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筱文滨的关山门弟子:上海中学优等生的成长路程

筱文滨的关山门弟子:上海中学优等生的成长路程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9年他拜养父老友、著名沪剧艺人筱文滨为师,走上了学艺的人生之路。袁滨忠《苗家儿女》中饰卡良《红灯记》中饰李玉和那时袁滨忠只有14岁,是筱文滨关山门的最后一个弟子。这两个戏的演出为袁滨忠和韩玉敏日后的长期合作开了个头,打下了基础。要不是两位沪剧老艺术家的这一举措,也许不会很快有袁滨忠和韩玉敏这对黄金搭档的脱颖而出。

筱文滨的关山门弟子:上海中学优等生的成长路程

袁滨忠原名袁俊,江苏苏州人,他于1933年出生在上海一个里弄尽头的小阁楼里。由于家境贫寒,小小年纪就被生身父母遗弃,从此寄人篱下,易名改姓成为袁家继子。他天资聪慧,曾以优异成绩考取上海中学。这是一所历史悠久、教学质量很高、要求严格的寄宿制学校。中学时代的袁滨忠读书勤奋,写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文章。如念完中学读大学,他也许会成为一个作家、学者或者工程师。但命运坎坷的袁滨忠却因为养父临时的辍学决定,不得不告别校园。1949年他拜养父老友、著名沪剧艺人筱文滨为师,走上了学艺的人生之路。

袁滨忠

《苗家儿女》中饰卡良

红灯记》中饰李玉

那时袁滨忠只有14岁,是筱文滨关山门的最后一个弟子。筱文滨的学生都是“滨”字辈,他给这个学生起名时,再加上一个“忠”字,这就是袁滨忠名字的由来。袁滨忠在八仙桥居安里筱文滨寓所举行了拜师仪式,他的抱徒师是申曲前辈艺人王筱新。当时学艺,老师没有时间专门来教,主要靠自己看戏领会,在实践中摸索。袁滨忠随老师进了艺华沪剧团,也是主要靠自己看演出,偷着学。由于他嗓音条件比较好,人又生得端正,再加上肯用功,在学戏的青年中比较引人注目,老师常叫他跟韩玉敏他们一起去唱电台。

《红色娘子军》中饰洪常青(www.xing528.com)

韩玉敏和袁滨忠都是苏州人,又是同年出生,但比袁滨忠早两年进艺华,拜著名沪剧演员王雅琴为师。当袁滨忠拜师学艺时,她通过唱电台,已经初露头角,小有名气了。很多人说,韩玉敏小妹妹唱得不错,点名要她唱的也不少。袁滨忠进艺华后,也是通过和大家一起唱电台,开始得到了一些实践锻炼的机会。

那时团里名角多,年轻人进来时间不长,参加舞台演出不多。平时即使上台,也只能演演跑龙套角色。只有在歇夏时,唱戏以学生为主了,才有机会演主要人物,韩玉敏在《白毛女》的青年版中演过喜儿。她和袁滨忠合演男女主角的第一个戏是《鸳鸯泪》,接着还合演过《梁山伯祝英台》,一个演祝英台,一个演梁山伯。韩玉敏至今还记得那次袁滨忠因为演上主角,十分兴奋,还闹了笑话。首演那天,戏要开场了,袁滨忠却还没有来,大家到处找他。正当为他急得团团转的时候,这位老弟满头大汗地奔了进来。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来的时候在公共汽车上背台词,背着背着乘过了站,结果到了终点站才发现错了,又拼命地赶过来。出乎意外的是这件事不但没有影响演出,那天剧场效果还特别好。因为梁山伯这个角色要求演得忠厚老实,袁滨忠那时不太会演戏,刚到台上反应比较慢,正好是一副呆头鹅的样子,演这个角色正匹配,观众不仅不责怪,反而对他英俊的扮相和清亮的嗓音印象很深。大家开始知道这个年轻小生的名字叫袁滨忠。

这两个戏的演出为袁滨忠和韩玉敏日后的长期合作开了个头,打下了基础。但艺华沪剧团人才济济,名角不少,袁滨忠毕竟年纪轻、资格浅,在团里平时正式的演出中只能演演配角,要在那里脱颖而出,不是容易的事情。恰巧那时凌爱珍决定离开艺华,准备组建爱华沪剧团,给了他一个极好的机会。

凌爱珍看过袁滨忠和韩玉敏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觉得他们很有希望,就向当时担任艺华团长的王雅琴提出来,希望把这两个小青年带去,并讲明白日后要好好培养他们,让他们挑大梁。其实王雅琴也很看好袁滨忠和韩玉敏,认为有培养前途,但考虑到爱华团新组建,更需要年轻的人才,为了沪剧事业的发展,决定放他们一起去。现在看来,凌爱珍独具慧眼的伯乐相马和王雅琴顾全大局的割爱放行,都使人感动。要不是两位沪剧老艺术家的这一举措,也许不会很快有袁滨忠和韩玉敏这对黄金搭档的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