善八分隶体。”

查振旟,字云槎,星子人。冯金伯《国朝画识》云:“云槎作书,以三指提笔,县肘如意,故大小楷皆有法度。”

周之恒,字月如,临清人。《画徵录》云:“恒工八分书,竹垞诗称其委曲得宜者也。”

周彩,字莱衣,号懒渔。《国朝画识》云:“彩隶法出入《礼器曹全》。”

李根,字云谷,侯官人。《读画录》云:“根精篆籀,小楷得魏晋法。”

毕宏述,字既明,海盐人。《昭代尺牍小传》云:“宏述精篆隶,著有《六书通》。”

蓝琏,字采饮,闽县人。《东越文苑后传》云:“琏父镏善篆隶,琏工诸体。”《读画录》云:“琏书法清婉可喜。”

法若真,字汉儒,胶州人。李集《鹤徵录》称其巨幅大书,笔势飞动。

方亨咸,字吉偶,号邵村,桐城人。《桐阴论画》称其精于八法。《昭代尺牍小传》云:“亨咸善书,精于小楷。”

沈荃,字贞蕤,号泽堂,华亭人。《艺舟双楫》列其真书于佳品上。《江南通志》云:“荃学行醇洁,书法尤推独步。”

笪重光,字在辛,号江上外史,亦号郁冈扫叶人,句容人,官御史。《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能品下。《桐阴论画》称其书法眉山,笔意超逸名贵,与西溟、退谷、义门齐名,称四大家。著有《书筏》一卷,凡二十八则。“一、笔之执使,在横画,字之立体,在竖画,气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结,在纽转,脉络之不断,在丝牵,骨肉之调停,在饱满,趣之呈露,在勾点,光之通明,在分布,行之茂密,在流贯,形之错落,在奇正。二、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圆,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一呼之发笔露,一应之发笔藏,分布之发笔宽,结构之发笔紧。三、数画之转接欲折,一画之自转贵圆;同一转也,若误用之,必有病,分别行之,则合法耳。四、横之住锋,或收或出,竖之住锋,或缩或垂,撇之出锋,或掣或卷,捺之出锋,或回或放。五、人知起笔藏锋之未易,不知收笔之出锋甚难,深于八分章草者始得之,法在用笔之合势,不关手腕之强弱也。六、匡廓之白,手布均齐;散乱之白,眼布匀称。七、画能如金刀之割净,白始如玉尺之量齐。八、精美出于挥毫,巧妙在于布白,体度之变化,由此而分,观钟王楷法殊势而知之。九、真行大小,离合正侧,章法之变,格方而棱圆,栋直而纲曲,佳构也。十、人知直画之力劲,而不知游丝之力,更坚利多锋。十一、磨墨欲熟,破水用之则活,蘸笔欲润,蹙毫用之则浊;黑圆而白方,架宽而游丝紧。十二、古今书家同一圆秀,然惟中锋劲而直,齐而润,然后圆,圆斯秀矣。十三、劲拔而绵和,圆齐而光泽,难哉!难哉!十四、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掣之,必欲顿之,将欲伸之,必故屈之,将欲拔之,必故擫之,将欲束之、必故拓之,将欲行之,必故停之,书亦逆数焉。十五、卧腕侧管,有碍中锋,伫思停机,多成算子。十六、活泼不呆者、其致豁,流通不滞者、其机圆,机致相生,变化乃出。十七、一字千字,准绳于画;十行百行,排列于直。十八、使转圆劲而秀折,分布匀豁而工巧,方许入书家之门。十九、名手无笔笔凑拍之字,书家无字字叠成之行。二十、墨之量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二十一、横不能平,竖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布终不能工,规矩终不能圆备,规矩有亏,难云书法矣。二十二、起笔为呼,承笔为应,或呼疾而应迟,或呼缓而应速。二十三、横撇多削,竖撇多肥,卧捺多留,立捺多放。二十四、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勿谓绵软二字为劣,如掣笔非第一品紫豪不能绵软也。二十五、欲知多力,观其使运中途;何谓丰筋?察其纽络一路。二十六、筋骨不生于笔,而笔能损之益之;血肉不生于墨,而墨能增之减之。二十七、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二十八、肉托毫颖而腴,筋借墨沈而润,腴则多媚,润则多姿。”

范承谟,字觐公,号螺仙,汉军镶黄旗人,官至福建总督,卒谥忠贞。梁同书《频罗庵书画跋》云:“书有以人传者,忠贞公书是也。公不以书见长,而字里行间,一种方正严毅之气,令人起敬起畏。”

王士禛,后因避雍正讳改士正,乾隆中赐名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人,官至刑部尚书。《鹤徵录》云:“阮亭楷书之精,逼真褚公《枯树赋》。”《砥斋题跋》云:“阮亭于书得其宗人雅宜法,外拓特胜。”《霋岳楼笔谈》云:“渔洋行书,奕奕有雅致,诗人之书也。”著有《池北偶谈》《香祖笔记》《居易录》《夫于亭杂录》。

王士鹄,字志千,渔洋族兄。《蚕尾文》云:“士鹄少工书,于楷法尤精,每得一旧拓本,必装潢藏弆,暇即展玩临摹,以为娱乐。”

冯云骧,字讷生,代州人。《鹤徵录》称其善书法,笔类坡翁。

励杜讷,字近公,静海人。纪昀《槐西杂志》云其剪方寸纸一百片,书一字其上,片片向日叠映,无一笔丝毫出入。《国朝先正事略》云:“康熙二年,纂《世祖实录》,诏选善书之士,公试第一,会殿门易额,敕翰林官书禁扁,皆不称旨,惟公书称可。”

米汉雯,字紫来,号秀岩,宛平人。汪琬《说铃》云:“紫来书画皆工秀,书法学米南宫,径寸外尤劲媚。”王士祯《香祖笔记》云:“紫来工书画,书仿南宫,尤工金石篆刻。”

彭孙遹,字骏孙,号羡门,海盐人。《鹤徵录》云:“羡门小楷,神似董香光。”

马世骏,字章民,溧阳人。《清史列传》称其工书画,有“二右”之目,谓右军右丞也。

钱瑞徵,字鹤庵,海盐人。《画徵录》云:“鹤庵书得赵吴兴法,兼颜平原意,雅隽古朴。”

王鸿绪,字季友,号横云山人,华亭人,官至户部尚书。《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上。梁谳《评书帖》云:“王鸿绪得执笔法,学董玄宰,腴润有致,然不免弱耳。”

颜光敏,字逊甫,号修来,曲阜人。《清史列传》称其九岁工行草书。《渔洋诗话》云:“修来书法擅一时。”

纳兰性德,初名成德,字容若,明珠子,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时官一等侍卫,能诗,尤工倚声,卒年三十一。《清史列传》称其书学褚河南,见称于时。《八旗通志》云:“容若工书,妙于拨镫法,临摹飞动。”

高层云,字二鲍,号稷苑,晚号菰村,华亭人,仕至太常寺少卿。《鹤徵录》云:“先生工诗工画,工书法,京师称为太常三绝。”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人,康熙时召试博学宏词,授检讨。《艺舟双楫》列其分及行书于逸品下。《桐阴论画》云:“竹垞古隶笔意秀劲,韵致超逸。”著有《说砚》《曝书亭金石跋尾》。

朱昆田,字文盎,竹垞之子。钱林《文献徵存录》云:“昆田九岁善书,得推拖撚拽法。”

倪灿,字闇公,上元人。《清史列传》称其书法诗格,妙绝一时。

严绳孙,字荪友,自号藕荡渔人,无锡人,康熙中举鸿博,授检讨,迁中允。《清史列传》云:“绳孙六岁即能作径尺大字,书画兼工,梁溪人争以倪云林目之。”

汪楫,字舟次,休宁人。《今世说》称其翰墨妙天下。《鹤徵录》云:“楫笔法奇逸,浑脱淋漓,如舞剑器。”

王宏撰,字无异,号山史,华阴人,康熙中荐鸿博,以病辞。《昭代尺牍小传》称其工书,精金石之学,善鉴别法书名画,著有《砥斋题跋》。

吴雯,字天章,《鹤徵录》称其书法古雅。

朱士曾,字敬身,山阴人。《鹤徵录》载竹垞《赠朱大诗》云:“吾宗髯也书绝伦,频过论书仍论文;临池就我一题扇,世上俗学徒纷纷。”

高士奇,字澹人,钱塘人。方薰《山静居画论》称其以书法名于时。《霋岳楼笔谈》云:“其题跋行楷,整洁可观,然无逸致,由腕不空也。”著有《江村消夏录》。

郑来,《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下。

梅庚,字耦长,宣城人。《国朝先正事略》称其兼工书画。《国朝名人小传》云:“庚善八分书。”

史荣,字雪汀,鄞人。《鄞志》云:“荣尤精小学,工擘窠书。”

冯廷櫆,字大木,德州人。《居易录》称其书法擅绝一时。

孙岳颁,字云韶。吴县人。《昭代尺牍小传》称其善书,受知圣祖,有御制碑版,必命书之。御书“笔端垂露”四字赐之。

朱轼,字棠阴,平湖人。《平湖县志》云:“轼工书画,俱得米襄阳董华亭笔意。”

查昇,字仲韦,号声山,海宁人,累官少詹事。《昭代尺牍小传》称其书法秀逸,为时所珍。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小传》云:“宫詹书法得董文敏之神,入直南书房,圣祖屡称赏之。”

汤右曾,字西崖,仁和人。《浙江通志》云:“西崖工行楷书,尺牍华赡流丽,人争宝之。”王士祯《分甘馀话》云:“西崖书法,遒媚似东坡。”

钟正章,字汉雯,平江人。《湖广通志》称其精楷法。

李栻,号懒真,高邮人。《高邮州志》称其精隶书。

陈鹏年,字北溟,号沧洲,湘潭人,官至河道总督,兼摄漕运总督。《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上。《霋岳楼笔谈》云:“沧洲不屈于权贵,吏节岸然,书亦锋棱内蕴,尝游焦山,出《瘗鹤铭》于江波,且为之考。”

杨中讷,字耑木,海宁人。《昭代尺牍小传》称其书学米南宫。《大瓢偶笔》云:“耑木工草书,有书名。”

徐真木,字士白,嘉兴人。《昭代尺牍小传》云:“士白工书法、篆刻。”

冯武,字窦伯,号简缘,常熟人。《清史列传》云:“武善书,著有《书法正传》。”

方观承,字遐穀,号问亭,桐城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下。

陈奕禧,字六谦,又字子文,号香泉,海宁人,官南安知府。《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上。《大瓢偶笔》云:“香泉专取姿致,然大书沉著浑融,绝无轻佻之态。”《渔洋诗话》云:“子文书法名当代,人尤豪隽。蒋静山挽诗云:‘已亡飞鸟惊蛇迹,又失嵚崎历落人。’”著有《隐录轩题识》《金石遗文录》。

钱元昌,字朝来,海盐人。《画徵录》云:“元昌工诗,善书画,弱冠即以三绝名京师。”

沈康臣,浙江人,《今世说注》云:“康臣书法王柳颜欧,钩画摹脱,尽变极神,旁通篆籀;偶刻石印,士林宝之。”

周茂兰,字子佩,吴县人。《清史列传》云:“茂兰工书法,著有《篆隶考异》八卷。”

罗牧,字饭牛,宁都人。《桐阴论画》称其工楷法。《画徵录》云:“牧能诗,楷法亦工。”

杨宾,字可师,号大瓢山人,山阴布衣。梁谳《评书帖》云其得执笔法,学右军、长公,圆韵自然。《昭代尺牍小传》云:“宾工书,八岁能作擘窠大字,精鉴碑版,著《金石源流》《铁函斋题跋》《大瓢偶笔》。”

蔡方炳,字九霞,号息关,长洲诸生。《昭代尺牍小传》称其善行草。《清史列传》云:“方炳兼善篆草。”

沈白,字涛思,号贲园,又号天庸子,青浦人,高隐不仕。《青浦县志》云:“白工书,真行书皆入妙。”《大瓢偶笔》称白书在米董间。

刘森峰,字一栋,永新人。《吉安府志》云:“森峰善怀素法,酒酣一挥百幅,更入神妙。”

程京萼,字韦华,上元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下。梁《评书帖》云:“韦华得执笔法,学山谷空灵瘦硬,然结体倾斜,亦未成家。”

姜宸英,字西溟,号湛园,又号韦间,慈溪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能品上。《大瓢偶笔》云:“西溟少时学米董书,有书名;至戊辰后方用第四指学晋人书,丁丑后方用大拇指,专工小楷,是时年已七十矣。使其少时即知笔法,力学至老,岂非丰考功后一人哉?”《频罗庵论书》云:“韦间先生每临帖多佳,能以自家性情,合古人神理,不似而似,所以妙也。”《霋岳楼笔谈》云:“西溟晚达,其书虽莹秀可悦时目,而清光澹韵,则涵山林之气为多,亦赖有此方能入品。”《曝书亭书画跋》云:“西溟以古文辞驰誉江表,书法亦通神。”著有《湛园题跋》。

吴大来,《艺舟双楫》列其草书于能品下。

汪士峵,字文升,号退谷,长洲人,康熙状元,官左中允。《艺舟双楫》列其真书于佳品上。潘遵祁《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云:“退谷蝇头楷书,尤精妙绝伦。”梁《评书帖》云:“退谷得执笔法,书绝瘦硬,颉颃得天,诸子莫及。曾见其题沈凡民印谱,自谓‘初学停云馆《麻姑神坛》《阴符经》,入都后,友人陶子师讥为木板《黄庭》,因一变学赵得其弱,再变学褚得其瘦。晚年尚慕篆隶,时悬阳冰《颜家庙碑额》于壁间,观玩摹拟,而岁月迟暮,精进无几’。噫!先生书学,本末尽于此矣。”《霋岳楼笔谈》云:“退谷书瘦劲中有疏朗之致,以此贤于覃溪。”《清史列传》称其工书法,与姜宸英齐名,号姜汪。其论书谓不学古隶,不知波折往复之理;不习晋帖,不知回环牵结之妙;不玩唐碑,不知古人各自成家之法。去其短,集其长,毋矜奇,毋尚险,庶几归于正而合于古。著有《瘗鹤铭考》。

周宣猷,字辰远,长沙人,雍正进士,官至浙江盐运通判。《清史列传》称其工隶法。

黄任,字辛田,永福人,康熙举人,知四会县。《文献徵存录》云:“辛田工书法,初学于林吉人,后得笔法于汪退谷。”杭世骏《榕城诗话》云:“辛田工书法,有研癖,自号十研先生。”

何焯,字屺瞻,号茶仙,学者称义门先生,长洲人,官编修。《艺舟双楫》列其小真书于佳品上。梁谳《评书帖》云:“义门末得执笔法,结体虽古而转折欠圆劲,特秀韵不俗,非时流所及。”《霋岳楼笔谈》云:“义门日事点勘,故小真行书不习而工,较之习而工者为雅,以其泽古既深,自有韵味也。”著有《义门题跋》。

陈邦彦,字世南,号春晖,又号匏庐,海宁人,官至礼部侍郎。阮元《石渠随笔》云:“邦彦小楷书《御制圆明园十景诗》,又临董其昌临《淳化阁帖》一部凡十册,皆清华朗润,气韵风格,独擅一时。又小楷书《御制日知荟说》一部,字画宽展秀发。”

万经,字授一,号九沙,鄞县人,康熙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频罗庵书画跋》云:“其书如商彝周鼎,古色黝然;又如苍松老柏,可爱可敬。”著有《分隶偶存》。

徐用锡,字坛长,号画堂,宿迁人,官侍读。《大瓢偶笔》称其坛长书法,苍劲飘逸,兼而有之。

刘绍庭,《艺舟双楫》列其草榜书于能品下。

张照,字得天,号泾南,又号天瓶居士,华亭人,官至刑部尚书。《艺舟双楫》列其行草书于能品下。梁谳《评书帖》云:“得天书早年学董,中晚年学米,遂成一代大家。”《频罗庵论书》云:“天瓶先生从颜法入手,颜用弱翰,而先生用强笔,庄楷之作,往往不如行书。”吴得旋《初月楼论书随笔》云:“张司寇书名最烜赫,其笔力沉鸷,洵足追步香光,而气韵远不逮矣。”著有《天瓶斋书画题跋》。

林佶,字吉人,号鹿原,侯官人,康熙进士,授内阁中书。《艺舟双楫》列其小真书于佳品下。《鹤徵录》称吉人善篆隶楷法。著有《汉甘泉宫瓦记》。

赵润,《艺舟双楫》列其草榜书于能品下。

苏珥,字瑞一,顺德人,大吏以鸿博荐,母老不与试。《清史列传》云:“珥文与书称二绝,皆见重于时。”

