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书学史:北朝书家的石刻艺术与真书之美

中国书学史:北朝书家的石刻艺术与真书之美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刻以北朝为至多,书体亦以北朝为至备,真书至此,尽善尽美,无以复加,故讲碑学者,舍北碑无门。北碑既盛,为法书之冠冕,而榜书尤冠绝古今焉。北朝书家,未尽见于史籍,多借石刻以传,故于姓字之外,无从考其事迹,几不知为何许人也。《北史·崔浩传》称其以善书,知名。《书小史》称其博学善隶书,有名于世。《北史·江式传》称其工篆书。《北史》本传称其在道武时,以善隶书为内侍左右。

中国书学史:北朝书家的石刻艺术与真书之美

(公元三八六年至五八九年计二〇四年)

石刻以北朝为至多,书体亦以北朝为至备,真书至此,尽善尽美,无以复加,故讲碑学者,舍北碑无门。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举其要者,亦达百六十余种,而珍贵之墓志,出土日多,尚未能尽举焉。北朝文物,本不如南朝之盛,而碑刻几无不工,后人颇为致疑,康氏论之曰:“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妍态,构字亦紧密非常,岂与晋世皆当书之会耶?何其工也!譬江汉游女之风诗,汉魏儿童之谣谚,自蕴蓄古雅,有后世学士所不能如者。”康氏述欧阳永叔之言曰:自隋以前,碑志文辞鄙浅,又多言浮屠;然其字画往往工妙。又述张南轩之言曰:南海诸番书,煞有好者,字画遒劲,若古钟鼎款识,诸国不同,盖风气初开,为之先者,皆有奇质之气,此不待于学也,其理岂在斯乎?康氏以为碑莫备于北朝,因考其有书人者,列为十家:寇谦之《嵩高灵庙碑》、萧显庆《孙秋生造像》、朱义章《始平公造像》、崔浩《孝文皇帝吊比干墓碑》、王远《石门铭》、郑道昭《云峰山四十二种》、贝义渊《始兴王碑》、王长儒《李仲璇修孔庙碑》、穆子容《太公吕望碑》、释仙《报德像》。并评之曰:十家体皆迥异,各有所长,瘦硬莫如崔浩,奇古莫如寇谦之,雄重莫如朱义章,飞逸莫如王远,峻整莫如贝义渊,神韵莫如郑道昭,超爽莫如王长儒,浑厚莫如穆子容,雅朴莫如释仙。是中惟《始兴王》为南碑,而北朝居其九焉。北碑颇多,然可约之为二种:《龙门二十品》、除《法生北海优填王》外,余皆纯为方笔,十余种同为一体,雄强无匹;郑道昭《云峰石刻》,纯为圆笔,四十余种同为一体,神韵高古。此外魏《孝昌六十人造像》,神采超俊,有南朝启牍之疏放妍妙,可以辟阮氏北派拘谨拙陋之论,而解毡裘之嘲矣。他若《张黑女志》《司马景和妻墓志》,亦有启牍之美,何曾见其拙陋乎?《魏霍扬碑》,民国初年出土,兼有《郑文公》《嵩高灵庙》《石门铭》《爨龙颜》诸碑之长,尤为可宝者也。惟南北朝碑,别字殊多,北朝犹甚,故赵之谦有《六朝别字记》之作;然汉碑别字已多,踵讹承谬,其由来远矣。是类别字,各自为政,各碑所见几无同者,甚至有不可识者,岂亦有秦同文以前之遗风欤?北碑既少翻刻,绝壁之造像,拓本如新;出土之墓志,字如初制。盖墓志本置棺下,而加以盖,故少残缺;且北碑皆书丹于石,仅次真迹一等,不若帖之双钩摹刻,易失真也。北碑既盛,为法书之冠冕,而榜书尤冠绝古今焉。榜书,古称署书,今称擘窠大字,萧何用以题苍龙白虎二阙,覃思三月,观者如流水,然笔迹无存;曹操之《衮雪玉盆》,寥寥数字,未成门户。则榜书之始,当推北魏。此后江河日下,不复有其雄浑古穆矣。《白驹谷》纯为方笔,额曰:“此白驹谷。”文曰:“中岳先生荧阳郑道昭游槃之山谷也”十五字,字大盈尺,亦郑道昭所书,于《云峰石刻》之外,大显身手,诚擘窠之奇迹,不可多得者也。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字大逾尺,完好者尚有一千一百余字,纯为圆笔,尤为奇宝。此外冈山、尖山、铁山、薤山诸摩崖,字亦盈尺,凡数百字,与《金刚经》同为一体,然不署名;惟薤山《般若碑》,经主为梁父令王子樁,武平元年造,为齐碑无疑。可知《金刚经》等,亦齐刻也。而南朝之《太祖文皇帝之神道》等石阙,字数虽少,然气韵简穆,亦当占一席地也。

