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除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两个误解

消除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两个误解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中最富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尽管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已经取得了不菲成就,但毋庸讳言的是它更多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们所知,由于种种原因,内地不但对其了解不多而且至少有两种典型的误解。第二种误解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让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文的问题。

消除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两个误解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国教育体系中最富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一如既往承诺要“加强民族教育”,并具体提出要“印发《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指导意见》”,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出要“积极推进民族教育发展,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这些都说明,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府不但仍将继续推行和完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而且还将注重和提升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尽管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已经取得了不菲成就,但毋庸讳言的是它更多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人们所知,由于种种原因,内地不但对其了解不多而且至少有两种典型的误解。

第一种误解是,少数民族至今不太愿意学习国家通用语文,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实际上,这是非常典型的“精英的幻象”。在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量相关调查报告、期刊论文和学术专著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知识精英对少数民族学习国家通用语文,在民族地区开展国家通用语文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重复论证,这几乎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基本套路和书写惯习,但这些“成果”早已不再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情民意的真实反映了。可以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来,市场的力量已经迅速渗透到了民族地区的边角内里,少数民族早已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文是参与市场竞争和拓展发展空间的“必需品”了。不太愿意学习国家通用语文的少数民族如果真的存在,也是极为个别的情况了。相反,当前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包括接受高质量国家通用语文教育在内的优质教育需求的问题。

第二种误解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让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文的问题。实际上,这是非常典型的“简单的幻象”。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语言和文字使用情况的历史与现实是非常复杂的,并不是所有的双语教育都只是让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文那么简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对双语教育概念与类型的认识在迅速深化和不断拓展,但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即过渡型双语教育和保持型双语教育。就中国的情况而言,可以极其粗略地说,在民族地区中,那些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居住相对集中且国家通用语文使用频率较低的地区,例如新疆和田维吾尔族聚居区等地的双语教育基本是过渡型双语教育,而那些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居住相对分散且本族语文(现实中常常没有本族文字)使用趋于濒危的民族地区,例如甘肃裕固族聚居区等地的双语教育基本上是保持型双语教育。如果说过渡型双语教育的焦点在如何学好国家通用语文上的话,那么保持型双语教育的焦点就在如何学好本族语文上了。(www.xing528.com)

要消除上述两种典型误解,只在研究上搞清楚,在学术界弄明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借助人们易于触及且喜闻乐见的新媒体等媒介力量,使内地的广大民众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有清晰和准确的认知,从而理解和赞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这无疑也是当前教育及社会各界正面临的一个挑战。

(载《中国民族教育》,2016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