李鮮,字宗扬,号复堂,兴化人,官滕县知县。《桐阴论画》称其书法朴古,作画款题,随意布置,另有别趣,殆亦摆脱俗格,自立门户者也。

王澍,字若霖,亦书为箬林,号虚舟,亦自署二泉寓客,金坛人,官至吏部员外郎。《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能品下。《清史列传》云:“康熙时以善书法,特命充五经篆文馆总裁官。尝著《淳化秘阁法帖考正》十卷,《古今法帖考》一卷,论者谓其书在米黄顾三家之上。告归后,书益工,远近士夫,以金币请者无虚日,然不问家人生产。贫士丐其翰墨以举火者,亦应之不倦。”梁谳《评书帖》云:“未得执笔法,专学欧,扁削浮弱而乏圆劲;然结构稳称,火候纯熟,虽未上逼古人,自属一时好手。”于《法帖考正》外,尚著有《竹云题跋》《虚舟题跋》。

吴襄,字七云,号悬水,青阳人,累官礼部尚书。《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能品下。

张鹏翀,字天扉,号南华,嘉定人,乾隆时仕至詹事。《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上。《清史列传》称其书法苍润劲秀。

钱陈群,字主敬,号香树,又号柘南居士,嘉兴人,官至刑部左侍郎。沈初《西清笔记》云其年臻耄耋,所进诗册,自缮行书,极有风致。

蒋衡,原名振生,字拙存,号湘帆,晚号江南拙叟,金坛人,举鸿博不赴。《艺舟双楫》列其真书于佳品上。《清史列传》云其书师杨宾,复涉晋唐以来各家名迹,积学既久,名噪大江南北。生平论书,谓“不能为人祖宗,亦当与古人弟昆”。《大瓢偶笔》云:“湘帆十五岁从余学书,今小楷冠绝一时,余不及也。”陈彬龢《中国文字与书法》云:“其尝手书《十三经》,凡八十余万言,阅十二年而成,乾隆时奉旨刻石列太学。”著有《拙存堂题跋》。

蒋骥,字赤霄,衡之子。《中国文字与书法》云其能嗣其家学,亦工书法。著有《续书法论》。

蒋和,字仲淑,号醉峰,骥之子,乾隆时以太学生充四库篆隶校录,赐举人,复以石经刻成,赐国子监学正。《桐阴论画》称其隶书苍古浑厚,力追秦汉,高出流辈,蒋宝龄《墨林今话》云:“醉峰书学承其祖法。”著有《书法正宗》《汉碑隶体举要》。

陈章,字授衣,一字竹町,号绂斋,钱塘布衣。《清史列传》云:“章工楷法,诗文属稿,不作行书。”

高其佩,字韦之,号且园,汉军镶蓝旗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上。《画徵录》云:“且园工书画。”

高承爵,字子懋,号一庵,汉军旗人,累官安徽巡抚。李斗《扬州画舫录》云:“承爵善擘窠书,为扬州太守,每岁暮乡民求‘福’字以为瑞。”

顾蔼吉,字畹先,号天山,又号南原,吴县人,以岁贡生充书画谱纂修官。《画徵续录》称其精缪篆分书,著《隶辨》行世。《昭代尺牍小传》云:“南原善书,精缪篆八分书。”

曹寅,字子清,一字楝亭,号荔轩,汉军镶蓝旗人,世居沈阳,官通政使江宁织造。《扬州画舫录》云:“寅善书,仪征余园门榜‘江天传舍’四字,是所书也。”

沈翼,字寅中,原名敬,字习之,号菜畦,嘉兴人,以孝廉方正荐不赴。《昭代尺牍小传》云:“寅中工八分行草,为竹垞入室弟子,书法酷似之。”

顾苓,字云美,吴县人。方朔《枕经堂题跋》云:“国初习率更碑者,有顾云美,其大小之隶,无不刻意摹仿。”张廷济《清仪阁题跋》云:“云美善隶书八分,斩筋截铁,极有古法。”

柏古,字斯民,号雪耘,又号白牛牧人,华亭人。《海虞画苑略》云:“斯民书法,旷然有千古之志。”

周於礼,字立崖,一字缓远,号亦园,嶍峨人,乾隆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能品下。《清史列传》云:“於礼书法东坡,藏宋元真迹尤多,尝取褚颜蔡苏黄米六家勒于石。”

沈龢,字石氏,《海虞画苑略》云:“石氏工书,侨居吴门,廷尉李公邀致幕下,圣庙南巡,凡离宫榜额,皆出其手,并邀御览,名著一时。”

徐稷,字稼臣,号稔斋,又号历山,常熟人。《海虞书录》云:“稼臣书妙四体。”

姚揆,字圣符,嘉兴人。《嘉兴府志》云:“揆善临池,年八十余,犹能作蝇头小楷书,一时求者满户外。”

黄丹书,字廷授,号虚舟,顺德人,乾隆举人,官教谕。《清史列传》云:“丹书善诗,兼工书画,时称三绝。”

沈灏,字朗倩,号石天,吴县诸生。《扬州画舫录》云:“朗倩书法,真行篆籀,无所不能。”

李长琨,字越石,兴化人。《兴化县志》云:“长琨善书,狂草尤妙。”

汤豹处,字雨七,盛泽人。钮秀《觚剩》云:“豹处沉思好古,散其素封之业,遍购书画,日夕摩玩,故所作行草,得祝枝山笔意。”黄本初,字既园,兴化人。《兴化县志》云:“本初楷书仿率更,行书似山谷,兼华亭风致。”

罗日琮,字宗玉,高邮人。《高邮州志》云:“日琮人品高淡,书法得晋人之遗。”

陆骖,字白义,号左轩,兴化人。《兴化县志》云:“骖善书,楷法率更,行摹山谷,尤工狂草,有龙蛇夭矫之势,书与郑燮顾于观埒,而性情迥异;郑顾殁后,赝本纷纷,惟陆书不能伪也。”

顾于观,字万峰,一字澥陆,兴化人。《兴化县志》云:“于观书出入魏晋,居乡惟与李鮮、郑燮友,目无余子。”

王致纲,字卞循,吴江人。《墨林今话》云:“卞循工飞白书,张徵君文鱼极称赏,采入《飞白录》。”

陆元李,字联郭,兴化人。《兴化县志》云:“元李书瘦硬通神,擘窠尤善。”

戴卧云,嘉善人。《墨林今话》云:“卧云工篆隶。”

徐朝栋,字涧松,兴化人。《兴化县志》云:“朝栋工四体书,尤长于篆。”

汪由敦,字师茗,号谨堂,休宁人,雍正进士,乾隆间,官至吏部尚书。《西清笔记》云:“前辈书学擅名,而又勤进不懈者,无如汪文端尚书,今内府所藏小楷成册者数十。”

冯霦大,字麟书,兴化人。《兴化县志》云:“霦大每酒酣搦管作大书,有龙蛇飞舞之势。”

汪德容,字重阆,浙江人。《频罗庵书画跋》云:“重阆先生楷法,初学《黄庭》,行书学率更诸帖,晚年则一意平原,惜其早经患难,流传人间绝少。尝闻在塞上,时有请作擘窠书者,苦乏巨笔,以竹箸夹絮濡墨汁为之,可谓书道之厄运矣!设使先生在朝在野,常得精笔良纸,挥洒自得,又不知其暮年境界若何?乃今徒令其子若孙,搜索戍所故箧,得残笺片楮而宝之藏之,乌足窥先生全豹哉?噫!亦可慨也已!”

赵大鲸,字横山,福建人。张维屏《松轩随笔》云:“陈星斋先生尝论本朝书法,首推何义门,次则姜西溟赵大鲸。”

杨锡绂,字方来,清江人。《湖海诗传小传》云其工书法,殁后人刻其书以行世。

王峻,字次山,号艮斋,常熟人,官御史,有直声。《清史列传》云:“峻书法抚李北海。”《昭代尺牍小传》云:“峻工书,所书碑碣,盛行吴下。”

汪惟宪,字子宜,一字积山,号水莲,仁和人。《清史列传》云其书法似苏长公,李檀园,为世所称;赏鉴书画,别真赝甚精。

嵇璜,字尚佐,号黼庭,长洲人。《艺舟双楫》列其真书于佳品上。《随园诗话》云:“公精小楷,能于胡麻上作书。”

冯金伯,字冶亭,一字墨香,号南岑,南汇人。《墨林今话》云:“墨香兼善书画,书法学米襄阳。”著有《国朝画识》《墨香居画识》。

陈兆仑,字星斋,钱塘人。杭世骏《榕城诗话》云:“星斋工行书,得力古人。尝自言吾书法第一,文次之,世人但以文誉吾,未可为真知吾者。”

陆无咎,吴江人,《墨林今话》云:“无咎精分隶书,极得古法。”

徐良,字邻哉,号又次居士,华亭人,乾隆举人,官夔州知府。《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上。《昭代尺牍小传》云:“良工书,似董文敏。”

鄂容安,字休如,号虚亭,满洲镶蓝旗人。《春融堂集》云:“公书槛帖,笔力峻拔,在欧颜间,稿书瘦硬通神,藏锋出力。”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人,乾隆进士,官知县。《清史列传》称其善诗工书画,人以郑虔三绝称之。少工楷书,晚杂篆隶,间以画法。《国朝先正事略》云:“燮书法以隶楷行三体相参,古秀独绝。”《广艺舟双楫》云:“乾隆之世,已厌旧学,冬心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

金祖静,字会川,又字定涛,别号安安,吴县人,官至贵州按察使。钱泳《履园丛话》云:“会川书法,自幼模虞永兴,继从外舅杨大飘先生游,专工晋帖,四十后,由二王稍降赵集贤,而尤近文待诏。”

翟赐履,《艺舟双楫》列其草书于能品下。

韩雅量,字复雅,奉贤人。《奉贤县志》云:“复雅书工八分,笔法在汉唐之间。”

谢道承,字又绍,号古梅,永福人,官至内阁学士。倪鸿《桐阴清话》云:“谢阁学为林鹿原先生之甥,书学初学舅氏,娟秀流丽。”梁章钜《归田琐记》云:“道承书学褚河南,国朝闽人善书者,以先生为巨擘。”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阜老人,济宁人,一作胶州人,以诸生举贤良。张庚《画徵续录》云:“西园善草书,圆劲飞动。”《扬州画舫录》云:“南阜老人善书法,右痹不仁,作书用左手,号尚左生,又号丁巳残人。”《国朝先正事略》云:“凤翰隶法汉人。”

陆俊,号漪竹,吴江人。《墨林今话》云:“漪竹书法似思翁,而加脱略,颇得天趣。”

黄树穀,字松石,一字培之,号黄山,钱塘人。《清史列传》云:“树穀工隶书,博通金石。”

阮元,《小沧浪笔谈》云:“松石工小篆八分,得者珍如球璧。”著有《扶风县石刻记》。

童钰,字璞岩,又字二如,号二树,山阴人。《桐阴论画》云:“二树尤精古隶。”《墨林今话》云:“二树喜购秦权汉布及古铜印法书名画,以隶草法写水石兰竹。”

于令淓,《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能品下。

陆瓒,字虔实,号庐墟,吴江人。《枕经堂题跋》云:“迩时学《西岳华山碑》者,有陆庐墟,予获其缩临一百第一本石刻,字大不过三分,而神气遒古,真是具体而微。”《小沧浪笔谈》云:“先生笃嗜汉隶,临《华山碑》至三百余本,其专且勤如是。尝手书徐幹《中论·治学篇》,笔法古劲,足与诸汉碑颉颃。”

朱稻孙,字稼翁,一字芋陂,晚号娱村,竹垞孙,乾隆初举鸿博。顾玉亭题跋云:“稼翁书工八分小篆。”《清史列传》云:“稻孙工分隶,初从汪士峵学书,后取柳诚悬米南宫书,晨夕抚之,遂自成一家。”

金农,字寿门,又字冬心,号司农,别号稽留山民,钱塘人,乾隆初以布衣举鸿博不赴。《艺舟双楫》列其分书于逸品上。《墨林今话》称其书工八分,小变汉法,后又师《国山》及《天发神谶》两碑,截豪端作擘窠大字甚奇。《霋岳楼笔谈》云:“冬心以拙为妍,以重为巧,似有得于《天发神谶》,然彼固不见妍巧也,以此知学古之难。”

丁敬,字敬身,号钝丁,又号龙泓山人,钱塘人。《国朝先正事略》云:“敬工分隶,精篆刻印章。”何绍基诗云:“龙泓金石学诣精,八分篆书有法程;隶法遒穆超蹊町,如其诗多声外声。”著有《武林金石录》。

华嵓,字秋岳,号新罗山人,闽县人,侨居杭州。《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下。《桐阴论画》云:“新罗书法六朝。”《钱塘县志》云:“秋岳工画,工诗,善书,世称三绝。”

方士庶,字循远,号环山,又号小师道人,江都人。金农《冬心印识》云:“先生以书法名芜城,行楷结构严密,纯学思翁。”

黄慎,字恭懋,号瘿瓢山人,宁化人,侨居扬州,雍正间布衣。《桐阴论画》云其书学怀素,极有功力。《墨林今话》云:“恭懋书工草法,师二王,极古劲之致。”谢堃《书画所见录》云:“其初至扬郡,仿萧晨韩苑辈工笔人物,书法钟繇,以至模山范水,其道不行。于是闭户三年,变楷为行,变工为写;又三年,变书为大草,变人物为泼墨大写,于是道大行矣。”

陈梓,字敷公,一作俯恭,又字古铭,一作古民,号一斋,余姚人。《清仪阁题跋》云:“古民书法晋贤,左臂书尤高妙超隽。”李虹舟《陈隐君传》云:“敷公行草书,真造晋人堂奥。”

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歙县人,家扬州。杨钟羲《雪桥诗话》云其善八分,有《巢林集》七卷,手书上版。《药栏诗话》云:“近人暮年双目失明,犹能以意运腕作狂草,金冬心谓其盲于目,不盲于心。”

李鲲,字化鹏,济宁人。《济宁州志》云:“鲲工行草篆隶。”

高翔,字西塘,甘泉人。《桐阴论画》云:“西塘尤精八分。”《广陵诗事》云:“西塘工八分书,晚年右手废,以左手书,字奇古,为世宝之。”

郑廷旸,字嵎谷,长洲人。《湖海诗传小传》云:“嵎谷书法褚中令,小楷尤工,银钩铁画,出力藏棱;同时如蒋蟠猗仙根、钱思赞襄,皆不逮也。”

桑豸,字楚执,江都人。《扬州府志》云:“豸工书画篆籀。”

方元鹿,字竹楼,仪征人。冯金伯《墨香居画识》云:“竹楼楷则衡山,行兼苏米。”

白云上,字秋斋,河内人,乾隆武进士,官至漕标中军副将。包世臣《齐民四术》云:“云上善草书,人争藏弆为秘玩。”《扬州画舫录》云:“秋斋工书,于扬州慧因寺书‘了然’二字,刻石陷于楼壁。”

康涛,字石舟,钱塘人。《扬州画舫录》云:“石舟善书法,年七十,能作蝇头楷书。”

叶天赐,字孔章,江都人。《扬州画舫录》称其书运中锋,多逸趣。

管希宁,字幼孚,号本原生,江都人。《墨香居画识》云:“幼孚书兼篆籀真行。”

徐恒,号竹坪,青浦人。《墨林今话》云:“竹坪工隶法。”

阎穀年,字贻孙,江都人。《扬州画舫录》云:“贻孙工书,以大幅竹擘窠大书己作诗,别具苍凉之致。”

阮匡衡,字瑶琴,江都人。《扬州画舫录》云:“瑶琴工《十七帖》,年七十余,犹日临不倦。”

杨法,字已军,江宁人。《扬州画舫录》云:“已军工篆籀。”《霋岳楼笔谈》云其狂草恣逸,殆不可识,殊无笔法。

程兆熊,字梦飞,仪征人。《扬州画舫录》云:“梦飞书法为退翁所赏,扬州名园甲第,榜署屏幛,金石碑版之文,皆赖之。”

李汝华,号松溪,镇洋人。《墨林今话》云:“松溪善篆隶。”

曹秀先,字冰持,号他山,新建人,官至礼部尚书。《国朝先正事略》云:“公尤工书法,高宗尝召问平日究心字学,因进所刻敬恩堂移晴堂书课,蒙赏御临黄庭坚尺牍二幅,以公籍江西故也。”

史震林,字梧园,金坛人。《墨香居画识》云:“梧园工八分书,酷摩《曹全碑》,后更参以己轴。”

赵知希,《艺舟双楫》列其草书于佳品上。

裘曰修,字叔度,一字漫士,号诺皋,新建人,乾隆进士,历官礼刑工三部尚书。《西清笔记》云:“裘文达公书法自成一家,其潇洒拔俗之致,似不食人间烟火者。”

