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建构因素的深度分析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建构因素的深度分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其特点主要在于初中生已摆脱了依赖于具体内容的形象思维,能够根据逻辑推理或演绎解决问题,思维具有可逆性和灵活性。这也是初中生叛逆的高发时期。这也是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材出现多个版本的主要原因。此外,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便捷的网络现代化,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从而提升学生这两方面的素养。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建构因素的深度分析

(一)初中生生理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都会发生一系列较为显著的变化,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青春发育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生长迅速,身高体形的变化是最基本的,也是变化最大的。由于生长迅速,骨骼肌肉容易疲劳,神经活动不稳定,由此,造成学生心理的极大波动。这一时期,学生的大脑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因而,这一时期强化学生思维的训练就显得尤为必要。科学的思维锻炼,能够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

从心理角度来看,这一阶段是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展,甚至是向着更高阶的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学生的自我认知逐渐形成,表现出强烈地对人格与个性的追求,这一时期也被通俗地称为青少年的叛逆期,众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过研究。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他的认知理论中,个体的认知发展被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0~2岁的感知运动阶段,2~7岁的前运算阶段,7~11岁的具体运算阶段,以及11~16岁的形式运算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其特点主要在于初中生已摆脱了依赖于具体内容的形象思维,能够根据逻辑推理或演绎解决问题,思维具有可逆性和灵活性。

基于以上分析,安排初中物理基于现象与实验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有助于学生通过思想的转换,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转化的年龄特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将人的一生分为若干阶段,初中阶段处于该理论中自我同一性的角色混乱阶段。这也是初中生叛逆的高发时期。学生的自我认知相对片面,与实际存在差距,往往会形成错误的自我认知,也会有较强的假象经验主义产生。因此物理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的实验,去改变学生的认知,从实验中形成对概念、规律的正确认知,帮助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二)教材与知识特点

新课改自推广以来,对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使其发生深刻的变化。新课程的提出,建立在国家对课程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由国家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各省级单位可使用国家统一出版的教材,也可以围绕课程标准,结合地方实际编制符合各省特色的教材,甚至是针对学校特色而编写教材,极大地赋予了课程的灵活性。我国目前新课程的特点在于推出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增强了课程对于地方及学校的适应性。这也是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材出现多个版本的主要原因。尽管教材版本多样,如人教版、沪科版、苏教版、沪粤版等,但每个版本所涵盖的内容基本都是一致的,都离不开物理教学的课程标准,变化的只是教材素材的选取以及扩展性内容。(www.xing528.com)

综观每一个版本,可以看到,各自的区别主要在于对教材素材的选取与组织方面,大都结合了地方特色;而在内容和章节的安排上大同小异,基本上没什么大的差别。从整体上来看,章节顺序相似度极高,这是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而进行的刻意安排。内容安排,主要遵循的是物理学研究发展与知识难度。这也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知识的编排遵循螺旋式的原则。

初中物理在整个物理学科体系中是最为基础的,也是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做铺垫的阶段,需要学生学习和了解的知识多而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知识点,大多都可以通过实验展示现象,而且在教材结构的组织上,不同版本的教材都不一而同地设置了书中栏目实验、想想做做、演示、扩展性实验等,这些栏目被安排在不同的章节之中。之所以进行这样的安排,是基于对实验探究的重视,物理教师要能够运用实验来直观地呈现知识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究能力。

(三)教学与社会环境特点

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同时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对教育的探讨,绕不开社会环境这一话题。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自人类迈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已融入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其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表现为教育技术与方法的更新。

面对社会的日新月异以及信息与技术的快速更迭,仅满足于传统知识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跟上社会的发展,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探寻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集科学性与实践性于一体,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各种现象或事物都可以通过物理知识来反映。教师要善于将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关注科技前沿,提升物理的实用性与生活性,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变革,使得现代物理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元,给物理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如物理教学中的抽象概念、难度较大或危险性较大的实验,都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与多媒体手段来实现,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多媒体或动画的展示,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从观察中获取知识,深化理解。与此同时,社会化资源,如各类科技馆博物馆等,也可以成为物理教学的辅助,教师要充分发挥社会化资源的优势,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续。此外,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便捷的网络现代化,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从而提升学生这两方面的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