北朝书家,未尽见于史籍,多借石刻以传,故于姓字之外,无从考其事迹,几不知为何许人也。然其不朽之作,实临池者之异宝,流芳千载,原非侥幸;其他书法高古,而不署名者尚多也。

北魏(公元三八六年至五五六年计一七一年)

崔悦,字道儒,清河武城人。陈思《书小史》称其善草隶,与范阳卢谌并以博艺齐名,故魏初重崔卢之书。谌传子偃,偃传子悦,悦传子潜,潜传子宏,世不替业。

崔潜,悦之子。《书小史》称其善隶草,常为兄浑等诔,手笔本草,延昌初,著作郎王遵业买书于市得之,年将二百,宝其书迹,深藏秘之。武定中,遵业子松年将以遗黄门郎崔季舒,人多摹拓之。左光禄大夫姚元标以工书名于时,见潜书,以为过于浩也。

崔宏,字玄伯,潜之子,官至吏部尚书。《北史·崔浩传》称其善草隶,为世模楷,行押特尽精巧;自非朝廷文诰,四方书檄,初不妄染翰,故世无遗迹

崔浩,字伯渊,宏之子,官至司徒。《北史》本传称:“浩书体势及其先人,而巧妙不如也。世宝其迹,多裁割缀连,以为模楷。”《广艺舟双楫》云:“《吊比干文》瘦硬峻峭,其发源地绝远,自《尊楗褒斜》来,上与中郎分疆而治,必为崔浩书。”又评之云:“《吊比干文》,若阳朔之山,以瘦峭甲天下。”

崔简,一名览,字仲亮,浩之弟,历中书侍郎,爵五等侯,参著作事。《北史·崔浩传》称其以善书,知名。

崔衡,字伯玉,清河人,官至内秘书中散。《北史·崔浩传》称其学崔浩颇亦相类,当时诏命及御所览书,多其迹也。

崔光,字长仁,清河人。《北史》本传云其家贫好学,佣书以养父母;表定石经,勘校残阙,欲修补之。

卢玄,字子真,范阳涿人。《书小史》云其曾祖谌,晋司空刘琨从事中郎;祖偃,父邈,并仕慕容氏。初,谌父志法钟繇书,子孙传业,累世有能名;至玄父邈以上兼善草迹;玄子伯源习家法,代京宫殿,多其所题。白马公崔宏亦善书,世传魏卫瓘体。魏初工书者,崔卢二门。

卢晏,位给事黄门侍郎。《书小史》称其博学善隶书,有名于世。

江式,字法安,陈留济阳人,官至符节令兼著作郎。《书小史》称其六世祖琼,字孟琚,晋冯翊太守,善虫篆诂训,永嘉之乱,迁居凉土,世传家业。祖强,字文威,徙代京,上书三十余法,各有体例。式少专家学,篆体尤工,洛京宫殿诸门榜题字,皆式书也。延昌中撰集字书,号曰《古今文字》,凡四十卷,以许书《说文》为本,上篆下隶。

江顺和,式之兄子,官至征虏将军。《北史·江式传》称其工篆书。

江强,字文威,陈留人。《江式传》云:“强上书三十余法,各有体例。”

卢鲁元,昌黎徒河人,累迁中书监,领秘书事,赐爵襄城公。《书小史》称其善正隶书。

谷浑,字元沖,昌黎人,道武时为内侍左右;太武时累迁侍中仪曹尚书,赐爵濮阳公。《北史》本传称其在道武时,以善隶书为内侍左右。

窦遵,顿丘卫国人,位至濮阳太守。《北史·窦瑾传》云:“遵善楷篆,北京诸碑及台殿楼观,宫门题署多遵书。子僧演,以善书拜库部令。”