王国栋,字殿高,号竹楼,兴化人。《兴化县志》云:“殿高善书,客郡城及通州润州,索者履满户外,尝自题其门曰:‘书宗王内史,画近李将军。’”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人,乾隆进士,出宰江宁,少年弃官筑随园于江宁城西,学者称随园先生。《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上。

汪士通,字宇亨,号东湖,黟县人。《黟县志》云:“东湖书法,真草篆隶皆工。”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诸城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清。《艺舟双楫》云:“文清少习香光,壮迁坡老,七十以后潜心北朝碑版,虽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兴学识,超然尘外。列其小真书于妙品下,榜书于能品上,行书于能品下。”《清稗类钞》云:“文清书法,论者比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其融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自成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贤之大成也。”《广艺舟双楫》云:“石庵出于董,然力厚思沉,筋摇脉聚,近世行草书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吾故谓石庵集帖学之大成也。”

梁诗正,字养仲,号芗林,钱塘人,雍正进士,乾隆间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国朝先正事略》云:“公书初学柳诚悬,继参文赵,晚师颜李。”著有《钱录》,主编《西清古鉴》。

梁同书,字元颖,号山舟,尝得元人贯酸斋书“山舟”二字,以颜其斋,世称山舟先生,诗正之子,官侍讲。《履园丛话》云:“先生博学多文,尤工于书,日得数十纸,求者接踵,至于日本、琉球、朝鲜诸国,皆欲得片缣以为快。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盖先生以书见道者也。”《霋岳楼笔谈》云:“山舟暮年书,犹无苍老之气,斯其所以能见称于一时,而不能要重于后世。”著有《频罗庵书画跋》《笔史》等书。

翁方纲,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宛平人,官至内阁学士。《艺舟双楫》云:“宛平书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耳!于碑帖无不遍搜默识,下笔必具其体势,而笔法无闻,不止无一笔是自己已也。”《霋岳楼笔谈》云:“覃溪以谨守法度,颇为论者所讥;然小真书工整厚实,大似唐人写经,其朴静之境,亦非石庵所能到也。”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汉石经残字考》《焦山鼎铭考》《庙堂碑唐本存字》《苏斋题跋》《苏斋唐碑选》《苏米斋兰亭考》《天际乌云帖考》等书。

庄宝书,字然乙,阳湖人。《清稗类钞》称其善八法,初取径于董香光诸名家,其后直窥晋人之室。游京师,就试北雍,每作一书,当时之善书巨公,如刘文清、梁山舟,无不交口赞扬之。

秦大士,字鲁一,又字涧泉,号秋田老人,江宁人,乾隆进士,官至侍讲学士。《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下。《墨香居画识》称其书法直逼欧柳。

钱载,字坤一,号箨石,又号瓠尊,晚号万松居士,秀水人,乾隆进士,累官礼部左侍郎。《艺舟双楫》列其行书逸品下。

顾光旭,字华阳,号晴沙,无锡人,乾隆进士,官甘肃甘凉道。《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能品下。《履园丛话》称其能诗,工书,求书者必索润笔,亦甚廉,即以市大布制棉衣,以施寒者。

董邦达,字孚存,富阳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下。《桐阴论画》云:“孚存力学篆隶,深得古法。”

陆燿,字朗夫,号青来,吴江人,累官至湖南巡抚。《墨林今话》云:“朗夫精分隶,极得古法。”

朱筠,字美叔,一字竹君,号笥河,大兴人,乾隆进士。《艺舟双楫》列其稿草于逸品上。《昭代尺牍小传》云:“竹君书法参六期,有隋以前体。”

陈枫崖,《西清笔记》称其工篆籀八分书。

钱大昕,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嘉定人,累官少詹事。《墨林今话》云:“竹汀博于金石,尤精汉隶。”著有《金石文跋尾》《潜揅堂金石文字目录》。

钱东塾,字学仲,号东桥,竹汀之子。《墨林今话》称其工分隶,朴茂得汉人气息。

陆琛,字怀玉,号莼芗,娄县人,武生。《墨林今话》云:莼芗工书。著有《玉堂漫笔》。

袁钺,字震业,号清溪,又号匏隐,元和诸生。《墨香居画识》云:“震业书法,得何义门指授,著声艺林。”

徐鼎,字峙东,号雪樵,吴县人。《墨林今话》云:“曹地山尚书校士玉峰,雪樵诗古制艺书画,皆列第一,名躁一时。书学山谷。”

徐涵,字有容,号竹溪,宝山人。《墨林今话》云:“竹溪行书摹王觉斯赵凡夫,见者无不疑为古人也。”

陈云煓,娄县人。《墨香居画识》云:“云煓工汉隶,亦能画,而不苟作,故仅以书名世。”

瑛宝,字梦禅,满洲正白旗人,隐居不仕。《啸亭杂录》云:“梦禅书法,俊逸可喜。”

于宗瑛,字英玉,号紫亭,汉军镶红旗人,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墨香居画识》云:“英玉书学颜平原,参以苏米两家,极苍古浑厚之致。”

尤荫,字水村,号实父,仪征人。《墨林今话》云:“水村书法从画中来,有金错刀遗意。”

李培源,字道园,兴化人。《兴化县志》云:“道园书法,力追颜平原。尝言作字须读书数日,方可落笔,郑燮推为邑中三百年楷书第一。”

徐坚,字孝先,号友竹,吴县人。《湖海诗传》称其工隶书。

史嗣彪,字斑如,金坛人,乾隆间官内阁中书。《画徵续录》云:“斑如善书,端楷而敏,一日能书万字。”

沈浩,号梦花,桐乡人。《墨林今话》云:“浩九岁能纵笔作大字,骨格挺劲。”

程世淳,仪征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下。《扬州画舫录》云:“世淳书法二王,有云姿鹤态。”

周彦曾,字抱孙,号美斋,海宁人。阮元《两浙蝤轩录》云:“抱孙善楷书行草,尤精汉隶。”

王昭麟,字公符,号小弇山人,太仓人,官龙溪知县。萧抡《小弇山人传》云:“山人善真草书,弱冠为相国刘公墉所赏,其书法重于时。天台雁宕间碑刻,往往出其手。”

冯洽,字虞伯,号秋鹤,嘉兴人。《墨林今话》云:“秋鹤酷耆翰墨,行楷学颜平原,分隶宗汉人,题画小楷,悉有古韵。”

吴文澂,字南芗,歙人。《墨林今话》称其书工分隶行草,皆遒媚入古。《墨香居画识》云:“南芗工书,凡篆隶真草,莫不通而习之。”

吴晋,字田三,号进之,常熟人。《墨香居画识》云:“田三精研字学,于大小篆分隶书,皆洞悉源流,故不特脱颖超群,即篆刻亦深得古趣。”

赵青藜,字然乙,泾县人,官御史,有直声。《艺舟双楫》列其真及行书于逸品下。

裘得华,字迪谐,曰修之从子。《西清笔记》云:“迪谐行书正书皆能,善篆书,不恒作。”

徐观海,字汇川,一字袖东,号寿石,上虞人,乾隆举人,由四川知县从戎金川,擢同知。《墨香居画识》称其平居栖情翰墨,篆隶行楷俱工。《湖海诗传》云:“寿石工小楷,尝为方略馆写书官。”

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丹徒人,乾隆进士,出守临安府。《艺舟双楫》列其方寸真书能品下。《湖海诗传》云:“禹卿尤工书,楷法河南,行书效《兰亭》《圣教》;入京师,士大夫多宝重之。”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云:“国朝书家,刘石庵相国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专取风神,时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履园丛话》云:“太守天资清妙,本学思翁,而稍沾笪江上习气。中年得张樗寮真迹临摹,遂入轻佻一路,而姿态自佳,如秋娘傅纷,骨格清纤,终不庄重耳。”

申兆定,字图南,号铁蟾,阳曲人。《湖海诗传》云:“图南工分书,遇有汉魏碑碣,必于齒缺寻其点画,凡偏旁波磔,反复考证,临摹数十过乃已。”

梁谳,字闻山,号松斋,亳州人,乾隆举人,知巴东县。《艺舟双楫》列其真及行书于能品下。《昭代尺牍小传》云:“闻山工书,与钱塘梁学士、会稽梁文定,有三梁之目。”《霋岳楼笔谈》云:“闻山草书,不知运北海清骏之气以入腕,遂多累笔。”著有《评书帖》。

汪中,字容甫,江都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下。《昭代尺牍小传》云:“容甫精六书《说文》金石之学。”

沈可均,字师衡,号半桐,海盐人。《清仪阁题跋》云:“师衡工八分书,以汉人为宗极,参以韩蔡史梁诸家。禾郡数十年中,唯澉浦毕菎园,与之抗衡,时人言隶法者,必推沈毕云。”

姚鼐,字姬传,其斋名惜抱轩,学者称惜抱先生,桐城人,乾隆进士。《艺舟双楫》云:“惜抱晚而工书,专精大令;为方寸行草,宕逸而不空怯,时出华亭之外;其半寸以内真书,洁净而能恣肆,多所自得。列其行草书于妙品下,小真书于逸品下。”《曾文正公日记》云:“惜抱草书学怀素,不甚沉着,特字以人重耳。”

黄易,字小松,号秋盦,钱塘人,官济宁同知。《清史列传》云其幼承家传,尤嗜金石。《桐阴论画》云其隶书笔意沉著,脱尽唐人窠臼。《枕经堂题跋》云:“小松司马大隶书摹《校官碑额》,小隶有似《武梁祠题字》。”著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嵩洛访碑日记》《岱岩访古日记》。

程瑶田,字易田,号易畴,歙县人。《艺舟双楫》列其小真书于逸品下。《扬州画舫录》云:“易田书法,步武晋唐,均为其学问所掩。”著有《通艺录》《砚纪》《书势》等书。

沈宗骞,字熙远,号芥舟,乌程人。《墨林今话》云:“芥舟早岁能书小楷章草及盈丈大字,皆具古人神致魄力,尝见赏于曹地山钱辛楣诸巨公。”

陈栻,字泾南,号斗泉,吴县人。《墨香居画识》云:“斗泉以翰墨名知,书仿南宫。”《墨林今话》云:“斗泉书画俱宗董香光,曹地山宗伯,督学江南,以书画试士,极赏之。”

余集,字蓉裳,号秋室,仁和人,乾隆进士,官至侍讲学士。《墨林今话》云:“秋室年八十余,尚能作蝇头小楷。”

孔广森,字众仲,一字沩约,号顨轩,曲阜人,乾隆进士,官检讨。江藩《汉学师承记》称其少受经于东原氏,为《三礼》及《公羊春秋》之学,能作篆隶书,入能品。

潘奕隽,字守愚,号榕皋,又号水云漫士,吴县人,乾隆进士,官户部主事。《桐阴论画》云其书宗颜柳,篆隶入秦汉人之室。齐学裘《见闻随笔》称其篆隶真草,卓然大家。

孔继涑,字信夫,一字体实,号谷园,曲阜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上。《清朝野史》云:“先生之书,瓣香天瓶居士,乾隆东巡,临书以进,上熟视曰:‘好像张照。’”

钱沣,字东注,号南园,昆明人,乾隆进士,官御史,时和珅用事,沣疏摘其奸,直声震天下。《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上。曾熙《南园大楷册跋》云:“南园先生崛起边疆,独入鲁公堂奥,犹孔得孟,斯道以昌;先生正直不阿,海内钦仰,学其书傥并学其人,则书虽艺事,可进于道矣。”郑孝胥《南园大楷册跋》云:“南园先生之书,自蔡君谟以后,一人而已!结体虽出鲁公,而计白当黑,特多新意。观君谟《金笺帖》《万安桥碑》,可见其诣力相近处;惟南园笔性峻拔,发扬蹈厉之概,微不同耳。”《霋岳楼笔谈》云:“南园学颜得其骨,学欧得其势,学褚得其姿,故其临写虽各肖本体,而自运者遂融为一家;行书犹雄浑不可及,或谓学米者,误也,米盖亦从褚来。”

康基田,《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上。

稽璋,字南玉,阳湖人。《墨林今话》云:“南玉作书不择纸笔,其书远法晋唐。”

朱珪,字石君,号南厓,大兴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艺舟双楫》列其书于逸品上。

袁棠,字湘湄,吴江人。《墨林今话》云:“湘湄行楷书出入晋唐诸家。”

铁保,姓觉罗氏,后改栋鄂,字冶亭,号梅盦,满洲正黄旗人,乾隆进士,嘉庆时官两江总督。《湖海诗传》云:“冶亭尤工书法,北人论者,以刘相国石庵、翁鸿胪覃溪及君为鼎足。”刻有《惟清斋帖》。

钱坫,字献之,号十兰,嘉定人,乾隆副贡,累官知乾州。《艺舟双楫》列其篆书于佳品上。《清朝野史》云:“坫篆书空前绝后,翁方纲见之叹绝,以为神授,遂以篆书名天下。”《霋岳楼笔谈》云:“献之作篆,知烧笔之非法,而仍未能合婉通之律。”著有《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www.xing528.com)

邓石如,初名琰,避仁宗讳以字行,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又号笈游道人,怀宁人。《艺舟双楫·完白山人传》云:“山人,安徽怀宁之集贤关人也。姓邓氏,字石如,其名以敬避今上御名下一字,遂以字行,而更字顽伯;集贤关当皖公山下,故又号完白山人。少产僻乡,眇所闻见,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弱冠孤露,即以刻石游。性廉而尤介,无所合。七八年,转展至寿州,时亳人前巴东知县梁谳主讲寿春书院。巴东以工李邕书名天下,山人为院中诸生刻印,又以小篆书诸生箑,巴东见之叹曰:‘此子未谙古法耳,其笔势浑鸷,余所不能,充其才力,可以輘轹数百年巨公矣。’因为山人治装,而致之江宁举人梅镠。举人为文穆公季子,文穆虽贫宦,然梅氏自北宋为江左甲族,闻人十数,弆藏至富;文穆又受圣祖殊遇,得秘府异珍尤多,盖秦汉以来金石善本备在焉。山人既至,举人以巴东故,为山人尽出所藏,复为具衣食楮墨之费。山人既得纵观,推索其意,明雅俗之分,乃好石鼓文,李斯《绎山碑泰山刻石》、汉《开母阙》《敦煌太守碑》、苏建《国山碑》及皇象《天发神谶碑》、李阳冰《城隍庙碑》《三坟记》,每种临摹各百本。又苦篆体不备,手写《说文解字》二十本,半年而毕。复旁搜三代钟鼎,及秦汉瓦当碑额,以纵其势,博其趣。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乃就寝,寒暑不辍,五年篆书成。乃学汉分,临《史晨前后碑》《华山碑》《白石神君》《张迁》《潘校官》《孔羡》《受禅》《大飨》各五十本,三年分书成。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当额文为尤近。其分书则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结体极严整,而浑融无迹,盖约《绎山》《国山》之法而为之。故山人自谓吾篆未及阳冰,而分不减梁鹄,余深信其能择言也。山人移篆分以作今隶,与《瘗鹤铭》《梁侍中石阙》同法。草书虽纵逸不入晋人,而笔致蕴藉,无五季以来俗气。山人客于梅氏八年,学既成,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山人乃复如前,草履担簦,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山人游黄山至歙,鬻篆于贾肆。武进编修张惠言教授歙修撰金榜家,编修故深究秦篆,为修撰所器。编修见山人书于市,归语修撰曰:‘今日得见上蔡真迹。’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修撰即备礼客山人。修撰家庙甚壮丽,其楹皆贞石,而刻联及悬额,修撰精心写作,盖百易而后定,谓莫能加于此也。及见山人书,即鸠工斫其额,而石楹既竖,不便磨治,架屋而卧楹,请山人书之刻成乃重建,其倾服至此。山人侨居修撰家,编修遂从山人受篆法;一年,修撰称之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曹文敏公。文敏请山人作四体千文横卷,字大径寸,一日而成,文敏叹绝,具白金五百为山人寿。乾隆庚戌秋,纯庙八旬圣节,文敏以六月入都,强山人同往,山人独戴草笠靸芒鞋策驴,后文敏三日行。文敏舆从,以山东发水转后,与山人相值于开山。时巡抚以下命吏,郊迎文敏,山人策驴过辕门,门者呵止之。文敏坐堂上遥见山人,趋出延入,让上座,遍赞于诸公曰:‘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诸公乃大惊。为具车从,文敏曰:‘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遂率诸公送山人至辕门上驴去,乃入就座。时都中工书者,推相国刘文清公,而鉴别则推上海左副都御史陆锡熊。山人至都,二公见山人书大惊,踵门求识面,皆曰:‘千数百年无此作矣。’山人遂留都中。未几,文清左迁失势,而副宪以忧暴卒,时都中作篆分者,皆宗内阁学士翁方纲。阁学以山人不至其门,乃力诋山人,耳食者共和其说,山人顿踬出都;文敏为治装,致之于兵部尚书、两湖总督毕沅。尚书以鉴赏名家,然于此事实疏,不能知山人,而深器其高尚。时吴中知名士,多集节署,裘马都丽,山人独布衣徒步。居三年辞归,尚书留之不可,乃为山人置田宅,为终老计,而觞山人之行,曰:‘山人吾幕府一服清凉散也,今行矣,甚为减色。’四坐惭沮。后文敏病笃,语其长子曰:‘吾即逝,邓山人必有挽联至,汝即勒吾墓华表,及专祠前楹足矣。’山人年四十六,乃娶于某,不数年殁,继娶于某,然山人游兴不衰,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余以嘉庆七年识山人于镇江,过从十余日,以余为能知山人书。明年复游扬州相值,山人作泰山之游。至九年秋,山人由山东至常州,过扬不入城。乃十一月杪,晤阳湖今凤台知县李兆洛申耆,始知余与翰风同客扬州——翰风,编修弟也,余始闻山人名自翰风。时山人得家书促归里,乃买舟回扬,访余于天心墩,而余适去东台,山人侯余至十二月初八,乃语翰风曰:‘岁尽矣,去家尚千里,吾不及终待慎伯矣。’遂解缆,翌日而余至。山人归里,不复出游,遂以明年十月卒于家,年六十有三岁,子尚玺尚幼。山人书至夥,而少碑刻,有书百轴存于家。又有百轴付怀宁大观亭僧悟本,闻悟本守之甚慎。申耆亦藏山人各体书精良者二十帧,议勒石以永其传。包世臣曰:余性嗜篆分,颇知其意,而未尝致力;至于真行藳草之间,则不复后人矣。然吾见山人正书,方寸以上者,简肃沉深,雁行登善,非徐裴以下所及。余在镇江,初识山人时,嘉定钱坫献之、阳湖钱伯坰鲁斯先生,皆与余为忘年交。献之自负其篆为直接少温,然与余同游焦山,见壁间篆书《心经》,摩挲逾时,曰:‘此非少温不能作,而楮墨才可百年,世间岂有此人耶?此人而在,吾不敢复搦管矣。’及见山人,知《心经》为山人二十年前所作,乃摭其不合六书处以为诋。鲁斯故服山人篆分为绝业,及见其行草,叹曰:‘此杨少师神境也。’遂因余以见山人。然鲁斯正行书名,自文清厌世,论者推为第一。而鲁斯执笔,则虚小指,以三指包管外,与大指相拒,侧毫入纸,助其怒张之势。常谓永叔使指运而腕不知之论,为指腕皆不动,以肘来去;又谓作书无以指钩拒之理,痛斥古今相承拨镫七字之说,意以山人篆法当同,乃藉山人以信其旨。及见山人作书,皆悬腕双钩,管随指转,与鲁斯法大殊,遂助献之诋山人尤力。私意所中,真识遂蒙,青云之交,不渝终始,宜山人之痛哭于编修与文敏也。”

