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施以援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施以援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张静,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失去左腿。8月12日,两人见面。几天后,李嘉诚致函邓朴方:“贵会最能了解残疾人士之需要,所做之决策亦能令残疾人士无论心理及生理之健康均得到最大之帮助,本人及属下公司均乐意配合……”3个月后,中国残联送上一份需6000万捐款资助的《长江新里程计划》,李嘉诚欣然同意。

施以援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4.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

“在别人无助的时候,帮一下,是最有益的。”

李嘉诚可谓是个名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他都无需用名片表明身份。可在中国的西部,他却破例给几个残疾孩子留下了自己的名片。

2001年2月,李嘉诚到西部去考察那里的教育医疗情况。临行前,他特意指出,这次一定要去看望看望残疾人

2月20日,李嘉诚来到他8年前捐资建设的甘肃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当时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脑瘫患者见到李嘉诚,迈开蹒跚的脚步,伸出了颤抖的双手。李嘉诚快步迎上前去亲切抚慰。经过听力语言训练的聋儿在动听的乐曲中齐声朗诵儿歌、跳起优美的舞蹈,李嘉诚脸上不时洋溢出舒心的微笑。他还非常仔细地查看了“长江普及型假肢”装配的整个流程,关切地询问假肢是否舒适耐用,当他亲眼看到刚装上假肢的残疾人迈出第一步时,一丝欣慰的笑容浮现在李嘉诚饱经沧桑的脸上。随后,他和残疾人围坐在一起,他们争着向李嘉诚说各自的心里话。残疾人发自心底的话语,使李嘉诚十分动情,其中有几个孩子的故事更让他无法安坐。

田楠从小双耳失聪,李嘉诚资助的聋儿语训项目使她学会了说话,能与健全孩子一起在普通学校学习。她现在已是一名高中一年级学生。田楠激动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动情之处忍不住抽泣起来。李嘉诚绕过半个会场走到她身边,安慰她说:“我听懂了,不要难过,忘掉不幸过去,未来会更美好!”

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张静,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失去左腿。每天早上,她都单腿蹦到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小伙伴们背着书包去上学,心中有说不出的羡慕。去年7月,李嘉诚资助她装上假肢走进课堂。小张静骄傲地告诉李爷爷,她语文考了97分,数学得了100分,还当场表演了踢毽子,并且拿出了自己的奖状。李嘉诚高兴地接过张静的三好学生奖状,抚摸着她的头说:“将来科技发展了,你还会跑起来。”

6岁的儿童窦军,长得虎头虎脑,一派童真,不幸的是失去了一条腿。他见到李爷爷时,毫不羞怯地仰着头大声说:“李爷爷给了我新腿,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挣好多好多钱,坐着大大的飞机去看您。”李嘉诚开心地笑了……

临别时,李嘉诚出乎意料地向秘书要来自己的名片,逐一递到残疾人手中,温和地说:“今后,有事找我。”在兰州,从未看见李嘉诚给任何人送名片,现在他拿出来,给的却是最普通的残疾人,几个孩子!

一周后,李嘉诚返回了香港。就在第二天,他给张静和田楠各写了一封信,表示很高兴与她们见面,同时鼓励她们努力学习,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日后如升学遇到困难,可以和他联络。

这样一个商界巨子,每天要务繁多、百事缠身,但他没有忘记那两个普通农村的小姑娘。如此迅速写信,更是出人意料,同时也让人敬佩。

中国残联的一位盲人理事讲述了他下基层经历的两件事:青海一位因外伤而双目失明的70岁老人,终生没有走出过草原。老人对同是盲人的中国残联一位负责人说:“草原很大,我走不了多远,可听很多从我家经过的人都提起李嘉诚。他没来过我们这儿,可他让草原上的许多盲人都睁开了眼。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在四川自贡,盲人理事去看望一个白内障手术后复明的聋人。盲人和聋人无法交谈,聋人就把他的哥哥找来,打着手势再由哥哥转述:感谢政府和残联,感谢李嘉诚先生。这位聋人现在在给一个工地挑土,一天挑100担,挣6块钱。他“讲”:每天攒一点,等攒够了,真想到香港当面谢谢李嘉诚这位老爷子。继而,他手指南方,双手作揖……

李嘉诚说:“人在无助的时候,帮一下,是最有益的。”

