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视朗读:通过朗读体会语言之美

重视朗读:通过朗读体会语言之美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更是主要的方法。其次,语言的美还表现在语言的句法上。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情感美。(一)重视教师范读教师范读时的语气、语调、表情、体态都能作为一种“美”的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二)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学生在教师的范读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式朗读。

重视朗读:通过朗读体会语言之美

阅读教学,就是要重视对学生“读”的培养和训练。语文的四项基本能力“听、说、读、写”中的“读”,既是指“阅读”,又是指“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更是主要的方法。“朗读成功了,阅读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朗读是获取文本信息的主要手段。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口、眼、耳等信息感知器官。朗读就是将“眼”看到的信息,通过“口”读出来,读出的声音再作用于耳,这样将口、眼、耳获取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大脑,加强了对大脑的刺激,有利于增强大脑对信息的感知能力。而“默读”,虽然阅读速度较快,可以一目十行,但是在阅读中,只是调动了眼睛这一种感觉器官,信息对大脑的刺激也只有视觉刺激一种。当然,信息也只可能存储在大脑视觉记忆区这一个地方,效果自然没有朗读好,效率自然也没有朗读高。因此,朗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主要方法。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语感。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美。语言的音乐美首先体现在声韵的和谐上。汉语言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构成的,声韵的和谐、声调的高低在朗读中以抑扬顿挫的节奏表现出来,给人以一种音乐的美感。其次,语言的美还表现在语言的句法上。长句的舒缓,短句的急促,犹如音乐的节奏;排比、对偶、反复,一唱三叹,同样具有音乐的美感。再次,我国的许多文学作品本身就是音乐的载体诗歌、乐府、元曲等在古代都是用来歌唱的,它们本身就是音乐作品。所以,紧紧抓住言语的音乐美,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情感美。“言为心声”,语言是要表达思想情感的。人的喜怒哀乐要通过语言来表达,那么读者要感受语言的情感,也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朗读要求读者读出情感,只有读出了情感,才可能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朗读之读出情感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对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自己的情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比作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因此,朗读是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的主要手段。

朗读能力是一种言语运用能力,更是一种言语实践能力。朗读能力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上,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朗读训练就是言语实践。因此,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让阅读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怎么进行朗读训练?

(一)重视教师范读(www.xing528.com)

教师范读时的语气、语调、表情、体态都能作为一种“美”的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听得见,看得着,可以体会到情感的共鸣,从而间接体验文章的美。读准语气、语调是读出感情的基本方法。

(二)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

学生在教师的范读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式朗读。文章的情感一般是通过语音、语气、语调三种方式来表达的。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读得准确,要求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特别是一些饱含感情的词语,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准,读出感情;二是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人物语言的语气、语调,把握好颤音、长音、重音、轻音,融感情于语气、语调之中;三是要读出韵味,要求学生深入作品,深入文本情境,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读出感情,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

(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其实就是言语的实践能力,因此培养朗读能力应该而且必须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在生活中、实践中进行培养。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社会生活实践的情景或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言语实践活动的平台,比如举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培养朗读能力,让学生有朗读的机会和欲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