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帮助超级中学的怪胎适应环境

怎样帮助超级中学的怪胎适应环境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规范2020年全省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要求所有公办、民办学校的招生录取均以学生中考成绩为依据,一律不得举行自主招生考试,一律不得跨市(州)掐尖招生、提前招生。“超级中学”的崛起,由于不择手段,对生源和师资层层掐尖、层层抽血,产生强烈的“虹吸效应”。超级中学由此带来的危害很大,为什么有其生存的气候与土壤呢?

怎样帮助超级中学的怪胎适应环境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规范2020年全省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要求所有公办、民办学校的招生录取均以学生中考成绩为依据,一律不得举行自主招生考试,一律不得跨市(州)掐尖招生、提前招生。

《通知》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应该引起了广泛的热议。特别是广受诟病的超级中学,何去何从,还能不能像过去一样,仍恣意妄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继续我行我素,这更让人们关注,甚至拭目以待。

其实多年前,国家就明确规定,公办普通高中不得跨地区招生,同时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学校必须独立办学,不得和公办学校混合招生、办学。教育部建设部对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也有明确规定。

然而受制于种种原因,一种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象和事实,那就是一个又一个超级中学在不断地涌现,而且无限地在做大做强。

超级中学的不断涌现和做大做强,我以为它是现行教育评价体系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利益博弈的一种现实反映。

尽管存在就是合理的,但是超级中学的不断涌现和做大做强,绝对不是教育的一件幸事,也绝对代表不了教育的先进发展方向。

在自然界,有一种叫巨尾桉的速生树种,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而且延伸范围很广,在生长过程中它会疯狂吸收大量的水分和营养,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所及之处的土壤干燥贫瘠,让周边寸草不生,形成荒芜之地。

“超级中学”的崛起,由于不择手段,对生源和师资层层掐尖、层层抽血,产生强烈的“虹吸效应”。

就像巨尾桉一样一株独大,对教育资源的掠夺和高度垄断,所创造的“教育奇迹”,是以牺牲周边学校的利益和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沉重代价。

在不断的恶性竞争和恶性循环中,让周边学校和一些区域教育,危机四伏,雪上加霜,难以为继,极大地干扰了教育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也损害了教育的均衡和公平。

我去年到某省某县考察教育,该县教育局长给我讲,他们每年中考前一千名的学生都被远在五百公里之外的某超级中学挖去,而且掐尖学生,已不局限于初中,不断前移,如今已从初中“掐”到小学中高年级了。学生之间失去一种相互影响和带动,便没有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教出的一个个学生被“掐”走了,老师们也没有了积极性和职业的幸福。到最后,以至于一方教育更没有形象和尊严了。(www.xing528.com)

而且不少超级中学实行的是严格的军事化和现代大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模式,采取的是高难度应试训练和高强度时间控制,不问西东,只问分数,只问“北清”,尽管生产出了骄人的高考成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考神话,有的超级中学甚至把一个省的北大清华的招生名额差不多囊括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这种虚假的教育繁荣,却为本来就十分猖獗的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让教育在反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

同时“超级中学”高昂的择校费,带来的教师巨额的奖金和学生考上名校所悬的高额奖赏,让高考自然一路凯歌。一路凯歌的高考战绩,让不少对所谓名校迷信的家长,为了孩子命运的改变,源源不断地背上钞票蜂拥而至,又为超级中学这台战车生生不息、纵横驰骋、辗压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马太效应之下,这些学校犹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然而却给不少学生家庭特别是贫困学生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负担。

有了超级中学的巨大吸引力,不管路途多遥远,有的家长都要把孩子送去,甚至孩子在小学阶段就要送去。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亲情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成长,家庭教育不可替代,也是最好的教育。孩子远离父母、远离家庭,奔波折腾,这不仅增加了教育成本和安全隐患,而且让孩子因为亲情的过早缺失和隔断,对孩子身心的发展将产生诸多问题和消极影响。

超级中学由此带来的危害很大,为什么有其生存的气候与土壤呢?说到底,还是一些地方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创造高考政绩的盲目追求,以至于对“不得跨地区招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不得跨地区招生”等规定得不到有效执行。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如果各地严格执行一条规定,超级中学将纷纷陨落。这条规定就是:停止高中在省内跨区域或跨县招生。

这次四川省教育厅敢于亮剑,明确“所有公办、民办学校的招生录取均以学生中考成绩为依据,一律不得举行自主招生考试,一律不得跨市(州)掐尖招生、提前招生”,我们都应该为这种胆识和勇气点赞!

如果能够将这一规定落到实处,从关键处规范招生秩序,从源头上限制超级中学的招生,从后续的惩戒措施上配套跟进,让超级中学的怪胎不再有,让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学校之间得到良性发展,让教育人不再为生源大战而绞尽脑汁、大动干戈,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把心思和精力用在教育规律的坚守上、教育常识的理性回归上、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上、教育教学质量的努力提高上,作为四川省教育厅,便功莫大焉!

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权利,“不得跨市(州)掐尖招生、提前招生”,会不会带来家长的反对,乃至向地方教育部门的施压和绑架,正如熊丙奇所说,如何排除一切阻力落实好《通知》中的相关规定,这考验着教育部门的现代治理能力和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