崔挺,字双根,博陵安平人,官至中书侍郎。《书小史》云其以工书,受敕于长安书文明太后父燕宣王碑,赐爵太昌子。

沈法会,兖州人。《书小史》称其能隶书,宣武在东宫敕法会侍;会后以隶迹,见知于闾里者甚众,未有如崔浩之妙。

刘芳,字伯友,彭城人,官至安东将军,青州刺史。《北史》本传称其笃志坟典,佣书自给,常为诸僧佣写经论,笔迹称善。撰《急就篇·续注音义》三卷。

刘懋,字仲华,芳之从子,官至太尉司马。《北史》本传称其善草隶书,识奇字。

郭祚,字季佑,太原晋阳人。官至征西司马雍州刺史。《书小史》称其涉猎经史,习崔浩之书,尺牍文章,见称于世,尤善行书

柳僧习,官至颍川太守。《书小史》称其敏于当世,特善正书。

柳楷,字士则,河东解人,位至抚军司马。《书小史》称其善草书

夏侯道迁,谯国人,历华瀛二州刺史。《书小史》称其遍览书史,闲习尺牍。

庾道,颍川人,位至中郎将。《书小史》称其历览史传,善草隶。

曹世表,字景昇,魏郡人,孝昌中为尚书右丞,迁东南道行台。《书小史》称其性雅正,工尺牍,涉猎群书。

孙伯礼,武邑人,位至国子博士;惠蔚之子。《书小史》称其善隶书。

裴敬宪,字孝虞,河东闻喜人,为太学博士。《书小史》称其有志行,学博才清,工隶草,解音律。

王世弼,京兆霸城人,官至中山内史平北将军。《北史》本传称其善草隶书。

王由,字茂道,世弼之子,位至东莱太守。《书小史》称其好学有文才,尤善草隶书;性方厚,有名士风;又工摹书,为时人所服。

李苗,字子宣,梓潼涪人,官至尚书左丞。《书小史》称其善属文,工尺牍。

蒋少游,乐安博昌人。《书小史》称其有才学,敏慧机巧,工画善行草书及雕刻。官至将作大匠、太常少卿、前将军、都水,兼此四官。

刘仁之,字小静,历任将军,西兖州刺史。《魏书》本传云:“仁之真草笔迹,颇号工便,性好文字,吏书失体,便加鞭挞。”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人。朱履贞《书学捷要》云其幼为牧羊奴,以壶浆倩人书字于路旁,时书地学之,游雅赎之教以书,仕至太鸿胪。

李思穆,字叔仁,官至营州刺史。《书小史》称其工草隶,为当时所称。

沈嵩,吴兴人,官至司马。《书小史》称其善行书。

吕温,字晞阳,寿张人,官上党太守。《书小史》称其善隶书。

卢渊,官至秘书监。《书小史》称其工书,传钟法,有能名。

宇文忠之,河南洛阳人,官至右丞。《魏书》本传云:“忠之颇有笔札,尤善行草。”

穆洛,王昶《金石萃编》云:“武德镇魏《修义桥石像碑》,书碑者穆洛。”《魏书·官氏志》云:“丘穆陵氏,后改穆氏也。”

郑道昭,字僖伯,开封人。包世臣《艺舟双楫》云:“郑文公季子道昭,自称中岳先生,有云峰山五言及题名十余处,字势巧妙俊丽,近南朝郗超谢万。常疑其父墓下碑,经石峪大字,《刁惠公志》,出其手也。”又云:“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其中布白本《瑛乙》,措画本《石鼓》,与草同源,故自署曰‘草篆’。不言分者,体近易见也。以中明坛题名、云峰山五言验之,为中岳先生书无疑。碑称其‘才冠秘颖,研图注篆’不虚耳。”《广艺舟双楫》云:“云峰石刻,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秾姿逸韵,当如食防风粥,口香三日也。”又云:“《白驹谷》之体,转折点画,皆以数笔成一笔,学者不善学,尤患板滞,更患无气,此是用方笔者。方笔写榜书最难,然能写者,庄雅严重,美于观望,非深于北碑者,寡能为之而无弊也。”

