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重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Ⅱ型糖尿病的风险。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额外加糖、盐及各种调味品,1岁以后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膳食。父母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专门制订了《特定人群膳食指南(2016)》,包括孕妇乳母膳食指南、婴幼儿膳食指南(0~24月)、儿童少年(2~5岁、6~17岁)膳食指南、老年人群膳食指南(≥65岁)和素食人群膳食指南,以期更好地指导各特定人群的膳食安排,达到提高健康平和生命质量的目的。

1.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

关键推荐:

(1)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

(2)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

(3)愉悦心情,充足睡眠,促进乳汁分泌。

(4)坚持哺乳,适度运动,逐步恢复适宜体重。

(5)忌烟酒,避免浓茶咖啡

乳母每天需增加优质蛋白质25g,钙200mg,碘120μg,维生素A 600μgRAE。

产褥期可比平时多吃些鸡蛋、禽肉类、鱼类、动物肝脏、动物血等以保证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并促进乳汁分泌,但不应过量。还必须重视蔬菜水果的摄入。

乳母每天应多喝水,还要多吃流质的食物如鸡汤、鲜鱼汤、猪蹄汤、排骨汤、菜汤豆腐汤等,每餐都应保证有带汤水的食物,以促进泌乳。

为保证维生素A和铁供给,建议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总量85g猪肝或总量40g鸡肝

2.备孕妇女膳食指南

关键推荐:

(1)调整孕前体重至适宜水平。

(2)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

(3)禁烟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备孕妇女宜通过平衡膳食和适量运动来调整体重,使体质指数(BMI)达到18.5~23.9kg/m2范围。

备孕妇女应经常摄入含铁丰富、利用率高的动物性食物。除选用碘盐外,还应每周摄入一次富含碘的海产品。应从准备怀孕前3个月开始每天补充400μg叶酸,并持续整个孕期

良好的身体状况和营养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来维持,吸烟、饮酒会影响精子和卵子质量及受精卵着床与胚胎发育,在准备怀孕前6个月夫妻双方均应停止吸烟、饮酒,并远离吸烟环境

3.孕期妇女膳食指南

关键推荐:

(1)补充叶酸,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选用碘盐。

(2)孕吐严重者,可少量多餐,保证摄入含必要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3)孕中晚期适量增加乳、鱼、禽、蛋、瘦肉的摄入。

(4)适量身体活动,维持孕期适宜增重。

(5)禁烟酒,愉快孕育新生命,积极准备母乳喂养。

整个孕期应口服叶酸补充剂400μg/d,每天摄入绿叶蔬菜200g,每天增加20~50g红肉,每周吃1~2次动物内脏或血液,确保摄入碘盐。

孕早期无明显早孕反应者可继续保持孕前平衡膳食,孕吐较明显或食欲不佳的孕妇不必过分强调平衡膳食,每天必须摄取至少130g碳水化合物,首选易消化的粮谷类食物,可提供130g碳水化合物的常见食物有180g米或面食、550g薯类或鲜玉米

孕中期开始,每天增加200g乳,使总摄入量达到500g/d,每天增加鱼、禽、蛋、瘦肉共计50g,孕晚期再增加75g左右,深海鱼类含有较多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胎儿脑和视网膜功能发育有益,每周最好食用2~3次。

健康的孕妇每天应进行不少于30min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孕妇应禁烟酒,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和不良空气,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愉悦心情。

4.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

关键推荐: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2)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3)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4)出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5)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6)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此外,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母乳是最佳的营养支持,母乳喂养的婴儿最聪明。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同时有利于避免母体产后体重滞留,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

婴儿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哺喂,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但一般每天喂奶的次数可能在8次以上,出生后最初会在10次以上。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建立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μg(400IU),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新生儿出生后应肌内注射维生素K11mg。

6个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

5.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关键推荐:

(1)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2)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3)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4)辅食不加调味品,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www.xing528.com)