早在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邓朴方首次访问香港时,李嘉诚就捐款200万元港币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之后,1991年李嘉诚再次捐资1.05亿元港币。

其间发生的故事令人回味:1991年8月,邓朴方率中国残疾人展能团和艺术团访港。时值华东水灾,在李嘉诚的率领下,港澳同胞纷纷为灾民捐款。邓朴方申明,此次赴港不进行募捐筹款。李嘉诚执意前往看望,在刚刚向华东灾民捐献5000万元港币后,又当面送给中国残联一张500万元港币的支票

晤谈时邓朴方特别提到:“我们把你的捐款作为‘种子钱’,每用1元,带动各方面拿出7倍以上的配套资金,用到残疾人最急需的项目上,必能取得很好的效果。”(www.xing528.com)

邓朴方的一席话,恰与李嘉诚的办事原则不谋而合。李嘉诚连声称赞,说:“每一个铜板都是辛辛苦苦得来的,你们使用资金的效益这么高,令人佩服!你们所作的,是一项高尚的事业。”李嘉诚向邓朴方索要了残疾人事业的资料回去参阅。次日,李嘉诚约邓朴方再次晤谈。

8月12日,两人见面。李嘉诚说:“我决定再捐1亿元,也作为一颗种子。你们只需争取四五倍的配套经费,便可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士。我捐钱,你们落实这个计划,为残疾人办事。”

12月初,李嘉诚委派次子李泽楷来北京,全面了解内地残疾人状况、工作的要点、难点及正在拟定的计划纲要草案。几天后,李嘉诚致函邓朴方:“贵会最能了解残疾人士之需要,所做之决策亦能令残疾人士无论心理及生理之健康均得到最大之帮助,本人及属下公司均乐意配合……”

如今,李嘉诚播下的这粒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不仅促进残疾人事业由小到大,从点到面,走上系统发展的轨道,而且使众多残疾人实实在在地受益。

1999年12月,邓朴方将赴香港两天参加国际会议。李嘉诚闻讯,致电北京,希望与邓朴方在港期间见面晤谈。12月18日,两位老朋友再次相聚。李嘉诚真诚地向邓朴方表示,1990年交谈的情景,印象犹深,当时非常高兴,新世纪来了,彼此一定要加强合作。李嘉诚乐意再捐款筹办新里程计划,原则上不要锦上添花,一定要实实在在的东西。为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他愿意不断付出精力、时间和资金在医疗、教育和公益事业上。

邓朴方说:“1991年的捐款,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我55岁了,内地是60岁退休,我想在退休前扎扎实实地做几件事,为后来者留些东西。主要着眼于薄弱环节和发展需要,创造条件、建立基础、形成机制,使残疾人事业得以与经济社会协调地持续发展。无论如何,选好项目,用你的捐款主要做拓荒性的工作。”

李嘉诚赞许道:“机制很重要。”3个月后,中国残联送上一份需6000万捐款资助的《长江新里程计划》,李嘉诚欣然同意。后来他又主动追加4000万,捐款达1亿元港币,以扩大受益人数。《长江新里程计划》一经实施,效果显著。

近年来,中国残联多次向李嘉诚提议,举行捐款助残总结发布活动并邀请他参加,均被婉言谢绝。

李嘉诚说:“这是我作为一个国民应尽之职。”

李嘉诚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世界上要成就每一样真正有价值而且值得骄傲的事,都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为理想和目标付出时间、努力、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大家以崇高的价值观,付出爱心、精神,善用宝贵的资源贡献社会,共同为人生留下美好的种子。”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商海之外的李嘉诚,在生活中书写出了一个立体的、大写的“人”字。

佛学大师赵朴初,临终前,在医院挥毫为李嘉诚题词:“拳拳爱心。”很少题词的李嘉诚,在甘肃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一挥而就:“发挥人性光明与高贵的一面,为无助者提供无偿服务。”同时同地,残疾人送上他们的礼物——在众多残疾人的签名之上,托出一行大字:“您的爱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对其他需要你帮助的人施以援手,做出贡献,是一个人品质高贵的表现,也惟有如此做人,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如果可以,学习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人。

如果可以,一个星期或一个月拿出一天的时间做做义工。

如果可以,就将你的爱心奉献出来,别让它继续尘封。

要知道,这世界需要我们帮助的很多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