王远,毕沅《关中金石记》云:“远不以书名,而《石门铭》超逸可爱。”《广艺舟双楫》列于神品;且评之云:“《石门铭》飞逸奇浑,分行疏岩,翩翩欲仙,源出《石门颂》《孔宙》等碑,皆夏殷旧国,亦与中郎分疆者,非元常所能牢笼也。《六十人造像》《郑道昭》《瘗鹤铭》,乃其法乳,后世寡能传之。盖仙人长生,不食人间烟火,可无传嗣。必不得已,求之宋之山谷,或尝得大丹学飞升者;但力薄终未能凌霄汉耳。”

王长儒,任城人。郭宗昌《金石史》云:“《李仲璇碑》,笔力劲骏,如偏面骄嘶,又如瓣发章甫,殊俗揖让。”《广艺舟双楫》云:“《李仲璇》如鸟衣子弟,神采超俊。”黄易云:“李仲璇《修孔庙碑》侧有一行,知是王长儒书。”(www.xing528.com)

萧显庆,《孙秋生造像》书者。《广艺舟双楫》云:“庄茂则有若《孙秋生》《长乐王太妃侯》《温泉颂》。”

朱义章,《始平公造像》书者。《广艺舟双楫》云:“方重则有《杨大眼》《魏灵藏》《始平公》。”

穆子容,字山行,代人。毕沅《中州金石记》云:“《太公吕望表》,穆子容书丹于石,书法方正,笔力透露,为颜真卿蓝本。”

寇谦之,昌平人,《嵩高灵庙碑》书者。《广艺舟双楫》云:“《灵庙碑》,如入收藏家,举目尽奇古之器。”

卢伯源,范阳人。《北史·卢玄传》云:“伯源六世祖谌,法钟繇书,子孙传业。伯源习家法,代京宫殿,皆其所题。”

黎广,河间人。《北史·黎景熙传》云:“广从司徒崔浩学楷篆,自是世传其法。”

李夫人,厉鹗《玉台书史》云:“高慎妻李氏,赵郡李徽伯女,艳且慧,兼善书记,工骑乘。”

李彪女,《玉台书史》称其幼而聪令,彪教之书学,读诵经传;后宣武闻其名,召为婕妤,在宫当教帝妹书诵,授经史,后宫咸宗师之。

北齐(公元五五〇年至五七七年计二七年)

赵隐,字彦深,南阳宛人,官至司徒。《书小史》称其性聪敏,善书计,后征补大丞相功曹,专掌机密,文翰多出其手。

张景仁,济北人。《北史》本传云其幼孤家贫,以学书为业,遂工草隶,选补内书生,与魏郡姚元标、颍川韩毅、同郡袁买奴、荥阳李超等齐名,世宗并引为宾客。

姚孝标,魏郡人。《北史·崔浩传》云其工书,知名于时。

崔季舒,字叔正,挺之从子,官至光禄大夫,待诏文林馆。《书小史》称其涉猎经史,长于尺牍,有当世才具。

杜弼,字辅玄,曲阳人。《书小史》称其幼聪敏,为征虏府默曹参军,典管记;弼长于隶札,每为时辈所推。

韩毅,鲁郡人。《书小史》称其工正书,神武用为博士,以教彭城景思王浟。

元行恭,河南洛阳人,官至中书舍人,待诏文林馆。《书小史》称其美姿貌,兼俊才,善正行书。

李元护,辽东襄平人。《书小史》称其少有武力,仕齐位马头太守,虽以将用自达,然亦颇览文史,习于尺牍。

刘珉,字仲宝,彭城人,官至三公郎中。《书小史》称其善行草书。李嗣真《书后品》云:“珉书如颠波赴海,狂涧争流。”窦臮《述书赋》云:“萧条北齐,浩汗仲宝。劣充凡正,备法紧草。遐师右军,歘尔繇道。究千变而门一,乘薄俗而居老。如海岳高深,青分孤岛。”

刘玄平,珉之子。《书小史》称其高蹈不仕,隋赠贞范先生,善行草书。《述书赋》云:“玄平嗣芳,讹俗名扬。”

殷英童,《书小史》称其善楷隶书,兼工画。

李铉,字宝鼎,南皮人。《北史》本传云:“铉九岁入学,书《急就章》,月余便通。齐神武妙简硕学,以教诸子,与工书人韩毅等同在东馆。”