(5)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6)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辅食是指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种性状的食物。有特殊需要时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入其他不同种类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营养素。辅食添加的原则是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从一种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逐渐增加食物种类,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烂面、肉末、碎菜、水果粒等。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2~3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额外加糖、盐及各种调味品,1岁以后逐渐尝试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己进食,培养进餐兴趣。进餐时不看电视、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min。父母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为婴幼儿的榜样。

每3个月一次,定期测量身长、体重、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

6.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

关键推荐:

(1)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2)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

(3)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

(4)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5)经常户外活动,保障健康生长。

保证每天不少于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环境和进食量,培养儿童摄入多样化食物的良好饮食习惯,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

建议每天饮奶300~400mL或相当量的乳制品。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水分需要量相对较多,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600~800mL,以白开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零食应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前提,多选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乳制品、水果、蛋类坚果类等,不宜选用能量密度高的食品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

在烹调方式上,宜采用蒸、煮、炖、煨等烹调方式。口味以清淡为好,不宜过咸、油腻和辛辣,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味精鸡精、色素、糖精等调味品。应控制食盐用量,还应少选含盐高的腌制食品或调味品。

学龄前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60min的体育活动,最好是户外游戏或运动,除睡觉外尽量避免让儿童有连续超过1h的静止状态,每天看电视、玩平板电脑的累计时间不超过2h。

7.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关键推荐:

(1)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2)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3)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

(4)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5)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min,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学龄儿童应清淡饮食,少在外就餐,少吃含能量、脂肪或糖高的快餐。饮食规律、吃好早餐,要保证每天喝奶及乳制品300mL或相当量乳制品,6~10岁儿童每天800~1000mL,11~17岁儿童每天1100~1400mL。

选择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做零食,吃零食的量以不影响正餐为宜,两餐之间可以吃少量零食,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每天饮水800~1400mL,首选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

应每天累计至少60min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最好10min以上。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运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及引体向上等)和骨质增强性运动。

8.素食人群膳食指南

素食人群是指以不食肉、家禽海鲜等动物性食品为饮食方式的人群。按照所戒食物种类不同,可分为全素、蛋素、奶素、蛋奶素人群等。

关键推荐:

(1)谷类为主,食物多样,适量增加全谷物。

(2)增加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

(3)常吃坚果、海藻和菌菇。

(4)蔬菜、水果应充足。

(5)合理选择烹调油。

建议全素人群(成人)每天摄入谷类250~400g,其中全谷类为120~200g。经常食用发酵豆制品,每天50~80g(相当于大豆干重)。每天摄入坚果20~30g,藻类或菌菇5~10g。蔬菜水果摄入应充足,食用量同一般人群。素食人群易缺乏n-3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应注意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用油,如紫苏油、亚麻籽油、菜籽油、豆油等。

9.老年人膳食指南

关键推荐:

(1)少量多餐细饮;预防营养缺乏。

(2)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运动

(3)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

(4)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

老年人每天进餐次数可采用三餐两点制或三餐三点制,且每天用餐要定时定量。多采用炖、煮、蒸、烩、焖、烧等烹调方法,少煎炸、熏烤等。合理安排饮食,预防营养缺乏,出现贫血、钙和维生素D、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缺乏的老年人,在营养师和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素补充剂。少饮酒和浓茶,避免影响营养素的吸收。

每天主动饮水,不要等感到口渴时才饮水,养成定时主动饮水的习惯。少量多次饮水,以7~8杯水(1500~1700mL)为宜。清晨可饮杯温开水,睡前1~2h最好也能喝上杯水,运动前后要饮水。

每天户外锻炼1~2次,每次30~60min,或每天活动量折合应达到至少6000步。运动强度不要过大,以轻度的有氧运动(慢走、散步太极拳等)为主运动持续时间不耍过长,可以分多次运动,每次不少于10min。

保证每天获得足够的优质蛋白质。保持适宜体重,根据BMI进行相应调整,老年人的BMI最好不低于20.0kg/m2,最高不超过26.9kg/m2

老年人每天应至少摄入12种的食物。采用多种方法增加食欲和进食量,饭菜应少盐、少油、少糖、少辛辣,以食物自然味来调味,色香味美、温度适宜。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主动参与烹饪,鼓励与家人一起进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