邓传密,初名尚玺,字守之,石如之子。《息柯杂著》云:“守之篆法,近承家学,远绍斯冰。”

朱文震,字青雷,号去羡,历城人,官参事府主簿。《墨林今话》云:“青雷肆力于分隶。”

谷际岐,字西河,云南赵州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给事中。《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上。《齐民八术》云:“西河性耽作书,出入于平原眉山,而得其浑逸,稿草不经意者尤工。”

顾应泰,字云鹤,无锡人。《画徵录》云:“云鹤书法褚河南,极冷逸之致。”

奚冈,字纯章,号铁生,别号蒙泉外史、鹤渚生、散木居士,行九,人呼奚九,钱塘人。《清稗类钞》云:“铁生少年书法出入欧赵之间,晚岁专精绘事,书名遂为所掩。”《墨林今话》称其诗书画三绝,天分学力,悉异常流,九岁作隶书,及长工行草篆刻。谢堃《书画所见录》云:“铁生书画颇尚气韵,袁子才、王梦楼诸贤,皆拭目待之,因此而名传外夷,乾隆间,琉球人以饼金购其书画。”

方薰,字兰士,一字兰坻,号樗盦,钱塘布衣。《桐阴论画》称其书法河南。《昭代尺牍小传》称其诗书画并妙,与奚冈齐名,称方奚。

钱伯坰,字鲁斯,号仆射山樵,阳湖人,乾隆时国子生。《艺舟双楫》列其行及榜书于能品下。《齐民要术》云:“君书由董文敏、黄文节以追李北海、颜平原,本于梁谳,坚实不及,而流宕转换,时或过之。”《初月楼论书随笔》云:“余友钱鲁斯,以书名海内四十余年,初学董香光,继学李北海,后乃出入颜清臣、苏子瞻、黄鲁直,能扫尽世俗谬种流传见解,可谓书之豪杰!惜其未参褚河南杨少师笔意,气息稍粗。而有时肌理细腻,则又涉于凡艳,书品不无小减耳。然其沉著痛快,固是一时有两。”《霋岳楼笔谈》云:“鲁斯行书所资太博,初欲自成一家,竟莫能名一体,博能返约,自无此累。”

程元豸,字直斋,如皋人。《墨香居画识》云:“直斋草书仿孙过庭《书谱》,几入于化。”

汪庭桂,《艺舟双楫》列其分书于能品下。

于振,《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上。

陶赓,号筠椒,吴县人。《墨林今话》云:“筠椒精隶楷。”

胡钟,字山音,号兰川,又号晚晴,江宁人,乾隆举人,官遵义知府。《墨香斋画识》称其篆隶之妙,一时无出其右。《履园丛话》云:“兰川书法篆隶真草,各体俱备。”

孙星衍,字渊如,又字季仇,阳湖人,乾隆进士,历官山东督粮道。《履园丛话》云:“渊如观察守定旧法,当为善学者,微嫌取则不高,为梦英所囿耳。”洪亮吉《北江诗话》称其工六书篆隶之学。著有《寰宇访碑录》《平津馆金石萃编》《魏三体石经遗字考》《京畿金石考》《泰山石刻记》等书。

清安泰,姓费莫氏,字平阶,满洲镶黄旗人,乾隆进士,嘉庆间,官至浙江巡抚。《履园丛话》云:“平阶善隶书,亦苍劲入古。”

马履泰,字叔安,号秋药,钱塘人,乾隆进士,累官太常寺卿。《墨林今话》云:“叔安书宗唐人,古劲似李北海。”

褚逢椿,号仙根,长洲人。《墨林今话》云:“仙根善隶书,规行矩步,不失尺寸。”

王学浩,字孟养,号椒畦,昆山人,乾隆举人。叶廷琯《鸥陂渔话》称其于书无不工,篆隶古劲。直接秦汉,而不自谓能;真书从欧入褚,晚探二王之秘;行书更得《瘗鹤铭》笔意,坚苍浑厚,自成一家。《墨林今话》云:“椒畦诗书画均入古,隶书挺秀。”

冯敏昌,字伯求,号鱼山,钦州人。乾隆进士,由庶吉士改户部主事。《广东通志》云:伯求书法精研《兰亭》。黄易《嵩洛访碑日记》云:“鱼山八分书碑,绝类韩敕。”

宋葆淳,字帅初,号芝山,又号陬,安邑人,乾隆举人。《昭代尺牍小传》称其长于金石考据,善鉴别。《汉学师承记》云其隶行楷,皆入能品。

孙铨,字鉴堂,号少迂,昆山人,乾隆举人,山东知县。《履园丛话》云其书宗赵董,为诸王记室最久。《墨林今话》称其少工书法,初至京,成亲王见其字极赏之。《桐阴论画》云:“少迂集诸名家法书,摹勒入石,名《寿石斋帖》,极为时珍重。”

江德量,字成嘉,号秋史,仪征人,乾隆进士,授编修,改御史。《扬州画舫录》称其好金石,尽阅两汉以上石刻,故其隶书卓然成家。《湖海诗传》云:“秋史承其家学,苍雅篆籀,靡不综览,尤工八分,所书《武成王庙碑》,为时所贵。著有《泉志》。”

舒位,字立人,号铁云,大兴人,乾隆举人。《昭代尺牍小传》云:“立人善书,各体皆工。”

金德舆,字鹤年,号云庄,桐乡人。《昭代尺牍小传》称其善书,精鉴藏。

张锦芳,字灿夫,号药房,顺德人,乾隆进士,官编修。《国朝先正事略》云其通《说文》之学,分隶得汉人法。

赵箖,号啸云,杭州人。《墨林今话》称其书学褚河南,古媚中自具生趣。

周莲,号莲叔,华亭人。《墨林今话》称其善篆隶。

王芑孙,字念丰,号惕甫,一号铁夫,又号楞伽山人,长洲人,乾隆举人。《鸥陂渔话》云:“吴下明季以来,书家用笔,皆以清秀俊逸见长,至惕甫加以遒厚浑古矫之,遂为三百年所未有,虽退谷义门,犹让出一头,何况余子?”《湖海诗传》称其工书,仿石庵相国,具体而微。著有《碑版文广例》。

赵魏,字恪生,号晋斋,仁和人,康熙岁贡。《清史列传》称其工篆隶,考证碑版最精,所藏商周彝器款识汉唐碑版,为天下第一。张廷济《清仪阁题跋》云:“恪生深于碑版之学,篆隶真书俱精,老有古法。”著有《竹崦庵金石目》《御史台精舍题名》《郎官石柱题名》。

何琪,字东甫,号春渚,钱塘人。张祥河《关陇舆中偶忆编》称其书法似董文敏,尤工八分,世鲜识者,故不轻作。

应澧,字儒传,号藕庄,海宁人,官训导。《国朝正雅集小传》称其书法遒劲,一宗钟王,至老精进不懈。

蒋仁,字山堂,号吉罗居士,原名泰,字阶明,钱塘布衣。《清稗类钞》称其书法绝不趋俗媚,彭绍升推为当代第一。《鸥陂渔话》云:“山堂生平书最精,由米南宫,上窥二王,参以孙过庭、颜平原、杨少师。”《初月楼论书随笔》云:“山堂古秀在骨,几欲突过诸城。山堂作书如以墨汁倾纸上,又时似枯藤之挂壁,思翁暮年神境也。”

陶之金,字载岳,号东圃,嘉善人。《墨香居画识》称其工行楷书,其临仿张文敏昭笔尤为逼肖。

吴廷康,字赞甫,一字康甫,号元生,又号晋斋。晚号茹芝,桐城人。《墨林今话》称其篆隶铁笔,直窥汉人。著有《慕陶古传图录》。

巴慰祖,字予籍,号隽堂,歙县人。《艺舟双揖》列其分书于能品下,行书于逸品上。著有《蟫藻阁双钩夏承碑》。

宋镕,字亦陶,又字奕岩,号悦研,长洲人,乾隆进士,官兵部左侍郎。《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上。

