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教育与智育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音乐教育与智育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几乎伴随爱因斯坦的一生,他几乎每天都拉小提琴,而且钢琴弹得也不错,还能对作曲家及其作品给出中肯的评论。爱因斯坦认为音乐和科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它们都是从同一渴望之泉汲取营养,并且它们带给人类的慰藉也是互为补充的。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对音乐也极感兴趣,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支小提琴曲就是由他创作完成的。

音乐教育与智育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等因素,是保证人们有效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决定性因素。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就是由智力因素之间互相结合所构成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人与人之间智力的差异。

智育是以传授社会实践、知识技能为目的的活动,以认知、推理、判断为主的一种理性教育过程。音乐教育是从感性出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形态,是一种感性教育。但是音乐活动同样是包括丰富的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创造力和注意力的活动。第一,音乐教育能促进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参与音乐活动的每一个人都在探索,而且审美主体不用经过逻辑推理等方式,而是通过音乐形象对人生、对历史、对生活有自己的感悟。第二,音乐活动能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想象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的意义就是以生动的感性的音乐形象去感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特定的条件下,想象力与知识相结合,就能创造性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许多成功的科学家都是音乐爱好者,有的甚至还会演奏乐器。一提起科学家爱因斯坦,我们肯定会联想到高深莫测的理论和难以理解的公式,其实爱因斯坦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音乐几乎伴随爱因斯坦的一生,他几乎每天都拉小提琴,而且钢琴弹得也不错,还能对作曲家及其作品给出中肯的评论。爱因斯坦认为音乐和科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它们都是从同一渴望之泉汲取营养,并且它们带给人类的慰藉也是互为补充的。居里夫人同样既喜欢音乐又有很高的音乐素养。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对音乐也极感兴趣,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支小提琴曲就是由他创作完成的。数学家华罗庚谙熟音律,他在琵琶弦上所找到的音色最佳点与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经长期测定所得到的恰好相符。人在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感性的大脑体验过程,会极大地调动人的身体感官的兴奋度,所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更为活跃。

【注释】

[1]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1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47.

[2]梁启超.饮冰室诗话[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58.(www.xing528.com)

[3]刘问岫.中国师范教育简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96.

[4]孙继南.中国近代史音乐教育史纪年(1840~2000)[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237.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