李绘,字敬文,赵郡人。《北史·李浑传》载其六岁便入学,家人以偶年拘忌,不许,遂窃其姊笔牍用之,未逾晦朔,通《急就章》。

刘逖,字子长,彭城人。《书后品》云:“刘黄门书,如落花从风。”

贾德胄,博陵人。《北史·齐孝昭诸子传》云:“德胄教乐陵王百年书。”

颜之推,字介,协之子。《北齐书》本传云:“之推工尺牍,兼善于文字。”《书小史》称其聪颖机悟,博识有才辩,工尺牍,大象末,为御史上士。

慧朗,北齐陇东王威《孝颂》云:“慧朗至能草隶,世人称朗公书者是也。”

魏夫人,韦续《九品书人论》列其正行书于品下下。

北周(公元五五七年至五八一年计二五年)

赵文深,本名渊,避唐高祖讳,改字德本,南阳宛人。《书小史》云其少学楷隶,年十一,献书于魏帝,后立义归朝,除丞相府法曹参军。文深雅有钟王之则,笔势可观,当时碑榜,惟文深及冀俊而已。太祖以隶书纰谬,令文深与黎季明、沈遐等依《说文》及《字林》刊定六体,成一万余言,行于世。及隋文帝平江陵之后,王褒入关,贵游等翕然并学褒书,文深之书,遂被遐弃;文深惭恨,形于言色,后知好尚难反,亦改习褒书,竟无所成,转被讥议,谓之学步邯郸焉。至于碑榜,余人独莫之逮,王褒亦每推先之,宫殿楼阁,皆其迹也。世宗令至江陵书景福寺碑,汉南人士,亦以为工;梁主萧詧观而美之,赏遗甚厚。天和元年露寝初成,文深以题榜之功,除赵兴郡守。

黎景熙,字季明,河间郑人。《北史》本传云其从祖广魏太武时为尚书郎,善古学,从崔宏崔浩受学字义楷篆,自是家传其法,季明亦传习之,颇与许氏小异。周文征入关,令季明正定古今文字于东阁,历官至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赵仲将,彦深之子,官至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书小史》称其学涉群书,善草隶,虽与弟书,书字楷正,云:“草不可解,若施于人,即似相轻易,若当家卑幼,又恐其疑,所在宜尔,是以必须隶笔。”

冀俊,字僧俊,太原阳邑人,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史》本传称其性沉谨,善隶书,特工模写。

王褒,字子渊,琅邪临沂人,官至司空。《周书》本传云:“梁萧子云,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隶,褒少以姻戚,去来其家,遂相模范,俄而名亚子云。”

萧沩,字智遐,兰梁人,梁武帝弟安成王秀之子也。《书小史》称其博观经史,雅好属文,侯景乱,武陵王纪称帝于蜀,以沩为益州刺史;周王代蜀,沩降,历少傅蔡阳郡公。沩善草隶,名亚于褒。

萧慨,梁武帝弟司空鄱阳王恢之孙。《书小史》称其深沉有体表,好学善草隶书,历著作郎,待诏文林馆,终于司徒从事郎中。

窦庆,扶风平陵人,袭封陈公。《书小史》称其有姿仪,性和厚,工草隶。

窦琎,庆之弟。《书小史》称其亦工草隶,颇解音律,官至颍川南郡扶风太守。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梁散骑常侍肩吾之子。《书小史》称其幼而俊迈,博览群籍,善行书,仕周位至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柳弘,字匡道,河东人,官至御正下大夫。《书小史》称其少聪颖,亦善草隶。

泉元礼,上洛人。《书小史》称其少有志气,好弓马,闲草隶,有士君子之风,累迁征东将军。

薛慎,字佛护,河东汾阳人。《书小史》称其好学能属文,善草书;历中大夫,保定初除为湖州刺史。

薛温,字尼卿,河东汾阴人,道衡之兄。《北史·薛道衡传》,称其尤善隶书。

沈遐,《北史·赵文深传》云:“周文帝以隶书纰谬,命赵文深、黎景明、沈遐等依《说文》及《字林》刊定六体。”

裴汉,字仲霄,闻喜人。《周书》本传称其善尺牍。

单于斯彦,《九品书人论》列其行草书于品下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