马咸,字嵩洲,号泽山,平湖人。《墨香居画识》称其工缪篆,精小楷。

钱楷,字宗范,又字裴山,浙江嘉兴人,官安徽巡抚。《揅经室续集》称其善书兼工篆隶。《桐阴论画》称其汉隶朴古奇逸。

王志熙,字维清,号修竹,嘉善人。《墨林今话》称其以行草书擅名。

高方,《艺舟双楫》列其小真书于佳品下。

陈淮,《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下。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仪征人,乾隆进士,道光时官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谥文达。《枕经堂题跋》云:“文达寝馈于《石门颂》,故所书与此刻波澜无二;中年亦力学《百卒史碑》,作擘窠大字,纵横排荡,无一不与神合。”著有《揅经室集》,其三集卷一,《南北书派论云》:“元谓书法迁变,流派混淆,非溯其源,曷返于古?盖由隶字变为正书行草,其转移皆在汉末魏晋之间。而正书行草之分为南北两派者,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也。南派由钟繇、卫瓘及王羲之、献之、僧虔等,以至智永、虞世南,北派由钟繇、卫瓘、索靖及崔悦、卢谌、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等,以至欧阳询、褚遂良。南派不显于隋,至贞观始大显;然欧褚诸贤,本出北派。洎唐永徽以后,直至开成碑版石经,尚沿北派余风焉。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而篆隶遗法,东晋已多改变,无论宋齐矣。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而蔡邕、韦诞、邯郸淳、卫觊、张芝、杜度,篆隶八分草书遗法,至隋末唐初犹有存者。两派判者江河,南北世族,不相通习。至唐初太宗,独善王羲之书,虞世南最为亲近,始令王氏一家,兼掩南北矣。然此时王派虽显,缣楮无多,世南所习,犹为北派。赵宋阁帖盛行,不重中原碑版。于是北派愈微矣。元二十年来留心南北碑石,证以正史,其间踪迹流派,朗然可见。近年魏齐周隋旧碑新出甚多,但下真迹一等,更可摩辨而得之。窃谓隶字至汉末如元所藏汉《华岳碑》四明本,‘物亢之也’等字,全启真书门径;急就章草,实开行草先路。旧称王导初师钟卫,携《宣示表》过江,此可见书派南迁之迹。晋宋之间,世重献之之书,右军之体,反不见贵;齐梁以后,始为大行。梁亡之后,秘阁二王之书,初入北朝,颜之推始得而秘之。加以真伪淆杂,当时已称难辨。僧智永为羲之七世孙,与虞世南同郡。世南幼年学书于智永,由陈入隋,官卑不迁,书亦不显。尔时隋善书者,为房彦谦、丁道护诸人,皆习北派书法,方严遒劲,不类世南。世南入唐,高年宿德,祖述右军,太宗书法,亦出羲之,故实虞派。购羲之真行二百九十纸为八十卷,命魏徵、虞世南、褚遂良定真伪。夫以两晋君臣,忠贤林立,而晋御撰之传,乃特在羲之,其笃好可知矣。慕羲献者,惟尊南派,故窦臮《述书赋》,自周至唐二百七人之中,列晋宋齐梁陈一百四十五人,于北齐只列一人,其风流派别,可想见矣。羲献诸迹,皆为南朝秘藏,北朝世族,岂得摩习?《兰亭》一纸,唐初始出,欧褚奉敕临此帖时,已在中年以往,书法已成后矣。欧阳询书法,方正劲挺,实是北派,试观今魏齐碑中,格法劲正者,即其派所从出。《唐书》称询始习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尝见索靖所书碑,宿三日乃去。夫《唐书》称初学羲之者,从帝所好,权词也;悦索靖碑者,体北派,微词也。盖钟卫二家,为南北所托始;至于索靖,则惟北派祖之,枝干之分,实自此始。褚遂良虽起吴越,其书法遒劲,乃本褚亮与欧阳询,同习隋初,实不出于二王。诸书碑石,杂以隶笔,今有存者,可覆按也。褚临《兰亭》,改动王法,不可强同。虞世南死,太宗叹无人可以论书,魏徵荐遂良,曰:‘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此乃徵知遂良忠直,可任大事,荐其人,非荐其书。其实褚法本为北派,与世南不同。此后李邕苏灵芝等,亦皆北派,故与魏齐诸碑相似也。唐时南派字迹,但寄缣楮;北派字迹,多寄碑版。碑版人人共见,缣楮罕能遍习。至宋人《阁潭》诸帖,刻石盛行,而中原碑碣,任其薶蚀,遂与隋唐相反。宋帖展转摩勒,不可究诘,汉帝秦臣之迹,并由虚造,钟王郗谢,岂能如今所存北朝诸碑,皆是书丹上石哉?宋以后学者,昧于书有南北两派之分,而唐初书家,举而尽属羲献,岂知欧褚生长齐隋,近接魏周,中原文物,具有渊源,不可合而一之也?北朝族望质朴,不尚风流,拘守旧法,罕肯通变,惟是遭时离乱,体格猥拙。然其笔法劲正遒秀,往往画右出锋,犹如汉隶。其书碑志,不署书者之名,即此一端,亦守汉法;惟破体太多,宜为颜之推江式等所纠正。其书家著名,见于《北史》、魏齐周《书》、《水经注》《金石略》诸书者,不下八十余人。此中如魏崔悦、崔潜、崔宏、卢谌、卢偃、卢邈,皆世传钟、卫、索靖之法;齐姚元标,亦得崔法,周冀俊、赵文渊皆为名家,岂书法远不及南朝哉?我朝乾隆嘉庆间,原所见所藏北朝石碑,不下七八十种,其尤佳者,如《刁遵墓志》《司马绍墓志》《高植墓志》《贾使君碑》《高贞碑》《高湛碑》《孔庙乾明碑》《郑道昭碑》《武平道兴造象药方记》《建德天保诸造象记》《启法寺龙藏寺》诸碑,直是欧褚法所由来,岂皆拙书哉?南朝书家载史传者,如萧子云、王僧虔等,皆明言沿习钟王,实皆南派。至北朝诸书家,凡见于北朝正史、《隋书》本传者,但云世习钟、卫、索靖,工书,善草隶,工行草,长于碑榜诸语而已,绝无一语及于师法羲献,正史俱在,可按而知。此实北派所分,非敢臆为区别,譬如两姓世系,谱学秩然,乃强使革其祖姓,为后他族,可欤?其间惟梁王褒,本属南派,褒入北周,贵游翕然学褒书,赵文渊亦改习褒书,然竟无成。至于碑榜,王褒亦推先文渊,可见南北判然,两不相涉。《述书赋注》称唐高祖书师王褒,得其妙,故有梁朝风格,据此,可见南派入北,惟有王褒。高祖近在关中,及习其书;太宗更笃好之,遂居南派,渊源所在,俱可考已。南北朝经学,本有质实轻浮之别;南北朝史家,亦每以夷虏互相诟骂,书派攸分,何独不然?宋元明书家,多为阁帖所囿,且若禊序之外,更无书法,岂不陋哉?元笔札最劣,见道已迟,惟从金石古史,得观两派分合,别为《碑跋》一卷,以便稽览。所望敏颖之士振拔流俗,究心北派,守欧褚之旧规,寻齐魏之坠业,庶几汉魏古法,不为俗书所掩,不亦袆欤?”《北碑南帖论》云:“古石刻纪帝王功德,或为卿士铭德位以佐史学,是以古人书法,未有不托金石以传者,秦石刻曰金石刻明白是也。前后汉隶碑盛兴,书家辈出,东汉山川庙墓,无不刻石勒铭,最有矩法。降及西晋北朝,中原汉碑林立,学者慕之,转相摩习。唐人修《晋书》、南北《史》传,于名家书法,或曰善隶书,或曰善隶草,或曰善正书,善楷书,善行草,而皆以善隶书为尊。当年风尚,若曰不善隶,是不成书家矣。故唐太宗心折王羲之,尤在《兰亭序》等帖,而御撰《羲之传》,惟曰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而已,绝无一语及于正书行草,盖太宗亦不能不沿史家书法以为品题。《晋书》俱在,可以覆案,而羲之隶书,世未见也。隶字书丹于石最难,北魏周齐隋唐,变隶为真,渐失其本,而其书碑也,必有波磔,杂以隶意,古人遗法,犹多存者,重隶故也。隋唐人碑,画末出锋,犹存隶体者,指不胜屈。褚遂良,唐初人,宜多正书,乃今所存褚迹,则隶体为多;间习南朝体,书《圣教序》,即嫌飘逸。盖登善深知古法,非隶书不足以被丰碑而凿贞石也。宫殿之榜,亦宜篆隶,是以北朝书家史传,称之每曰长于碑榜;今榜不可见,而瓦当碑头,及《天发神谶碑》,可以类推。晋室南渡,以《宣示表》诸迹,为江东书法之祖;然衣带所携者,帖也。帖者,始于卷帛之署书,后世凡一缣半纸,珍藏墨迹,皆归之帖。今阁帖如钟王郗谢诸书,皆帖也,非碑也。且以南朝敕禁刻碑之事,是以碑碣绝少,惟帖是尚,字全变为真行草书,无复隶古遗意。即以焦山《瘗鹤铭》与莱州《郑道昭》山门字相校,体似相近,然妍态多而古法少矣。阁帖晋人尺牍,非释文不识,苟非世俗相习成风,当时启事,彼此何以能识?东晋民间墓砖,多出陶匠之手,而字迹尚与篆隶相近,与《兰亭》迥殊,非持风流者,所能变也。王献之特精行楷,不习篆隶,谢安欲献之书太极殿榜,而献之斥韦仲将事以拒之,此自藏其短也。夫魏之君臣,失礼者,在橙仲将耳,若使殿榜未悬,陈之广厦细旃之上,敕文臣大书之,何不中礼之有?岂有君上殿廷,不及竹扇笼鹅耶?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本是南朝王派,故其所书碑碣不多。若欧褚则全从隶法而来,摩崖巨石,照耀区夏,询得蔡邕索靖之传矣。北朝碑字,破体太多,特因字杂分隶,兵戈之间,无人讲习,遂致六书混淆,乡壁虚造。然江东俗字,亦复不少,二王帖如‘稧聟軆槀’等字,非破体耶?唐初破体未尽,如虞欧碑中‘吹准煞’等字,非破体耶?唐太宗幼习王帖,于碑版本非所长,是以御书晋祠铭,笔意纵横自如,以帖意施之巨碑者,自此等始。此后李邕碑版,名重一时,然所书《云麾》诸碑,虽书法半出北朝,而行书书碑,终非古法。故开元间修孔庙诸碑,为李邕撰文者,邕必请张庭珪以八分书书之,邕亦谓非隶不足以敬碑也。唐之殷氏颜氏,并以碑版隶楷,世传字学;王行满、韩择木、徐浩、柳公权等,亦各名家,皆由沿习北法,始能自立。是故短笺长卷,意态挥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宋蔡襄能得北法,元赵孟頫楷书摹拟李邕,明董其昌楷书,托迹欧阳,盖端书正画之时,非此则笔力无立卓之地,自然入于北派也。要之,汉唐碑版之法盛,而钟鼎文字微;宋元钟鼎之学兴,而字帖之风盛。若其商榷古今,步趋流派,拟议金石,名家复起,其谁与归?”尚著有《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山左金石志》《两浙金石志》《仪礼石刻经校勘记》《华山碑考》等书。

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宁化人,乾隆进士,守惠州,再知扬州。《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下。吴徐康《前尘梦影录》云:“墨卿太守,善分隶而精铁笔,其所用印皆手制,与桂末谷大令同。”赵光《退庵随笔》云:“墨卿遥接汉隶真传,能拓汉隶而大之,愈大愈壮。”《广艺舟双楫》云:“汀洲精于八分,以其八分为真书,师仿《吊比干文》,瘦劲独绝。”又云:“集分书之成,伊汀洲也。”《霋岳楼笔谈》云:“世皆称汀史之隶,以其古拙也;然拙诚有之,古则未能。独其以隶笔作行书,遂入鲁公之室。”

华铨,号栖堂,《墨林今话》称其篆隶草书,皆入能品。

黎简,字简民,一字未裁,号二樵,顺德人,乾隆拔贡。《广东通志》云:“简民工书画,得晋人意。”《广艺舟双楫》云:“吾粤书家有苏古侪、张药房、黎二樵、冯鱼山、宋芷湾、吴荷屋、谢兰生诸家。”

吴东发,字侃叔,号耘庐,又号芸父,海盐人,乾隆时诸生。《中国人名大辞典》云其工古隶,善画山水,中岁专精金石之学。著有《商周文拾遗》《石鼓读七种》《瘗鹤考》等书。

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又号蜀山老猿、老船、药庵退守,遂宁人,乾隆进士,累官莱州知府。《清史列传》云:“问陶书法险劲。”《桐阴论画》云:“船山精书法。”《墨林今话》云:“船山才情横轶,世但称其诗,而不知其书画俱胜,书法放逸近米海岳。”

吴秉权,字经可,海盐人。《墨林今话》称其精篆隶,酒酣落笔,颇得天趣。

洪亮吉,字稚存,号北山,又号更生居士,阳湖人,乾隆进士,授编修,督学贵州。《昭代尺牍小传》云:“稚存工篆书。”

李天澂,《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下。

黄钺,字左君,一字左田,当涂人,乾隆进士,嘉庆时官至礼部尚书。《桐阴论画》称其善书。《国朝先正事略》云:“左田工书,年九十余,目失明,犹能作书,自号盲左。”

康恺,字饮和,号起山。《墨林今话》云:“起山书学欧虞,下笔健逸。”

顾玉霖,字稚圭,号容堂,镇洋人,乾隆进士,官员外郎。《墨林今话》称其八分学汉人,天真古朴。

桂馥,字未谷,一字冬卉,曲阜人,乾隆进士,永平知县。《艺舟双楫》列其分书于佳品上。《退庵随笔》云:“未谷能缩汉隶而小之,愈小愈精。”《昭代尺牍小传》云:“未谷以分隶篆刻名,精于考证碑版。”阮元《小沧浪笔谈》称其深于《说文》小学,诗才隶笔,同时无偶。黄子高《续三十五举》云:“乾隆朝曲阜桂未谷,阳湖洪稚存、孙渊如,嘉定钱献之四君,皆深于《说文》之学。未谷隶书,尤负盛名。”著有《缪篆分韵》《续三十五举》等书。

万承纪,字廉山,南昌人,乾隆副贡,嘉庆初,由军功起家知县,官至海防同知,署淮阳道。《墨林今话》称其篆书行草皆妙,篆书得钱十兰别驾指授,而体势力量过之。《履园丛话》云:“廉山篆书,尤其所长,在江南二十年,声名藉甚。”《中国人名大辞典》云其癖好金石,尝以所藏汉魏碑缩临,刊于端石砚之背,凡百种,名“百汉碑砚”。

英和,姓索绰络氏,字定圃,一字树琴,号煦斋,满洲正白旗人,乾隆进士,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少有异才,和珅欲婿之不可。于克襄《铁槎山房闻见录》云:“煦斋精于临池,少壮时书法得松雪之神,晚年兼以欧柳,自成一家,当与成哲亲王刘文清公,并垂不朽。”

洪梧,字桐生,歙县人,乾隆进士,由编修官沂州知府。《艺舟双楫》列其小真书于佳品上。

金榜,字辅之,号檠斋,歙县人,乾隆进士,授修撰。《艺舟双楫》列其真书于佳品下。

张桂岩,名赐宁,沧州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下。

李宗瀚,字公博,一字北溟,号春湖,临川人,乾隆进士,道光时,官至工部左侍郎,浙江学政。《霋岳楼笔谈》云:“清代学永兴者,莫不兼信本以成体,以永兴中和易失之庸也。独春湖外标冲蔼之容,内含清刚之气,平矜释躁,雅步雍华,真可谓入永兴堂奥。书品之洁,并世无偶,而安吴包氏不称之,可异也!”

黄子高,字叔立,香山人。《清史列传》云:“子高参证金石,尤精小篆,人得片纸,争藏弆焉。”《广艺舟双楫》云:“子高篆法茂密雄深,迫真斯相,自唐后碑刻,罕见俦匹,虽博大变化,不逮完白,而专精之至,亦拔戟成队。”著有《续三十五举》。

陆绍会,字贯夫,号白丛,吴县人。《履园丛话》称其工篆籀书,精于赏鉴。《鸥陂渔话》云:“贯夫工八分,尤善蝇头细书,晚年好飞白。”著有《续铁网珊瑚》《吉光片羽》《飞白录》。

松筠,姓玛拉特氏,字湘圃,蒙古正蓝旗人,嘉庆时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国朝先正事略》云:“公喜为擘窠书,尤好作大‘虎’字。”

杨欲仁,字体之,华亭人。《墨林今话》称其书画皆工。

陈希祖,字敦一,一字稚孙,号玉方,新城人,乾隆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艺舟双楫》云:“故侍御玉方先生,以书名海内,称为华亭后身。”又云:“侍御酷嗜华亭,而导源平原,故形神皆肖,异于世之学华亭者。然侍御尝谓世臣曰:‘二百年士大夫善学华亭者,惟诸城耳。’则其宗旨,盖亦主于求变,而侍御之卒不变者,则年为之也。然侍御终身,未染襄阳,故姿致逊华亭,而下笔时近茂,则其自得固别有在矣。列其行书于能品下。”齐学裘《见间随笔》云其书远宗右军鲁公,近法董思白,得晋人空圆之妙,国朝书家,自张得天刘石庵而外,无有比伦。

陈豫钟,字浚仪,号秋堂,钱塘人。《桐阴论画》云其书法高超劲逸,八分亦朴古有韵。阮元《定香亭笔谈》云:“浚仪深于小学,篆隶皆得古法,摹印尤精。”

洪范,字石农,歙县人,官河库道。《墨林今话》称其书法,俱磊落超逸,雄视一切。

吴同云,字云芝,嘉兴人。《吴兴府志》云:“同云诗画书法,称三绝。”

凌大寒,字寒林,乌程人。《墨林今话》称其书画皆超逸。

周轸,字逸云,新阳人。《墨林今话》称其能篆隶书。

杜厚,字载焉,号拙斋,常熟人。《墨林今话》称其工分隶,藏汉人残刻极多。顾承《吴门耆旧记》云:“拙斋专工汉隶书,汉氏诸碑,临写无虚日,暇辄为人作隶,吴中好事者,往往家有其书。”

翁广平,字海琛,吴江人,道光间举孝廉方正。《墨林今话》称其分隶宗汉碑,为文名所掩,知者甚少。著有《金石集录》。

程奎光,字贞白,长洲人。《墨林今话》称其工隶书楷法。

吴三锡,字师中,号秋村,吴县人。《吴门耆旧记》云:“师中少从郑迂谷廷旸学,遂以书名;尤工小楷,求书者麏集。”

陈逵,原名梦鸿,字吉甫,号东桥,青浦诸生。《墨林今话》云:“逵于书法,尤所究心,佳拓妙墨,搜罗甚富。”

陈延,字遐伯,潜山人。《江南通志》云:“延折右手,一切书画,皆用左腕。”

陈务滋,字植夫,湖北人,籍顺天。《艺林见闻录》称其工楷书篆隶。

姚大勋,字受东,号学耐,昭文人。《艺林今话》云:“受东以书法名吴中,其行楷结构严密,纯学思翁。”

孙卫,字虹桥,青蒲人。《墨香居画识》称其精篆,能作擘窠大字。

莘开,字芹圃,归安人。《墨林今话》称其工八分缪篆。《吴兴诗话》云:“芹圃兼工书画篆刻。”

方燮,字子和,号台山,南安人。《墨林今话》称其行楷法二王,姿致笔力俱胜,尤工径丈大字。

金可埰,字甸华,号心山,吴县诸生。《墨林今话》称其书法古劲秀削,学山谷兼得恽瓯香逸致。

鲁璋,字近人,号半舫,吴县人。《墨林今话》云:“半舫书学郑谷口,间参板桥法。”

沈世勋,号芳洲,长洲人。《墨林今话》云:“芳洲癖好古人书画,朝夕临摹,凡苏米赵董字迹,脱手无不乱真;小楷法文待诏,亦精绝。”

钱树,字梅簃,钱塘人。《墨林今话》云:“梅簃少尝从丁龙泓受篆隶,尤工铁笔。”

孙延,原名衡,字寿之,号蔚堂,宝山诸生。《墨林今话》称其工篆隶。

夏之勋,字铭施,号芳原,江西人。《墨林今话》称其善篆隶书。

陆鼎,字子调,号钱箫,元和人。《墨林今话》称其精篆书。

张敔,字雪鸿,号茝园,桐城人。《桐阴论画》称其真草篆隶,无不造极。

张彦真,字农闻,号复庵,嘉定人。《墨林今话》称其工小篆。

陈棨,字洛如,海宁人。陈其元《庸闲斋笔记》称其髫岁能作擘窠书。

邵士燮,字友园,号范村,芜湖人。《墨林今话》称其善分隶篆刻。

汪恭,字竹坪,休宁人。《桐阴论画》称其工行楷书。《墨林今话》云:“竹坪书得山舟梦楼两家法。”

江珏,字兼甫,嘉庆副贡,歙县人。《墨林今话》称其工篆隶。

严诚,字立庵,号铁桥,仁和人,乾隆举人。《墨香居画识》云:“铁桥古隶仿蔡邕韩择木。”《墨林今话》称其精六书,工篆楷,宗法汉晋,得者重之。

郭敏盘,字小华,历城举人。《小沧浪笔谈》云:“小华未谷弟子,故隶独得其传。”

杨汝谐,字端揆,号柳汀,又号退谷,华亭人,以资授通判。《墨香居画识》云其居常遇古拓名画,不惜用价购置,窗明几净,硬黄临仿,或行或楷,居然入海岳香光之室。《关陇舆中偶忆编》云:“柳汀书学米董,粗笺秃笔,波磔得神。”

陈振露,字春渠,钱塘人。《定香亭笔谈》称其楷隶并得古法。

吴均,字陶宰,华亭人。《关陇舆中偶忆编》称其篆隶并工,自可传世。

李文田,字仲约,号勺农,顺德人,咸丰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中国人名大辞典》云其学靡不精综,书翰特其余事,著有《和林金石录》。

毕溥,或作極,字逢源,号竹涛,镇洋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下。《墨林今话》称其工书法,深入赵董之室。

高垲,字子才,号爽泉,仁和人。《清稗类钞》称其工行草,尤精小楷,树骨于率更河南,取姿于吴兴。《定香亭笔谈》云:“爽泉工书,楷法极似虞永兴《庙堂碑》。”

温纯,字一斋,乌程人。《频罗庵题跋》云其书法临摹晋唐诸家,尤工篆刻,所居曰墨妙楼,藏弆名人墨迹精拓碑版及金石图,闲窗静对,与古人为徒。

吴荣光,字伯荣,号荷屋,南海人,嘉庆进士,道光间官至湖南巡抚,兼署湖广总督。《广艺舟双楫》云:“吾粤书家,吴为深美,抗衡中原,实无多让,慎伯书品不称之,可异也!”又云:“荷屋榜书神采雍容,气韵绝佳。”又云:“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然窥其笔法,亦似得自《张黑女碑》。”又云:“吴荷屋中丞专精帖学,冠冕海内,著有《帖镜》一书,皆论帖本,吾恨未尝见之,海内好事,心有见者,傥有以引申之耶?”尚著有《筠清馆金文》《筠清馆金石文字目》。

铁泳,字立群,号梅溪,金匮人。《见闻随笔》云:“梅溪工书缩本唐帖;至其分书,一味妍媚,不求古雅,名虽远播,终不近古。”《墨林今话》云:“梅溪工于八法,尤精隶古。”著有《履园金石目》《说文识小录》《唐赐铁券考》《金涂铜塔考》等书。

江声,字叔沄,一字疅涛,晚号艮庭,吴县人。《汉学师承记》云:“艮庭生平不作楷书,即与人往来笔札,皆作古篆,见者讶为天书符箓,俗儒往往非笑之,而先生不顾也。”黄子高《续三十五举》云:“艮庭先生晚年与人书札,率用篆体。尝手书所撰《尚书集注音疏》,镂板行世。又见一砚铭,乃其自书自刻者,结字长短参差,不拘一格,兼有《石鼓》《诅楚》《国山》之遗。”

张镠,字子贞,号老姜,江都人。沈涛《匏庐诗话》称其善书,兼工篆刻。《墨林今话》称其通篆隶,工铁笔。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嘉应人,嘉庆进士,官至湖北粮道。张维屏《国朝诗人徵略》云:“芷湾襟抱豪迈,故挥豪洒翰,皆具倜傥权奇之概。”《蔗余偶笔》云:“芷湾观察工书,晚年作字,兴到随手取物书之,不用笔而古意磅礴。”

张燕昌,字芑堂,号文渔,又号金粟山人,海盐人,嘉庆间举孝廉方正。《艺舟双楫》列其小真书于佳品上。《墨香居画识》云:“芑堂书工篆隶,翛然越俗,别有意趣。”《墨林今话》云:“芑堂工篆书飞白,耆金石,搜奇采僻。”撰有《金石契》《古来飞白书考》《石鼓文释存》等书。

顾莼,字希翰,一字吴羹,号南雅,晚号息庐,长洲人,嘉庆进士,官至通政司副使。《桐阴论画》称其书法欧虞,隶宗秦汉。《墨林今话》云其工楷法,师欧阳率更,下笔英挺,早为钱竹汀所赏;行草分隶,亦沉郁入古。

张廷济,字叔未,嘉兴人,嘉兴举人。《清史列传》云:“叔未书法南宫,草隶独出冠时。”著有《金石文字》《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清仪阁题跋》《清仪阁金石题识》《清仪阁杂咏》《清仪阁集古款识》《清仪阁古印偶存》等书。

屈培基,字子载,号元安,娄县人,嘉庆副贡。《墨林今话》称其工隶篆楷法。

张惠言,字皋文,武进人,嘉庆进士,官编修。《艺舟双楫》称其深究秦篆,列其篆书于能品下。著有《说文谐声谱》。

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钱塘人,嘉庆拔贡,官至江南海防同知。《枕经堂题跋》云:“《开通褒斜谷道石刻》,曼生司马心摹手追,几乎得其神骏,惜少完白山人之千钧腕力耳。”《墨林今话》云:“曼生酷嗜摩崖碑版,行楷古雅有法度,篆刻得之款识为多,精严古宕,人莫能及。其言曰:‘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霋岳楼笔谈》云:“曼生八分,率意拟古,毫无古法;行书则爽健厉举,可与明人分席。”

赵学辙,字季由,阳湖人,嘉庆进士,官湖州知府。《墨林今话》云:“季由善书,学米南宫,而上窥平原,晚年专学思翁,乞者日不暇给。”

谢兰生,字佩士,号澧浦,南海人,嘉庆进士。《清史列传》云:“佩士工书画,书法颜鲁公,擘窠大字,无出其右,阮元极赏之;又精鉴别。”

陆学钦,字敦书,号子若,又号蕴真,太仓人,嘉庆举人。《墨林今话》云:“子若书画,咸有时誉;书从晋人入手,后乃出入唐宋诸家,尤善学米襄阳。”

黄成,字树穀,号香泾,吴县人。《墨林今话》称其书法学晋唐,旁及篆隶。

陆继辂,字祁孙,一字修平,阳湖人,嘉庆举人,官贵溪知县。《枕经堂题跋》云:“本朝工摹《石鼓文》,陆祁孙亦称能手。”

程寿龄,字漱泉,甘泉人,嘉庆进士,官太子庶子。《履园丛话》云:“漱泉工篆隶真草。”

林则徐,字少穆,侯官人。《国朝先正事略》称公书具体欧阳。

李兆洛,字申耆,阳湖人,嘉庆进士。《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上。自跋其草书云:“予偏嗜临池,逮经三纪,古人之作,所见日多,摹仿之勤,不间寒暑。”

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荆溪人,嘉庆进士。《荆溪县志》云其书学王大令。《古微堂外集》称其狂草淋漓。

姚元之,字伯昂,号荐青,桐城人,嘉庆进士,官至左都御史。《桐阴论画》称其工篆隶行草书法,深得赵承旨神髓。《枕经堂题跋》云其隶书间格取法《卒史碑》,而波撇风神,则参之《郃阳令曹全碑》。

屠倬,字孟昭,号瑟坞,晚号潜园,钱塘人,嘉庆进士,官至九江知府,《墨林今话》称其篆隶行楷皆妙绝。

何凌汉,字云门,一字仙槎,道州人,嘉庆进士,道光间官至户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安。《国朝先正事略》云:“公书法重海内,朝鲜琉球贡使索书,应之不倦。”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云:“先文安公四十岁时,得智永《千字文》宋拓本,遂专习之,垂二十年,晚年笔法乃少变。”

孙原湘,字子潇,号心青,昭文人,嘉庆进士,改庶吉士,先武英殿协修。《墨林今话》称其行楷隶古,皆有法。

朱沆,字逵夫,号浣岳,大兴人,官两淮运判。《药栏诗话》云其善狂草,兴酣落笔,几欲夺索靖之席。

陈崇本,《艺舟双楫》列其小真书于佳品下。

吴俊,字奕千,一字彝涛,吴县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下。

郭尚先,字兰石,莆田人,嘉庆进士,官至大理寺卿,礼部侍郎。《清史列传》云:“兰石工书法,尝为文宗所赏识。”《广艺舟双楫》云:“嘉道之间,以赵吴兴较弱,兼重欧阳信本,故道光季世,郭兰石、张翰风二家,大盛于时,名流书体相似。其实郭张二家,方板缓弱,绝无剑戟森森之气,彼于书道,未窥堂户;然而风流扇荡,名重一时,盖便于折策之体也。”著有《芳坚馆题跋》。

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泾县人,嘉庆举人,官新渝知县。何绍基《跋张黑女志》云:“包慎翁之写北碑,盖先于我二十年,功力既深,书名甚重于江南,从学者,相矜以包派。余以横平竖直四字绳之,知其于北碑,未为得髓也。”《广艺舟双楫》云:“包慎伯之论书,精细之至,为后世开山,然其要归于运指,谓大指能揭管则锋自开,引欧苏之说以为证。乃谓握之太紧,力止在管,而不在毫端,其书必抛筋露骨,枯而且弱,其说粗谬可笑。盖慎伯好讲墨法,又好言万毫齐力,不得其故,而思借助于指;不知握笔既紧,腕平掌竖,俾手眼之势,欲斜切于案,以腕运笔,欲提笔则毫起,欲顿笔则毫铺,顿挫生姿,行笔战掣,血肉满足,运行如风,雄强逸荡,安有抛筋露骨之病?慎伯自称其书得之简牍,颇伤婉丽,则逸少龙威虎震,大令跳宕雄奇,岂非简牍乎?不自知腕弱之由,败绩在指,而反攻运腕之弱,不其谬乎?此诚智者千虑之失。余虑人惑于慎伯之说,故亟正之。”又云:“慎伯之论书虽精,然未尝论及腕平大指横撑之说,想慎伯尚未知之,故用功至深,而终伤腕弱。”著有《艺舟双楫》。其《国朝书品》云:“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曰神品;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妙品;逐迹穷源,思力交至,曰能品;楚调自歌,不谬风雅,曰逸品;墨守迹象,雅有门庭,曰佳品;上为五品。妙品以降,各分上下,共为九等,能者二等。仰接先民,俯援来学,积力既深,或臻神妙。逸取天趣,味从卷轴,若能以古为师,便不外于妙道。佳品诸君,虽心悟无闻,而实则不失苦攻之效,未可泯没。至于狂怪软媚,并系俗书,纵负时名,难入真鉴,庶使雅俗殊途,指归不昧。其人皆以既往为断,就所见而条别之;同等则绍以世序,为其先后。道光四年正月望日,泾县包世臣慎伯甫编次。神品一人:邓石如隶及篆书。妙品上一人:邓石如分及真书。妙品下二人:刘墉小真书,姚鼐行草书。能品上七人:释邱山真及行书,宋珏分及榜书,傅山草书,姜宸英行书,邓石如草书,刘墉榜书,黄乙生行榜书。能品下二十三人:王铎草书,周亮工草书,笪重光行书,吴大来草书,赵润草榜书,张照行书,刘绍庭草榜书,吴襄行书,翟赐履草书,王澍行书,周於礼行书,梁谳真及行书,翁方纲行书,于令淓行书,巴慰祖分书,顾光旭行书,张惠言篆书,王文治方寸真书,刘墉行书,汪庭桂分书,钱伯坰行及榜书,陈希祖行书,黄乙生小真行书。逸品上十五人:顾炎武正书,萧云从行书,释雪浪行书,郑簠分及行书,高其佩行书,陈洪绶行书,程邃行书,纪映钟行书,金农分书,张鹏翀行书,袁枚行书,朱筠稿书,朱珪真书,邓石如行书,宋镕行书。逸品下十六人:王时敏行及分书,朱彝尊分及行书,程京萼行书,释道济行书,赵青黎真及行书,钱载行书,程瑶田小真书,巴慰祖行书,汪中行书,毕極行书,陈淮行书,姚鼐小真书,程世淳行书,李天澂行书,伊秉绶行书,张桂岩行书。佳品上二十二人:沈荃真书,王鸿绪行书,先著行书,查士标行书,汪士峵真书,何焯小真书,陈奕禧行书,陈鹏年行书,徐良行书,蒋衡真书,于振行书,赵知希草书,孔继涑行书,嵇横真书,钱沣行书,桂馥分书,翁方纲小真书,张燕昌小真书,康基田行书,钱坫篆书,谷际岐行书,洪梧小真书。佳品下十人:郑来行书,林佶小真书,方观承行书,董邦达行书,华岩行书,秦大士行书,高方小真书,金榜真书,吴俊行书,陈崇本小真书。九品共九十七人,重叠见者六人,实九十一人。又在都下前门西猪市口堆子前路北,见火镰店柜上,立招牌两块,‘只此一家,言无二价’八字,字径七寸,墨书白粉版,版裂如蛇跗,其书优入妙品,询之不得主名,附记于此。道光二十四年重录增能品上一人:张琦真行及分书。能品下三人:于书佃行书,段玉立小真及草书,吴德旋行书。佳品上六人:吴育篆及行书,方履篯分书,梅植之行书,朱昂之行书,李兆洛行书,徐准宜真书。”

钱杜,原名榆,字叔美,号松壶,又号壶公,一号卍居士,仁和人。《桐阴论画》云:“叔美字法欧褚虞。”《墨林今话》云:“叔美年七十五,尚能作蝇头小楷,一如文衡翁晚年。”

瞿中溶,字苌生,号木夫,嘉定人,官湖南布政理问。《墨林今话》称其篆隶悉有法,行楷学六朝人,晚年随手涂抹,弥见天趣。

平翰,字樾峰,山阴人,官贵州知府。《寄心盦诗话》云:“樾峰书学褚河南,所刻有《求青阁帖》行世。”

李福,字备五,号子仙,吴县人,嘉庆举人。《墨林今话》称其擅行楷书,宗褚河南,圆劲多姿。

陈均,初名大均,字受笙,海宁人,嘉庆举人。《墨林今话》称其善篆隶笔,又嗜金石文字,所至搜访,手自椎拓。

吴鳌,字味琴,归安人。俞樾《春在堂随笔》云:“味琴工书法,始学李北海,后学赵吴兴,虽率尔命笔,动合法度。”

于书佃,《艺舟双楫》列其行书能品下。

陈铣,字莲汀,秀水人。《墨林今话》云:“莲汀善书法,少即游山舟学士之门,亲受秘诀,往还尤密,故所诣入神。”

程恩泽,字云芬,号春海,歙县人,嘉庆进士,道光时累官户部右侍郎。《退庵随笔》云:“篆必须正锋,须用饱笔浓墨为之,惟春海侍郎,得其法,而春海笔力尤壮。”

段玉立,金坛人。《艺舟双楫》列其小真及草书于能品下。

张琦,初名翊,字宛鄗,号翰风,阳湖人,道光举人,历知章丘、馆陶等县。《齐民四术》云:“翰风嗜书,移汉分法入真行,又以北朝真书敛入分势,并腾踔蕴藉,当世无与匹。”

梁蔼如,字远文,号青崖,顺德人,嘉庆进士,官内阁中书。《松心文集》云:“远文篆学《绎山碑》,隶学《夏承碑》,草书学右军,真书学颜公,行书学坡公,寸缣尺幅,人皆珍之。”

李在青,字贯时,号白桥,湘潭人。《湖南通志》云:“贯时书法,名噪一时。”

沙神芝,字笠甫,嘉兴人。《墨林今话》称其工篆隶,学怀素狂草,笔力雄健。

褚篆,字苍书,长洲人。《昭代尺牍小传》云:“篆工书,圣祖南巡,召见,命书笺二幅,御书‘海鹤风姿’赐之。”

张廷禄,字雪川,湘阴人,乾隆副贡。《湖南通志》云其善书,性豪嗜饮,数以所书易酒,尝醉书顾所亲曰:“可将去藏之,二十年后,必有知宝贵之者。”

罗瑛,字仲昭,一字石友,善化人,嘉庆进士。《湖南通志》称其工各体书。

胡典民,字圣书,益阳人。《湖南通志》云:“典民工书翰。著有《书法指南》。”

刘光垒,字荣禄,醴陵人。《醴陵县志》云:“光垒年九十余,犹能握管作蝇头小楷。”

刘象先,字今度,上元人。《昭代尺牍小传》称其工章草。

李心逸,字作德,桑植人。《湖南通志》云:“心逸工书,遇有法帖,常典衣购买之。客蜀归,仅携墨拓数十纸,他无有也。”

罗沛,字竹溪,酃县人。《湖南通志》称其工书,求笔迹者无虚日。衡州郡城烟雨池前左右石碑,郡邑人士,珍若鼎彝。

罗澍畇,字艺甫,东安人。《湖南通志》云:“行草楷骎骎登颜柳之堂,书迹遍海内,每冬朝鲜来京贸易,辄乞数十纸以去。”

王撰,字异公,太仓人。《昭代尺牍小传》称其工隶书。

王继贤,字翰城,黔阳人。《湖南通志》云:“继贤书法名重一时,高丽屡遣使购求。著有《字学源流》行世。”

范永祺,字凤颉,号莪亭,鄞人。《昭代尺牍小传》称其工篆隶印刻。

杨先铎,字木铎,湘阴人。《湖南通志》云:“先铎工书,程恩泽极为奖许。”

张缙,字云斋,乾州厅人。《乾州厅志》云:“缙年十一入学,学政习巂称其书法冠楚南。”

黄文章,自号漱石子,永兴人。《郴州志》云:“漱石子留心翰藻,凡真草篆隶,水墨丹青,自无不精妙。”

丁一焯,字日峰,清泉人。《湖南通志》云其初学怀素书,苦不能脱窠臼,一日偶观剧有悟,遂大进,人以比颠旭故事云。

凌麟,字蔗舫,衡阳人。《衡阳县志》云:“麟恃书以自给,榜门定价,不怵于贵势。年老病风,以左手执笔,书益遒媚,县人有得麟只字者,宝若金玉。”

王文鼎,字公调,湘乡人。《湖南通志》云:“文鼎工行草书,年八十余,挥毫不少倦。”

聂鏸敏,字羹梅,衡山人。《衡山县志》云:“鏸敏工书法,各体俱备。”

谭学元,字少微,清泉人。《清泉县志》称其善书画,皆能以指头为之。

潘廷舆,字骧云,元和人。《墨林今话》称其好金石,工篆书。

陈经,字抱之,乌程人,官主事。《墨林今话》称其精于隶书。

姜皋,字少眉,吴县人。《墨林今话》称其小隶书入能品。

温肇江,字翰初,江宁人。《墨林今话》称其工隶书。

程荃,字蘅衫,怀宁人。《枕经堂题跋》云:“蘅衫受业于完白山人之门数十年,叩其所习,云:‘先研许氏之学,次究秦相诸刻,然后出入古今则得矣。’”《广艺舟双楫》云:“程蘅衫、吴让之,为邓之嫡传,然无完白笔力,又无完白新理,真若孟子门人,无任道统者矣。”

陆绳,字古愚,吴江人。《小沧浪笔谈》云:“古愚秉承家学,隶书直追汉人。”

张金镛,字良甫,号海门,平湖人,道光进士,官翰林院侍讲。《墨林今话》称其善分隶。

赵鹤,字鸣皋,《墨林今话》称其善草书。

黄乙生,字小仲,景仁之子,阳湖人,道光初举孝廉方正。《艺舟双楫》列其行榜书于能品上,小真行书于能品下。《齐民四术》云:“君嗜书,攻之甚力。自董文敏后二百年,书病靡无可采,君志在复古,近之能书者踵出,而君实为始事。”

朱昂之,字青立,号津里,武进人。《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佳品上。《桐阴论画》称其善书,工画,均极超逸,为时人称重。《墨林今话》云:“津里书学董文敏,行草笔墨精妙。”

许希冲,字子与,号默痴,青浦人。《墨林今话》云:“子与书于晋唐宋元,罔不搜讨,不专习一家;其论书画曰:‘与其熟而平,不若雅而生。’”

徐峄,字桐华,仁和人。《墨林今话》云:“桐华书学褚河南,兼精隶古。”

喻宗仑,字东白,新城人。《东白小象记》云其十三能擘窠书,尤精小楷兼善八分。

彭泰来,字子大,号春洲,高要人,嘉庆拔贡。《清史列传》云:“泰来工隶草八分,精篆刻。”

倪稻孙,字未楼,仁和人。《墨林今话》称其性嗜金石,精篆隶书。

王溥,字云泉,太仓人。《墨林今话》云:“云泉书学苏米,并善分隶。”

邵咏,字子言,电白人。《清史列传》称其书画篆刻,随意为之,皆臻神妙。

查懋桐,字琴斋,怀宁人。《枕经堂题跋》云:“琴斋学曹全碑,其径寸内外诸字,娟秀绝伦,有美人不胜罗绮之态,是又得此中之一体者。”

朱玮,字秀珩,号皋亭,嘉定人。《墨林今话》云:“秀珩兼习分隶,晚年养疴,辄假汉碑日临数百字,以为乐。”

徐瀹,本姓严,字心潜,钱塘人。《墨林今话》云:“心潜书画,宗法香光,与蒋山堂仁,皆善作一笔书,必至笔渴而后已,梁山舟见其书,叹为不及。”

袁沛,字少迂,元和人。《墨林今话》云:“少迂于书法深造,尤精径尺字。”

钱昌言,号岱雨,载之孙。《桐阴论画》云:“岱雨草书极淋漓潇洒之致,题画书法,皆臻妙境。”

顾洛,字禹门,号西海,仁和人。《墨林今话》称其书法古隽圆厚。

屈颂满,字宙甫,常熟人。《墨林今话》称其数岁能作擘窠书,既长工行草篆隶。

孟耀廷,字心间,阳湖人。《墨林今话》称其工大小篆及行楷书。

谈友仁,字尚米,号闻补,长洲人。《墨林今话》称其书格圆劲,亦得古篆法。

赵之琛,字献甫,号次闲,钱塘人。《墨林今话》云:“次闲工隶法,善行楷。”《中国人名大辞典》云其嗜金石文字,为阮元抚刻《积古斋钟鼎款识》。工篆刻,集浙派之大成,好事者汇为《补梦迦室印谱》。

袁桐,号琴南,钱塘人。《墨林今话》称其善隶法,下笔奇姿,类曼生司马。

王有仁,字湛园,吴县人。《墨林今话》称其书工行草,摹文太史,而能轶出范围,时得天趣。

钱元章,字子新,号拜石,嘉定人,《墨林今话》称其习古篆隶,宗其家竹汀宫詹十兰别驾两公法。

鲍俊,字宗垣,号逸卿,香山人。《松心文钞》云:“逸卿太史以工书名于时,既工小楷,而大小行草以及擘窠大字,靡弗工,故远近求书者踵相接。”

陈潮,字东之,泰兴人,道光举人。《广艺舟双楫》云:“陈潮思力颇奇,然如深山野番,犷猂未解人理。”《霋岳楼笔谈》云:“东之篆书,驰骤有势,而神颇能闲,惜其早卒,不能充其所至;然骅骝作驹,已汗血矣。”

汤贻汾,字雨生,号粥翁,武进人,官至浙江乐清协副将。《墨林今话》称其书画诗文并臻绝品。《息柯杂著》云:“雨生书画清而有韵。”

徐渭仁,字文台,号紫珊,上海人。《墨林今话》云:“紫珊工于书,篆隶行楷,悉有法,钩摹尤精。”

陈奂,字硕甫,号师竹,晚号南园老人,长洲人。《春在堂随笔》云:“硕甫先生,能为篆书,其书甚佳;非如老辈人作篆书,剪笔头为之者,亦非时下人专摹邓完白一派者可比。”

严寅,字同甫,号介堂,常熟人。《墨林今话》云:“同甫工书,尤妙篆法,笔力圆劲类王虚舟,与世之貌钟鼎为古者有别。”

何士祁,字竹芗,会稽人,嘉庆进士,官同知。《墨林今话》云:“竹芗工书,萧疏澹远,得华亭神韵。”

赵懿,字懿子,号谷庵,钱塘人。《墨林今话》云:“懿子工书隶古,见赏于翁覃溪;篆书间法钟鼎款识,亦佳。”

江介,字石如,杭州人。《墨林今话》云:“石如书法欧阳率更,妙于波磔,有清峭出尘之概。”

沈烜,字树棠,吴江人。《墨林今话》称其善篆隶。

戈载,字顺卿,吴人。《墨林今话》称顺卿工作隶书。

李森,字直斋,长洲人。《墨林今话》称其工汉隶,得同郡杜雪斋之传。

孙义钧,字子和,吴县人。《墨林今话》称其书品在晋唐间,隶古无近人畦径,曼生司马首推之。

程普,字少山,钱塘人。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云:“少山善作书,行楷篆隶靡不精妙。”

查仲诰,字竹洲,号作舟,海宁人。《墨林今话》云:“作舟家学相承,代擅书画,喜作四体书及钟鼎文。”

冯承辉,字少眉,一字伯承,娄县诸生。《墨林今话》称其篆摹《石鼓》,隶学《史晨校官碑》。著有《金石莂》《石鼓文音训考正》《两汉碑跋》等书。

李士诉,字尚迂,常熟人。《墨林今话》称其书学香光,宕逸多姿,绝去尘俗。

郭骥,字友三,吴县人。《墨林今话》称其颇能篆隶,能入古人堂奥。

杨振,字蕉隐,阳湖人。《墨林今话》云:“蕉隐书法劲秀,在欧褚间。尝作《后书谱》序,补孙过庭论所未及,其言深得书家秘要。”

戴熙,字鹿床,号醇士,钱塘人。道光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墨林今话》称其书画并臻绝诣。著有《古泉丛话》。

张式,字抱翁,号荔门,又号夫椒山人,无锡人。《墨林今话》云:“抱翁书法,胎息河南,出入晋宋,能悬臂写蝇头楷。”

梅植之,字蕴生,江都人,道光举人。《艺舟双楫》云:“君书跌宕遒丽,颇宜观者;然煆炼旧拓,必见其血脉所注,精气所聚,使奔赴指腕下,则非观者之所能知。”列其行书于佳品上。

何绍基,字子贞,号东洲,一号蛉叟,道州人,道光进士,官编修。《息柯杂著》云:“贞老书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入神化境。晚年尤自课勤甚。摹《衡兴祖张公方》多本,神与迹化,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霋岳楼笔谈》云:“道州早岁楷书宗兰台《道因碑》,行书宗鲁公《争坐位帖》《裴将军诗》,骏发雄强,微少涵停。中年极意北碑,尤得力于《黑女志》,遂臻沉著之境。晚喜分篆,周金汉石,无不临模,融入行楷,乃自成家。”著有《东洲草堂金石跋》。

何绍业,字子毅,绍基之弟。《息柯杂著》云:“子毅笔墨超拔流俗,幼年即著名坛坫,善书嗜琴。”

何绍祺,字子敬,号勖潜,绍业之弟,官至浙江道员,署粮储员。《中国人名大辞典》云其书法平原,能承家学。

何维朴,字诗荪,绍基之孙,官内阁中书。《霋岳楼笔谈》云:“诗荪书法,全仿道州;惟规矩已甚,未克绳其祖武。”

吴育,字子山,兆骞曾孙,吴江人,不事科举。《艺舟双楫》列其篆及行书于佳品上。《广艺舟双楫》云:“近世吴子山作西汉篆,体态朴逸,骎骎欲度骅骝前矣。若加奇思巧意,虽笔力稍弱,亦当与顽伯争一席地。”

吴德旋,字仲伦,宜兴诸生。《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能品下。《初月楼论书随笔·自述》云:“余年三十余,始留意书学,即好东坡思白二家,然苦无入处。学《淳化阁帖》,爱大令文皇之驰骋,自得而益迷其源。自是泛滥于唐宋元明诸家十有余年,而私心所好,仍在东坡思白。世人贱近贵远,以时代判优劣,辄卑视二家;而卑无高论者,则又以赵松雪为羲皇上人而已。近闻慎伯之论,予所信益坚。慎伯又导余学杨少师《步虚词》,日习一过,觉于苏董二家,意趣时有所会,直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著有《初月楼随笔》。

姚配中,字仲虞,旌德人,道光时诸生。《艺舟双楫》云:“君嗜书,为《书学拾遗》四千言;又注智果《心成颂》,如亲受法于晋唐诸公,扫宋氏以来谬说。而自书亦足践其言,时流无与比者。”

徐准宜,字仲平,武进人,乾隆举人,官顺天府粮马通判。《艺舟双楫》列其真书于佳品上。《中国人名大辞典》云其书法赵孟頫。刻有《宝晋斋帖》。

曾国藩,字涤生,号伯涵,湘乡人,道光进士,授检讨,官至大学士,任两江总督,封毅勇侯,卒于官,赠太傅。《霋岳楼笔谈》云其平生于书博习穷擅,未尝少懈,每欲合刚健婀娜以成体;然秉性凝重,笔亦随之,故终以刚健胜。

曾国荃,字沅浦,国藩之弟,官至两江总督、太子太保,封一等威毅伯。《霋岳楼笔谈》云:“忠襄专意率更,腕空笔实,方整有疏宕之美;书学虽不及文正,书才或谓过之。”

曾纪泽,字劼刚,国藩之子,袭一等毅勇侯,同治间历使英法俄诸国。《霋岳楼笔谈》云:“惠敏庭训最严,书功最深,所资亦最博;惟笔力稍弱,不能副志,似尚弗逮文正与忠襄也。”

曾广钧,字重伯,号伋庵,国藩之孙。《霋岳楼笔谈》云:“重伯书宗率更,稍参北碑,以廓其势,遒整方峻,晚而益和,不似其人之跅弛也。”

左宗棠,字季高,湘阴人,道光举人,累官总督,拜东阁大学士,封恪靖侯。《广艺舟双楫》云:“左文襄笔法如董宣强项,虽为令长,故自不凡。”《霋岳楼笔谈》云:“文襄行书,出清臣诚悬而稍参率更,北碑亦时凑笔端,故肃括森立,劲中见厚。篆书则得笔于《洼尊浯台》,有渟有峙,不矜姿作势,自然苍挺,清代专以篆名家者,未能或之先也。”

彭玉麟,字雪琴,衡阳人,累官兵部尚书,谥刚直。《霋岳楼笔谈》云:“刚直书法,早岁秀劲,偶参石庵,中岁驰驱兵间,临池不废,时则习闻曾文正之说,转师柳赵,圆润逋拔,兼而有之。晚年一意鲁公,雄杰昂藏,蔚然以深,不露锋芒,而熊熊之光,溢于楮墨之外。良由禀气特厚,故虽艺事之微,亦复老而益壮。”

陈澧,字兰甫,番禺人,道光举人。《广艺舟双楫》云:“京卿出于香山,亦自雄骏。”《霋岳楼笔谈》云:“兰甫行楷修娖,不失雅度;篆亦谨持有则。”

吴咨,字圣俞,武进人,官山东盐运使。《墨林今话》称其通六书之学,精篆隶。弟儆亦工篆隶。著有《续三十五举》《適园印存》。

吴熙载,原名廷飏,字让之,号晚学居士,仪征诸生。《墨林今话》云:“让之善各体书,兼工铁笔,邗上近无与与偶。”《霋岳楼笔谈》云:“让之行楷束缚于吴兴之法,偃锋裹墨,寖状可憎;篆体以长势取姿,如临风之草,阿靡无力。”

莫友芝,字子偲,号郘亭,晚号眲叟,独山人,道光举人。《霋岳楼笔谈》云:“郘亭篆隶,皆古拙有金石气,不以姿致取容,虽器宇稍隘,固狷者之美也。”著有《金石笔识》。

俞樾,字荫甫,号曲园居士,德清人,道光进士。《中国文字与书法》称其以隶笔作楷书,古雅拙朴,即普通函札,亦多作隶书。著有《读汉碑》《骈隶》《读隶辑词》等书。

方朔,字小东,怀宁人。《寄心庵诗话》称其工篆隶书。《枕经堂题跋·自述》云:“余于学楷之外,无日不摹《礼器碑》,里人见余能是,多出纸素丐求,长短广狭,无一不摹此书应之。加以玩味,敛以格式,后即能作细书,五寸之砚,一尺之笺,皆可缩千余字汉碑一通矣。”著有《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

杨沂孙,字子与,号咏春,又号濠叟,常熟人,道光举人,官至凤阳知府。《清稗类钞》云:“濠叟工篆书,于大小二篆,融会贯通,自成一家。”《霋岳楼笔谈》云:“濠叟篆书,功力甚勤,规矩亦备,所乏者韵耳;韵,盖非学所能致也。”

杨翰,字海琴,号息柯,宛平人,道光进士,官至辰永沅靖道。《桐阴论画》云:“先生书法离奇超逸。”《霋岳楼笔谈》云:“海琴行书,酷似何道州,两公同时且相厚,笔墨相师,古所恒有,初非有意于竞名也;然海琴书名,竟因是而损。”著有《息柯杂著》《粤西得碑记》。

陆增祥,字星农,又字魁仲,号莘农,道光进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马宗霍《书林纪事》称其少通篆籀之学,性好金石文字,搜罗遍天下,积录既多,踵王氏《金石萃编》成《金石补正》百余卷。又以所得汉魏晋宋齐梁古砖琢为砚,拓墨本跋之,题曰《三百砖录》。

徐思庄,字柳臣,龙南人。《清稗类钞》云:“道光时,欧底赵面之字,风靡一时,翰苑中人争相摹习,柳臣尤为此中能手。其初以善写柳帖名,通籍后,又添以右军襄阳各体,而独具匠心,运之以神,久之遂自成一家。”

徐萼,字幼珊,思庄之弟。《清稗类钞》云:“幼珊于书法尤致力,行草宗王赵。”

徐德启,字筠畦,萼之子。《清稗类钞》云:“筠畦工书法,清丽妍媚,逼近松雪,有时几可乱真。”

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晚号玉池老人,湘阴人,道光进士,光绪间官至兵部左侍郎,充出使英法大臣。《霋岳楼笔谈》云:“玉池老人,楷书法欧,典重矜严,淳然儒者;简札则略取松雪之韵,尤多秀挺。”

杨岘,字见山,号庸斋,晚号藐翁,归安人,咸丰举人,曾权知常州府。《清稗类钞》云:“藐翁工分书,如《褒斜道石门颂》,名重一时,金石小学,皆极能事。”《霋岳楼笔谈》云:“见山分书,用笔师《韩敕碑》,结体师《石门颂》,欲成逸调,反漓古意。”

张裕钊,字廉卿,武昌人,道光举人,官内阁中书。《广艺舟双楫》云:“张孝廉裕钊廉卿,曾文正公弟子也。其书高古浑穆,点画转折,皆绝痕迹,而得态逋峭特甚。其神韵皆晋宋人得意处,真能甄晋陶魏,孕宋梁而育齐隋,千年以来无与比!其在国朝,譬之东原之经学,稚威之骈文,定庵之散文,皆特立独出者也。吾得其书,审其落墨运笔,中笔必折,外墨必连,转必提顿以方为圆,落必含蓄,以圆为方,故为锐笔而实留,故为涨墨而实洁,乃大悟笔法。”《霋岳楼笔谈》云:“廉卿书劲洁清拔,信能化北碑为己用,饱墨沉光,精气内敛,自是咸同间一家;然如南海康氏所称,则未免过情之誉。”

赵之谦,字沩叔,号益甫,又号梅庵,更号悲盦,晚号无闷,会稽人,咸丰举人,官南城知县。《广艺舟双楫》云:“沩叔学北碑,亦自成家,但气体靡弱。今天下多言此碑,而尽为靡靡之音,则沩叔之罪也。”著有《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二金蝶堂印存》等。

庄凤威,字耀采,号巢阿,武进人,官归安知府。《清稗类钞》云:“巢阿书法道源虞欧,笃信谨守,曾不逾越尺寸;然其擘窠大字,及题榜诸作,则又不缚规绳,游行自如,醇而后肆,成功则一。生平临欧最多,貌拙神完,苍润欲滴,‘字外出力中藏精’,真得信本的髓者矣。”

庄怡孙,字心吉,武进人,官刑部郎中。《清稗类钞》云:“心吉书法天优于人,晚年抚《乙瑛》《礼器》诸碑,变朴茂为姿媚,于汉法中自辟一径,独为时流所赏。”《中国人名大辞典》云其尤工草隶,临摹汉碑,凡数十百通,尝谓熹平以前汉隶,无不简易为主,盖别有心得者。

朱次琦,字子襄,号稚圭,南海人。《广艺舟双楫》云:“九江先生工笔札,其执笔主平腕竖锋,虚拳实指,盖得之谢兰生,为黎山人二樵之传也。先生所书朱氏祖祠额,雄深绝伦,不复知有平原矣。”又云:“先生于书道用功至深,其书导源于平原,蹀躞于欧虞,而别出新意,相斯所谓鹰准攫抟,握拳透爪,超越陷阱,有虎变而百兽跧气象,鲁公以后,无其伦比,岂独刘姚也。元常曰:多力丰筋者圣,识者见之,当知非阿好焉,但先生不为人书,世罕见之,吾观海内能书者,惟翁尚书叔平似之,惟笔力气魄去之远矣。”

潘存,字孺初,文昌人,同治举人。《清稗类钞》云:“孺初临《九成宫》,直逼真迹,写小楷亦悬腕,以三指撮笔端。”《霋岳楼笔谈》云其以欧法写《郑文公》,亦能健举。著有《楷法溯源》。

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常熟人,咸丰丙辰状元,官至大学士,穆宗德宗两朝,皆值弘德殿,为师傅。《清稗类钞》云:“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乾嘉以后一人。说者谓相国生平虽瓣香覃溪南园,然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南园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光绪戊戌以后,静居禅帨,无意求工,而超逸更甚。”《霋岳楼笔谈》云:“松禅早岁由思白以窥襄阳,中年由南园以窥鲁公,归田以后,纵意所适,不受羁缚,亦时采北碑之笔,遂自成家;然气息淳厚,堂宇宽博,要以得鲁公者为多。偶作八分,虽未入古,亦能远俗。”

吴大澂,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吴县人,同治进士,累官湖南巡抚。《霋岳楼笔谈》云:“愙斋好集古,所得器最多,手自摹拓,而下笔却无一豪古意,其篆书整齐如算子,绝不足观。”《中国人名大辞典》云:“大澂工篆书,中年以后,又参以古籀文,书法益进。著有《愙斋集古录》《愙斋集古录释文剩稿》《说文古籀补》《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愙斋字说》《愙斋砖瓦录》等书。”

徐孝酉,字辛斋,钱塘人。《清稗类钞》云:“辛斋娴书法,初学欧,继以大拇指习小楷,久之,则以第四指悬腕学晋人书,颇有声道咸间。”

李正华,字静之,武进人。《清稗类钞》云:“静之初习欧阳率更,继习李北海,既乃去而窥六朝,旁及篆隶,尤致力于北魏,如《张猛龙》《敬使君》《石门铭》《郑文公》,每种临摹,多则千遍,少亦数十百过。尤善擘窠大字,沉雄古劲,见者为之神王。”《霋岳楼笔谈》云:“静之写六朝,非无功力,顾手低识下,愈熟愈俗。”

祁寯藻,字叔颖,又字淳甫,后改实甫,号春圃,晚号观斋,寿阳人,嘉庆进士,咸丰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同治间以大学士衔为礼部尚书。《霋岳楼笔谈》云:“寿阳书,欲兼松雪之圆,诚悬之劲,山谷之韵;惟笔力未能远举,故清峻有余,沉雄不足。”

朱大勋,字研臣,钱塘人。《清稗类钞》云:“研臣髫年喜临池,能作擘窠大字,其真书出入颜柳,上追钟王,直入晋人之室。又工篆隶,苍劲古拙,自成一家。日本朝鲜人士之来华者,辄以得其一缣一帛为荣。”

赵彦偁,字君举,号辛厂,丹徒人。《霋岳楼笔谈》云:“君举先生笔法近包安吴,意境近何道州,实能搴芳六朝,自成逸响,行楷小如蝇头者,亦无懈可击,所诣盖在赵沩叔辈上;顾当时无书名,则以秉性高洁,不欲以末艺与人竞也。”

高邕,字邕之,号聋公,元和人。《霋岳楼笔谈》云:“邕之虽从北海得笔,而结体则仿《瘗鹤铭》,故兼有骏驶回翔之妙。”

张之洞,字香涛,又字孝达、香岩,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南皮人,同治进士,外任督抚垂三十年,光绪末年为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霋岳楼笔谈》云:“文襄喜用侧笔刷纸,虽法东坡;然有其横肆,无其敦和,殊未为成家也。”著有《广雅堂论金石札》。

陶濬宣,字心云,会稽人。《霋岳楼笔谈》云:“心云写北魏,亦有时名;然法《郑文公》与《龙门造像》,未能得笔,徒具匡廓,板刻凝重,绝无意致,宜蒙匠手之诮。”

王闿运,字壬秋,又字壬父,湘潭人,宣统间赐翰院检讨,晋侍读。《霋岳楼笔谈》云:“先生经术文章,照耀当世,书法其余事耳。顾性喜钞书,日有恒课,自谓平生作字之多,今固无匹,古亦难俦,故其行楷小,虽似不经意而古泽书气,醰乎有味,于书家外,别成一格。”

符翕,字子琴,别号蔬笋居士,清泉人,官知县。《霋岳楼笔谈》云:“蔬笋居士,宦粤二十余年,以金石书画,名五岭间,分书茂密雄强,得自《西狭颂》者为多,而风神逸宕,亦兼有《乙瑛》《杨淮表记》遗意。楷书树骨于平原,取势于兰台,气厚而遒,笔颇而驶。榜题举重若轻,尤擅其胜;行书则平原、南宫、东坡、松雪并出腕下,飞腾爽骏,王觉斯陈曼生不能过也。晚岁参以分隶,奇趣妙理,殆欲与何道州分席。”

张祖翼,字磊庵,桐城人。《霋岳楼笔谈》云其楷书宗唐,分书宗汉,虽所诣不高,而皆能中矩,篆亦矫动可观。

杨守敬,字惺吾,号邻苏老人,宜都人,同治举人,充驻日钦使随员。光绪间举经济特科,授内阁中书。《霋岳楼笔谈》云:“惺吾宗法信本,行书略带纵笔,固当视覃溪稍胜,小真书则尚不及。”

沈曾植,字子培,号乙盦,又号寐叟,吴兴人,光绪进士,官至布政使。《霋岳楼笔谈》云:“寐叟执笔,颇师安吴,早岁欲仿山谷,故心与手忤,往往怒张横决不能得势;中拟太傅,渐有入处;暮年作草,遂尔抑扬尽致,委曲得宜;真如索西征所谓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极缤纷离披之美。有清一代草书,允推后劲,不仅于安吴为出蓝也。”

郑文焯,字叔问,号大鹤山人,高密人。《霋岳楼笔谈》云:“大鹤山人书,结体纯取南碑,而波磔骏发,复兼有北碑之妙,翩翩奕奕,气味真到六朝;简札诗稿,脱手弹丸,对之殊有俊风。余尝藏山人金石拓片,题跋墨迹,笔法细如游丝,清丽芊眠,尤为绝品。”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夏,又字长素,号更生,别署西樵山人,南海人。《广艺舟双楫·自述》云:“吾执笔用九江先生法,为黎谢之正传,临碑用包慎伯法,慎伯问于顽伯者,通张廉卿之意而知下笔用墨,浸淫于南北朝,而知气韵胎格;惜吾眼有神,吾腕有鬼,不足以副之,若以暇日深至之,或可语于道乎?”《霋岳楼笔谈》云:“南海书结想在六朝中,脱化成一面目,大抵主于《石门铭》,而以《经石峪》《六十人造像》及《云峰石刻》诸种参之。”

李瑞清,字梅盦,晚自号清道人,临川人,光绪进士,官翰林编修。《霋岳楼笔谈》云:“清道人自负在大篆,而得名则在北碑,余独爱其仿宋四家,虽不形似,而神与之合,其行书尤得力于山谷,晚岁参以西陲木简,益臻古茂。”

吴俊卿,字昌硕,号缶庐,安吉人。《霋岳楼笔谈》云:“缶庐写《石鼓》,以其画梅之法为之,纵挺横张,略无含蓄,村气满纸,篆法扫地尽矣。”

曾熙,字子缉,号俟园,晚号农髯,衡阳人。《清稗类钞》云:“曾农髯季子,常与李梅盦同官京师,同学书。梅盦喜学鼎彝,汉中《石门》诸刻,《刘平国》《裴岑》《张迁》《礼器》《郑道昭》《爨龙颜》之属,自号北宗;季子则学《石鼓文》《夏承》《华山》《史晨》、太傅右军大令,尤好《鹤铭》《般若》,自号南宗以敌。梅盦于时贤书,无所可否,独好季子书,以为有晋人风。”《霋岳楼笔谈》云:“章草不振久矣,虽唐宋大家,亦于此逊谢,明之宋仲温,略有六朝风度,可谓空谷逸响;然犹从阁帖悟入,未能望皇索之墙也。至曾先生出,知章由隶变,与八分同源,因合分隶以为之,遂尔默契汉矩,奄迈晋规,有清一代,无可位置!惜不轻为人作,故草迹流传,不若他体之盛耳。”

朱祖谋,一名孝臧,字古薇,一字沤尹,号彊村,吴兴人,光绪进士,官至礼部侍郎。《霋岳楼笔谈》云:“彊村老人,以中锋作侧势,落墨重迟,而标格苍劲。”

张世准,字叔平,沅陵人。《霋岳楼笔谈》云:“叔平以画名,书亦苍劲,似得益于刘文清,而气失之亢,故无醇雅之度。”

萧迁,字啸青,清泉人。《霋岳楼笔谈》云其早岁学褚,得其隐秀,虽力若稍弱,自饶婀娜之致;晚参《黑女》,又从农髯先生问笔法,神静度凝,弥臻整健。

向燊,字乐穀,自号抱蜀子,衡山人。《霋岳楼笔谈》云:“乐穀先生早岁法钟元常,丰腴莹厚,继仿李仲璇,用功至深,尤多异趣;篆写孟鼎,方拙入古。”

程颂万,字子大,宁乡人。《霋岳楼笔谈》云其篆学《绎山碑》,八分学《华山碑》,皆雍容中矩,真行兼率更东坡之法。

吴锜,字剑秋,宜黄人。《霋岳楼笔谈》云:“剑秋先生,与临川李氏、衡阳曾氏最交笃,游处最久,曾李论书皆主三代两汉,次亦六朝,先生独主唐,以为法莫备于唐也。其书则专仿褚河南、李北海,而北海习之尤勤。晚年所诣,如秋鹰刷羽,健翮凌云,遂高出梁闻山、高邕之之上,以其胸次磊落,肝胆轮囷,腕下能摄俶傥权奇之气以俱行也。”

释邱山,《艺舟双楫》列其真及行书于能品上。

释破门,一号石浪,衡州人。《霋岳楼笔谈》云:“破门和尚狂草,高处落墨,远处养势,怀素之嗣响也。”

释道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又号大涤子、苦爪和尚、瞎尊者,明楚藩后。《艺舟双楫》列其行书于逸品下。《桐阴论画》云:“石涛尤精分隶,王太常云:‘大江之南,无出石师右者。’可谓推许之至。”

释可韵,号铁舟,江夏人。《墨林今话》称其书近苏米,烂然天真,意趣自足。

释雪舫,名觉堂,余姚人。《墨林今话》称其工行草书。

释超然,字友莲,号松溪,海宁人,住海宁白马寺。《墨林今话》云:“超然工书,学董文敏,藏其佳帖最多,暇则临模,不肯辍管,人以缣素请者,必扃户为之,勿令窥视,故其书画多有静妙之致。”

释达受,字六舟,号小绿天庵僧,海宁人,住海宁白马寺。梁章钜《楹联丛话》云:“六舟精于金石篆隶之学,兼工书画。”《墨林今话》云:“六舟篆隶飞白铁笔并妙,拓手尤精绝,能具各器全形,阴阳虚实,无不逼真;精鉴别古器及碑版之属,阮太傅以金石僧呼之。”著有《宝素室金石书画编年录》。

黄媛介,字皆令,嘉禾人,杨世功室。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其髫龄即娴翰墨,好吟咏,工书画,楷书仿《黄庭经》。

姜淑斋,号广平内史,王士祯《池北偶谈》称其善临《十七帖》,笔力矫健,不类女子。《闺秀正始集小传》称其书法摹二王入神,王阮亭极赏其纨素便面。朱竹垞题其诗卷云:“三真六草写朝云,几股玉钗分。仿佛卫夫人,问何似当年右军?郁金堂外,青绫帐里,小字讶初闻。门掩谢池春草,书遍双鬟练裙。”

王端淑,字玉瑛,钱塘人,适丁兆圣。《画徵录》称其工诗文,善书。《闺秀正始集小传》称其天资高迈,楷法二王。

董白,字小苑,江宁人,冒辟疆姬。《广陵诗事》云:“手书唐人绝句一卷,落笔生姿,杜於皇极赞赏之。”

黄氏,刘石奄姬。《艺舟双楫》云:“诸城有摄夫人黄氏,嘉兴人,笔势极似,唯工整已甚,较诸城疏散,韵味微减耳。诸城晚书,多出黄手,小真书竟至莫辨。有家书十册,黄夫人原书后,诸城批答皆妙绝。”

商婉人,会稽人。王士祯《香祖笔记》云其工楷法,常仿吴彩鸾写《唐韵》作廿三先,廿四仙,武林沈磵芳为题绝句云:“簪花旧格自嫣然,颗颗明珠贯作编;始识彩鸾真韵本,廿三廿四是先仙。”

徐昭华,字伊璧,上虞人,骆加采之室。《闺秀正始集小传》称其工楷隶,善丹青,毛西河诗云:“吾郡闺房秀,昭华迥出群;书传王逸少,画类管夫人。”

金礼嬴,字云门,山阴人,王仲瞿之室。《墨林今话》称其幼娴翰墨,书法晋唐,兼工汉隶。《艺舟双楫》云:“王良士仲瞿言其内子金礼嬴梦神授笔法,管须向左迤后稍偃,若指鼻准者,锋乃得中。”

曹贞秀,字墨琴,长洲人,王芑孙之室。《闺秀正始集小传》云:“墨琴以书法名,尤工小楷,所临十三行石刻,士林推重。”《鸥陂渔话》云:“墨琴夫人书气静神闲,娟秀在骨应推本朝闺阁第一。”

王圆照,字婉铨,福山人,郝懿行之室。《闺秀正始集小传》称其书法欧柳,尤精汉学。

钟若玉,字文贞,昆山人。《墨香居画识》称其书法苍古,一洗闺阁纤弱柔媚之习。《墨林今话》云其以粥书自给,腕力苍老,不类闺阁人书。

郭文贞,字恕宣,新城人。《闺秀正始集小传》称其工大草,挥洒奇妙,殆可追仿板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